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多由於大腿內鏇,下蹲突然站立,或腰部前屈伸直時,一旦發生鏇轉,使梨狀肌受到過度牽拉而致損傷。亦可左髖部扭閃時。髖關節急劇外鏇,梨狀肌猛烈收縮,亦可引起該肌損傷。部分病例僅有過勞或夜間受涼,而產生臀疼痛。小腿外側及後側麻木。抽痛,或腓總神經麻痹等症狀和體症,此種情況可能與坐骨神經和梨狀肌損傷變異有關。
疾病病因
梨狀肌是臀部的深部肌肉,從骶椎前面開始,穿出坐骨大孔,而將其分成梨狀肌上孔與下孔,止於股骨大轉子。梨狀肌主要是協同其它肌肉完成大的外鏇動作。坐骨神經走行恰好經梨狀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可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解剖關係非常密切,梨狀肌若受損傷或梨狀肌與坐骨神經解剖發生變異就可能使坐骨神經受到擠壓而發生各種症狀。梨狀肌是導致梨狀肌綜合徵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都有外傷史,如閃、扭、跨越、站立、肩扛重物下蹲、負重行走及受涼等。某些動作如下肢外展、外鏇或蹲位變直位時使梨狀肌拉長、牽拉而損傷梨狀肌。梨狀肌損傷後,局部充血水腫或痙攣,反覆損傷導致梨狀肌肥厚,可直接壓迫坐骨神經而出現梨狀肌綜合徵。
其次,梨狀肌與坐骨神經的解剖關係發生變異,也可導致坐骨神經受壓迫或刺激而產生梨狀肌綜合徵。此外,由於部分婦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屬檔案炎症以及骶髂關節發生炎症時也有可能波及梨狀肌,影響通過梨狀肌下孔的坐骨神經而發生相應的症狀。因此對於此病的女性患者還需了解有無婦科炎症疾患。
檢查
1.直腿抬高試驗
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現疼痛為試驗陽性。
2.梨狀肌緊張試驗
是檢查梨狀肌損傷的一種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患者仰臥位於檢查床上,將患肢伸直,做內收內鏇動作,如坐骨神經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將患肢外展外鏇,疼痛隨即緩解,即為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這是梨狀肌綜合徵的常用檢查方法。
臨床要點
疼痛是梨狀肌綜合徵的主要表現。疼痛以臀部為主,並可向下肢放射,嚴重時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離後疼痛劇烈,需休息片刻後才能繼續行走。患者可感覺疼痛位置較深,放散時主要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後外側,有的還會伴有小腿外側麻木、會陰部不適等。疼痛嚴重的可訴說臀部呈現“刀割樣”或“灼燒樣”的疼痛,雙腿屈曲困難,雙膝跪臥,夜間睡眠困難。大小便、咳嗽、打噴嚏等因為能增加腹壓而使患側肢體的竄痛感加重。
診斷依據
梨狀肌綜合徵主要的臨床表現如上面所說:臀部疼痛且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後外側放射;大小便、咳嗽、噴嚏可增加疼痛。除此之外,梨狀肌綜合徵的診斷還需要一些檢查體徵的支持:患側臀部壓痛明顯,尤以梨狀肌部位為甚,可伴萎縮,觸診可觸及瀰漫性鈍厚,成條索狀或梨狀肌束,局部變硬等。
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現疼痛為試驗陽性,因為梨狀肌被拉長至緊張狀態,使損傷的梨狀肌對坐骨神經的壓迫刺激更加嚴重,所以疼痛明顯,但超過60°以後,梨狀肌不再被繼續拉長,疼痛反而減輕。另外,除了直腿抬高試驗外,還要做梨狀肌緊張試驗。通常梨狀肌綜合徵時梨狀肌緊張試驗也為陽性。
鑑別診斷
