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天津京劇院於1995年8月28日由天津市京劇團和天津市京劇三團合併組建而成,下設一團、二團、實驗團。2006年被文化部評為“全國重點京劇院團”。現任院長王平。隸屬於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財政局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天津京劇院一團
天津京劇院一團是在天津市京劇團的基礎上稍加調整組建成的。天津市京劇團於1956 年8月由原來的北京寶華京劇團和天津共和社合併組建而成,初建時期的主要演員有楊寶森、厲慧良、張世麟、周嘯天、丁至雲、林玉梅 、楊榮環、杭子和、周子厚、楊寶忠、程正泰、李榮威等。經常演出的傳統劇目有《長坂坡·漢津口》、《挑滑車》、《艷陽樓》、《一箭仇》、《鍾馗嫁妹》、《馬超》、《武松》、《雁盪山》、《楊家將》、《玉堂春》、《鎖麟囊》等。 1961 年,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籌委會特邀天津市京劇團進京演出新編近代劇《火燒望海樓》。 1964 年,文化部選調該團創作的現代戲《六號門》進京,參加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1965年創作的現代戲《三條石》,參加華北地區京劇現代戲調演。“文革”後,老生馬少良、楊乃彭,老生兼武生王平,旦行李莉、張學敏,淨行鄧沐瑋等一批青年演員成長起來,成為天津市京劇團的新一代主演。整理、改編的《宇鋒》、《銀屏公主》、《玉蓮盟》、《孫悟空大鬧乾坤》等一批傳統劇目,分別獲天津市新劇目匯演一等獎和二等獎。 1979 年編演的現代戲《青山》和 1981 年編演的《汨羅怒潮》,1983 年創作的《一代元戎》以及隨後創作的《齊王韓信》、《司馬執劍》等劇,也在天津市的戲劇匯演中獲獎。 1988年創作的《探母吟》參加全國京劇新劇目匯演,獲新劇目獎。天津市京劇團先後赴朝鮮、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加拿大演出,博得好評。建院後,一團繼續發揮天津市京劇團的開拓精神,為劇院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天津京劇院二團
天津京劇院二團,由原天津市京劇三團改建,前身為天津 1970 年組建的《紅燈記》劇組, 1974 年改組而成。“文革”後,該團確定以傳統戲、新編歷史劇和現代戲三並舉為劇目建設方針。一方面認真恢復了一批優秀傳統戲,一方面組織力量創作排演了一批近代、現代題材的劇目。 1976 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 40 周年,首先上演了根據同名話劇改編《萬水千山》,此後連續上演近百場。1977 年恢復上演了延安時期的名劇《逼上梁山》,同年又上演了現代戲《驕楊頌》,在天津戲曲舞台上第一次塑造了領袖毛澤東的藝術形象。 1978 年創作了表現天津近郊義和團的近代歷史劇《紅燈兒女》,同年又演出了新編現代戲《清明雨》, 1981 年為紀念辛亥革命 70 周年,演出了新編近代歷史劇《鑑湖女俠》。以後的幾年間,整理改編和創作的古裝戲有 《金翅大鵬》、《鐵公雞》、《沉香扇》、《意中緣》、《清宮秘史》、《三休三請樊梨花》、《三喜圖》、《三娘教子》等。《金翅大鵬》參加 1988 年全國京劇新劇目匯演獲優秀劇目獎。在王則昭、趙慧秋、張韻嘯、李開屏等老一輩藝術家離開第一線後,旦行李經文、淨行康萬生、武生張幼麟、旦行劉明珠、武丑胡小毛等一批中青年演員很快頂替上,成為在民眾中頗有影響的主要演員。該團曾多次赴全國各地演出,又曾於1992 年赴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以及香港特區演出,所到之處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建院後,二團演出繁重,精彩不斷,享譽全國。
2000年集全院之力,強強聯合投排的現代京劇《華子良》,先後榮獲了中宣部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 “ 五個一工程 ” 獎;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金獎”及 12 個單項獎;文化部第十屆文華獎“文華大獎”及3個單項獎,2005-2006年度首屆國家舞台精品工程精品劇目獎;拍成戲曲電影后又榮獲了第九屆電影“華表獎”。
天津京劇院實驗團
