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軍
有來無回;第十八軍代表人物: 胡璉
軍長: 黃維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誕生於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成名于軍閥混戰,壯大於 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戰場。
土木系支柱
陳誠土木系支柱。18軍可以說是 陳誠的起家資本,陳誠軍事集團別稱“土木系”中的“土”字即代表著18軍骨幹部隊11師,“木”則代表18軍(該部因“土”拆開為“十一”、“木”拆開為“十八”故而得名。),它也是羅卓英、黃維、方天、胡璉等將領日後賴以晉階的基礎。18軍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歷史最長,在軍閥混戰、國共內戰中屢立戰功,為蔣介石與陳誠所心愛之 嫡系部隊,其骨幹皆為黃埔軍校畢業生,與敵作戰時又都能以身作則,堪稱主力王牌。抗日戰場
抗戰最有名的戰績為淞滬羅店拉鋸戰(18軍力敵松井石根指揮的第3師團歷時近一個月日軍為爭奪這個彈丸之地,戰死的就有幾千,整個羅店血流成河,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1943年長江石牌要塞保衛戰等(奉命固守要塞的18軍11師師長鬍璉。大戰在即,胡璉寫下5封訣別信,然後沐浴更衣,做好了決死一戰的準備。在石牌外圍拚搏戰中,日軍一度鑽隙繞過石牌,衝到距三斗坪僅60里的伏牛山。胡璉立即命其屬下將國旗插到最高峰上,並嚴令守軍不得後退一步。他用電話 告誡將士;“打仗要打硬仗,這一次一定要使日軍領教中國軍隊的作戰精神!"11師在孤軍奮戰的情況下,為保證這個將來可作為反攻的支撐點,保衛陪都的最重要門戶,一直堅持到國軍展開全面反擊並徹底擊敗日軍為止,11師的巧妙部署,頑強堅守,為最終勝利起了關鍵作用,此役日軍損失慘重,死傷2萬多。有報紙在報導時曾將其寓為東方之史達林格勒,雖過分誇張,但是第11師所固守的要塞對於整個會戰獲得最終勝利的重要性則不言而喻。石牌口戰役是抗日戰爭重要一役,使日軍占領重慶進入四川計畫破產,使重慶國民政府轉危為安。戰後,師長鬍璉因固守石牌要塞有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所屬之團、營長也各獲得了最高級的獎章。1944年11月,作為嫡系主力,得到了第一批換裝美械的待遇,使得戰鬥力大幅度提升。在不久之後的 湘西雪峰山會戰中表現突出,和74軍聯手作戰,給日軍重大殺傷。(整個戰役歷時55天,擊斃日軍12400多人,擊傷23300多人)解放戰爭
1946年6月國共和談破裂,蔣介石公然撕毀停戰協定,調集重兵率先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王牌第十八軍首先發難。我中原軍區部隊5萬餘人被國民黨軍30餘萬人壓縮在面積不足百里的狹小地區內,情況萬分危急。有鑒於此,中共中央明確指示;立即突圍,生存第一,勝利第一!按照這一指示,中原軍區部隊在李先念、王樹聲率領下分東西兩路勝利突圍。結果 內戰爆發後的第一仗,第十八軍就撲了個空,真是出師不利,然而更倒霉的事情還在後面等著它呢。此後,第十八軍投入蘇北戰場和山東戰場,數次與我軍交手,卻沒有占到任何便宜,反而被我軍打得損兵折將,狼狽不堪;它先是在巨野戰役中被打掉1個團;接著在宿北大戰中又賠掉1個整編師;隨後在山東新泰差點被我軍包了“餃子”;在孟良崮戰役中遭我華野3縱阻擊,未能挽救整編七十四師全軍覆沒的命運。看來十八軍這一系列“戰績”也注定了它末日的到來。覆滅雙堆集
遼瀋大戰後,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我軍與國民黨軍相比不但在質量上早已占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已占有優勢,因此黨中央決定對華東戰場上國民黨軍兵力最多的劉峙集團發起攻擊,這便是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其時劉峙集團集結於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鐵路和津浦鐵路周圍,形成“一點兩線”的 部署,便於機動和增援。針對敵部署特點,我軍決定首先對劉峙集團在徐州東面的第七兵團進行圍困,切斷其與徐州的聯繫。1948年11月6日晚,華野首先對劉峙集團第七兵團進行圍攻,蔣介石得知第七兵團被圍後,即令各部火速增援,其中全部美械裝備的第十八軍由河南確山向阜陽方向增援,然而為時已晚。我華東野戰軍迅速吃掉了第七兵團, 中原野戰軍則攻下了宿縣,切斷了其與南京的聯繫。得知第七兵團被殲滅後,蔣介石又決定各路大軍會師宿縣,打通津浦路徐蚌段,以改變不利態勢。但是徐州、蚌埠兩路國民黨軍尚未行動,包括第十八軍在內的黃維兵團即向儈河南岸南坪集地區發起進攻,形成孤軍冒進的態勢。劉鄧大軍當即抓住這一有利戰機在儈河以北布成袋形陣地,準備從兩側出擊圍殲。
1948年11月24日上午,黃維兵團獨渡儈河,結果鑽進了中原野戰軍預設的口袋。此時,兵團司令黃維發覺處境危險,即令部隊撤至儈河以西,準備向固鎮方向轉進,我軍迅速抓住這一有利戰機,將黃維兵團合圍於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各7.5公里的區域內。此後黃維曾利用第十八軍作為先頭部隊向東南方向突圍,被擊退後,只得轉入固守。我軍對其堅決圍困並不斷攻擊,終將黃維兵團進一步壓縮在雙堆集南北5公里、東西1.5公里的狹長地帶。此後,蔣介石雖命杜聿明率部解救黃維兵團,但杜聿明集團已被我牢牢鉗制在陳官莊,動彈不得。我軍在對黃維勸降不成的情況下即下令各攻擊集團對黃維兵團發起總攻,激戰兩天,全殲該兵團,俘兵團司令 黃維。
“王中之王”第十八軍,這支國民黨王牌軍中的“大哥大”,在輝煌了19年之後,終於隨著黃維兵團一起全軍覆沒了。
整編第七十四師
抗日鐵軍
簡介代表人物: 王耀武、 張靈甫、 李天霞
師長: 張靈甫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於1937年8月在武漢成立,初建時為74軍,1946年改編為整編第74師。抗戰時期國民黨軍戰績最輝煌的部隊。第一任軍長俞濟時。王耀武為74軍的第二任軍長。直屬軍事委員會。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指所轄51師、57師、58師,皆以“5”開頭)。美軍顧問團曾有過“中國國軍只有74軍能打”的讚譽 。它是國民黨“王牌”中最耀眼的新星,在抗戰中戰果輝煌,有“ 御林軍”、“抗日鐵軍”、“虎賁師”之稱,榮獲國民黨最高獎勵“飛虎旗”(國民政府授予作戰有功的軍事單位的最高榮譽)。
軍歌
《74軍軍歌》 :
起來!
