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奧林匹克聖火(Olympic Flame)為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 標誌. 其在 古代奧運會上燃燒,以紀念古 希臘神話中 普羅米修斯從 宙斯手中偷來的火。在1928年,奧林匹克聖火又重新開始成為奧運會的一部分。從 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始出現了聖火傳遞。奧林匹克聖火有著傳承火焰, 生生不息的意義。2008年8月前後,國際奧會內部針對2008奧運聖火國際傳遞路線的相關爭議,有取消國際傳遞路線的相關討論,如加拿大代表Dick Pound就表示,2008奧運聖火國際傳遞本應該取消。 而2010年冬季奧運會主辦城市加拿大溫哥華也不計畫會有國際傳遞路線。 2012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倫敦也表示,奧林匹克聖火將不會離開主辦城市所在國境(即英國)。內容
傳統上,奧林匹克聖火是“由奧林匹斯山上的陽光點燃”,傳遞者步行傳遞到奧運會會場。現代的奧林匹克聖火在奧運會開幕數月之前從 希臘的奧利匹克發源地 奧林匹亞採集。11位女祭司(演員扮演)從 凹面鏡聚光採集聖火。
聖火接下來便通過接力傳遞到下一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雖然傳統上傳遞只能步行,但是現在使用交通工具也是允許的。聖火傳遞者來自不同領域,包括運動員和名人,也有一些普通的老百姓參與其中。
奧林匹克聖火傳遞在奧運會開幕式舉行時結束。最後一位傳遞者總是很神秘,通常是舉辦國的體育界名人。最後一位傳遞者會以獨特的方式點燃位於體育場上方的主火炬。奧運聖火在奧運會開始的那天點燃,結束的那天熄滅。
歷史
聖火起源於古希臘神話傳說。相傳古希臘神普羅米修斯為解救饑寒交迫的人類,瞞著宙斯偷取火種帶到人間。古希臘在每屆奧運會舉行以前,人們都要在赫拉神廟前點燃聖火。現代奧運會創立後,最初並沒有沿襲這個傳統,直到1920年第7屆安特衛普奧運會上,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去的人們,主辦者在主會場點燃了象徵和平的火炬,不過既沒有進行火炬傳遞活動,也沒有從古奧林匹亞採集火種。
1912年顧拜旦提出了點燃奧林匹克聖火得建議,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直到1928年奧運會開始,施行點燃奧運會火焰的儀式,恢復古奧運會的這種傳統。荷蘭建築師簡·威爾斯在設計1928年奧運會會場時設計了一個塔,並有了點燃主火炬的構想。1928年7月28日一個供電機構的職工點燃了被稱為馬拉松塔的火焰。
1934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在奧運會期間,從開幕到閉幕,主會場要燃燒奧林匹克聖火,並且火種必須采自希臘的古奧運遺址——奧林匹亞,並以火炬接力的形式傳到主辦城市。從此,聖火傳遞成為每一屆奧運會必不可少的儀式。
1936年,奧林匹克歷史上首次舉行了激動人心的聖火接力儀式。聲勢浩大的火炬接力活動獲得極大的成功,不僅喚起了世人對奧林匹克的熱情,傳播了奧林匹克的精神,也為後來的奧運會樹立了典範。從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始,每屆奧運會前,在奧林匹亞的赫拉神廟遺址前都要舉行莊重的點火儀式,國際奧委會、奧運會主辦地和當地的官員都要出席。身著古裝的希臘少女用聚光鏡採得火種,然後用火炬傳到雅典,再由雅典傳到主辦城市。在火炬接力途中,如遇高山峻岭、江河湖海時,則可用飛機、輪船運送。火種必須在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到達主辦城市,在開幕式舉行時由最後的火炬接力者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點燃位於主體育場的“奧林匹克聖火”。
1952年,冬季奧運會也開始點燃“聖火”。
採集
傳統上,奧林匹克火炬是“由奧林匹斯山上的陽光點燃”,傳遞者步行傳遞到奧運會會場。古希臘神話中,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偷取火種帶回人間。在奧運會進行時,為了紀念宙斯,人們在他和他妻子赫拉的神廟中也點燃火炬。現代奧林匹克聖火是在原來赫拉神廟的位置採集的。
現代的奧林匹克火炬在奧運會開幕數月之前從希臘的奧利匹克發源地奧林匹亞採集。11位女教士(演員扮演)從凹面鏡聚光採集聖火。當聖火燃起後,女祭司將高高舉起火炬,然后庄嚴地將其置入位於赫拉神廟遺蹟之前的粘土壇內。
傳遞
傳遞過程
奧林匹克聖火的傳統重新回歸,1936年開始有了火炬傳遞。火炬接下來便通過接力傳遞到下一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雖然傳統上傳遞只能步行,但是現在使用交通工具也是允許的。火炬傳遞者來自不同領域,包括運動員和名人,也有一些不知名的人參與其中。奧林匹克火炬傳遞在奧運會開幕式舉行時結束。最後一位傳遞者總是很神秘,通常是舉辦國的體育界名人。最後一位傳遞者會以獨特的方式點燃位於體育場上方的主火炬台。奧運聖火在奧運會開始的那天點燃,結束的那天熄滅。為保持奧運聖火的純潔性,在整個火炬接力過程中,只能使用從奧林匹克採集來的聖火進行傳遞,聖火不能與具有任何其他象徵意義的火焰混合。歷屆奧運會主辦城市將在聖火完成希臘境內的傳遞後,前往希臘泛雅典體育場體育場迎接聖火。在那裡,奧運聖火火種將被放入數個火種燈。根據國際奧委會的要求,火炬接力進行期間要保持生活持續燃燒,聖火火種在從奧林匹亞到奧運會主辦城市的傳遞過程中不能熄滅,一旦火炬熄滅,必須由專門的護跑手用火種燈內的聖火火種引燃,以確保奧運會開幕式上主火炬是由來自奧林匹亞的聖火點燃。
