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塞繆爾·理查遜(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 英國小說家。出身於小資產階級下層。父親是家具製造商,屬於清教徒,堅信誠實、忠貞、勤儉等美德是社會的支柱。他在後來所寫的小說中高度讚揚這些美德。 16歲時去倫敦出版商約翰·魏爾德處當學徒。利用閒暇自學。1721年自行開辦印刷廠,他的印刷廠在18世紀30年代是倫敦 3家最好的印刷廠之一。當過書業公會的理事長、王室印刷人,除經營出版業外,他也從事寫作。
1739年,兩位書商請求理查遜寫一本“書信手冊”,以指導讀者(尤其是婦女)如何寫信,不僅提供人們可參考模擬的尺牘範本,也進行訓世說教。結果於1741年出版了名為《寫給好朋友的信和替好朋友寫的信》的書。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理查遜回憶起他以前聽到的一個關於女僕拒絕男主人求愛而最後又嫁給男主人的故事,他從1739年11月開始動手把它寫成小說,1740年 1月完成,書名是《帕美勒,又名美德受到了獎賞》,前兩卷於1740年出版,後兩卷於次年出版。這是一本書信體小說,受到讀者歡迎,在文學史上被稱作第一部現代英國小說。它把對社會環境的描寫和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分析結合起來,通過有趣的故事使讀者受到清教徒道德的教育。理查遜著重描寫人物的感情,把傷感主義引進了西歐文學,導致了18世紀末浪漫主義運動的興起。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狄德羅在他的《理查遜贊》(1761)一書里把理查遜與摩西、荷馬和索福克勒斯並列,稱讚他深刻洞察人的心靈活動。另一方面,理查遜也繼承了笛福的現實主義小說傳統,使傷感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這樣就產生了現代小說這個新的文學類型。
理查遜的第 2部小說《克拉麗莎,又名一位青年婦女的故事》(1747~1748)是最長的一部英國小說,也是最優秀的悲慘小說之一,約有100萬字。它敘述少女克拉麗莎不顧家庭反對,愛上了青年男子羅伯特·洛弗拉斯,但是洛弗拉斯只想玩弄她,並不真心想娶她。以後克拉麗莎被他強姦,悲憤而死。她的親戚莫登上校和洛弗拉斯決鬥,殺死了他,替克拉麗莎報了仇。這部小說也是用書信體寫成。理查遜善於用書信體敘述故事,並用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克拉麗莎》寫得十分動人,對西歐文學影響深遠。法國啟蒙運動作家盧梭寫的書信體小說《朱麗,又名新愛洛綺絲》(1761)就是嚴格模仿理查遜的小說《克拉麗莎》而寫成。德國作家歌德的早期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也是間接模仿理查遜的小說寫成。義大利劇作家哥爾多尼曾把理查遜的第一部小說《帕美勒》改編成兩部劇本。
理查遜的第 3部小說《查爾斯·葛蘭底森爵士》(1753),也用書信體寫成,為勸世的愛情小說。理查遜的散文寫得生動、自然、有力,包含了豐富的英語習慣用語。這也是他的小說在當時極為流行的原因之一 。
他和丹尼爾·笛福、喬納森·斯威夫特、亨利·菲爾丁是18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產生時期的四位代表作家。笛福以散文著稱,斯威夫特以諷刺小說著稱,理查遜以書信體小說著稱,菲爾丁以傳奇小說著稱。
理查生是一個保守派作家。他企圖樹立資產階級清教徒式的道德規範,以維護資本主義社會秩序。他的小說不寫冒險和奇遇,而寫家庭日常生活,注意人物心理描寫,在結構上也突破流浪漢小說的串聯方法而集中描寫一個完整的故事。這些都為小說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因素。
作品
《帕米拉》
他的第一部書信體小說《帕米拉》(1740—1741),副題是“美德有報”。小說的故事很簡單,年輕女僕帕米拉·安德魯寫信給父母和兩個朋友講述在東家的經歷。少主人B屢次欲誘惑她,她堅決的拒絕並離去,B仍糾纏不休。帕米拉的美德終於使B產生了真愛,決心娶她為妻。小說出版後大受歡迎。理查生把帕米拉作為美德和正義的化身。她對B的抗拒,出於一種“女德”,也是出於對自己尊嚴的維護。她在給父親信中寫道:“..可以看出窮人是如何受驕傲的闊人的輕視!但是我們是平等的,許多紳士們誇耀他們的門弟,其實未見得象我們的身世清白。——這些驕傲的人一定是從未想到人生如何短促,儘管榮華富貴,總有一天他們須和我們立於平等地位。哲學家說得好,國王的骷髏與窮人的骷髏並無兩致。再說,他們不知道,到末日,最富有的王侯與最貧窮的乞丐都要站在同一個偉大的裁判者面前..”。這種攙雜宗教色彩的平等觀念是18世紀資產階級典型的心態,他們要求與上層社會的人士平起平坐,而政治要求又與清教觀念揉合在一起。在帕米拉的故事裡,包含了基督徒擯棄私慾、經受考驗而後得救的清教道德觀念,即常見的抵禦誘惑的主題。資產階級清教觀念中既有進步、真誠的一面,也有虛偽、功利的一面。帕米拉的美德獲得了可觀的收入和較高的社會地位為報償,似乎也成了商品,當時便遭致菲爾丁的嘲諷、戲擬。《帕米拉》是第一部以人物刻畫為中心的小說,由“流浪漢小說”傳統的寫事轉為寫人,對人物心理進行細緻的刻畫,帕米拉一封封天真純樸、多愁善感的書信,引起了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克拉麗莎·哈婁》
理查遜最成功的小說《克拉麗莎·哈婁》(1747—1748)也是書信體的,長達一百萬字以上。克拉麗莎是鄉間中產階級的女兒,美麗聰慧、富有美德,她不願嫁給家庭許配的富有但可厭的青年,在多才多藝的青年羅伯特·勒甫雷斯的幫助下出奔。勒甫雷斯對克拉麗莎百般誘惑,最後以卑劣手段侮辱了她。克拉麗莎羞憤痛苦,她拒絕了勒甫雷斯的求婚,悲傷含恨死去。理查生打算對於“父母與子女雙方在婚姻上的錯誤行為所能產生的災害”加以警告。克拉麗莎是個在精神上追求理想的女性,反抗家庭的包辦婚姻,追求新的生活,雖然她不幸落入壞人之手,但她始終抗爭,這不僅是捍衛自己的貞操,也是維護人格的尊嚴。她的美德雖然沒能得報,但惡行終於受到懲罰。這部小說情感細膩,感傷氣氛濃厚,如著名評論家詹森所說“故事只當作是發揮情感的場合”,書中充滿了女主人公心靈感受的描寫和各種道德問題的議論。這部小說比《帕米拉》更受歡迎,影響到歐陸,如法國作家盧梭的《新愛洛綺斯》便受到了明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