弟兄們,是時候了。
我們向日寇強盜反攻!
他,強占我們的國土;
他,殘殺我們婦女兒童!
我們知恥,我們負重,
我們是國家的武力,
我們是民族的先鋒!
我們在戰鬥中成長,
我們在炮火里相從。
我們死守過羅店,
我們大戰過蘭封!
南潯線,顯精忠,
張古山,血染紅。
我們是國家的武力,
我們是民族的先鋒!
———《74軍軍歌》 田漢詞 任光曲
萬家嶺大血戰
第74軍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由王耀武第51師和俞濟時第58師合編而成,全軍共8個團,2.1萬人,抗戰第一年內已顯露其慓悍本色。這支由浙江保全團隊,原山東北洋省軍與中央軍第1師旁枝部隊合編而成的奇異組合,是抗戰八年之間戰功最為輝煌的部隊,精彩戰例不勝枚舉;38年萬家嶺戰役,作為核心主力,給日軍重大殺傷,此役首創殲滅日軍幾乎一個完整師團的 佳績,此戰既無平型關八路軍奇襲之利,又無崑崙關國軍火力之優,全靠將士浴血苦戰,74軍攻得上守得住,居功至偉。(第51師153旅旅長張靈甫率一支部隊奇襲張古山,又堅守數晝夜,為最終的勝利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後郭沫若專門派田漢編劇,歌頌德安大捷,張靈甫在劇中以真名出現,一時間聞名天下)41年參加上高會戰,殲敵16000,繳獲駿馬2800匹,擊斃日軍少將一名,74軍在戰役中“拚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間敵我傷亡均在四千以上”,被羅卓英評價為“戰鬥力量堅強”!(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何應欽稱之為 “開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常德會戰中74軍57師8000之眾面對日11軍數萬人馬,死守常德16天,頑強抗擊了日軍陸、空、坦的協同攻擊,在日軍猛烈炮火甚至釋放毒氣情況下仍死戰不退,傷亡殆盡(時值開羅會議期間,57師的英勇奮戰極大的提高了國威、軍威,給羅斯福總統的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還專門在備忘錄上記下余程萬師長的名字。著名作家張恨水就根據常德之戰寫出一部名叫《 虎賁英雄》的小說。為紀念74軍為國捐軀的犧牲將士,常德人民自發募捐,於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東側修建占地達30000平方米的陣亡將士墓地,作為永遠的紀念)。湘西雪峰山會戰(幾乎全殲日軍116師團,消滅日軍3萬左右)。第51師的師歌唱道“我們在戰鬥中成長,我們在炮火中相從。我們死守過羅店,保衛過首都,馳援過徐海,大戰過蘭封。南潯路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國家的武力,民族的先鋒!”這支抗戰時期最偉大的部隊,在武漢會戰後由蔣中正親定為軍委會總預備軍,為華中三大戰區之前衛。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也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指所轄的第51師,第57師,第58師,皆以5開頭)。在南昌會戰中,即使兵敗如倒山,該軍仍不改其英勇豪邁之鐵軍本色。曾兩次榮獲軍委會最高榮譽——飛虎旗,一次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連美軍顧問團曾有過“中國只有74軍能打”的讚譽。國軍中無人出其右者。蔣介石御林軍
1946年改編為整編74師,全師3萬餘人,全副美械, 張靈甫任師長(1923年考入 北京大學,1925年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四期,蔣介石的得意門生。)兼任南京警備司令,拱衛首都,號稱“御林軍”。進攻蘇北解放區,連克兩淮(淮安、淮陰均為解放軍在蘇北戰略要地,淮陰是蘇皖解放區首府,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經濟和政治意義,即使在解放軍採取積極防禦,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的戰略下,也是屬於不到萬不得以絕不輕言放棄的要地。兩淮和華中解放區基本喪失,華野主力只得北撤山東,華東局勢日趨 嚴重,造成了很大困難),二戰漣水(第一次是搭檔整28師太不經打,未能攻占,國軍方面損失7000其中74軍2000多,解放軍6963,10縱司令謝祥軍也在戰鬥中陣亡,這是華東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陣亡的職務最高的將領。第二次對王必成6縱戰術成功,6縱被重創,整74師順利拿下漣水),攻占宿遷,立下頭功,華野被迫北撤山東。兵敗孟良崮
