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竹

擺竹

擺竹,別名倭形竹、淚竹、斑竹,屬於禾本科植物,產湖南南部、廣東及廣西北部海拔300-1200米山區。

基本信息

擺竹
種中文名:擺竹
種拉丁名:Indosasa shibataeoides McClure
種別名 :倭形竹(中國主要禾本植物屬種檢索表),淚竹、斑竹、黃竿竹(湖南),根竹、黑竹(廣東龍門),自然花竹(廣西靈川)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大節竹屬
屬拉丁名:Indosasa
國內分布:產湖南南部、廣東及廣西北部海拔300-1200米山區。在廣西靈川,擺竹山組成大面積竹林,竿高達15米,徑粗10厘米,多生於常綠闊葉林內,組成第二層林木,耐陰性強,陽光下栽培則常生長不良。為廣西北部主要經濟竹種,其重要性僅次於毛竹。在湖南、廣東等地由於竹林遭受破壞,常生長矮小。模式標本采自廣東羅浮山。本種竿表面易遭病菌侵染而形成或大或小的紫黑色斑點,故有淚竹、斑竹、自然花竹等俗稱。
海 拔:300-1200
中國植物志:9(1):208
亞族中文名:剛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PHYLLOSTACHYDINAE
族中文名:倭竹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竿高達15米,直徑10厘米,但常見者生長較矮小,新竿深綠色,無毛,節下方明顯具白粉,老竿漸轉為綠黃色或黃色,並常具不規則的褐紫色斑點或斑紋;中部節間長達40-50厘米;小竹的竿環常甚隆起,高於籜環,大竹的竿環僅微隆起;竿中部每節分枝,枝開展。筍多為淡桔紅色或淡紫紅色,受蟲害時筍常為黃色;籜鞘脫落性,背面淡桔紅色、淡紫色或黃色,具黑褐色條紋,疏被刺毛和白粉,無斑點或有時具細小斑點廣籜耳通常較小,為籜片基部向外延伸而成,呈鐮形,具放射狀繼毛;小竿的籜鞘背面常光滑無毛,無籜耳和繼毛;籜舌微隆起或作山峰狀隆起,高約2毫米,先端具白色短纖毛;籜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基部常向內收窄,綠色,具明顯紫色脈紋。末級小枝通常僅具一葉;葉鞘紫色,稀為2葉而下部葉鞘超越上部者;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8—22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兩面無毛,下表面呈粉綠色,次脈4—6對,小橫脈明顯。花枝通常無葉;假小穗單生或2枚著生於具花小枝之各節,形粗大,狹紡錘形,體微扁,長6—8厘米,寬約1厘米,苞片4—8片,較穎為薄;小穗含小花6—8朵;小穗軸節間長約2毫米,無毛;穎片常為4片,基部穎長5—10毫米,上部者則較長較寬,形同外稃,無毛而有光澤;外稃長約1.5厘米,寬8—10毫米,先端鈍,但具小尖頭,背部圓拱,無毛而有光澤,具11—15脈;內稃較窄較短,長約1厘米,先端鈍,背部具2脊,全體無毛;鱗被3,近相等,寬披針形,無毛,花葯黃色,長4—5毫米;子房、花柱均無毛。筍期4月,花期6—7月。
用 途:竹材宜整竿使用,筍可供食用。
產地分布:產湖南南部、廣東及廣西北部海拔300-1200米山區。在廣西靈川,擺竹山組成大面積竹林,竿高達15米,徑粗10厘米,多生於常綠闊葉林內,組成第二層林木,耐陰性強,陽光下栽培則常生長不良。為廣西北部主要經濟竹種,其重要性僅次於毛竹。在湖南、廣東等地由於竹林遭受破壞,常生長矮小。模式標本采自廣東羅浮山。本種竿表面易遭病菌侵染而形成或大或小的紫黑色斑點,故有淚竹、斑竹、自然花竹等俗稱。
本種提示:擺竹的竿籜和葉片形態變異甚大,通常大竹的籜鞘顏色較深,呈淡褐紫色,常具黑褐色斑紋,籜耳明顯,被刺毛,葉片也較大;小竹的籜鞘背面色淺,無斑紋,無毛,籜耳不明顯,葉片也較小。但本種小枝通常僅具1葉,且無明顯的葉鞘,容易與本屬其它竹種相區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