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37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園藝系,獲農學士學位。先任金陵大學園藝助教,後執教四川長壽中學,1945年~1946年赴美國學習。1949年以來,一直在華東農科所、中國農科院江蘇分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從事薯類、油料作物研究工作。1985年後歷任省農科院農業科技情報所所長,省農業科研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會主任委員,省農業科研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江蘇農業學報》主編。
科研成果
1946年在赴美考察報告中首次介紹了“鐵道冷氣運輸”,對當時我國開展與改進鐵道冷氣運輸事業具有借鑑作用。50年代從事薯類作物研究,提出馬鈴薯栽培區劃方案,被認為是對農業配置的自然條件評價作得較好範例。1962年在學術討論會上首次使用了“作物複合群體”這一術語。1961年~1964年對油菜氮素營養進行系統研究,接連發表5篇論文。指導選育的油菜新品種“寧油七號”研究成果獲1981年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在科技情報研究所工作期間,參加全省農業發展戰略研究,編寫出《2000年江蘇人民的食物構成構想》,主持編寫了《1980~2000年江蘇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構想》,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主編的《江蘇農業學報》獲1990年江蘇省優秀期刊獎。
發表論著
發表《關於薯類作物增產問題》、《我國馬鈴薯栽培區劃》、《作物複合群體的特點與套用上一些問題》、《油菜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生育和代謝的若干特點》等論文20餘篇,參加編寫《中國油菜栽培》和《中國甘薯栽培學》。主持翻譯英、俄、德等語種書籍4種,其中《作物生理學》是國內有關作物生理方面的第一本譯著。
常州名人錄(下)
“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常州自古以來就是詩書禮儀之鄉、鍾靈毓秀之地。自從2500年前延陵季子(吳公子季札)在常州開邑以來,常州這塊土地就以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文化興盛、人才輩出而著稱,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史學家、科學家從常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