1947年3月, 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國民黨華東“剿匪”總司令顧祝同見解放軍東撤,即令各部“跟蹤進剿”。由於情報泄密,25師和83師也沒有及時跟進,使整編74師陷入了險境。5月13日 在孟良崮被圍後,雖然山上無法構築堅固工事,又沒有水源,重炮無法帶上山,但張靈甫還是過於自信,認為周邊友軍最多一、兩天的行程,如能在友軍到達前成功堅守,必能實現“裡應外合,中心開花”。整編74師不愧是國軍5大主力之一,74師2.5萬人力抗華野五個主力縱隊15萬餘人(1、4、6、8、9,不計打援),也確實全力苦撐了3個晝夜。在張靈甫被圍當天,蔣介石立即下達周圍國軍救援74師的命令。但因增援國軍各部沒能全力突破華野阻擊(除黃百韜之整25師比較得力之外),錯失了戰機,而華野攻擊主力縱隊不惜一切代價,合力圍攻孟良崮,以致後來居高而守的74師斷水、缺糧、少彈,攻山的炮彈落下,碎石飛濺,殺傷力倍增。成敗瞬間定江山,失敗再所難免。當蔣介石聽到張靈甫在孟良崮戰死的訊息更是老淚縱橫,下令撤了湯恩伯的軍職。七十四師被殲,蔣介石哀嘆這是“無可補償的損失”,陳誠、王耀武亦為之痛惜萬分。王耀武親自主持召開了“山東省戡亂殉國黨政軍民追悼大會”,並親自主持編制了《 追悼大會紀念冊》,而且親為紀念冊撰寫了題為“紀念戡敵殉國的革命先烈”的“代序”,還寫了“祭文”。(全師2.5萬人悉數被殲,本人非常認同粟裕的說法;74師不愧是“王牌中的王牌”。即使換了美軍陸戰1師,同樣條件,可能撐不到三天,也會被解放軍全殲孟良崮。)商埠大戰之74軍(一共才7個連)死守司令部 重建之後的74軍,為保衛阜陽(對陣中原野戰軍第1、2、3、6和11縱隊以及華東野戰軍第10 縱隊,成功堅守6天),濟南戰役死守商埠(48年9月,濟南戰役打響,王耀武飛赴南京求援,蔣介石命令74師空運濟南。但一天后解放軍就以炮火封鎖了飛機場,僅空運了7個連,這7個連後來被王耀武派往 商埠,擔任第2綏靖區司令部的守衛。9月20日,解放軍猛攻商埠,22日開始攻擊第2綏靖區司令部,74師憑藉司令部堅固的鋼筋水泥大樓和四周明碉暗堡組成的工事,負隅頑抗。此處的戰鬥相當激烈,被譽為濟南戰役中的“絞肉機”,解放軍集中炮火猛轟,整幢大樓被 炸得千創百孔,滿目瘡痍,幾乎被炸成個軀殼架子,但74軍的這7個連仍然拚死抵抗,子彈和手榴彈不斷從視窗和彈孔里飛出,即便在解放軍攻入樓內後仍與解放軍逐樓、逐屋、逐層爭奪,力戰不降,解放軍稱之為“打死不繳槍”,這7個連即使在軍官大半死傷的情況下,士兵也極少投降,秉承了老74軍的頑強戰鬥意志,最後全部戰死。七個連800人的兵力堅守6個晝夜,打退2萬解放軍的猛攻,戰況震驚華北戰場。
新六軍
簡介
中國虎代表人物; 廖耀湘
軍長: 廖耀湘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六軍於1944年8月從新1軍脫穎而出;由名將“叢林虎”廖耀湘親自統領;全新的美式裝備;建功抗日戰場;自詡“國軍老大”,號稱“天下無敵”。
中國遠征軍
印緬遠征駐印軍主力“中國虎”。新6軍的骨幹班底(或者說前身)為新編22師,在編入新6軍之前還是5軍的主力,崑崙關的勝利也有新22師的汗馬功勞,(消滅日軍4000多人,克復崑崙關,一戰揚名,著名劇作家田漢還 專門採訪了廖耀湘,稱其為抗戰中的狄青)42年在5軍的建制內參加了印緬遠征,西渡 怒江,第一次遠征中主要戰鬥為接應200師自同古撤退,打完後也還有 7000多人,實力仍存,可惜遠征軍撤退時軍長杜聿明卻不聽廖耀湘建議,嘗試突破日軍 阻擊,非要往野人山煉獄裡鑽,這一昏招的直接後果就是新22師兵員從 進山時的7000直線下降到了到達印度時的不足3000,犧牲超過半數。(樹林裡,草叢中,一支支鏽蝕的槍枝,一堆堆散亂的白骨,無言地訴說著情況之慘烈,上萬名官兵的骸骨永遠留在了異域他鄉。遠征軍在正式作戰中未損失團長以上將領,而在撤退中竟損失四員之多。)反倒幫了日軍大忙。(其實當時遠征軍的當 面日軍只有56師團,還因為長途行軍疲憊不堪,實在沒有多大把握能把整個遠征軍都攔住,遠征軍的不戰自亂讓師團長渡邊高興得半死。)42年底,5軍回國新22師留印(當時隸屬於新1軍,軍長鄭洞國),換裝美式裝備,在蘭姆伽整軍經武,刻苦訓練,經過一年的整訓,練就了叢林戰的過硬本領,自此掀開了新22師——新6軍最輝煌的一頁。1943年10月參加第二次 緬甸戰役,向緬北挺進,與新38師(師長孫立人)互相配合,二進野人山,占領胡康河谷,克於邦、下孟 關、攻占瓦魯班……在整個緬甸反攻戰役中,新22師給日軍的王牌18師團毀滅性打擊,殲滅敵人20000多,一雪野人山兵敗的恥辱(史迪威語,其中 新22師單在卡盟一役就斃傷日軍不下5000,間布山山區3000多,在攻占瓦魯班戰鬥中突襲18師團司令部,繳獲18師團發布作戰命令的關防大印,這在 抗戰期間絕無僅有。蔣介石的嘉獎電只有三個字;中國虎!)。隨著第14師(龍天武)和第50師(潘裕昆)空運來到緬北反攻的前線,駐印軍擴為兩個軍,原屬 土木系54軍的第14師、第50師加上新22師組成了著名的新六軍。隨後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鮮血的滇緬公路。45年5月運抵芷江,並參加了 對日受降簽字儀式,負責警戒。隨著國府南京光復,新6軍成為首批進駐的部隊,早於74軍。(極高的 榮譽!)在印緬戰區時的新6軍軍官序列;
新6軍軍長廖耀湘少將,湖南邵陽人,法國士官機械化騎科
新6軍副軍長舒適存少將,湖南平江人,陸大特2期
50師長 潘裕昆少將,湖南瀏陽人,黃埔4期步科
副師長 楊溫少將,廣東惠陽人,軍官講習所
參謀長 段麓蓀上校,湖南南縣人,黃埔3分校
148團長謝樹輝上校,四川簡陽人,黃埔6期炮科
149團長羅錫疇上校,湖南湘鄉人,黃埔7期步科
150團長黃春城上校,湖南邵陽人,黃埔6期炮科
新22師長廖耀湘少將(兼),湖南邵陽人,法國士官機械化騎科
副師長李濤少將,湖南邵陽人,黃埔6期炮科
政治部主任趙霞少將,湖南沅江人,黃埔6期步科
參謀長劉建章上校,湖南邵陽人,黃埔6期炮科
參謀主任金柏源上校,浙江諸暨人,黃埔10期炮科
炮兵組指揮官羅先致上校,福建連城人,黃埔7期炮科
副指揮官游公弼中校,四川資中人,黃埔9期炮科
炮1營長張樹幟中校,綏遠武川人,黃埔9期炮科
炮2營長李珍少校,湖南永興人,黃埔12期炮科
輜重營長伍文秀中校,湖南邵陽人,黃埔6期騎科
工兵營長田子永少校,湖南龍山人,工校軍訓班14期
通信營長孫經少校,河北正定人,河北軍政學校2期
64團長熊杰上校,湖南湘潭人,黃埔6期騎科
副團長趙照中校,湖南邵陽人,黃埔4期工科
65團長傅宗良上校,湖南嶽陽人,黃埔6期炮科
副團長羅英中校,湖南衡州人,黃埔6期步科
