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自由黨

奧地利自由黨成立於1956年,其前身是1949年形成的“獨立者聯盟”。截止2006年4月,該黨共有5萬名黨員。在2006年10月1日進行的奧地利國民議會選舉中,自由黨獲得總共183個席位中的21席,成為國民議會第三大黨。

概述

右翼狂人海德爾右翼狂人海德爾

奧地利自由黨(德語:Freiheitliche Partei Österreichs,縮寫為FPÖ),1956年4月7日於維也納成立,其前身為“無黨聯盟”(Verband der Unabhängigen (VDU)),奧地利極右翼政黨。奧地利自由黨是奧地利主要政黨之一,於1955年在獨立者聯盟的基礎上成立,創始人是安東·賴因特哈勒。

奧地利自由黨成立初期的成員大多是對奧地利社會黨和奧地利人民黨失望的、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自稱是奧地利的第三政治力量。該黨在1968年4月第9次代表大會通過的綱領中聲稱,“反對馬克思主義任何形式的階級鬥爭”,“反對團隊精神”;保護私有財產,鞏固資本主義制度;主張建立“夥伴關係的理想社會”,進行溫和的社會改革;工人參加管理。在同其他黨的關係上,既批評社會黨,又批評人民黨,但不排斥同其中任何一黨聯盟的可能性。對外主張歐洲合作,加強同西歐國家的聯繫,並同所有歐洲國家發展友好關係。

1993年2月,奧地利自由黨發生分裂,其副主席海德·施密特女士與一部分人另組新黨——自由論壇。

該黨在奧地利國民議會、全部九個州議會中的八個和許多地方議會中擁有席位。黨名中的“自由”一詞的涵義並不是通常的古典自由主義,而是民族自由主義。現任主席為海因茨-克里斯狄安·史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截止2006年4月,該黨共有5萬名黨員

在2006年10月1日進行的奧地利國民議會選舉中,自由黨獲得總共183個席位中的21席,成為國民議會第三大黨。

起源

“無黨聯盟”為不同利益團體的聯合體:當許多前納粹份子在1945年戰後第一次國民議會選舉中無選舉權時,很多前大德意志人民黨(Großdeutsche Volkspartei, GDVP)黨員、前鄉村同盟(Landbund)成員以及戰後年輕一代,希望聯合組成第三勢力,力圖挑戰社會民主黨和人民黨兩大黨的強勢地位。該聯盟因成員成分複雜,始終處於思想不能統一、不斷有成員退出的鬆散狀態,直到聯盟最終解體也沒有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黨。

由於多次在選戰中落敗以及持續不斷的內哄,聯盟最終於1956年解散,自由黨成立。自由黨首任黨主席為前黨衛軍旅長安東·萊恩特哈勒(Anton Reinthaller),由於他長期擔任國家社會主義(納粹)運動骨幹,於1950年至1953年被逮捕並監禁。

1930年代,萊恩特哈勒作為當時奧地利非法組織——奧地利法西斯(Austrofaschismus,該組織為德國納粹黨的成員)的成員,支持納粹黨的德國與奧地利合併政策。1938年在阿圖爾·賽斯-英夸特(Arthur Seyß-Inquart)的“合併派”內閣中任農業部長,後任帝國議會議員(至1945年)。在就職演說中,他明確表示:“國家的不二信仰是歸屬於日爾曼民族!”他曾多次強調奧地利日爾曼居民與德國合併的願望。

發展

海德爾時期
1986年12月13日,約爾格·海德爾於在因斯布魯克進行的自由黨代表大會上,成功擊敗對手諾爾伯特·史提格(Norbert Steger)成為新任黨主席。社會民主黨籍的總理弗蘭茲·弗拉尼斯基(Franz Vranitzky)因此停止了與自由黨的聯盟關係。

