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鄉[甘肅省民勤縣下轄鄉]

大壩鄉[甘肅省民勤縣下轄鄉]

本詞條是消歧義詞條,下面介紹的是各地大壩鄉的相關內容。大壩鄉地處大漠綠洲西線風沙一線,萊菔山腳下,距離縣城僅5公里,東接三雷鎮,南靠薛百鄉,西連紅沙崗鎮,北與騰格里大沙漠接攘,因澆灌紅崖山灌區頭壩水而得名,是維護縣城安全的天然綠色屏障。全鄉共轄12個村,94個社,3825戶,16003人。鄉域面積58.6平方公里,渠路林田宅配套的水澆耕地50083畝,荒漠化面積占4/5。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大壩鄉大壩鄉

大壩鄉是甘肅省民勤縣有名的“文化之鄉”,是全縣科技運用最廣泛的鄉鎮之一,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先進鄉鎮”、“文明鄉鎮”。全鄉共轄12個行政村,94個生產合作社,3887戶,15803人(非農業人口1200人),耕地面積30722畝,人均1.9畝,2001年全鄉工農業產值達到15267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10140噸,鄉鎮企業第三產業總產值達8898萬元,財政收入達到170萬元,人均純收入2621元。

大壩鄉歷史文化悠久,既有古長城烽火台、又有漢墓群

鄉鎮優勢

大壩鄉食葵
依託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環境優勢和人文優勢,大壩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石羊河流域民勤屬區綜合治理為主線,圍繞生態立縣戰略和“興水治沙辦教育,關井壓田調結構,強工活商促發展”的思路,堅持發展抓項目、改革抓創新、和諧抓民生努力破解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固有矛盾,在日光溫室建設、關井壓田、水資源配置方案的落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等重點工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現了全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9890萬元,農業總產值達到9309萬元,增長3.1%,糧食總產量達到1.1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8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該鄉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年產量超千噸的農產品主要有棉花食葵、無殼葫蘆洋蔥、甘草、辣椒、小麥、玉米等,尤以日光溫室瓜菜馳名。所產“民勤蜜瓜‘被省旅遊局評為十佳品牌。

農業技術

無公害黃瓜日光溫室生產技術

大壩鄉塑膠大棚
無公害食品黃瓜日光溫室生產技術規程是由該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DB21/T1287-2004地方法規。

一、適用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日光溫室、塑膠大棚、改良陽畦、連棟溫室等保護地設施黃瓜無公害生產。

二、產地選擇

產地應選擇生態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並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農業生產區域;還應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較低、土層深厚疏鬆的地塊。

三、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優質、高產、商品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

四、育苗及播種

根據季節不同選用溫室、大棚、陽畦、溫床育苗設施,夏秋季育苗應配有防蟲、遮陽設施。有條件的可採用穴盤育苗和工廠化育苗,並對育苗設施進行消毒處理,創造適合秧苗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

其種子要經過藥劑浸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小時,或用福馬林300倍液浸種1.5小時,撈出洗淨催芽(消毒後浸種4~6小時後,置於28℃催芽,包衣種子可直播)。

播種前苗床澆足底水,濕潤至10厘米深,用營養土撒於床面。種子70%破皮撒種,覆營養土1.0~1.5厘米厚。每平方米苗床再用50%多菌靈8克,拌上細土均勻撒於床面上。冬春播種育苗床面上覆蓋地膜,夏秋床面覆蓋遮陽網或稻草,70%幼苗頂土時撤除床面覆蓋物。

五、苗期管理

大壩鄉黃瓜
冬春育苗採用反光幕或補光設施等增加光照,夏秋育苗主要靠遮陽以適當降溫。分苗時水要澆足,以後視育苗季節和墒情適當澆水。在秧苗3~4葉時,可結合苗情葉面噴施0.3%尿素磷酸二氫鉀。種子拱土時撒一層過篩床土防止蓋帽。當幼苗子葉展平、真葉顯現,按株行距10厘米分苗。最好採用直徑10厘米營養缽分苗。
嫁接黃瓜比南瓜早播種2~3天,在黃瓜真葉顯露時嫁接。在黃瓜子葉展平且出現第一片真葉、黃瓜兩子葉夾一心葉時嫁接。將嫁接苗栽入直徑10厘米的營養缽中,覆蓋小拱棚避光2~3天,提高溫度到28~30℃,濕度達到飽和,以利傷口癒合。7~10天接穗長出新葉後撤掉小拱棚。

六、定植與田間管理
 
定植前棚室要進行消毒,並且整地施基肥。定植時採用大小行栽培,覆蓋地膜。根據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及栽培習慣,每畝定植3000~4000株。
 
採用透光性好的功能膜,冬春季節保持膜面清潔,白天應早揭晚蓋覆蓋物,並在日光溫室後部張掛反光幕,儘量增加光照強度和時間。夏秋季節適當遮陽降溫。空氣濕度在生產上要通過地面覆蓋、滴灌或暗灌、通風排濕、溫度調控等措施控制在最佳指標範圍(緩苗期80%~90%,開花結瓜期70%~ 85%)。冬春季節增施二氧化碳氣肥,使設施內的濃度不超過每公斤1800毫克。定植後及時澆水,3~5天后澆緩苗水,根瓜坐住後,結束蹲苗,澆水追肥,土壤濕度保持田間持水量的60%~70%,夏秋季節保持在75%~85%。結瓜盛期,可葉面噴施0.2%尿素和0.5%磷酸二氫鉀。
七、禁用的高毒高殘留農藥