66團長陳贗華上校,湖南邵陽人,黃埔8期步科
副團長汪君勃中校,安徽六安人,黃埔6期步科
14師長闕漢騫少將,湖南寧遠人,黃埔4期步科
副師長龍天武少將,湖南石門人,黃埔5期炮科
參謀長張羽仙上校,湖南零陵人,陸大4期
40團長王啟瑞上校,湖南資興人,黃埔7期步科
41團長龔益智上校,湖南長沙人,黃埔7期步科
42團長許穎上校,湖北沔陽人,黃埔5期炮科
國軍頭號王牌
1946年2月新6軍遵令遠赴東北,急先鋒還是新22。新22師“虎師”之名決非浪得虛名,以師單位計,無疑是東北國軍,或者說是全國國軍頭號王牌。進東北後所向無敵,多次以一個團 大敗東野一個軍,基本說明戰爭初期新22師一個團可以頂東野一個軍,差距非常驚人。新22師三個團個個兇猛異常,1、李定一65團威遠堡門進攻擊敗3縱。2、羅英66團5個連沙嶺防守完勝4縱。3,64團沙後所大敗東野王牌2縱4師。(新6軍在東北戰場的戰鬥以往材料介紹都不多,很多,在此多介紹一些。)舉幾個戰例;46年2月初闖關東的新22師相繼占領盤山、台安、遼中,在遼河以北地區形成一條線式防禦陣地。其66團和師屬教導營總 共就3千人(一說66團守沙嶺只有5個連,加團直屬部隊,1500——1800之間。)推進至遼河南的沙嶺村,成為突出孤立部分。2月16日遼南軍區總共 集中8個團(10倍以上絕對優勢)。以人海戰術猛打猛衝,如羊頂架般以月夜攻勢連頂一晝三夜。該敵利用重機槍、火焰噴射器、火炮的絕對優勢構築防禦工事。構築完畢即龜縮一團,固守待援。至18日夜仍未啃下這塊硬骨頭。次日晨敵援兵至,不得不下令撤退。民主聯軍傷亡2100餘人,新22師624人,傷亡比 3;1。這仗是新6軍在東北的成名作。(4縱承認;“這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敗仗,千真萬確的一場恥辱。”)
47年12月沙後所戰鬥新22師先和2縱4師開打,4師1個營剛占領了新22師1個團團部就遭到反衝鋒,國軍用機槍和迫擊炮猛打,這個營基本報銷了,新22師2個團憑藉工事頑強抵抗,我軍與之反 復搏殺至天明。2縱4師原來戰鬥構想是全殲守軍,結果非但沒有完成戰鬥任務,傷亡慘重退出村,骨幹基本打光,僅營以上軍官就被打死6人。雖然2縱公開史料不提,4師軍內總結完全承認,說;“主要教訓;指揮員輕敵麻痹,對敵情掌握不準,未具體貫徹林總的戰術思想,造成嚴重的戰鬥失利。”(注意,嚴重失利。另 外東野陣亡2縱4師10團副團長王國華,4師損失942人。新22師64團損失801人,64團打敗4師後,從容撤退。新22師出動了兩個團,林總本來命 令2和7縱圍殲該師,但是由於協調等問題,只有2縱4和5師參戰。在47年底還準備調兩個軍對付新22兩個團,足以說明新22的地位、威脅。)
獨木難撐
據新6副軍長回憶(唯一從遼西會戰逃出的新6軍高級軍官);新6軍入東北近3年敗仗極少(包括消耗仗,敗仗主要集中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而新22作為該軍 主力骨幹及第9兵團的精華保持常勝記錄,與宣傳有很大不同)。一開始攻占鞍山、本溪、遼陽到2次四平戰鬥(第一次新6軍迂迴包抄四平守軍後路,迫使我軍撤 退;第二次新6軍169師血戰八棵樹,死扛幾天,保證了其他部隊及時增援)、安東戰役(全面內戰初期在東北戰場上發生的一次重大戰役,新6軍與52軍作為主力參戰,此役是東北民主聯軍的重大挫折之一,傷亡6萬多。但由於各種因素制約,國內各種資料對此役描述皆只強調新開嶺一役,而其餘均言語不詳,理由很簡單,其他都是敗仗。南滿軍區屢戰屢敗,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林非常不滿,派陳雲肖勁光主持南滿工作,取代肖華,才有了決定東北生死存亡的三下四保。),最終 打到偽滿洲國首府長春,使東北國軍的勢力達到了頂峰。(當時東北的女學生都以嫁給新1軍、新6軍的軍官為榮。東北都流傳著“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軍” 的順口溜)直到遼瀋戰役在遼西新3軍龍天武得空軍通知東野6縱逼近,但他疏忽未將緊急情報及時上報兵團部,導致警戒的新22師先被6縱突襲擊潰,東野“鏇 風部隊”第3縱隊楔入砸碎兵團部,打爛了新1、3、6軍3個軍部(純是巧合,當時攻擊的3縱第7師21團3營還以為是個團部,直到打進去看到檔案才知道是 兵團部。韓先楚後來也回憶到,要是知道是廖的兵團部,怎么也得派一個團去打。運氣也不在國軍這邊,冥冥之中,似有天意?)。而打到最後掩護廖耀湘突圍的還 是新22師。林總在遼西會戰對新22師還是很有戒備的,可惜周圍境況變了,兵敗如山倒的危亡戰局下,素來戰無不克的新22師也獨木難撐,回天無力。新一軍
天下第一軍
簡介代表人物:鄭洞國孫立人軍長:孫立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於1942年10月在印度蘭姆枷成立,它是第一支在國外建軍的國民黨部隊,第一支美式裝備的部隊,第一支美式訓練的部隊。新一軍的裝備當時已經達到已開發國家軍隊A級水平
歷史沿革
新一軍最初由國民革命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組成。新三十八師在國民黨軍中是一支非同尋常的部隊,它的前身是1932年組建的國民政府財政部稅警總團,稅警總團的裝備在國民黨軍中堪稱一流,該部隊官兵的素質遠遠高於一般的國民黨軍,營以上的軍官大多是英美軍校的留學生,其戰鬥力在國民黨軍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在淞滬抗戰中,稅警總團在唐橋站和蘇州河劉家宅一帶與日軍第九、第三師團血戰1個多月,隨後又擔負掩護大軍撤退的任務,總共作戰達66天,殲滅日軍數千人。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十八師,編入陸軍第六十六軍戰鬥序列,隨即參加了中國遠征軍。