此前的自由黨以知識階層為核心,海德爾則推進了自由黨向新的全民政黨方向轉化。因此,自由黨在維也納傳統的社會主義工人社區Simmering以及Favoriten贏得了新的選民群體。海德爾不斷在文宣及口號中猛烈抨擊奧地利內外政治的策略獲得成功。他喜歡以推動公投為工具,以鼓吹右翼平民主義及民粹主義訴求為手段來公開宣傳國家社會主義政體。
1993年自由黨的“奧地利優先”公民投票提議造成了該黨的第一次分裂。以海德·施密特(Heide Schmit)為首的5名自由黨籍議員在同海德爾激烈爭吵後聲明退出自由黨,另行組建新政黨——自由論壇(Liberale Forum),至1999年該黨在國民議會中擁有代表權。由於自由主義派的出走,自由黨於1993年退出國際自由聯盟(Liberale Internationale),自由黨在該聯盟中的成員資格遂由自由論壇取代。
成為執政黨
儘管自由黨發生了分裂,但一直作為反對黨的自由黨卻出現了速度驚人的飆升,在1999年的國民議會選舉中,自由黨以26.9%的得票率成為國會第二大黨。自由黨同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人民黨主席沃爾夫岡·許塞爾(Wolfgang Schüssel)出任新政府總理,自由黨籍的蘇珊娜·里斯-帕瑟爾(Susanne Riess-Passer)成為副總理。自由黨參與政府遭到了非常猛烈的批評,奧地利內部有名為“星期四集會”的組織成立來反對這個聯合政府,外部則有其餘14個歐盟國家共同對奧地利進行制裁。由於政府成員中的自由主義派代表和沒有公職的海德爾擁護者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2002年秋天,自由黨籍的2名閣員蘇珊娜·里斯-帕瑟爾、卡爾-海因茨·格拉瑟爾(Karl-Heinz Grasser)以及自由黨黨團總召集人皮特·維斯騰哈勒爾(Peter Westenthaler)辭職。這也導致了隨後的國民議會重新選舉。

自由黨長期只有6%的民意支持度,甚至低於其前身“無黨聯盟”。自由黨作為無足輕重的政治力量,時而投靠社會民主黨時而投靠人民黨。1970年自由黨在時任黨主席弗雷德里希·皮特((Friedrich Peter,前黨衛隊高階將領)的帶領下,同意與社會民主黨合作,加入臨時的少數派政府,直至1971年新的國民議會選舉開始。作為對自由黨的回報,社會民主黨強行通過了旨在減輕對小黨歧視的新選舉法。
在1980年的自由黨代表大會上,自由主義派的政治路線獲得通過。1983年國民議會選舉,自由黨雖然只獲得該黨歷史上最低的得票率5%,卻因為黨主席諾爾伯特·史提格(Norbert Steger)成為副總理,而第一次參與政府行政。史提格致力於本黨自由主義願景並努力發展新的選民群體。
儘管如此,自由黨的日爾曼民族主義仍然根深蒂固,前自由黨籍國防部長弗雷德海姆·弗里申施拉格(Friedhelm Frischenschlager)以及前自由黨籍法務部長哈拉德·歐弗納(Harald Ofner)都曾公開做出強烈的日爾曼民族主義表態。(80年代奧地利非法政黨國家民主黨(Nationaldemokratische Partei)主席諾伯特·布爾格(Norbert Burger)曾說過:“歐弗納與我們的理念完全一致,努力方向也沒有任何差別,並不是因為它是國家民主黨成員,而是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日爾曼人。”)

沉淪

在2002年11月的國民議會選舉中,自由黨僅以10.01%的得票率獲得18個議會席位(1999年為52席),僅僅微幅領先綠黨,列第三位。這次選舉的贏家是自由黨的合作夥伴人民黨。人民黨42.3%的得票率確保了兩黨可以繼續合作組閣。選後,兩黨為聯合組閣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最終,自由黨在赫爾伯特·郝普特(Herbert Haupt)的領導下與人民黨再次達成合作協定,自由黨過低的得票率使其不得不在政府職務分配問題上做實質性的讓步。