梨狀肌綜合徵的主要表現為臀部疼痛並向患側放射,即坐骨神經壓迫症狀。在臨床中造成坐骨神經壓迫症狀的疾病有多種,因此確診梨狀肌綜合徵時需要除外其他疾病造成的坐骨神經疼痛。主要有坐骨神經炎和根性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起病較急,疼痛沿坐骨神經的通路由臀部經大腿後部、窩向小腿外側放散至遠端,其疼痛為持續性鈍痛,並可發作性加劇或呈燒灼樣刺痛,站立時疼痛減輕。根性坐骨神經痛多由於椎間盤突出症、脊柱骨關節炎、脊柱骨腫瘤及黃韌帶增厚等椎管內及脊柱的病變造成。發病較緩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時較行走疼痛明顯,臥位疼痛緩解或消失,症狀可反覆發作,小腿外側、足背的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時屈肌力減弱,踝反射減弱或消失,這類病變可做X光片檢查以協助診斷。此外,梨狀肌綜合徵還應該和其他造成乾性坐骨神經痛的疾病相鑑別,如臀部膿腫、坐骨神經鞘膜瘤等病。
疾病治療
非手術療法治療梨狀肌綜合徵包括手法、局部封閉、肌注、理療、中草藥、針灸等。局部封閉對緩解疼痛有一定作用,常用25%葡萄糖水18ml加入2%普魯卡因2ml進行局部注射,每3天1次,每2~3次為一療程。也可用2%普魯卡因6ml加強的松龍25毫升進行局部封閉,每周2次,每3~5次為一療程。肌注胎盤組織液,可治療坐骨神經盆腔出口處的組織粘連,每日一次,每次2ml,30次為1療程。
手法是治療梨狀肌綜合徵的主要方法,可以明顯改善症狀,緩解病人的痛苦。採用手法治療時,首先要選準部位。患者可取俯臥位,雙下肢後伸,使腰臀部肌肉放鬆,術者自髂後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連線,連線中點直下2cm處即為坐骨神經出梨狀肌下孔之部位,其兩側即為梨狀肌。手法治療圍繞此部位進行,常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
1、按摩揉推法:患者俯臥推拿治療硬板床上,暴露臀部,術者於患者左側或右側,兩手重疊,用手掌根,按壓梨狀肌,反覆揉按3min,以右側下肢為例,右側患肢置於左腿上部,呈交叉形,術者右手將病員右下肢用力向左方推,使左腿最大限度內收;左前臂肘關節屈曲,用肘尖部按揉環跳穴,約3min;體位同上,患肢交叉到健肢上,用拇指指腹在梨狀肌部位垂直滌按,在指尖觸及梨狀肌肌腹後,沿外上方至內上方,來回拔動,並沿全部肌腹拔動一遍,再往壓痛部位彈拔2-3遍;指壓下髓,陽溪,殷門,環跳,陽陵泉等穴位。術者雙手交叉用力揉按臀部痛點,患者可有發熱舒適感。
2、彈拔點拔法:術者雙手拇指相疊壓,在鈍厚或變硬的梨狀肌部位用力深壓並來回拔動,應注意的是,彈拔方向應與梨狀肌纖維方向垂直。彈拔10-20次左右,若拇指力量不夠,不能深達梨狀肌,術者可用肘尖替代進行治療。
操作方法梨狀肌位於臀大肌的深層,當損傷後絕大多數患者有明顯的坐骨神經痛症狀,因此臀大肌一般比較緊張,這給推拿治療本病帶來了困難。要使推拿手法效應達到臀部深層組織梨狀肌,首先就要解除臀大肌的痙攣問題。其方法如下:
(1)患者取俯臥位,放鬆患側臀部及下肢,醫生立於其患側。在臀部先施以掌根按揉法,手法的刺激量不要大,但需柔和,其目的是使臀部肌肉放鬆,這樣對改善局部的血液供應和回流有利。然後在股後。小腿後部同樣施以掌根按揉法,上下往返3-5分鐘。再指揉委中、承山、崑崙諸穴。(2)經以上手法治療臀部肌肉放鬆的基礎上,再在梨狀肌體表投影區施按壓法和彈撥法。手法刺激量一定要由輕到重,要避開臀大肌的抗禦力量;彈撥要與梨狀肌呈垂直方向。此法可緩解痙攣的梨狀肌,祛瘀通絡,是治療中的重點。可將掌根按揉同梨狀肌按壓、彈撥三法結合起來交替套用,約5-8分鐘。要避開臀大肌的抗禦力量,可採用膝關節屈曲的方法,並通過內、外鏇轉髖關節的被動運動來提高手法的治療效果。
(3)在臀部梨狀肌體表投影區,順其走向施用擦法,以熱力度。對疼痛症狀較重的患者,可局部加以熱敷治療。
3、按壓法:醫者雙手交叉按壓痛點1分鐘左右。
