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是國家環保局根據《國家環境保護“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而提出的。它涵蓋了社會、經濟、環境、城建、衛生、園林等方面的內容;涉及面廣、起點高、難度大,在已具備全國衛生城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和環保投資達到一定標準基礎上才能有條件創建。最近,環境保護部官方網站公布了截至2011年9月29日的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名單,共有11個城市,分別是聊城、吳江、上海青浦區、臨沂、東莞、徐州、銀川、宜昌、臨安、淮安和佛山。值得關注的是,68個原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需要重新覆核,這些城市是1997年至2007年獲得國家環境模範城市稱號的
指標與標誌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考核指標體系分為基本條件和考核指標兩大部分,基本條件共3項
1、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連續三年名列本省(自治區)前列
2、近三年城市轄區內未發生重大、特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前一年未有重大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案件,制定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進行演練
3、環境保護投資指數≥1.7%
考核指標共25項,包括社會經濟5項、環境質量5項、環境建設10項、環境管理5項(其中公眾對城市環境的滿意率大於80%)。
其標誌是:
社會文明昌盛、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環境質量良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態良性循環、基礎設施健全、生活舒適便捷。
模範城市
截至2010年,國家環保模範城(區)名單 :2010年 | 4個 | 宜昌市、 臨安市、 淮安市、 佛山市 |
2007年 | 4個 | 廣州市、 壽光市、 泰州市、 義烏市 |
2006年 | 12個 | 天津市、馬鞍山市、廊坊市、上海市浦東新區、重慶市北碚區、南通市、湖州市、肇慶市、泉州市、宜興市、即墨市、平度市 |
2005年 | 9個 | 成都市、富陽市、寶雞市、桂林市、膠南市、萊西市、日照市、蓬萊市、濰坊市 |
2004年 | 12個 | 綿陽市、無錫市、金壇市、溧陽市、福州市、鎮江市、常州市、瀋陽市、克拉瑪依市、庫爾勒市、江門市、重慶市渝北區 |
2003年 | 3個 | 吳江市、南京市、東營市 |
2002年 | 8個 | 惠州市、招遠市、紹興市、乳山市、海門市、長春市、揚州市、膠州市 |
2001年 | 4個 | 杭州市、寧波市、常熟市、太倉市 |
2000年 | 4個 | 青島市、江陰市、大慶市、文登市 |
1999年 | 5個 | 海口市、汕頭市、蘇州市、天津市大港區、上海市閔行區 |
1998年 | 5個 | 崑山市、煙臺市、萊州市、榮成市、中山市 |
1997年 | 6個 | 張家港市、深圳市、大連市、珠海市、廈門市、威海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