特別的是,在國民議會第二個會議期內,自由黨經常由於“突然改變主意”而受到指責,就是說,自由黨在人民黨的壓力下偏離既定目標。黨內在災難性的選舉結果出現後,開始了一場牽涉面廣泛的路線鬥爭(直至凱恩騰州議會選舉後才宣告結束),結果造成赫爾伯特·郝普特請辭副總理,改由胡伯特·高爾巴赫(Hubert Gorbach)繼任(郝普特改任社會部長並繼續充當名義上的黨魁)。

在2004年歐洲議會選舉中,自由黨必須接受在全國範圍內選票大幅下降的現實。其支持率由1999年的23.4%下降為6.3%。與此同時,自由黨獲得的唯一一個議席被安德雷阿斯·梅爾策(Andreas Mölzer)利用黨內事先安排的第一順位優先權獲得,而自由黨首席候選人漢斯·克隆柏格(Hans Kronberger)卻因此落選。克隆柏格因此向憲法法庭提出訴訟,要求法院判決梅爾策的議席由他獲得,終因無正當論據而敗訴。

梅爾策被視為黨內日爾曼民族主義派代表。歐盟議會選舉結束後,赫爾伯特·郝普特被迫請辭黨主席。在2004年7月3日舉行的自由黨特別代表大會上烏爾蘇拉·哈布納(Ursula Haubner)以79%的得票率當選新主席。她的高票當選是自1986年乃弟約爾格·海德爾(Jörg Haider)同諾爾伯特·史提格(Norbert Steger)競選黨主席之後自由黨高層人士少見的意見統一。

分裂

2005年4月4日自由黨的矛盾總暴發,時任黨主席烏爾蘇拉·哈布納、副總理胡伯特·高爾巴赫、議會黨團總召集人赫爾伯特·施雷伯納(Herbert Scheibner)以及肯特州長約爾格·海德爾共同轉入新成立的奧地利未來同盟(Bündnis Zukunft Österreich (BZÖ)),自由黨的前景充滿變數。黨內日常事務由資格最老的自由黨理事會成員——維也納黨團總召希碼爾·卡巴斯(Hilmar Kabas)暫時代理。

2005年4月23日海因茨-克里斯狄安·史特拉赫(Heinz-Christian Strach)當選新任主席。他在這次在薩爾茲堡舉行的黨代會上獲得了90.1%的支持率。這位新主席以競選活動中極端排外的形象引人注目。他的競選海報“維也納不能成為伊斯坦堡(Wien darf nicht Istanbul werden!)”及“用德語取代聽不懂的玩意兒(Deutsch statt 'nix verstehen')”等清晰地體現了他的政治理念,並引起極大爭議。秘書長赫爾伯特·克里克(Herbert Kickl)是史特拉赫的主要幕僚,全權負責競選活動的策劃。

大部分州黨部在分裂後繼續支持自由黨。惟獨海德爾領導的肯特自由黨整體轉向未來同盟。施泰恩凱勒內爾Steinkellner)領導下的上奧地利州黨部開始以“上奧地利自由黨”(Freiheitliche Partei Oberösterreichs (FPOÖ))的名義獨立運作,2005年9月施泰恩凱勒內爾離職之後,重新與自由黨中央協商歸隊事宜,並於2006年2月達成協定。福拉爾貝格的自由黨黨部同樣宣布獨立於自由黨以及未來同盟,但於2006年初重新回歸自由黨旗下。薩爾茲堡、下奧地利以及布根蘭的自由黨州議會黨團整體擁護黨中央領導。在維也納及史泰爾馬克,自由黨州議會黨團在未來統盟成立後不久便解散。在提洛,黨籍議員首先轉投未來同盟,隨後成立獨立於自由黨和未來同盟的“自由派議會黨團”。

