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主產於新疆的昭蘇、特克斯和察布查爾等地,數量多而高產,當地稱為“青皮馬鹿”。也產於哈密地區的伊吾、巴里坤草原和木壘等地,俗稱“黃眼鹿”。養殖地區分布
馴養的天山馬鹿分布於全國5 個省(自治區)以上,以北疆為最多,數量達100 00隻。此外,東北地區以遼寧省為最多。
外貌形態特徵
體型較大,成年公鹿體高130 一140 厘米,體長130 一150 厘米,體重240 一330 千克。母鹿體高115 一130 厘米,體長120 一140 厘米,體重160 一200 千克。天山馬鹿體粗壯,頭大額寬,四肢強健。夏毛呈深灰色,臀斑呈棱狀,白色或淺黃色。冬毛呈淺灰褐色,頸部有長而粗密的俄毛和髯毛,頭、頸和四肢的被毛呈深灰色,眼圈呈淺黃色。茸毛呈灰黑色或灰白色。天山馬鹿成角多為7 一8 個杈,茸角的主幹寸眉枝、嘴頭粗長,常見到一些鏟形或掌狀的四權茸。
生活習性
野生天山馬鹿棲息于海拔1 500 一3 800 米的高山草原地帶。按季節、晝夜變化特點進行採食。從2 月末起轉到解凍的山南坡,採食那裡已長出的嫩草,春秋季節頻繁到鹹水湖或鹽鹼灘活動。春夏季節由於高山至谷地之間不同高度的斜坡上長有各種各樣繁茂的植物,馬鹿常表現出明顯的晝夜性遷移。夏季馬鹿從清晨至上午9 一10 時和傍晚18 時以後覓食,一直採食到黑夜降臨。長茸公鹿在蚊嶸侵襲時期,常遷移到高山上的林緣地帶,約在8 月中旬,茸開始骨化和蚊檬逐漸減少時返回到較低處。在秋季發情期間常分散成小群覓食、擇偶。冬季可採食灌木叢的枝葉、樹上的苔醉和深雪下的植物。生後的仔鹿,頭幾天臥藏起來,然後跟隨母鹿活動,到翌年春天離乳。此時,母鹿離棄公仔鹿,而母仔鹿則繼續跟隨母鹿很長時間。經馴養的天山馬鹿性情溫馴,不過在配種期也會因發情爭偶而毆鬥,也攻擊人。馴養的母鹿喜歡剝食樹皮。夏秋季節公母鹿均喜歡扒水或進行水浴、泥浴。
生產性能
1 .產茸性能天山馬鹿的產茸佳期為4 一14 鋸(鋸等於周歲減1 )。1 一10 鋸天山馬鹿的鋸三權鮮茸平均單產5 . 3 千克左右。有相當一部分壯齡鹿能生產鮮重12 . 5 一16 . 5 千克的四權茸和3 . 0 一5 . 5 千克的三權型再生茸。
2 .繁殖牲能一般到28 個月齡時性成熟。引種到東北的天山馬鹿,其繁殖成活率為50 %一60 % ,比原產地高20 % , 偶有雙胎。在良好的馴化、飼養管理和氣候條件下,其繁殖力很強,生產利用年限很長。例如,遼寧林業新疆天山馬鹿種鹿繁育中心,1982 年從新疆伊犁購進16 只2 一5 歲天山馬鹿母鹿,1993 一1996 年,4 年年均產仔率為91 . 3 % ,仔鹿成活率達90 . 5 % ,繁殖成活率達82 . 6 %。
育種價值
由於天山馬鹿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性和抗病力強,茸的枝頭大,肥嫩上沖,產茸量高,繁殖力強,經濟效益好,所以,無論建立高產純繁育種群,還是用天山馬鹿改良東北馬鹿〔東天雜交一代(Fl ) ,見彩圖1 〕 ,甚至和東北梅花鹿進行種間雜交,其雜種優勢率均很高。繼續進行級進雜交,再在雜交二代(幾)和雜交三代(凡)之間進行橫交,最後可育成新的類型或品種,具有很高的種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