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委關於進一步改革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意見

總的說來,貫徹《通知》、改革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已有了良好的開端。 《通知》規定了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通知》規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必要的學時,要有一個基本的統一規定。

發文單位:國家教委
文 號:[87]教政字004號
發布日期:1987-3-17
執行日期:1987-3-17
1985年8月,中央發出《中共中央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和教學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一年多來,大部分省市和高等學校按照《通知》精神,本著先易後難、由點到面的原則,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公共課,下同)教學進行了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1986年暑假後,全國約有半數左右的院校開設了“中國革命史”課,大多數省市都有一些院校開設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課,進行試點。有少數學校開設了“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原有的“哲學”、“政治經濟學”課也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對教學內容作了調整和充實,增加了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當代資本主義、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以及當代西方哲學、政治、經濟思潮評介等方面的內容。新教材的編寫和師資培訓也有了一定進展。
總的說來,貫徹《通知》、改革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已有了良好的開端。多數學生對教學改革反映是好的。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的任務是艱巨的。去年發生的學潮表明,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已經程度不同地侵蝕了學生的思想,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四項基本原則認識模糊,極少數學生甚至對四項基本原則有嚴重牴觸。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深入、持久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幫助青年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沿著正確方向健康成長,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高等學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必須加強,決不能削弱。要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根本改變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三脫離”的狀況,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真正具有說服力、吸引力、戰鬥力,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和中共中央中發[1987]1、2、3、4、6號檔案精神,結合高等學校的實際情況,現就進一步改革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提出以下意見:
 一、認真學習《決議》和中共中央中發[1987]1、2、3、4、6號檔案,提高認識,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領導。
《決議》對於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指導作用作了充分闡述,指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方向。中共中央中發[1987]1、2、3、4、6號檔案正確地分析了當前我國的政治形勢,指明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對於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形勢、堅持改革和開放、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新學期高等學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必須貫徹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內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部門、各高等學校的領導幹部應當按《決議》和中共中央中發[1987]1、2、3、4、6號檔案的要求,帶頭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並且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擺到議事日程上來,切實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指導。要組織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課教師學好《決議》、中共中央中發[1987]1、2、3、4、6號檔案和鄧小平同志關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論述,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和毛澤東的有關論述,使他們增強教學改革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堅定進行教學改革的決心和信心;要幫助他們解決教學、科研、進修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二、積極、穩妥地進行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通知》規定了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一年多的教學改革實踐證明,開設“中國革命史”課,適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完全必要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課的試點也表明,這門課對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理論以及黨的路線、方針和基本政策,堅定社會主義的方向,認清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是有好處的。《通知》要求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教育,使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基本政府觀點的歷史淵源、主要內容和現代發展。“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如何按照這個要求來建設,正在積極探索。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改革既要堅定、積極,又要穩妥,要有計畫、有步驟地進行。“中國革命史”課,只要學校和教師作了必要的準備,就可以開設。原有的“哲學”、“政治經濟學”課,可以根據學校的不同條件,分別採取以下幾種做法進行改革。一種是試開“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馬克思主義原理”課,邊試驗邊改進,不斷完善。第二種是開設“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課,並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分解為幾個部分,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資本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先分別講授,然後逐步建立“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的教學體系。第三種是繼續開設“哲學”、“政治經濟學”課,積極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文科各專業還應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開出“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課,以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和財經、政法類專業要根據《通知》的要求,結合本專業的情況,與專業理論課統籌考慮,確定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課程設定。
三年制的大專,可以開設“中國革命史”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課;兩年制的大專,可以開設“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問題”課。
國家教委政教司擬於今年上半年組織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根據《決議》和《通知》的要求,制定“中國革命史”課示範性教學大綱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原理”兩門課的教學要點。開設“哲學”、“政治經濟學”課的學校,要根據“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馬克思主義原理”兩門課的教學要點,調整、充實教學內容。
三、切實保證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必要的教學時數
《通知》規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必要的學時,要有一個基本的統一規定。根據《通知》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內容不比原來的三門課少,因此應維持原有的教學時數。理工農醫專業四年制的本科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以三門課學習三年、每周按兩學時計算,仍需210學時,占教學計畫總學時的9%左右。一般文科專科(包括外語專業)四年制本科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以四門課學三年、每周按三學時計算,仍需315學時,占教學計畫總學時的13%左右。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公共理論課學時另行規定。
二年制、三年制大專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公共課)的學時,分別為70學時和140學時。
四、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政治上堅定、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熱心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課教師隊伍,是改革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根本保證。這是一項基本建設。目前,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隊伍老化、理論水平有待提高、知識結構不適應、後繼乏人的情況十分嚴重。近三、五年內有一大批教師陸續離退休,加強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要創造條件,逐步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新師資培養基地,依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力量強的綜合大學、師範大學,有計畫地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新師資,並適當擔負培訓在職教師的任務。一九八七年先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開始基地籌建工作,我委對基地的專業設定、教學計畫、招生等工作將給以指導,並逐步解決基地建設所需的教師編制、基建投資和教育經費。
要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培訓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師資。一九八七年已有11個高等學校分別設定了“馬克思主義基礎”、“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等專業或第二學士學位班;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還試辦了“中國革命史”、“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研究生班。有關高等學校要切實加強這些專業的建設,努力培養較高水平的理論教師。我委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實際的需要和條件,適當擴大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有關專業本科生、第二學士學位生和研究生的培養規模。我委的師資培訓中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部門還要有計畫地組織或委託高等學校舉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研討班、講習班、教師進修班。
要妥善解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的編制問題。1985年我委下達的《普通高等學校人員編制的試行辦法》的通知[(85)教計字090號]規定,“在不超過院(校)本部總的編制人數的情況下,各類人員之間可以互相調劑”,即各類教師人數多少,由學校自定。各校在定編時,要考慮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剛剛起步,難度較大,教師需要補充許多新的知識,教學內容更新又比較快,需要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社會調查;還要深入學生了解情況,組織課堂討論、輔導、答疑,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因此,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的編制卡得太緊,以利於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開展和教師隊伍的穩定、提高。我委將就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職務資格評審的辦法作出補充規定,使教師職務資格評審適合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的特點,有利於鼓勵教師理論聯繫實際,搞好教學,深入學生,教書育人。
五、積極開展科學研究
為了改革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編寫新教材、提高教師水平,迫切需要開展科學研究。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學校領導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此應充分重視。要調動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提倡嚴謹的科學態度同勇於創新的精神相結合,樹立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引導教師緊密結合教學改革和提高學生思想覺悟的需要,有計畫有組織地開展科學研究,對學生提出的重大疑難問題作出有說服力的解答。各級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都應努力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創造必要的條件,從經費、資料、安排社會調查等方面給予支持。
我委政教司將分批提出科研課題,供各校教師參考選擇;還將組織專題討論會,推動科研工作不斷深入;對優秀的研究成果要給予獎勵,並推薦為教學參考材料,彙編出版。對重大的綜合性課題,我委教司將組織各方面力量協作攻關。對委託學校研究的項目,將從經費上給予資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