新二十二師是國民黨名將廖耀湘麾下的一支能攻善戰的部隊,成立於1939年1月,編在第五軍的序列中。抗戰 爆發後,新二十二師也併入中國遠征軍的序列。
1942年10月,蔣介石下令將駐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新二十二師編為新編第一軍,鄭洞國為軍長, 孫立人為新三十八師師長,廖耀湘為新二十二師師長,在蘭姆伽換裝美械裝備,接受美式訓練。
印緬戰場
美國人在蘭姆伽 開設了許多軍事技術學校,如戰車學校、汽車學校、通信學校、工兵學校、指揮學校等等,還有專門的後勤保障學校。所有教官都是美國人,翻譯由學生兵擔任。在這裡,中國官兵分開受訓,接受美國西點軍校的軍事教育。蘭姆伽基地集結了大批由緬北潰退的中國軍隊,同時,又補充吸收了一批文化水準較高的青年學生,使在這裡的中國軍隊既裝備了全新武器,又進行了全套美式訓練,還充實了新生力量,其整體素質遠高於國內國民黨軍。中國駐印軍隊的武器裝備和經費開支全部由美國政府提供,其編制為;“每個師3個步兵團,2個炮兵營,工兵、輜重兵、通信兵各1個營,另有衛生隊和1個特務連,作戰開始配屬1個戰車營。每團3個步兵營,迫擊炮、平射炮各1個連,另有通信連、衛生隊和特務排,全團約3000人。每營3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每連3個排,每排3個步兵班,1個輕迫擊炮班。總指揮部直屬部隊計有;炮兵5個團,每團重炮36門。汽車兵團有載重汽車400輛。工兵、化學兵和重迫擊炮兵2個團,騾馬輜重兵1個團,另有7個戰車營,每營坦克、裝甲車若干……”
中國士兵在這裡扔掉老式“漢陽造”、“中正式”,換上美制“M4湯姆森式”衝鋒鎗,頭戴防彈鋼盔,配發進攻型手榴彈。每個步兵班配備班用輕機槍若干。同時,步兵在未來作戰時,還能得到來自空中的強大火力支援和後勤補給。這樣,中國駐印軍隊在武器裝備和機動能力上已經達到當時已開發國家軍隊的A級水平,步炮比例達到3比2,第一次從武器上壓倒了日本人,從而為打敗和消滅不可一世的日軍奠定了基礎。
新一軍這支猛虎出山後,遇到的第一個對手是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在“二虎相鬥”中,新一軍的雄風表現得淋漓盡致。
1943年10月24日,在緬甸新平洋和於邦大戰中,新一軍大敗日軍第十八師團。日軍以5倍於新一軍的優勢兵力,竟然吞不下新一軍1個先遣團,日軍損兵折將近2000人,這是中國軍隊首創對日軍作戰以少勝多的奇蹟。
從1943年10月到1944年3月,新一軍已攻入緬甸境內150餘公里,共擊斃日軍軍官60餘名,打死打傷日軍官兵12000餘名,自己傷亡6495人。
1944年4月,在緬甸卡盟、孟拱之戰中,新一軍殲滅日軍第三十三軍16100多人,並在危難時刻,解救了被日軍打得潰不成軍的英軍第三師七十七旅。
1944年5月至8月,在80天之久的緬甸密支那攻堅戰中,新一軍殲敵近4000餘人,日軍密支那城防司令水上源藏少將切腹自殺。攻克密支那,標誌著中、美、英盟軍在印緬戰場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日軍在緬北的防禦體系從此土崩瓦解。在印緬戰場與日軍交鋒,使新一軍成長為馳名中外的“王牌軍”。
壽終遼西
1944年8月,在原新一軍的基礎上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1945年5月, 孫立人率新一軍返抵廣西南寧,準備反攻廣州。8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9月7日,新一軍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二十三軍投降,並建造新一軍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嗣後,新一軍進行了休整和擴充,招募了大批新兵,補充了大量美、日武器裝備。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1946年3月下旬,新一軍乘美艦在秦皇島登入,轉乘火車到達錦州一帶,又輾轉到瀋陽,同時急電被派往美國參加 聯合國軍事參謀團會議的孫立人返國指揮新一軍進攻四平。
1946年3月19日,四平外圍戰鬥打響。孫立人倚仗新一軍是“天下第一軍”,根本不把民主聯軍放在眼裡,大搖大擺如入無人之境,直撲四平。民主聯軍三師在名將鍾偉的指揮下採用運動防禦戰術,從鐵嶺到昌圖節節抵抗,使新一軍付出了不小代價。4月7日,新一軍新三十八師在興隆泉、柳條溝一線鑽進了民主聯軍三師八旅、十旅、獨立旅和第一師設下的伏擊圈,結果遭到了民主聯軍猛烈圍攻,損失了800餘人。就在這一天,新一軍第五十師在進攻朝陽堡時也遭到了民主聯軍三師第十九團猛烈反擊,一天之內傷亡了400餘人。 接著,國民黨第七十一軍八十七師在四平以南的大窪又中了 民主聯軍的埋伏,被殲滅4300多人,差點全軍覆沒。
孫立人很快意識到自己輕敵的錯誤,於是迅速調整部署,將新一軍與第七十一軍緊密靠攏、重疊排列,交替掩護前進,同時加強了戰術偵察和空軍、 炮兵火力支援。
直到1946年4月17日,新一軍才攻到四平近郊。為了趕在和平談判之前占領四平,東北保全司令杜聿明曾下令“4月2日前一定要攻克四平”,這時已經成為泡影。
1946年4月18日,新一軍在大批飛機、坦克和重炮群的掩護下展開全部兵力,向四平西南和南郊的海方屯、泊羅林子、南北鴨泡湖、三道林子等民主聯軍的陣地,發動了猛烈進攻。
