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村

均村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 興國縣城最西端,距縣城32公里,以農為主,農林兼作。

基本信息

簡介

均村鄉下轄以下地區:均村、上達村、三坑村、長竹村、長教村、石溪村、泮溪村、高溪村、茂段村、黃柏村、中洽村、中坊村、石門村、小章村、章貢村、東山村、黃田村、坪源村、東方村。

詳情

均村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城最西端,距縣城32公里,與吉安市的萬安泰和兩縣交界,素有“一腳踏三縣”之稱,蘇維埃時期是揚殷縣城所在地。既是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又是少數民族(畲族)散居鄉,是全縣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鄉。全鄉總面積193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8.7萬畝,其中山地20.6萬畝(公益長防林7.1萬畝),耕地1.6萬畝,轄19個行政村,304個村民小組,現有8646戶農戶,人口41683人;勞動力27630人,其中外出務工人員達12900多人,占總勞力的的72%,是勞務輸出大鄉。全鄉共有中國小34所,在校學生8097人,其中:國中1所,完小16所,村小1所,一師一校教學點16所;擁有鄉級衛生院一所;已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通程控電話;通訊信號覆蓋率達95%;縣城至圩鎮有興(國)萬(安)公路穿境而過,已全面實現油(砼)路,已有19個行政村的通村公路實現硬化,交通方便,信息較靈。圩鎮位於境內中部河灣西岸,有南北走向、東西走向Y型街道三條,集鎮面積約2平方公里,人口已達10000多人,農曆雙日為圩期,因毗鄰萬安、贛縣、泰和三縣,市場繁榮,人氣旺盛,屬縣境西部的中心集鎮。圩鎮海拔高度230米,均村海拔高度最高點1161.5米。農田土壤以蟮泥田為主,山地土壤以千枚岩棕紅壤占及多數,面積達16萬畝。

名優特產品

全鄉以農為主,農林兼作。農業主種水稻,菸葉次之;林業以油茶為主,次為臍橙。2006年糧食麵積1.4萬畝,總產量8828噸;菸葉面積1268畝,產量28.6萬斤;油茶是傳統的名優特產品,全鄉共有油茶林面積13.6萬畝,茶油平均年產量在100萬斤左右;臍橙是我鄉新興的名優產業,自1993年開始種植,到目前為止果園面積已達8000多畝,2006年臍橙產量達200多萬斤,其中均村村羅山排臍橙場、茂段村臍橙場雙雙被評為全市“精品果園”。
我鄉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特別適宜臍橙種植,仍有近3萬畝宜果山地有待開發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有大量的石板材、砂金、瑩石等。位於中洽村的國木坑藏有大量砂金,當地民眾曾掏出過重約100多克的猴頭金。

水力資源

水利資源豐富,已建的有三座,其中茂緞東坡電站,裝機200kw,年發電量達110萬度;寶供電站系招商引資項目,裝機2400kw,年發電量可達697萬度;長洪電站也是招商引資項目,裝機235KM,年發電量達170萬度,正在籌建的均溪電站準備施工。

旅遊資源

位於鄉域西部的五里隘,是一個集旅遊、朝聖、避暑於一體的好地方。位於興國、萬安邊陲,海拔520米,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頂有歷史悠久的“觀音堂”。據史書記載,早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交秦二元(公元959年),僧人恆真,見此地山青水秀,靈氣繚繞,便坐於方石之上,須臾入定,悟見觀音大士踏雲而來,遂於此處興建“觀音堂”一座,並留一揭“青蓮托寶缽,文星驅牛群,鐵馬繞山過,五雲佛法興”。迄今已有1043年,雖經漫長的朝代更易,盛衰交替,卻仍保留有完好的古茶亭、古戲台、古驛道等建築和參天古樹。新修建的觀音寺、大雄寶殿、天王殿、咖蘭殿高大雄偉,金碧輝煌;配套的齋堂、廚房、僧尼宿舍等設施齊全;殿內的三寶大佛、四大天王、千手觀音、龍女、善財等佛像均已重塑金身,流光溢彩,光可鑑人。整個殿宇莊嚴肅穆,氣勢宏偉,系經政府批准的開放寺院,如今,香火旺盛,每逢農曆正月、六月,興國、萬安、泰和、贛縣等四方善信相約而來,絡繹不絕
山腰保存著一座始建於宋神宗元豐時期(公元1078一1085年)的古墓—一狀元家山,與秀麗山川交相輝映,環眺對面,“旗山、筆架山、文峰塔、寶印山”等盡收眼底,栩栩如生,山下珠水、墨水交匯,山上林木蔥籠,古樹參天,清風習習,雲霧繚繞,恍入仙境
山腳有貫通興國與萬安的三級公路—一興萬公路穿隘而過,既方便了交通,又溝通了興萬兩縣的來往,促進了兩地經濟的發展。
過隘不遠,有鬼斧神工造就的獅子岩溶洞一處,洞中奇石層疊,巧奪天工,冬暖夏涼,實屬遊覽勝地。
這些資源乃神工造就,不可多得,亟待開發,略加投資,稍為裝點,即成旅遊勝地

近期發展

近年來,均村兩委班子抓住新農村建設有利時機,加快村經濟發展。一是結合實際,確定思路。均村支部根據縣鄉經濟發展總體思路,結合村情實際,確定了“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調整種植結構,不斷拓寬致富渠道,依託優勢,加快發展”的村經濟發展思路。二是拓寬渠道,增加收入。均村黨支部積極鼓勵村民發展多種經營,拓寬致富渠道。三是依託幫建,加快發展。幾年來,均村在幫建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為村民安裝路燈30盞,修築了3000米入村水泥路,村黨支部還積極組織村民在街道兩旁栽花種樹,美化、綠化、香化生活環境。
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積極努力下,全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75%,電話入戶率達到63%,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96%。修建了120多平方米的村活動場所,配備了電腦一台,豐富了黨員幹部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