傳遞形式
火炬傳遞使用了很多不同的形式。
1948年,在船上穿越英吉利海峽。
1952年,通過飛機傳遞到赫爾辛基。
1956年,騎馬穿越澳大利亞。
1976年,通過衛星傳遞。
2000年,在大堡礁附近水下傳遞。
2008年,首次跨越五大洲,在香港沙田城門河一段更空前地以龍舟傳遞聖火。同年首次聖火登上地球最高點,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
傳遞歷史
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7個國家,共有3331名火炬手參加,歷時13天,傳遞距離達3187公里。
1948年倫敦奧運會的火炬傳遞同樣途經7個國家,共有1416名火炬手,歷時13天,傳遞距離達3365公里。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4個國家,共有3372名火炬手參加,歷時25天,傳遞距離達7870公里。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兩個國家,共有3608名火炬手參加,歷時21天,傳遞距離達20470公里。這也是火炬第一次在南半球進行傳遞。
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從希臘直接抵達義大利,共有1529名火炬手參加,歷時14天,傳遞距離達2750公里。
1954年東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12個國家,共有5244名火炬手參加,歷時51天,傳遞距離達26065公里。這也是奧運會火炬第一次在亞洲進行傳遞。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5個國家,共有2778名火炬手參加,歷時51天,傳遞距離達13620公里。這也是奧運會火炬首次抵達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7個國家,共有6000名火炬手參加,歷時30天,傳遞距離達5532公里。
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2個國家,僅有1214名火炬手參加,這也是歷史上傳遞人數最少的;歷時5天,傳遞距離為775公里,也是歷史最短的。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4個國家,共有5000名火炬手參加,歷時31天,傳遞距離達4915公里。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2個國家,共有3636名火炬手參加,歷時83天,傳遞距離達15000公里。
1988年首爾(漢城)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3個國家,共有1469名火炬手參加,歷時26天,傳遞距離達15250公里。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的火炬傳遞從希臘抵達西班牙,共有10448人參與傳遞,首次超過一萬名;歷時51天,傳遞距離達6307公里。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火炬傳遞共有13267名火炬手參加,歷時92天,傳遞距離達27890公里。
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13個國家,共有13300名火炬手參加,歷時127天,傳遞距離達27000公里。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27個國家,共有12102名火炬手參加,歷時78天,傳遞距離達78000公里。這是奧運聖火第一次在全球傳遞,也是第一次來到北京。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經19個國家,共有21800名火炬手參加,歷時129天,傳遞距離達137000公里。北京奧運會聖火還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頂峰。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火炬傳遞途徑(此處待補充)個國家,共有8000名火炬手參加,歷時70天,傳遞距離達(此處待補充)公里。
點火者
多年來,運動員和名人點火成了傳統。下面是歷年點燃主火炬台的人員名。
- 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弗里茨·希爾乾,田徑選手。
- 194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約翰·馬克,田徑選手。
- 195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依吉爾·南森。
- 195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帕沃·努爾米,1920年9枚金牌得主。
- 1956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古一多·卡羅利,速滑選手。
- 195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榮·克拉克和漢斯·基根 。
