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42年7月22日生於常州三井長溝村奚家塘。早年就讀於常州市第三國中。
1960年常州市二中畢業,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畢業後,曾在山西大同師範、紅衛一中任教。1976年調山西地震局大同地震台從事地震科研工作。
1978年,參加“文化大革命”後首次研究生考試,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錄取,研究方向為人類環境變遷。從研究生期間起,即立志揭開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的羅布泊遷移之謎,並在俄羅斯、德國、日本、瑞典、美國、英國及俄羅斯學者研究“羅布泊”成果的基礎上,確立新思路、新觀點、新見解。先後多次赴新疆實地考察,並採用航空遙感和航天遙感科技、考古、分析地貌和沉積物研究手段,結合古文獻、古地圖等資料全方位、多角度進行論證,求證出在世界的乾旱區,一些湖泊具有遷移的特性,從而推論出羅布泊是乾旱區的一個典型的具有遷移特徵的荒漠湖泊。
1981年發表畢業論文《羅布泊遷移過程中一個關鍵湖群的發展及其相關問題》,對羅布泊的地理特徵作了全新的界說。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入中國科學院、國家計委地理研究年繼續從事羅布泊研究,先後發表《羅布泊遷移過程及其研究的新發現》等數十篇論文。這些論文發表後,立即引起中外學界廣泛關注,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版)、《解放日報》、《文匯報》、《僑報》、《瞭望》周刊均刊文,作詳細報導。10多年來多次進入羅布泊地區考察,並運用新技術研究手段分析了有關歷史文獻。他在故宮館藏中發現了有關羅布泊的歷史地圖,從不同角度確證羅布泊曾存在於“英蘇——阿拉乾一帶,為羅布泊遷移的‘中間過程’提供了無可懷疑的論據。”曾三次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年2月應第34屆亞洲及北非洲研究國際學術會議秘書長之邀,赴香港參加會議,宣讀《羅布泊遷移過程及其爭論的歷史評價》論文。創意策劃非官方形式的迎接香港回歸活動。經國務院同意,矗立在天安門廣場東側、歷史博物館西門迴廊和深圳羅湖橋東側的“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倒計時牌,分別於1994年12月19日(中英香港問題聯合聲明簽署十周年紀念日)和1995年7月1日揭幕。
1998年12月20日又豎起“澳門回歸倒計時牌”。現任中國紅十字會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投資環境學會副秘書長、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並任《中國社會報·中華城市專利》名譽主編、《中國國情報告》編纂委員會執行副總編。有科學自傳專著《羅布泊之謎》(1999年出版,已第2次印刷)。現正在撰寫羅布泊遷移問題的研究專著。
常州名人錄(下)
“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常州自古以來就是詩書禮儀之鄉、鍾靈毓秀之地。自從2500年前延陵季子(吳公子季札)在常州開邑以來,常州這塊土地就以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文化興盛、人才輩出而著稱,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史學家、科學家從常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