靈空山

靈空山

靈空山地處山西省長治[山西省地級市]市沁源西北部五龍川鄉,距縣城約40公里。海拔高度在1600-1850米之間,最高山峰為海拔1953米。山岩地質為寒武紀[地質年代]石灰岩,由於構造運動強烈,地殼發生變異,大面積基岩裸露,溝谷切割較深。山中心三條溝壑交匯,形成一處奇險的深谷。2013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審定,山西靈空山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靈空山靈空山
靈空山風景區位於沁源縣西北的五龍川鄉,北接綿山,西靠霍山,方圓數10里,屬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部分。境內奇峰突兀,溝壑縱橫,密林蔽日,花草繁茂。中心地段三峰聳立,澗谷幽深,有名的聖壽寺座落在谷中台地。

據記載,宋代賜名的聖壽寺是創建於唐代的一座寺廟。唐懿宗第四太子因黃巢起義避難到此,迷戀風光秀麗,削髮為僧。其弟僖宗為兄大興土木,興建禪院。從此靈空山名揚方圓十數州。在南北山腰有居民小莊,田園蔥鬱。這裡環境秀美,氣候宜人,冬季溫和,夏天涼爽,是一處理想的旅遊、避暑、療養勝地。

靈空山風景區為AA級自然風景區,是山西境內“熱門”景點之一,是長治市“十五”期間旅遊開發建設的一處重點工程,是一處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和吸引客商投資的寶地。

主要景點

仙橋

靈空山景點靈空山景點
仙橋為單拱石橋上建棚式長廊三間,寬不過三米左右,雖結構簡單,卻雅觀堅固。遊人每到此處,俯身探視橋底,見深谷數丈、溪流潺潺,頓覺頭暈目眩,身搖欲墜。

巒橋

巒橋是中國古代工匠聰明智慧的結晶,它長十七米,寬四米,丹柱畫廊,造型優美。之所以取名“巒橋”是因為座落於山巒之中,又飛架于山巒之上的緣故。自古到今,巒橋是由南邊來的遊客及善男信女們進寺進香膜拜的唯一通道。

九桿旗(九鼎松)

九桿旗生長在聖壽寺山頂的岩崖之中,高達四十餘米,根部直徑達五米,經專家考測樹齡在六百年以上,是中國油松中最壯觀、蓄積量最大的油松,因此冠以“油松之王”的美譽。

距聖壽寺不遠,有一株樹圍長約5米,樹身高至40餘米的巨松,因為在它的主幹之上後來又派生出九枝高插雲天的茁壯新乾,許多人就戲稱此松為“九桿旗”。據知,這株“九桿旗”以其碩大的體魄,已成為整個華北地區的油松之王。

聖壽寺

在靈空山山腰,有一塊平台地,古老的聖壽寺就坐落在這裡。據史籍記載,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因黃巢起義,避難到此,削髮為僧。這位皇太子死後,被封為"先師菩薩"。唐景福二年建先師禪院,宋端拱二年賜額"聖壽寺",相沿至今。由於歷代的增補修繕,聖壽寺的現存殿宇經不是唐代原建築了。但其規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處較有價值的寺廟建築群。

靈空山靈空山寺院建築

除寺院之外,靈空山還有茅庵、仙橋、巒橋、東鐘樓等建築。芽庵建於寺東崖畔石洞之中,曲階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淨塵絕。這裡是 游者最感興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頓覺神清氣爽。

寺院山門對面懸崖壁立,枯樹青藤倒掛,一道幽谷橫在寺院前沿,相距數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巒二橋 ,溝通南北 ,貫連三山。其中戀橋上部,丹柱長廊,雕龍繪鳳,斗拱斜插,工藝精巧。

跨過戀橋,穿林海沿小路東行,再過仙橋,就到了東峰腳下。從山腳到峰頂的東鐘樓,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飄帶的"十八盤"。

東鐘樓以南,是蒼黃色的"捨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巒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頂樹木蔥蘢,據說那是李太子初到時結廬的地方,名叫"唐山寨"。

史書記載

靈空山靈空山
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三月,19歲的唐僖宗李儇在一班權臣的指使下,把自己的四哥李侃派到一片硝煙戰火的古城晉陽(即今太原),去作戰亂中的太原府尹和北都留守兼充河東節度使。但是沒有人能想得到,李侃可能根本就未到任上,中途卻遁入靈空山去作了和尚。這應該是靈空山作為歷史名山的真正開始。

唐懿宗四子李侃在靈空山出家一事,在新舊《唐書》中均無記載,而僅見於靈空山中碑石與當地方志類文獻。也許正由於此,所以許多人都認為李侃出家靈空山只不過歷史傳說而已,故持不足為信的態度。其實,新舊《唐書》中雖然沒有明寫此事,但如詳讀《舊唐書》唐僖宗本紀中有關乾符六年紀事的話,還是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舊唐書》先記乾符六年三月朝廷“制以寧節度使李侃檢校戶部尚書,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東節度等使”,而同樣還是在《舊唐書》乾符六年八月紀事中,卻已經另派“東都留守李蔚為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觀察”。三月到八月,僅僅五個多月的時間,顯然李侃並未到任,無論從時間上或是地理上去分析,此種記述已經為李侃並未赴任而是到了靈空山作了某種旁證。

山西名山漫話(二)

山西山地廣闊,且其中名山尤多。清光緒年間延聘名儒王軒、楊篤、楊深秀等編纂的《山西通志》中即曾說過:“晉,古稱負險用武之國,左太行,右大河,南連孟、懷,北通朔漠。其間名山大川,縱橫條貫,磅礴數千里,周回十餘郡,言形勝者,必首及焉。”在山西這塊古老土地上,名山文化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類型豐富多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