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煥然一新。近年來,大坡鄉加大了對全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全鄉9個行政村都通公路,村村架通高壓電,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5個村民委開通了程控電話。全鄉新建了8個村委辦公樓,架起了3個移動基站和1個聯通基站,收視率遍及全鄉每個角落。全鄉的油路和同仕村四級路正在施工中,星下村的洪河水電站也在施工過程中,全鄉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地改善。
黨政建設

一是加快產業化進程。幹部深入春耕生產一線,指導農業生產,著力推廣新品種,建設優勢產業,最佳化農業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3月底,全鎮水稻浸播種結束,其中引進“新兩優6號”超級水稻種植900畝;甘蔗的種植面積2.8萬畝,超額完成縣下達該鎮2.6萬畝任務;桑園面積4200畝;甜玉來1800畝。
二是加快扶貧“整村推進”。為了使貧困村有一項以上有穩定收入來源的生產項目,縮小收入差距,建設新農村,該鎮幹部、工作隊積極調協相關部門為大茶、丁村、長安等三個貧困村委送去21.6萬枝優質桑苗,無償贈送給貧困村民眾種植。
三是解決“兩基”難題迎國檢。2008年6月,國家將對全區“兩基”驗收檢查,為了確保順利通過檢查驗收,該鎮幹部深入學校,幫助解決“兩基”工作困難。如該鎮黨委、政府分別給特困生韋翠萍、黃光遠等6位同學送去了每人100元的扶助金。平馬信用社把原平馬良水信用社的空房無償借給學校使用,解決該鎮初級中學學生用房緊缺的問題。大坡鄉直各單位也積極捐資捐款幫扶學校做好“兩基”迎國檢工作。
四是切實為民消除安全隱患。組織幹部深入基層調處“三大糾紛”案件,鎮司法所與有關部門協調解決了該鎮良造村與良圻農場的幾百土畝地糾紛問題,切實把各類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深入山塘水庫除隱患,爭取上級資金lO多萬元,除險加固金泉水庫,確保水庫安全渡汛,確保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
自然資源

旅遊資源

社會事業

毛竹低改項目實施是實行林業富民計畫的一項重要內容。培訓主要對當地的村民進行毛竹生產栽培技術指導,針對民眾諮詢提出的問題,現場答解。根據毛竹長勢,進行分析,制訂施肥、病蟲害防治、出筍大小年調整、筍竹品種改良等毛竹低改應的技術措施。
大坡鄉現有毛竹近2.5萬畝,是山區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能夠創造的利潤和效益直接關係到山區農民的收入。毛竹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在山區農民增收中又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毛竹的效益,增加竹農收入一直是林業工作者的目標。通過實施毛竹低改工程,農民對毛竹的管理將更為科學,農民的收入也將隨之提高,促進了全鄉毛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積極回響融安縣委、縣政府號召,極力打造“五大”產業之一的甘蔗生產,大坡鄉黨委以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為助推器,引導全鄉上下樹立敢想敢幹、創先爭優的思想,全力抓好08年甘蔗生產的這一新興產業,使得甘蔗在該鄉實現從“零到百”的突破。截止4月7日,全鄉完成甘蔗種植600畝,超額完成縣下達的500畝任務的120%。在甘蔗備耕生產中,該鄉進一步抓好技術培訓服務工作。鄉黨委、政府及時組織甘蔗技術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搞好技術指導服務,切實幫助農民解決甘蔗備耕生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鄉已派出甘蔗技術人員90多人次,舉辦種植技術培訓班4期,培訓農民362人次,組織農民外出參觀甘蔗種植6批240人次,印發技術資料400多份,播放各種甘蔗技術錄像16場次,出版甘蔗生產牆報3期,使得廣大農民見了心動,聽了行動,至此,該鄉甘蔗生產這一農民增收之路,正以“星星之火”之勢蔓延。
駐融安縣大坡鄉18名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進駐該鄉後,經常深入村屯進行調研,積極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主動扮演六種角色,蹲得住、住得下、幹得實,積極為民辦實事好事,深受民眾好評。
扮演好政策法規宣傳員的角色,積極向廣大民眾宣傳講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支農惠農政策。今年4月,組織文藝宣傳隊到崗偉村文藝演出,觀看民眾達400多人,以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縣委、縣政府今年對農村的新農合政策,農業生產補貼政策等宣傳到最基層的廣大民眾當中。
扮演好排憂解難救助員的角色,深入農戶,努力幫助民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治安村村民莫如新,孩子因病住院治療,用去了1000多元的醫藥費,本來就因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駐村指導員到他家幫辦好參加新農合的報銷手續,報銷了392元的醫藥費,幫了他解決燃眉之急。
扮演好民情民意收集員的角色。走家串戶與民眾交談,收集民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和要求,並做好民情筆記。扮演好矛盾糾紛調解員的角色。協助當地黨委、政府及村“兩委”排查各種社會隱患,及時調處矛盾糾紛。扮演好文明新風倡導員的角色,幫助指導民眾整治村容村貌,引導民眾移風易俗,革除陳規陋習。扮演好致富信息傳播員的角色,為民眾提供科技信息。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入村後,通過調查摸底,把民眾渴望得到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及時協調農技部門,組織技術人員為當地民眾舉辦了4期實用技術培訓班,受培訓農民500多人。
18名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駐村僅一個多月,就為大坡鄉六局村委解決了15套辦公桌椅,價值4500元;為下寨村修路橋解決了1500元資金和2噸水泥;為同仕村同仕屯新農村示範點道路硬化建設捐資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