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印第安人

大平原印第安人,  原來居住在大平原地區的不同美洲印第安部落的任一支系。大平原即介於密西西比河及落磯山脈之間的現今美國中部和加拿大中南部地區

大平原印第安人 Plains Indian 人類學 轉寄本詞條 列印本詞條 亦稱北美大平原印第安人(North American Plains Indian)或水牛印第安人(Buffalo Indian)。 原來居住在大平原地區的不同美洲印第安部落的任一支系。大平原即介於密西西比河及落磯山脈之間的現今美國中部和加拿大中南部地區。大平原印第安人使用阿爾岡昆語、蘇語、卡頓語(Caddoan)、猶他-阿茲特克語、阿薩巴斯卡語(Athabascan)和基奧瓦-唐諾語(Kiowa-Tanoan)等語言。 絕大多數的大平原印第安人是以捕獵大型獵物為主的遊牧部落,其主要獵物是美洲野牛,或稱美洲水牛。野牛可為這些人們提供食物、遮蔽物、衣服、骨制工具等。其他獵物還有羚羊、鹿、麋鹿。狩獵通常是一種全部落性的活動,包括驅逐獵物使之墜落懸崖,或使之進入柵欄,或以火圍攻之。17世紀引進了馬匹,大大增強了印第安人的狩獵效率。這些遊牧部落由稱為宗族的小型地方性單元組成,他們僅在夏季大狩獵或是重要宗教儀式時才聚在一起。提頓蘇族人(Teton Sioux)、夏延人(Cheyenne)、科曼切人(Comanche)、克勞人(Crow)都是典型的遊牧部落。 少數部落雖然主要採取遊牧生活方式,卻也經營園藝、製作陶器,而一年內有部分時間居住在固定的村莊。這些半定居的部落以部分時間從事穀物的種植和收穫,有玉蜀黍、豆類、南瓜、向日葵等。波尼人(Pawnee)、曼丹人(Mandan)、希達察人(Hidatsa)、阿里卡拉人(Arikara)都是典型的半定居部落。 大平原印第安人儘管可以通過驍勇善戰、救濟貧苦、與親戚共享財貨、慷慨好客等手段來贏得財富及聲望,但不存在世襲的各種社會階級。由於幾乎每個部落很崇尚個人業績及勇武作風,都組成一些軍事團體及習武會社,以指導族內的進取精神。 地方宗族和村莊是由若干家庭及親族共同組成的,有的實行父系制,如愛荷華人、堪薩斯人、奧馬哈人、奧薩格(Osage)人、篷卡(Ponca)人;有的是母系制,如希達察人、曼丹人、克勞人;還有父系與母系並存的。一般說來,這些部落都奉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婚配常常由男女雙方家庭以「父母之命」的方式來安排。兒童們要在遊戲中受到成年人所從事的各種活動的培訓,是大平原印第安人利用部分遊戲時間進行「寓教於樂」的一種方式。同時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親屬們往往要發揮重要作用。男童們很早就玩弓箭,女孩們則跟著母親學習家務勞動的各種技能。 在歐洲探險者到來之前,大平原印第安人用獸骨、牛羊角、鹿角、石塊等製作工具,用獸皮製作衣服、各種容器以及各種可以移動的圓錐形帳篷。半定居的各部落多以編筐、制陶聞名。在西班牙人引進馬匹以前,大概唯一的家畜就是狗了。馬的引進給大平原印第安人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使狩獵和戰爭等活動產生了重大變革,但也為貿易和盜竊提供了寶貴的商品,而盜竊活動又成了戰爭的導火線。 儘管諸如阿齊納人(Atsina)之類的部落信仰一個最高神明,其他部落並不如此,克勞人即為一例。不過,幾乎全部大平原印第安人都遵守各種宗教儀式,小至簡單的婚喪儀節,大至持續數周的重要典禮,十分普遍。所有的大平原印第安人都有一名術士,或稱黃教僧,負責治病以及用巫術測定敵人、獵物和遺失物件的所在地。他們十分重視「顯聖」現象,認為人生的成功應歸之於神靈相助。 白人定居者不斷湧入這個地區,造成了大平原印第安人文化的徹底改變。遊牧部落的狩獵經濟因19世紀末野牛瀕於絕滅而陷於崩潰,而當地的手工製品也因金屬器皿、布匹之類的工業製品之輸入而一蹶不振。白人帶來的疾病和對白人的戰爭,大大減少了印第安人的數量,而印第安人一旦被「安置」到居留地時,更大的騷亂便不斷發生。遊牧部落的印第安人發現,家牛遠遠不如野牛,無法用作代用品;半定居的人們由於一向認為農作系婦女之事,對於引進耕犁之後所引起的勞動分工上的變化也進行抵制。許多印第安人的傳統文化遭到破壞,因而沮喪悲觀,無所事事,進而倚賴政府救濟維持生活。雖然印第安人抗拒這樣的變化,而最終仍得屈服。不過,即使有些印第安人真的能夠設法適應白人文化時,往往發現他們在自己的同胞當中處境十分尷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