在2005年10月2日進行的史泰爾馬克州議會選舉中,自由黨以微小的差距而未能獲得席位。這是自由黨分裂以後進行的首次選舉。史泰爾馬克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個自由黨同未來同盟都沒有議會席位的。2005年10月9日進行的布根蘭州議會選舉中,自由黨的得票率減半,席位從原有的4席滑落到2席,未來同盟沒能進入布根蘭州議會。

在2005年10月23日進行的維也納市議會選舉中,自由黨由首席候選人史特拉赫赫領軍,獲得了14.9%的得票率,超過了選前預期,而未來同盟則僅獲得1.2%的選票,未能跨過最低門檻,從而落選市議會。

相關人物

奧地利自由黨主席海德爾奧地利自由黨主席海德爾

奧地利極右分子海德爾是自由黨領袖,父母均是納粹黨員,從而培養出他的極右主義思想。海德爾政治生涯始於16歲,當時他贏了一場辯論賽,論題是:“我們是否奧地利的德國人?”。他於1976年移居卡林亞州任
自由黨書記,並於1979年成為國會議員。

1989年,海德爾成為卡林亞州州長,但兩年後因為他的“德意志第三帝國時的就業政策恰當”言論,引起社會人士不滿,被迫辭職,但去年又重任州長。海德爾的激進言論還包括,他在1995年形容二次大戰時的德國納粹黨衛軍是德軍應尊敬的部隊,以及形容集中營是“懲罰營”。

面對國際社會鋪天蓋地的批評和威脅的聲音,海德爾最近的態度有些緩和。他開始為以前的言論向公眾道歉,並盡力為自己和納粹劃清界限。

他在2月1日同人民黨主席許塞爾宣布組閣決定之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自由黨是一個民主的政黨,和極端主義以及法西斯主義沒有聯繫。”“我無法想像一個有責任感的現代人會將自己同20世紀最反人性的暴行聯繫起來。”海德爾宣布他的目標是於2000年成為德國總理。

評價

在2000年2月19日的示威中,示威者把海德爾的照片與希特勒的放在一起。在2000年2月19日的示威中,示威者把海德爾的照片與希特勒的放在一起。

處處都是反對聲
2000年2月19日,20多萬奧地利人在首都維也納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要求保守派人民黨和由海德爾領導的極右翼政黨自由黨聯合組成的奧地利新政府立即辭職。這是奧地利自1993年以來爆發的最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同日,歐洲一些國家也紛紛舉行集會,抗議奧地利極右翼勢力上台。

19日下午2時,遊行隊伍從維也納火車西站、南站和體育館等地分四路向市中心進發,沿途不斷有人加入遊行隊伍。傍晚6時,聚集在總統府和總理府附近英雄廣場的人數已經超過15萬。示威活動的組織者“民主攻勢”和“救助他人”組織的負責人和一些政界、藝術界知名人士紛紛在集會上發表講話,呼籲人們反對種族主義、反對排外、反對海德爾領導的極右翼政黨參加政府。

在這場席捲維也納的大示威中,自由黨領導人海德爾成為眾矢之的。一些憤怒的示威者在一家飯館裡碰上了正在用餐的海德爾,隨即餐廳被團團包圍。人們高呼:“海德爾,滾出來!”這位造成奧地利政局動盪的右翼領導人最後在警察的護送下灰頭土臉地倉皇離去。
同日,在巴黎,大約9000人在奧地利駐法國使館門前舉行示威,聲援維也納的大遊行。