在戰局膠著的情況下,杜聿明認為只有先解決本溪,才能全力北進,進攻四平。便令新到的60軍接替新6軍、52軍的防務,集中了新6軍(缺青207師)、88師等5個師的兵力,1946年4月28日第三次進攻本溪,並於占領本溪後,把新六軍和五十二軍一九六師投入四平戰場。此時,圍攻四平的國民黨軍達3個軍10個師,它們分三路突擊四平。新一軍3個師擔任正面攻擊;七十一軍2個師向四平以西攻擊,威脅側翼;新六軍等5個師向四平以東迂迴,企圖截斷民主聯軍退路。在民主聯軍頑強抗擊下,國民黨軍中央兵團新1軍、左翼兵團第71軍主力數次進攻均無進展,只有新1軍第50師在258高地有所建樹,而右翼兵團新6軍等部四個師進展迅速。16日,國民黨軍占領四平街東南高地。17日,國民黨軍攻占火石嶺,18日,四平街防禦陣地左翼最後一個制高點塔子山陣地失守。至此,民主聯軍四平的防禦處於十分不利的態勢,為擺脫被動,避免被截斷退路,林彪遂於18日夜下令撤退。19日,國民黨軍占領四平。
轟動中外的四平保衛戰,歷時31天,殲滅國民黨軍1萬7千餘人,全部美械化的新一軍損失6000餘人,3個師的實力減為不到2個師;全部美械化的七十一軍八十七師主力大部被殲,九十一師4個營被打垮;半美械化的五十二軍一九六師傷亡三分之一以上。美國的馬歇爾將軍在四平保衛戰後曾責備蔣軍“太沒用”。而民主聯軍總傷亡也達1.5萬人。僅西滿四個旅及一些地方部隊,傷亡就達7000左右,7、10旅連排幹部換了三次,部分營級幹部亦換了三次……幹部中一般情緒不高,這些現象是抗戰八年所未有。
四平之戰結束後,杜聿明、孫立人、廖耀湘等一致認定“共軍主力已被擊潰”,於是放心大膽, 長驅直入。1946年5月20日,廖耀湘率領新六軍和新一軍第五十師等6個師,向北窮追民主聯軍主力。攻擊公主嶺,五日內攻陷長春,隨後取回農安、德惠等戰略要地,進展順利。然而,兵力展開後,戰線拉得越長,占的地盤越大,兵力就越顯單薄,當他打到松花江畔時,就再也無力前進了。
而民主聯軍經過四平之戰後,大都撤到了農村和中小城鎮,並且通過土地改革、清匪反霸、整軍擴軍,創建了許多根據地,建立了基層政權和強大的野戰軍,在南滿、北滿逐漸站穩了腳跟。同時,林彪也認真總結了四平之戰的經驗,認識到民主聯軍作戰的弱點;沒有城市防禦作戰的基本經驗,官兵們只知道向前方射擊,缺乏與友鄰部隊策應的意識;火力配備的層次和縱深都不理想,無法形成有效的阻擊火力;戰場上沒有統一的射擊命令與信號,有的部隊開火太早,致使敵人臨近時彈藥不足;部隊交接陣地時沒有顧及工事的交接,造成接手陣地的部隊在工事已全部失效的情況下出現大量傷亡。而國民黨新一軍卻在步炮協同、營連進攻和交替掩護方面都顯示出老練的攻堅經驗。如果他們在近戰時更加頑強,而不是一拼刺刀就跑的話,此戰打下去凶多吉少。
從1947年1月到10月,民主聯軍北滿、南滿部隊密切配合協同,採用圍點打援、遠程奔襲、運動反擊和伏擊戰等靈活多變的戰術,集中優勢兵力,以“零打碎敲、螞蟻吞象、快刀割肉”的方式大打殲滅戰,共殲滅新一軍一半以上的兵力,打得這支“王牌主力”遍體鱗傷,大傷元氣,從而使民主聯軍贏得了東北戰場的主動權。並迅速在戰鬥中克服了上述缺點。
1947年2月下旬,林彪集中北滿1、2、6縱和獨立1、2、3師等部共12個師的兵力,發動二下江南作戰。2月21日,6縱飛渡松花江,一夜急進70公里,奔襲德惠東南30公里處的城子街。戰至23日,全殲城子街守軍新1軍30師89團。國民黨軍心大亂,從長春出援的88師由德惠退回長春,九台、農安守軍也棄城而逃。林彪急命6縱司令員洪學智率領6縱和獨立2師、兩個炮兵團(均為日式75毫米口徑山野炮)圍攻德惠,由1、2縱和獨立1、3師等部在布海地區阻擊從長春北援的國民黨軍。因為不熟悉步炮協同作戰,傷亡千餘人後,民主聯軍撤出戰鬥。戰後,杜聿明吹噓“德惠大捷,殲滅共軍十萬”。蔣介石欣喜過望,在南京慶祝,以自己的名命名50師149團為“中正團”,鄭明發連孤守松花江橋頭堡,賜名“中正連”。潘裕昆據說獲得蔣介石的“免死金牌”。德惠戰鬥也是是孫立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仗。德惠之役後,蔣介石將他升為東北保全司令部副司令長官,其新一軍軍長之職由第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
1948年元旦,東北民主聯軍改稱為東北人民解放軍。3月,東北人民解放軍冬季攻勢結束後,整個東北戰場的形勢和力量對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黨東北“剿總”雖然仍擁有14個軍、44個師共55萬人,但已被人民解放軍分割壓縮在長春、瀋陽、錦州三塊互不相聯的孤立地區。新一軍和新六軍、第五十二軍、第二十三軍、第七十一軍、第六軍、新三軍、第四十九軍駐守瀋陽,由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和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統一指揮;除錦州外,長春、瀋陽兩地的鐵路、公路交通已完全被東北人民解放軍截斷,幾十萬大軍的補給供應全靠空運,國民黨軍在東北的主力實際上已成了瓮中之鱉。
1948年9月13日至16日,東北人民解放軍南下進入錦州以北和新民以西地區。封死了錦州的北大門。蔣介石死令廖耀湘將九兵團從瀋陽拉出,增援錦州,從此將新一軍送上了斷頭台。10月8日,廖耀湘率新一軍、新三軍、新六軍、七十一軍、四十九軍等10萬大軍增援錦州。10月15日,新一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攻占了新立屯。但救援錦州為時已晚。就在這一天,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了錦州,全殲了范漢傑的部隊。廖耀湘得知錦州失守,大驚失色。他立即向蔣介石、衛立煌要求走營口撤退。但衛立煌仍然堅持要廖耀湘退回瀋陽,“以不變應萬變”!蔣介石堅持要廖耀湘反攻,收復錦州。後來,經杜聿明向蔣介石反覆爭取,10月20日晚,蔣介石終於“開恩”,批准第九兵團向營口方向撤退,但為時已晚!
