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共和國

塞爾維亞共和國

塞爾維亞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Serbia) (塞爾維亞語:Србија或Srbija)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面積8.8萬平方公里。與黑山、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自20世紀初起,塞爾維亞便成為了南斯拉夫聯邦的一部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塞爾維亞共和國
英文名稱: TheRepublicofSerbia
簡稱: 塞爾維亞
所屬洲: 歐洲
首都: 貝爾格勒
主要城市: 尼什,諾維薩德,蘇博蒂查
國慶日: 2月15日
國歌: 上帝,給我公正吧!
國家代碼: SRB
官方語言: 塞爾維亞語
貨幣: 塞爾維亞第納爾
時區: 東一區
國家領袖: 博里斯•塔迪奇(BorisTadic);
人口數量: 10,150,265人
人口密度: 114.84/km2
主要民族: 塞爾維亞族
主要宗教: 東正教
國土面積: 約8.83萬平方千米
GDP總計: 500.61億美元(2008)
人均GDP: 6782美元(2008)
國際電話區號: +381
國際域名縮寫: .rs(暫保留.yu)
道路通行: 靠右行駛
國石: 珊瑚
政治體制: 議會民主制
國名 塞爾維亞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Serbia)

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國旗

國歌 “嗨,斯拉夫人”

國石 珊瑚

時差格林尼治時間早一小時;比台北時間晚七小時。

簡介

英語:The Republic of Serbia; 塞爾維亞語:Србија或Srbija)為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面積8.8萬平方公里。與黑山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

塞爾維亞共和國國徽

20世紀初起,塞爾維亞便成為了南斯拉夫聯邦的一部分,但是在1990年代初,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四個先後宣布獨立,只有塞爾維亞和黑山沒有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布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南斯拉夫聯邦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布獨立並且成為塞蒙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蒙聯邦因而解散。

另外,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地區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就脫離了塞爾維亞的實際管轄,並且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地,其未來狀況仍待確定。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單方宣布獨立。

國家政要

總統博里斯·塔迪奇(Boris Tadic),2004年6月當選;議長普雷德拉格·馬爾科維奇 (Predrag Markovic);總理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 (Vojislav Kostunica)。

經濟

因受戰亂、制裁影響,塞經濟長期低迷不振。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的改善和各項經濟改革的推進,塞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2005年塞爾維亞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45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5%。,人均

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
3273美元。失業率為26.42%。貨幣名稱:第納爾(DINAR)。匯率(2006年5月):1美元≈67.8第納爾。

外交

塞爾維亞政府將融入歐洲-大西洋一體化進程作為外交的首要戰略目標,重視同美歐大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堅持睦鄰修邊,積極參與區域合作。注重開展經濟外交。

政治

塞爾維亞共和國政局穩定中有波瀾。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國宣布獨立。5日,塞爾維亞共和國宣布繼承塞蒙的國際法主體地位。塞、黑實現和平分手。塞爾維亞共和國還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在聯合國秘書長科索沃地位問題談判特使阿赫蒂薩里的主持下,科索沃地位問題談判進程於2006年2月啟動。塞主張在“高於自治,低於獨立”的框架內解決問題,阿爾巴尼亞族堅持獨立。

首都

貝爾格勒(Belgrade)地處巴爾幹半島核心位置,座落在多瑙河薩瓦河的交匯處,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

塞爾維亞共和國貝爾格勒
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脈的延伸舒馬迪亞丘陵,居多瑙河和巴爾幹半島的水陸交通要道,是歐洲和近東的重要聯絡點,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被稱為巴爾幹之鑰。美麗的薩瓦河從市區穿過,將貝爾格勒一分為二,一邊是古香古色的老城區,一邊是現代化建築群集中的新城區。地勢南高北低,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最低氣溫可至-25℃,夏季最高氣溫40℃,年降水量688毫米且年際變化大。面積200平方公里。人口約200萬人(2002年),居民以塞爾維亞人居多,余為克羅埃西亞人和黑山人

