埝橋鄉

埝橋鄉

陝西省大荔縣位於大荔縣以西 7.5公里 處,全鄉共有18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 28326 口人, 56041 畝耕地, 隨著近些年來市場經濟模式的轉變,埝橋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十六大精神,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圍繞強鄉富民的戰略目標,齊心協力,開拓創新,克難攻堅,真抓實幹,全鄉社會經濟取得顯著成效。截至 2006 年,全鄉工農業產值突破了億元大關,農民人均收入達到 2l 00 元,財政收入達到 258 萬元,計畫生育率為 98 %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嚴格控制在 3 ‰以內。

基本信息

埝橋鄉位於大荔縣以西7.5公里處,全鄉共有18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28326口人,56041畝耕地。境內土地平坦,土壤肥活,光熱資源充足,灌溉條件優越,交通通訊便捷,大(荔)蒲(城)公路橫穿全境。自1996年發展設施農業以來,埝橋鄉目前已成為全縣發展設施農業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產品知名度最高、市場份額最大的特色水果大棚之鄉。一年四季瓜果飄香,反季節蔬菜走俏天南海北。設施農業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縣級示範區。

經濟發展

截止2002年底,全鄉共有日光溫室2053個,大中弓棚1570個,設施農

埝橋鄉埝橋鄉
業總面積4000多畝,年產值近2500萬元,約占農業總產值的20%。尤其是北黃、黃營等村,起步早、規模大、品種新、效益好,已達戶均一棚,僅此一項人均收入達2000餘元,

用1/10的土地,獲得全村近一半的經濟收入。全鄉大棚產品突出特色時令水果和蔬菜兩大類,主要有油桃、聖女果、葡萄、杏、黃瓜、茄子等十多個種類,30多個品種。產品遠銷廣州、深圳、上海、烏魯木齊、蘭州、西安等大中城市。設施農業已成為全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強鄉富民產業

設施農業發展

在帶領民眾發展設施農業的道路上,經過幾年的市場考驗和錘鍊,鄉黨委、政府一班人果斷地提出了實現“西北設施農業第一鄉”的奮鬥目標,把“做大做強設施農業,大力發展埝橋特色經濟”的信念傳到千家萬戶,繼續堅持以日光溫室為主,大中弓棚並舉的規模擴張戰略不動搖。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規模擴張與管理效益並重的原則,突

埝橋鄉埝橋鄉
出特色無公害種植,加大高新技術的普及力度,加快品牌開發;初步形成產、銷、儲、運、龍頭加工聯動的產業化發展的可喜局面。

為了進一步推動全鄉設施農業再上新台階,鄉黨委、政府於2001年春季,組織機關幹部投資3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70畝,共有48個大棚的全縣首家機關幹部示範園。示範園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標準,生產無公害綠色產品。棚內栽植以油桃為主,目前已初見成效,實現棚產值4000餘元。通過示範園的試驗和示範作用,

勤勞的埝橋人民依託當地資源優勢,以現代農業理論為指導,以無公害安全生產為標準,運用設施農業先進實用技術與高新技術的結合和有效轉化,生產出的“埝橋牌”水果、蔬菜遠銷廣州、深圳、上海、廈門、烏魯木齊、西安等大中城市及周邊地區。

招商引資

埝橋鄉黨委、政府重視招商引資,教育事業和農村醫療衛生工作。2003年初,我鄉白虎村與四川瀘洲客商建成了一個占地五十餘畝,日宰生豬100頭的瀘荔肉食品加工廠,年創利稅200餘萬元,帶動了我鄉乃至全縣周邊地區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鄉鄉域經濟的騰飛。鄉初級中學環境優雅,硬體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教師教學水平較高。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歷年中考在全縣名列前茅。是渭南市命名的標準化國中。2002年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新建成了一座功能齊全,美觀的醫療服務大樓。為提高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