黑山是進出大窪、營口、瀋陽、錦州的唯一通道,也是遼西走廊的咽喉要地。第九兵團無論退往何處,都必須控制黑山。只有占領黑山,才能掌握入關、入海的通道,才能進退自如。黑山,成了廖耀湘兵團的生死關。廖耀湘決心背水一戰,抖出他的全部“家底”,在黑山殺出一條血路來。新一軍軍長潘裕昆親自指揮進攻。他調集了5個重炮團和10餘架飛機,對黑山日夜不停地進行飽和轟炸和炮擊。還花重金組織敢死隊,參加者每人獎勵10萬元!最先衝上去的,獎金再加一倍!無果後,潘裕昆又組織一批國民黨黨員和年青尉官組成“效忠黨國先鋒隊”,端著清一色的輕機槍和湯姆森衝鋒鎗,發動了新的一輪進攻。結果也無法撼動解放軍陣地。
慘烈的黑山阻擊戰整整打了5天。新一軍、新六軍等國民黨精銳主力卻始終未能突破黑山的東北人民解放軍陣地。十縱雖然付出了傷亡4100餘人的慘重代價,但他們共殲滅了國民黨軍8000餘人,俘敵6300餘人,擋住了廖耀湘兵團的去路,為主力部隊趕來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48年10月26日凌晨,東北人民解放軍向廖耀湘兵團發起全線總攻。圍殲新一軍的戰鬥也打得異常激烈、艱苦。新一軍第五十師一四八團占領了茶棚庵、王家兩個村莊,同東北人民解放軍五縱十三師三十九團較上了勁。雙方都架起幾十挺重機槍和10多門迫擊炮對打,三十九團前仆後繼,用刺刀、手榴彈、炸藥包硬從兩個村子中開出一條血路,終於擊潰了第五十師的這個主力團。在前後孫家窩棚,新三十師和第五十師也與東北人民解放軍展開了激戰。在這場規模空前的大亂仗中,新一軍徹底被打垮了。新一軍副軍長兼新三十師師長文小山、新一軍代參謀長兼第五十師副師長陳時傑、新一軍第五十師師長楊溫、新三十師副師長譚道善、師參謀長唐山等人全部成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俘虜。只有新一軍軍長潘裕昆脫逃。
原屬於新一軍的新三十八師於1948年10月19日在長春向東北人民解放軍投誠。新一軍最後一個師———暫編第五十三師,也於1948年11月在瀋陽戰役中向東北人民解放軍投誠。
第五軍
功過兼備:第五軍簡介
代表人物:杜聿明、 邱清泉軍長:邱清泉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於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縣成立,它是國民黨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被譽為“鐵馬雄師”。抗日戰爭,曾血戰崑崙, 一鳴驚人。
崑崙關大捷
就像新6軍的新22、新1軍的新38,提起5軍就要先說大名鼎鼎的200師。該師前身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直屬戰車營,1937年3月,該營與交通兵第2團裝甲汽車隊改編為裝甲兵團(團長 杜聿明),由軍政部直接指揮。38年1月,該團擴編為第200師(五團制,20000餘人),原團長杜聿明擔任該師首任師長,為我國第一個 機械化師,由軍事委員會直接指揮)11月,該師擴編為新編第11軍,也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5軍(戴安瀾繼任成為200師第二任師師長,也是最有名的一任)1939年11月15日,日軍在防城企沙、欽州龍門登入,兩路進占欽州,北上南寧.準備開闢華南戰場,截斷西南國際交通線。5軍(新22、榮譽1、200)在桂南會戰中取得崑崙關大捷而一舉成名,也成就了5軍歷史上較為輝 煌的戰鬥。這一場激戰,成功收復崑崙雄關,並打壓了日軍第21旅團的囂張氣焰。崑崙關一戰,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長中村正雄被擊斃,中國宣稱斃傷日軍5000餘人,俘虜100人。5軍也付出了15000人傷亡的巨大代價,雖然有人認為這次勝利的一個很重要因 素,是5軍作為中國第一個機械化部隊,火力強於日軍,但對手畢竟是號稱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第5師團在侵華戰爭中,參加過南口、忻口、太原、台兒莊、廣州等戰役,官兵多系山口縣人,秉性剽悍,長期受武士道侵染,參加侵華戰爭兩年多,戰鬥經驗豐富;而且5軍此是仰攻設防完整的堅固關卡,難度更大。這一仗是日軍承認的僅有的幾次對方勇猛程度超過自己的戰鬥,含金量絕對不容質疑(中村正雄在日記中寫道;“帝國皇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之所以在日俄 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稱號是因為我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們遇到了一支比俄軍更加頑強的軍隊……”部隊經過休整以 後,杜聿明在巍峨的崑崙關上,建立了一座“陸軍第5軍陣亡將領紀念碑”,含著熱淚親筆書寫了400多字的悼念碑文。據悉,崑崙關山下的松林里,還 有日軍少將中村正雄的墳墓,他是此次戰役中被打死的日軍軍銜最高的軍官。當時杜聿明將軍在看了中村正雄的檔案後,建議以自己的名義為中村正雄在此建一個墳墓)。受挫緬甸