雖然歐盟14個成員國和美國等國家均發出了警告,但有極右翼政黨自由黨參加的奧地利聯合政府仍於4日宣誓就職。新聯合政府包括自由黨領導人海德爾和其他5名自由黨成員。因讚揚希特勒、同情納粹和為納粹罪行開脫,海德爾受到各界廣泛批評。
新一屆聯合政府4日宣誓就職後,一些歐盟國家立即開始對奧地利實施制裁措施,從政治上孤立奧地利政府。
芬蘭總理利波寧發表聲明宣布,芬蘭政府將凍結與奧地利的部長級接觸和正式訪問,並拒絕接見奧地利的任何官方代表。比利時國防部宣布,比利時將取消一筆價值大約100萬美元的從奧地利公司進口6輛裝甲救護車的契約
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總理古特雷斯指出,歐洲許多價值觀將因此受到威脅,奧地利的14個夥伴國除了孤立奧地利之外別無選擇。德國國防部長沙爾平表示,他希望奧地利很快會扭轉這個歷史性的錯誤。
以色列外交部4日正式召回以色列駐奧地利大使,以抗議奧地利極右翼政黨自由黨參加聯合政府。以外交部當天發表的聲明說,以政府將於近日重新考慮以色列同奧地利的關係問題。
美國政府4日宣布採取一系列措施,抗議奧地利極右翼政黨自由黨加入奧聯合政府,其中包括召駐奧大使回國述職。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強調,在歐洲任何國家的政府里,不應該有任何“不能與納粹暴行和政治仇恨劃清界限”的政黨參加,美國將對所有偏離“民主歐洲原則”的行為做出“強烈”反應。
公開發表極右言論
海德爾是奧地利右翼自由黨領導人。海德爾的自由黨和奧地利人民黨於2月1日正式宣布,他們將攜手組成聯合政府。這標誌著排外的奉行民族主義的自由黨將首次參加奧地利聯合政府。
在反對者看來,海德爾是一位危險的右翼極端分子,他正在利用人們對執政黨的不滿,推行他的種族主義思想。奧地利自由黨成立於1956年,其前身是1949年形成的“獨立者聯盟”。
自由黨在奧地利人的公共生活中一直扮演著微不足道的角色。在1949年和1953年的選舉中,自由黨只獲得了5%的支持,此後,自由黨在全國性的投票中的得票率也一直在4%至7%之間徘徊。然而,海德爾成為自由黨領導人後,自由黨的支持率竟然以令人不可思議的速度急劇提高。海德爾在1994年10月的全國選舉中的成功讓政治觀察家大跌眼鏡,他使他和他的政黨的支持率從5%猛增到22.6%。政治分析人士認為,自由黨之所以如此受選民的寵愛,主要得益於海德爾透露出來的反對外國人移居奧地利的主張以及人們對執政的社會民主黨和奧地利人民黨的不滿。

按照海德爾的說法,現行的移民對奧地利社會沒有任何好處,外國移民從奧地利人手中搶走了工作機會,從非洲、東歐和其他地方來的移民帶來了犯罪。他在1999年的競選活動中公開反對外國人湧向奧地利,其口號主要有“停止外國滲透”、“停止濫用庇護權”等。他聲稱自己和他的總理候選人托馬斯·普倫佐是“兩個真正的奧地利人”。