以上手法可循序進行。按壓後,術者雙手握住患者踝部,微用力做連續小幅度的上下牽抖10-20次左右而結束。手法治療不需每天都做,每周2次即可,連續治療2-3周。應該提醒患者的是,應去正規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治療,以確保全全有效,不宜去非法行醫的個體按摩處求醫。手法治療對於接受過正規學習和訓練的操作者而言是安全有效的,但如果是沒有學習過解剖知識的個體按摩人員,難免粗野蠻幹,仍有一定的危險性。
5:溫和灸法:用藥艾條(蘇州市艾絨廠出品),循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自上而下,艾灸至能耐受為度,穴位周圍適當多灸。
6、針灸法(水針):患側臀部為主穴,秩邊、環跳、承扶、臀中、阿是穴每次取1-2個;風市、殷門交替取;陽陵泉、足三里、合陽、承筋每次取2個;藥用:VitB12ml、VitB22ml、10%GS15ml的混合液,每穴視肌肉豐厚情況注入1-3ml。每天1次,治療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2個療程後統計療效。沒治療完2個療程又沒痊癒者,不作為本組病例,兩療程內痊癒者,作為痊癒統計。
7、推拿治療法
(1)用掌或掌根沿梨狀肌走行及下肢後側肌施以推撫手法。
(2)單掌或掌根。拇指分別由匕至下揉梨狀肌5-7遍。
(3)用掌根以上至下揉大腿後側,至胭窩改為多指拿揉小腿後側三頭肌,反覆3-5遍。
(4)拇指撥揉坐骨神經路線3-5遍。
(5)肘尖撥壓梨狀肌2-3遍。
(6)雙拇指按梨狀肌走行撥理順壓3-5遍。
(7)雙手掌成掌根交替按壓下肢後側2-3遍。
(8)雙拇指交替按壓下肢後側坐骨神經路線3-5遍。
(9)掌指關節滾梨狀肌及下肢後側肌群3-5分鐘l0
(10)按壓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昆倉穴每1-2分鐘。臀池(髂前上嵴與坐骨節結連線中點)以及局部壓痛點(阿是穴)。
(11)輕快地拿揉梨狀肌1-2分鐘,多指拿揉下肢後側2-3遍。
(12)輕叩或以拍打結束。
本病治療,10天為1個療程。若1個療程未愈,休息3-5天。再進行下1個療程。伴有風濕嚴重者,可加艾條懸灸治療。4療效標準,根據症狀,體徵的輕重緩急,功能活動的受限程度,以及進展程度,接受程度,受限標準如下:
痊癒為一切症狀、體徵消失。功能活動正常,7天內無反覆現象。好轉為症狀、體徵基本消失有時稍有不適,但功能活動良好。有效為症狀,體徵有所減輕,但尚未完全消失,功能比以前確有提高。無效為症狀、體徵無明顯改善,功能活動無進展,每次治療後稍感輕鬆,勞累後復發。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外傷和解剖變異有關,其病理變化是梨狀肌局部充血,水腫,痙攣縮,粘連,肥厚而刺激壓迫坐骨神經。相反的坐骨神經痛又可反射性刺激第1、2脊神經。使梨狀肌更加緊張,形成惡性循環。首先在臀部及下肢施以推撫,按揉法,以行氣活血,放鬆肌肉,消除緊張與痙攣,為進一步的治療做好鋪墊。對明顯壓痛及其周圍組織施以輕快的彈撥手法,可以減少滲出,促進吸收。改善血液循環,從而消炎,鎮痛。解痙攣。消除粘連的手法中配以撥理、順壓可以將肌肉強直於正常範圍內,減少壓迫和再粘連。
疾病預防
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用患側拇指的指尖按壓環跳,承扶,阿是等穴,每穴按壓10—20秒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為度。患者體位如前,用患側拇指的指腹對梨狀肌處進行彈撥6-10次,以局部感到酸痛為度。
患者體位如前,用患側拇指的指腹在環跳穴處進行由輕而重,再由重而輕地按揉l—3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發熱、舒適為度。
患者體位如前,用患側手掌的掌根在患處進行按揉23分鐘,以局部感到發熱,舒適為度。
如本病經儘快的正確手法治療,其療效甚佳,有時幾次甚至1次即可治癒。
病人在日常工作勞動中,應避免再次受傷,同時應避風寒侵淫,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