在蔬菜生產上不應使用甲拌磷(3911)、治螟磷(蘇化203)、對硫磷(1605)、甲基對硫磷(甲基1605)、內吸磷(1059)、殺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異丙磷、三硫磷、氧化樂果、磷化鋅、磷化鋁、甲基硫環磷、甲基異柳磷、氰化物、克百威、砒霜、殺蟲脒、西力生、賽力散、潰瘍淨、五氯酚、二溴氯丙烷、401、氯丹及其他高毒、高殘留農藥。

貴州省惠水縣大壩鄉

一、大壩鄉概況

大壩鄉大壩鄉
惠水縣大壩鄉政府所在地位於惠水縣東北部,距縣城17公里,東北與貴陽市青岩鎮、高坡鄉和該縣甲烈鄉相鄰,西接高鎮鎮和長田鄉,連線高坡鄉高鎮鎮的鄉級簡易公路穿境而過。

大壩鄉全境總面積65.4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丘陵漫崗淺山區。全鄉轄區7個行政村(其中4個為一類貧困村),43個村民組,總人口近萬人,農業人口占97%,少數民族約占53%,耕地面積6103畝,其中田4869畝,土1234畝,森林覆蓋率達70%,全鄉基本戶戶通電,村村通公路,僅有少部分通自來水、電話和廣播電視,農民經濟收入以傳統的農業為主。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行政區域內地下有原煤、白粉石、大理石、矽線石、礦泉水等。這些大壩獨特潛在的資源,有待於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造福於民。

二、所轄村屯

(一)、大壩鄉山河村,共有1622口人,349戶,土地面積904.15畝。主導產業:蔬菜石灰石
(二)、大壩鄉光明村,共有1320口人317戶,土地面積815.77畝。主導產業:農產品
(三)、大壩鄉民河村,共有1311口人,285戶,土地面積814.26畝。主導產業:早熟蔬菜、矽礦
(四)、大壩鄉上龍村,共有1166口人,262戶,土地面積645.51畝。主導產業:早熟蔬菜、矽礦
(五)、大壩鄉綠化村,共有1630口人,364戶,土地面積1265.16畝。主導產業:蔬菜
(六)、大壩鄉大保村,共有1792口人,401戶,土地面積1216.97畝。主導產業:農產品
(七)、大壩鄉板長村,共有1132口人261戶,土地面積623.66畝。主導產業:農產品

三、大壩經濟

該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指導下,全鄉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鄉村建設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結構得到進一步最佳化,其明顯標誌表現在:

大壩鄉玉米
1、鄉域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可喜成績。2006年全鄉總產值2000餘萬元,其中農業占68%,林業占0.3%,牧業占23.3%。人均純收入1968元,糧食和經濟作物播種面積達9500畝,產量達4500噸,其中,水稻栽種面積4869畝,產量達2000噸,玉米栽種面積1234畝,產量達300噸,油菜栽種面積600畝,產量60噸;11所國小,師生人數約達1800人;鄉衛生院醫務人員5人,人員少,設備差;遠程教育設備基本齊全,都按要求進行培訓。

2、高舉黨建大旗,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促進各項工作。全鄉的 “五創五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開創了該鄉黨建工作的新局面,推動了農村經濟的新發展,成為鄉、村與農民之間的一條聯繫的紐帶。在“五創五比”活動的推動下,努力創建學習型、創新型、發展型、服務型村黨組織,改變了該鄉過去許多基層黨組織薄弱落後煥散的局面,使基層黨組織呈現出未有過的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良好局面。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認真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

3、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開拓一個新局面。全鄉原有16個行政村,在進行撤併村工作後全鄉為7個行政村。文明鄉鎮、小城市化建設紮實推進,在縣四大班子領導和共建單位的幫助下,投錢投物,重點抓了新農村示範點建設。香化、美化、綠化達到90%以上,並完成了部分村寨家家通水泥路的局面。

四、大壩鄉主要資源優勢

全鄉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水資源豐富,主要以農業為支柱產業,森林覆蓋廣,自然風景優美,無污染,如:水庫、牛打場等,對開發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並且還有大量的礦產資源,如:分布在雲頂至甲臘沖一帶的碳酸鈣、矽礦;分布在山河村的白石子等,可成為工業發展的原料基地,為長田工業園區大壩D區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湖南省永順縣大壩鄉

概況

大壩鄉大壩鄉
位於永順縣西南部,距縣城15公里,東與撫志鄉隔河相望,南與澤家鎮接壤,西與對山鄉毗鄰,北與西歧鄉、靈溪鎮相連,海拔300-900米。屬中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5℃,年降雨量1350毫米,無霜期280天。交通便利,209國道橫穿全境。境內土家族民俗風情濃厚,雙風村被定為全國土家族民族文化調研基地。全鄉國土總面積130平方公里,有耕地10634畝,其中稻田9345畝。鄉轄11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3590戶,總人口13773人,其中農業人口13315人。

經濟

2005年,實現農林畜漁總產值2851.03萬元,人均純收入1118元,糧食總產量5928.8噸,累計退耕還林達46997.5畝。為增加農民收入,該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作業,種植烤菸800畝。加大勞務輸出,共輸出勞力2853人,實現勞務收入110萬元。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發展步伐加快,村村實現五通。全鄉共有學校11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和平寄宿制完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