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夏禕(yī)自稱出身上海梨園世家,外婆趙嘯瀾是四大坤旦之一。她8歲到北京學戲,15歲正式拜師,17歲時獲得內地戲劇界最高榮譽梅花獎。之後,從北京應邀去夏威夷講學,教授京劇時,認識了在美國的台灣商人結婚生女。2001年赴台定居,在台北某劇校教戲。因台灣地區掀起“上海熱”,她便在電視上教上海話一炮而紅。此後又在王牌主持人張菲的提攜下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花旦。藝術經歷
夏禕1968年出生於上海的梨園世家,出生京劇世家,卻家人反對她學戲。從小在京滬拜師學藝,8歲到北京學戲,直到15歲她才正式拜師,17歲時獲得中國國劇界最高榮譽——梅花獎,19歲赴美授課,並認識她的前夫,婚後隨夫來台灣定居,與夫婿定居台灣,並育有一女費婧,不過,後來離了婚。她現在是台灣戲曲專校老師,並在電視節目《搞笑Very Much》擔任上海話教唱老師,在台灣也奮鬥16年了。一開始在京劇學校當老師,後來在一些綜藝節目中表演。她一口京腔,又在電視上教上海話,還出演過侯孝賢的《海上花》。可能在大陸她只是個水平中等偏上的戲曲演員,但在台灣已經是高水平了。有人說夏禕的出現提升了台灣綜藝節目的水平。夏禕經常出現在台灣綜藝節目張菲主持的《綜藝大哥大》中,隨著《綜藝大哥大》在世界各地播放,夏禕也越來越受歡迎,她因為表演吸引觀眾,而成為該節目的招牌之一。
身份質疑
梅花獎得主的質疑
梅花獎是中國戲劇界最高榮譽,獎項分為戲曲、話劇和歌劇,被演員視為無上榮譽的梅花獎,扯上了夏禕,卻顯得疑雲重重。據梅花獎組委會辦公室向本報記者確認,夏17歲獲得梅花獎一說純屬子虛烏有。按夏現在的年齡,她如果17歲獲獎的話,應該是在1986年,即第四屆梅花獎,但該屆沒有姓夏的,而且自1983年梅花獎創辦以來,所有獲獎人員中也沒有姓夏的。
四大坤旦後裔的質疑
關於四大坤旦後裔一說,上海京劇院的著名作曲家高一鳴表示,他和夏的父親夏慶濤是至交,夏父是琴師,夏自幼聰明伶俐,擅演花旦。而夏禕的外婆趙嘯瀾在北方京劇界有微名,但名列四大坤旦一說卻屬莫須有。
戀情緋聞
和前夫離婚
夏禕隨著丈夫嫁來台灣之後,兩人生下一女費靖,由於費寶生經商失敗,夏禕不僅幫先生被債務,還要忍受先生在外花天酒地的打擊,種種的折磨讓夏禕只好跟費寶生談離婚,當時費寶生威脅夏禕如果要女兒的監護權,就要替他分擔債務,夏禕因此答應這個交換條件,張德天也成為夏禕金錢上的一個支柱。
和張德天的感情生活
夏禕下嫁台灣後,還替前夫費寶生背下上千萬的債務,婚姻不美滿的夏禕,在復興劇團認識了小夏禕2歲,專攻老生的張德天,當時兩人常常同進同出,這段地下情,劇團內的人都看在眼裡,只是這個和夏禕相愛的男人,似乎也曾和夏禕在金錢上有分不清楚的帳目。
由於外界傳出夏禕不僅和倪敏然有債務糾紛,也被爆料張德天為了幫夏禕還債,曾經到處調錢,自己還背負了一身債,甚至傳出夏禕至今未還清張德天錢。
和倪敏然的感情生活
倪敏然和夏禕在合作舞台劇《大宅,門都沒有》時傳出情愫,倪敏然輕生,夏禕震驚痛哭,直陳是她對不起倪敏然,“失蹤前一天,還和我談判,希望我主外,李麗華主內”。
而倪敏然在失蹤前接受的最後一次訪問時訴苦:“夏禕剛開始不要名分,後來卻要我娶她,愈逼愈緊。現在,她更要我實現承諾,否則她威脅要把‘證物’公諸媒體。天啊!我不能讓家族蒙羞。我知道我走錯了,我不該入了花叢。最近,她告訴我,說我的人生將是16個字:家破人亡、傾家蕩產、身敗名裂、死路一條。我的生活在她威脅中度過。”
曾墮胎並要挾倪敏然
2004年3月,夏禕曾在台北榮總醫院住院,實際病因是宮外孕,後傳為墮胎。榮總近期否認做過墮胎的非法手術,至於夏禕住院的原因與細節,只說是病人隱私,不適合對外透露。 、但倪敏然生前好友“林先生”則私下爆料:“的確有證明夏禕為倪敏然墮胎的檔案。這物件讓倪哥非常心驚。”
人物評價
現在夏禕已經因為倪敏然的事情,面對眾多批評的浪潮,許多人對她至今外出面說明有諸多的不諒解,就因如此,張德天在受該周刊訪問時,張德天表示,她不想在夏禕眾矢之的時,還落井下石,所以基於保護自己和念在過去和夏禕的一段情,張德天說,從來沒有人知道自己根夏禕之間有金錢上的往來。
對於外界不斷揣測倪敏然到底是被情債,還是金錢糾紛逼上絕路,張德天坦承對於夏禕的火爆個性曾經領教過,他表示,夏禕脾氣常常來得快,去的也快,罵人時豬、狗等字眼都相繼而出,不過他坦承夏禕真的有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只是可能要跟夏禕合得來的人才能忍受,否則經過相處了解之後會受不了。張德天和夏禕的這一段情,也在夏禕因和倪敏然戀情傳出後,就結束了,兩人也已經很久沒有聯絡。
夏禕生命中三個重要的男人都和她有金錢上的往來問題,因此夏禕被認為是個“厲害”的女人,對此張德天則表示,夏禕不是“厲害”是“精明”。對於外界都認定夏禕和倪敏然一定愛的很深?張德天語帶玄機的說,搞不好倪夏的爭執和情字沒有關係。尤其是針對“大宅,門都沒有”著作權的轉讓問題,讓倪夏的生前戀情,不免被外界質疑是否金錢糾葛的爭執大於感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