歷史

10世紀末,塞爾維亞一度處於保加利亞的統治之下。1018 年,拜占庭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接著又迫使塞爾維亞臣服。此後,塞爾維亞的政治中心由拉什卡轉到了澤塔。沃伊斯拉夫的兒子米哈伊爾在位時期(約1050~1082 年),合併了拉什卡。米哈伊爾為了提高塞爾維亞的國際地位,於1077 年從羅馬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那裡得到一頂王冠,開始稱王。其子博丁在位時期(約1082~1101 年),又合併了波士尼亞。但是,博丁死後,塞爾維亞再度陷於分裂,波士尼亞被迫依附於匈牙利。其他地區則處於拜占庭的控制之下。

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

斯拉夫民族於公元8世紀時來到現在的塞爾維亞,並且在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下改信東正教。最早的塞爾維亞國家是10世紀中葉由Caslav Klonimirovic(查斯拉夫·克羅尼米洛維奇?)所建立。12世紀時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紀中葉的沙皇斯特凡·杜山在位期間更是把塞爾維亞國家的發展推向巔峰。

奧斯曼帝國於此時開始征服巴爾幹半島,並於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該戰役的結果現在尚有爭議),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開始了長達5個世紀的統治。

塞爾維亞在1804年和1815年兩次革命當中獲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1882年成立王國,其國土僅包括今塞爾維亞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兩次巴爾幹半島戰爭當中,塞爾維亞的國土向南擴展,兼併了包括科索沃、今馬其頓共和國等地區,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區當時為奧匈帝國所管轄,不在塞爾維亞國土範圍之內。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塞拉耶佛街頭用伯朗寧M1900型自動手槍連開七槍,刺殺了正在對塞拉耶佛進行訪問的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這被稱為塞拉耶佛事件 。7月28日,奧匈帝國因此事向塞爾維亞宣戰,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塞爾維亞於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奧匈帝國三次進攻,但在1915年,同盟國(包括奧匈帝國、德國、保加利亞)共同向塞爾維亞發動攻勢,並占領了其全境。

1918年同盟國戰敗,塞爾維亞得以復國,該年12月,塞爾維亞、鄰國黑山以及由原奧匈帝國所管轄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伏伊伏丁那共同組建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即南斯拉夫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三面受敵,除希臘外所有鄰國都是軸心國成員。1941年4月,軸心國侵入南斯拉夫,並將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體被匈牙利兼併,科索沃併入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則由德軍占領。此時南斯拉夫人民軍在狄托的領導下開始反抗德國的占領。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南斯拉夫,狄托在其幫助下成為國家最高領袖,建立了共產主義國家,但1948年南聯盟與狄托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理尼赫魯共同創立了不結盟運動。南斯拉夫在狄托的領導下,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著重各民族團結以及國家的統一。南斯拉夫在這個時期成為了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當中較富裕的國家。

狄托於1980年逝世後,民族矛盾開始激化,最終導致了南聯盟1990年代初期的解體。1992年之後,南聯盟只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加盟共和國。1999年,塞爾維亞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戰爭以國際社會接管科索沃告終。

2003年,南斯拉夫聯邦重新組建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透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布獨立並且成為塞蒙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蒙聯邦因而解散。

地理

塞爾維亞是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內陸國,北部為多瑙河平原,多瑙河橫貫東西;南部多山脈、丘陵。塞爾維亞最高點是位於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邊界的Daravica(達拉維察山),海拔2656米。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有塞爾維亞有伏伊伏丁那一個社會主義自治省,而塞爾維亞其餘地區通稱“塞爾維亞中部”,但是該地區沒有相應的行政建制。

塞爾維亞分為24州和一個直轄市,伏伊伏丁那7州,塞爾維亞中部17州,首都貝爾格勒為唯一的直轄市。州下再分區,全國有78區,伏伊伏丁那有54區。

人口

塞爾維亞族為塞爾維亞的主要民族,其他少數民族包括阿爾巴尼亞族匈牙利族穆斯林族(不認同其他民族的穆斯林)、波士尼亞族羅姆族克羅埃西亞族斯洛伐克族保加利亞族羅馬尼亞族等。其中,阿爾巴尼亞族主要居住在科索沃自治省,而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則是多民族聚集區。

與中國關係

1955年1月2日,南斯拉夫與中國建交。2006年6月14日,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孔泉約見塞爾維亞共和國駐華大使烏多維契基,通知塞方自即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和黑山特命全權大使轉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和黑山大使館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