天津京劇院實驗團是以天津戲校九五屆畢業生為主體於1999年組建起來的,是目前國內最年輕的京劇表演團體。幾年來,在名師的指導下日臻成熟,青年演員王艷、姜亦珊、呂洋、凌珂、閆虹羽、黃齊峰、王嘉慶、李宏、陳嬡等已將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優秀劇目繼承下來,多人獲得文化部、中央電視台大賽獎項,經常演出的有《楊門女將》、《白蛇傳》、《強項令》、《昭君出塞》、《龍潭鮑駱》、《穆桂英掛帥》、《望江亭》、《鎖麟囊》等幾十個劇目。 新編京劇《媽祖》就是由他們擔綱主演,此劇在文化部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上,是最年輕的一支隊伍,但演出的效果令人刮目相看,一舉奪得“優秀劇目獎”,同時還榮獲了四個單項獎,主演王艷獲得“優秀表演獎”。在 2005年CCTV第五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中,實驗團參加決賽的六名演員全部榮獲“金獎”,位列全國金牌第一。
天津京劇院現有國家一級編導、演員、演奏員 20 人;國家二級編導、演員、演奏員 54 人。擁有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七名:馬少良、楊乃彭、鄧沐瑋、王平、李經文、張幼麟、張艷玲;梅蘭芳金獎獲得者四名:馬少良、楊乃彭、鄧沐瑋、 胡小毛 ;“二度梅”一名:王平;1990年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最佳表演獎”獲得者三名:王平、鄧沐瑋、李莉;此外, 張幼麟、胡小毛同時獲得第六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王平獲第十四屆上海白玉蘭獎主角(榜首)獎,鄧沐瑋獲最佳配角獎。
天津京劇院的新老藝術家們以其雄厚的實力,精湛的技藝、文武兼備的特色、豐富多彩的劇目,足跡大江南北,五洲四海,不僅交流了藝術,增進了友誼,也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藝術名人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京劇表演藝術家楊寶森、厲慧良、張世麟、周嘯天、丁至雲、林玉梅、楊榮環、杭於和、周子厚、楊寶忠、王則昭、趙慧秋等為代表的一代名家,曾上演了一大批優秀的傳統劇目及創作劇目,許多膾炙人口的唱段流傳至今。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又成長起一批蜚聲海內外的優秀人才,如:馬少良、楊乃彭、李經文、李莉、鄧沐瑋、康萬生、張學敏等,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王平、張幼麟等師承不同流派藝術風格活躍在京劇舞台上。他們不但繼承發展了優秀的傳統劇目,而且在塑造歷史人物及現代人物形象上有了新的嘗試與創新。
新生代主演:王艷、凌珂、趙華、呂洋、黃齊峰、閆虹羽、趙芳媛、李宏、王嘉慶、竇騫等
主要作品
1999年在天津藝校進修班畢業生基礎上又組建了天津京劇院實驗團,一批京劇藝術的新人、新秀、新苗已嶄露頭角,風華正茂。四十多年來,天津京劇院曾上演了一次不同流派和風格的傳統劇目,如:《大探二》、《四郎探母》、《紅鬃烈馬》、《秦香蓮》、《十八羅漢收大鵬》、《鐵公雞》、《將相和》、《長坂坡、漢津口》、《艷陽樓》、《鎖麟囊》、《楊家將》、《伍子胥》、《鳳還巢》、《野豬林》、《孫尚香》、《楊門女將》等300餘出,並創作改編演出了一批在全國有廣泛影響的劇目如:《火燒望海樓》、《六號門》、《三條石》、《金翅大鵬》、《萬水千山》、《李鴻章》、《神赤寶珠》、《三娘教子》、《血硯記》、《岳飛與楊再興》等30餘出,這些劇目各具藝術特色,深受觀眾喜愛,並曾有26出戲先後獲得國家級演出大獎。
獲獎情況
近年來,先後有7人獲得了梅蘭芳金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現有國家一級編導、演員、演奏員15人;國家二級編導、演員、演奏員47人。
文化交流
天津京劇院還曾多次代表國家赴海外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動,曾先後赴朝鮮、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香港、澳門、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新老藝術家們以雄厚的實力、精湛的技藝、文武兼備的特色、豐富的劇目,足跡五洲四海,大江南北,加強了藝術交流,增進了友誼,也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重點京劇院團
2006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期11個國家重點京劇院團的名單,同時評選出了17家省級重點京劇院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