- 196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肯·亨利,1952年500米速滑冠軍。
- 196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吉安卡羅·佩里斯,田徑選手。
- 196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約瑟夫·里德,田徑選手。
- 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坂井義則,田徑選手,在廣島核子彈爆炸當天出生。
- 196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阿蘭·卡邁特,1964年花樣滑冰亞軍。
- 196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諾瑪·恩里魁塔·巴西里奧·德·索特罠,第一位女性點火者。
- 197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高田中島,速滑選手。
- 197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古澤爾·薩恩,中長跑選手。
- 1976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克里斯·哈斯和約瑟夫·費斯曼特 。
- 197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史蒂芬·普利方天和桑德拉·漢德森,2位青年。
- 198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查爾斯·科爾,一位投票選出的精神病患者。
- 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默罕默德·阿里,拳擊選手
- 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桑德拉·杜布拉維奇,花樣滑冰選手。
- 198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拉夫爾·詹森,1960年田徑全能冠軍。
- 198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羅比·佩里,12歲的花樣滑冰選手。
- 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孫基禎,1936年 馬拉松 冠軍將火炬帶入田徑場,鄭善萬, 金元卓和孫美廷,3位田徑選手點燃了火炬台。
- 199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普拉蒂尼和一位來自法國薩瓦省 名叫格蘭奇(François-Cyrillе Grangе)的八歲少年,普拉蒂尼是前法國國家足球隊球員,曾經協助法國奪得奧運足球金牌。
- 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安東尼·里貝羅 , 參加殘奧會的射箭選手。
- 199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哈肯·馬格努斯,挪威王子,他的父親和祖父都參加過奧運會。
- 198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瑟爾基·比洛夫,籃球運動員,1972年冠軍。
- 199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伊藤綠,日本花樣滑冰選手,1992年銀牌。
- 20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凱西·弗里曼,田徑選手。
- 200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980年美國奧運冰球隊。
- 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尼古拉斯·卡克拉曼拉基斯,希臘風帆選手。
- 2006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斯蒂法尼婭·貝爾蒙多,義大利前冬季奧運會越野滑雪金牌得主。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李寧,前中國著名體操運動員。
奧運會火炬
奧林匹克火炬是經國際奧委會批准的、用於奧林匹克聖火燃燒的、可手持的火炬。奧林匹克火炬是奧林匹克聖火的載體。從1936年的第11屆奧運會開始,每屆奧運會都誕生一支體現主辦國家文化特色並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並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遺產。
1968 墨西哥城 | 1976 蒙特婁 | 1980 莫斯科 | 1984 洛杉磯 |
1988 漢城 | 1992 巴塞隆納 | 1998 長野 | 2002 鹽湖城 |
2004 都靈 | 2008 北京 | 2012 倫敦 |
主火炬台
主火炬和它的支架總是很獨特。每屆奧運會點燃主火炬的方式總是引人關注。1992年巴塞隆納,火焰被射向主火炬。1996年亞特蘭大,主火炬是個藝術性的紙卷。2008年北京奧運,李寧在北京鳥巢運動場上空凌空跑一圈並燃點主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