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前景中的建築物聚攏在一起,緊緊靠近觀者。建築物簡化成立方體,側立面的色彩提得很亮。堅持凡是與畫面平行的、呈正面化的色彩形狀都具有同一性,凡與畫面垂直的色彩形狀則不然,因而使建築物突出了。前景的建築物和房前屋後的樹木是以赭色、黃色、桔紅色和綠色構成的,當它們從眼前變得愈來愈小時,可在清晰度上簡直沒有差別。雖然前景的房子、屋頂、煙囪和樹木等要素,都可以辨別得一清二楚,但卻難以想像它們是存在於自然空間的物體。假如我們想找一下圍繞著房子和煙囪等實體的空間和空氣,我們就會發現,空的空間是根本不存在的。前景房子右邊的那些樹,在深度上應當離房子稍遠些,而實際上,樹就在房子旁邊,樹是用斑駁的色彩形狀來表現的。塞尚希望用色彩重新創造自然,他認為,素描是正確使用色彩的結果。在《埃斯泰克的海灣》中,輪廓線就是兩個色塊的匯合處。既然這些色彩在明度或者色相對比上實際發生了變化,所以它的邊緣也就完全限定了。然而,這種限定的特點,傾向於把色塊統一和連線成一體,而不象傳統的素描手法中,將色塊分開。在此畫的構圖中,塞尚的知覺概念的直覺感覺是明顯的,修拉曾在科學的教科書里勤奮地研究過這些概念。對塞尚來說,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發現眼睛是連續而同時地觀看一個景色,這就給予繪畫的結構構成以深刻的含意。評價
塞尚是二十世紀野獸主義與立體主義和抽象繪畫之父。但是,即使在他生命之末,也從未有過任何想完全脫離現實的願望。當他說起“錐體、圓柱體和球體”的時候,也沒有把這些幾何形狀當做最終結果,也不想把風景或靜物最後加以抽象。抽象對於他是一個方法、一個中間站,在這裡,他剝去了他所看到的無關緊要的枝節問題,旨在重建作為獨立繪畫的自然景致。所以,最終的結果,就很容易地從原始的母題中辨認出來,對於這些景致所進行的大量拍照可以得到證明。但是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繪畫除了各個部分具有獨到的真實以外,它是一種類似。《埃斯泰克的海灣》的中景部分是海灣,這是一片強烈濃重的色塊,各種各樣的藍色,從畫布的這端延展到另一端,建立起經過細緻融合的筆觸。海灣的後面,是一排蜿蜒起伏的小山,山的上空是淡淡的、柔和的藍天,裡面只加了一些極淡的玫瑰紅筆觸,象是落日的餘輝。藝術家在畫的邊緣切斷了空間,這種切斷空間的手法具有否定在深度中消退幻覺的效果。我們必須把它當做深度中的全景畫來理解,同時又把它當做在畫表面上搞色形排列組合來理解。
作者簡介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國畫家,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體主義派之間的重要畫家。塞尚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表現出結實的幾何體感,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物體之間的整體關係。
塞尚認為:“畫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去複製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從塞尚開始,出現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流派,形成現代繪畫的潮流。塞尚這種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為後來出現的現代油畫流派提供了引導,所以,其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著名立體主義大師勃拉克(Georges Braque)認為:“塞尚的偉大,在於他古典的約制,在於他不表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