1942年5軍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赴緬甸作戰(1939年11月,日軍攻占南寧,切斷了桂越公路,次年6月,又切斷了滇越公路。這樣,滇緬路就成為 中國西南大後方唯一的國際交通命脈),保衛滇緬路,在著名的同古保衛戰中,200師孤軍與數倍於己之敵作戰(日軍55、56兩個師團4萬多人),擊斃日寇 5000餘人(未考),在同古堅守12天,同時,該師成功掩護友軍英緬軍第1師一部逃出日軍包圍圈。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後200師收復棠吉,但是因上 級指揮失誤,遠征軍被迫撤退回國(途中200師被日軍伏擊,戴安瀾負傷不治,壯烈犧牲),兵敗野人山,為保衛滇緬路,遠征軍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僅杜聿明第 5軍42000人中就犧牲了21000餘人。當時滇緬路戰線兩側,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慘不忍睹。由於損失慘重,不得不進行長期整補,直到1944年再次 作為遠征軍參加滇西反攻,才再度上陣。逢五不戰
46年3月,第5軍各部開赴武漢,解放戰爭中5軍主要在華東作戰,大大小小無數戰鬥,敗仗很少。(單單從堅持到48年底淮海就可以看出來。5軍在一年裡轉換指揮部就達300次以上,可見其轉戰的頻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戰”就來源於此,華野老人談起5軍總是耿耿於懷。淮海之前,46年年底的龍崮集面對中野2縱的阻擊,傷亡2390人,48年桃林岡被華野10縱阻擊,徐東被華野7縱阻擊可以說是僅有的幾次翻船)46年7月開始進攻蘇北解放區,參加徐州以西掃蕩作戰,重創豫皖蘇部隊,年底國軍準備打通平漢線,占領邯鄲,5軍主攻,連續攻克 濮陽、大名等重要城市,給解放軍根據地造成了重大損失,47年2月5軍45師先頭133團一營2連在小壩車站被中野3縱7旅圍困猛攻,7旅與45師硬拼,遺屍遍地,被迫撤出戰場(45師連長連守仁鎮定堅守車站,一夜激戰,不計增援部隊損失,該連死4傷5,7旅傷亡上千,損失比超過1;100!!連守仁戰後 晉升營長)直接導致了隨後倉促的民權戰役(傷亡、被俘3400多)豫皖蘇戰役(中野傷亡、被俘5-6千人,由於是重大失利,犧牲、被俘比例特別高,不同於 一般戰役情況,其中被俘1300人)的失敗。
47年8月,宋時輪指揮華野10縱在梁山阻擊5軍和整84師,其表現可以分為兩部分,八月初 打的不錯,但後來被迫北渡黃河。當時5軍擺出轉兵南下的架勢,只留下84師繼續北進。10縱準備集中兵力吃掉84師,但是邱清泉等10縱從防禦轉為進攻完 畢之後,轉頭向北,會同84師合擊10縱, 10縱傷亡1000多人,被俘近3000人,被俘民工2000餘人。丟棄武器、彈藥,輜重騾馬不計其數,損失極其重大(基本傷兵、後勤、醫療等單位,物資 糧食全部丟掉)。
48年6月,著名的豫東戰役爆發,在第三階段中華野抽調主力,1、4、6、8及兩廣縱隊圍攻黃百韜兵團於帝丘店,邱清泉 5軍採用大迂迴戰法,繞到包圍黃兵團華野部隊背後,出其不意地猛烈進攻,與黃百韜裡應外合全線擊潰了華野,並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黃河邊上,俘虜了幾千名傷員(據粟向中央軍委報告,被俘虜傷員幾百人,但據戰果統計,被俘3598人)。
魂斷陳官莊
48年12月淮海戰役中在陳官莊附近時被解放軍包圍,困守40多天,49年1月9日,解放軍發動總攻擊,45、46兩師大部分繳械,200師突圍被殲滅。五大主力中最後一個香消玉隕。“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成軍以後,老杜便提出“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要求5軍具有“五除”(除驕、惰、偽、欲、惡)、“三習”(習精、誠、勤)的朝氣,經 過了嚴格的苦練,5軍的作戰水平大有長進,39年3月,5軍參加全國軍隊校閱,在當年軍事考核中被重慶軍委會評選為全國第一。該軍戰術多變,最擅長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協同密切,攻擊時一般採用多梯隊 縱深配備,以密集隊型波浪衝鋒,攻擊時間常常選擇拂曉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擊和迂迴(如豫東戰役戰役解黃百韜之圍),在平原和村落多採用正面攻擊,中 央突破。
“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
5軍的歷史上,特別要提兩件事;第一次印緬戰役同古保衛戰前,200師師長戴安瀾召集軍官開會,大家對是否堅守存在分歧,爭論不休,此時,598團中校團副黃景升憤然而起,慷慨陳詞,自願領兵禦敵,師長問其有無把握,慨然應曰“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最終200師下定決心抗擊日軍(戰鬥中黃景升身先士卒,英勇殺敵,不幸壯烈 殉國),在戰後杜聿明的報告中也專門將此句作為全文結尾,蔣委員長聞言一震,問道;“這個團副還 在200師嗎?杜回答;“他已經實踐自己的諾言,成仁了”日後國民政府專門在黃的家鄉為他建造了紀念雕象並附以文字記錄,蔣委員長親自題詞。而那句“成功 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的鏗鏘豪言最終流傳開來,成為那個時代的傳世經典。第二件則更加悲壯,1942年5月遠征軍第5軍向印度撤退途中,由於後有日 軍追趕,途中又沒有道路,遂在密*以西的莫的村將全部機械化裝備之輜重(汽車、裝甲車、大炮等)全部燒毀,隨後軍長杜聿明率全軍進入野人山的蠻荒之地。而 確實無法隨全軍長途跋涉,留在莫的村堪迪佛塔一側的醫療站中的千餘名傷患官兵,從大局著想,不願受被日寇俘虜之辱,抱著生為中國人,死為中華魂的志節,寧 願烈士死,不願降虜生的赤子心,慨然於5月21日全體引火*,含恨而終!。這一史實在中國軍事史上可以說是空前絕後、氣壯山河的英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