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久坐、皮膚不清潔、搔抓或機體抵抗力降低均可誘發該病。駕駛員、學生以及高溫高濕環境中坐位工作的工人等是坐板瘡的高發人群。臨床症狀

治療措施
西醫治療1、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為殺菌、消炎、乾燥,輕度病人可外用抗生素,較嚴重病人可口服藥物治療。
2、全身療法
根據病情輕重,給予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如青黴素、林可黴素注射液,口服阿莫西林、複方磺胺甲唑片等,並補充複合維生素。
3、局部療法
可塗殺菌、止癢的藥物,如含抗生素的酊劑、10%魚石脂軟膏或利福平軟膏等。若伴有滲液,可用0.1%依沙吖啶溶液濕敷,每日3次或4次,每次20min。
4、免疫療法
慢性反覆發作的病人,可在上臂三角肌處皮下注射癤病菌苗,第1次0.5ml,以後每次1ml,每周注射1次,5次為1個療程,有效後連續注射2個療程或3個療程。注射後局部可能有輕度紅腫反應。若紅腫顯著,則應減少注射量,並緩慢遞增。中醫治療
中醫學認為,坐板瘡是由濕熱邪毒凝滯所致,其治療原則為清熱祛濕止癢,可以內服五味消毒飲,外用黃柏或苦參湯煎湯熏洗、坐浴,每日2次,每次20min。也可用五倍子3g(研細末)、冰片1.5g調糊塗於患處,每日1次或2次。
注意事項
炎熱的夏季是坐板瘡的多發季節,久坐的人們一定要重視預防該病的發生,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一旦患上坐板瘡,要積極治療。注射癤病菌苗或丙種球蛋白,有利於預防坐板瘡的發生。加強體育鍛鍊,增強抗病能力。如果有糖尿病、貧血或全身慢性疾病,應對症積極治療。
護理措施
生活護理要注意個人皮膚的清潔衛生,避免搔抓和擠壓患處;坐板瘡大多與濕、熱、出汗及個人體質有關,因此,要避免捂、熱以及過度流汗,不要穿太緊或太硬的褲子。另外,應使用透氣性能好的坐墊(避免使用太硬或太軟的坐墊,夏天可使用麻將蓆坐墊),通風降溫,以減少汗水浸漬臀部。飲食護理
病人平時要儘量少喝酒,少吃油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增加維生素,保持大便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