海德爾其他臭名昭著的移民聲明還包括“到這裡來的非洲人都是毒品販子,他們引誘年輕人”、“波蘭人特別擅長偷汽車,我們必須抓住他們”、“我們必須把前南斯拉夫人都抓起來,他們都是夜盜專家”、“我們要注意土耳其人,他們在海洛因交易方面組織特別嚴密”、“俄羅斯人不是好東西,他們都是敲詐和竊聽專家”,不一而足。1993年2月,海德爾率領自由黨發起一場12項請願運動,要求結束外來移民,把各學校里不以德語為母語的兒童的比例嚴格控制在30%以下。海德爾放言,他將至少獲得100萬個簽名。但回敬他的是一場慘敗,只有417000人在請願書上籤名,只占奧地利人口的7.5%。1996年,海德爾把政府所謂的民族融合政策稱為“災難”,他說:“政府準備再接納153000名外國人,這些人將占據我們的學校、訓練場地和公寓。當土耳其孩子要求我們的孩子交出保護金時,這就是該說‘這是我們的國家’的時候了。”此後,海德爾發起一場極具煽動性的排斥外國工人的運動。1997年3月,海德爾聲稱,他希望在未來兩年里把在奧地利工作的1/3的外國人送回他們的老家。
為納粹和納粹政策辯護
國際社會首次注意到海德爾是在1986年3月沃爾特-里德爾返回奧地利事件中。里德爾是一位奧地利出生的前納粹黨衛軍少校,因在1944年屠殺義大利人被義大利判終生監禁,1986年3月提前釋放,但奧地利人對是否準許他回國存在爭議。海德爾公開表示說“里德爾只不過是一名士兵,他當時只是在執行士兵的職責而已”。
海德爾最臭名昭著的言論出現在1991年7月卡倫西亞州議會辯論之時,當時做州長的海德爾說:“第三帝國執行的是一項有秩序的僱傭政策,現在的維也納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海德爾一言擊起千層浪,引來奧地利國內外的群聲指責。他不得不為他的言論道歉,但仍聲稱:“我說的都是事實:第三帝國通過精心策劃的僱傭政策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失業現象因此被消滅了。”海德爾對納粹勞工政策的極端性,包括大肆擴軍、奴隸勞工和對集中營隻字不提。
1992年5月,卡倫西亞州政府決定為二戰時為納粹賣命的老兵聚會提供贊助,奧地利政府進行了干涉,這讓海德爾極為不滿,他指責內務部長在議會中對那些“可敬的老兵”發動攻擊,卻對移民帶來的犯罪視而不見。在二戰納粹老兵重聚大會上,海德爾把人們反對這種聚會的原因解釋為“這個世界上有一些頑固不化的人”。1995年12月德國一家電視台播放了一位業餘愛好者拍攝的一盤錄像帶,海德爾的言行被公開。
1995年12月,在觀看了這盤錄像帶後,奧地利公訴人決定對海德爾的言論開始犯罪調查,看看他是否違反了禁止納粹主義復活的法律。但不久,奧地利法務部宣布,由於缺乏足夠的證據,終止對海德爾的調查。
最近,海德爾又對奧地利政府賠償30000名納粹統治時期的奧地利受害者,包括猶太人、共產黨人的計畫表明了他的觀點:美國、前蘇聯、法國和英國軍隊占領奧地利時,有大批奧地利人逃亡,他們是盟軍的受害者,也應該得到賠償。1995年4月,他對一位年長的奧地利聽眾說:“納稅人的錢都流向以色列,這是不公平的。”1995年5月,奧地利為莫索森集中營解放50周年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自由黨是惟一一個沒有出席紀念儀式的奧地利政黨。而就在紀念活動舉行之前,海德爾還把這座集中營稱之為“懲罰營”,暗示那裡面關押的人都是犯人。
改善形象拉選票
最近幾年,海德爾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提高他的國際形象。1994年他訪問美國,參觀了華盛頓的大屠殺博物館。事後宣稱:“我認為,即使那些不懂歷史的人也應該意識到,我們必須盡全力維護人權、加強民主。”

雖然有證據證明海德爾的追隨者有反猶太思想,但海德爾從不承認他也有這種思想。最近他採取了一系列行動,試圖把自己的鋒芒藏一藏,目的無非是贏得更多的選票和國際社會的認同。現在,海德爾如願以償,自由党進入了聯合政府。在國內外的一致譴責聲中,海德爾是否能因此放棄他的激進思想,自由黨能在聯合政府中堅持多久,人們拭目以待。

奧地利政黨列表

政黨名稱建立時間
奧地利社會民主黨1888年12月30日
奧地利自由黨1956年4月7日
奧地利綠黨1993年
奧地利自由論壇
奧地利人民黨1945年
奧地利未來同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