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傳說
相傳,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某月某日,慈禧太后曾賞賜她身邊的侍臣吳延,在賞給他諸多物品中,竟有湯圓50枚。據《清室軼文》記載,有一天,光緒皇帝去向西太后慈禧請安,恰巧碰上她正在吃湯圓,慈禧問光緒道:“你吃過這湯圓嗎?”光緒本在來請安前已吃過一碗,但恐怕慈禧說他先於她吃要怪罪於他,因而不敢說吃過了,連忙跪在地上說:“兒臣尚未吃過。”於是。慈禧賜他一大碗湯圓,令他吃下。宮中有這樣的規矩:若賜食不吃,便是“不敬”。若慈禧所賜之食不吃完,她會勃然大怒,那可不得了。光緒只得跪著吃完這碗湯圓。慈禧又問:“可曾吃飽?”光緒的肚子本已脹得不行了,卻又不敢說吃飽了,只得硬著頭皮說“未曾吃飽。”慈禧再賜一碗湯圓,光緒十分勉強地吃了幾個,再也吃不下了,只得將湯圓塞到衣袖裡。另一名皇室成員也有一次類似的經歷,慈禧一連賜他吃了幾碗湯圓,脹得他腹滿氣塞,回到家中病了一個多月。湯圓是扎紮實實的食品,有時吃飽了幾天都不想吃東西。
特點
糯黏可口,餡不雷同。原料
糯米粉,粳米粉,赤豆,芝麻,綿自糖,桂花,豬肉茸,冬筍丁,豬板油丁,熟豬油,松子仁,瓜子仁,芝麻油,鹽,味素。
製法
洗沙是用豬油和紅砂糖炒出來的紅豆沙,因將紅豆煮爛用水洗去豆殼而得名。唯其如此,洗沙十分細膩、香糯,特別是加了糖玫瑰的玫瑰洗沙清香爽口而備受青睞。
薄脆是用蘇州“采芝齋”生產的“金錢酥”為主料製成的。金錢酥是一種薄而兩面金黃的芝麻餅,因如銅板大小而得名。將磨碎的金錢酥和炒花生米各一半左右,用豬油炒出來的就是薄脆餡兒,芝麻與花生的香味濃重,老少鹹宜無人不愛。這種餡兒都是自家做的,外邊買不到。
芝麻餡兒是用手往板油丁里揣炒熟了的黑白芝麻和白砂糖,把一塊小拇指尖大的板油丁硬揣到大拇指那么大,可見要用很多的芝麻和糖。跟薄脆湯圓咬開來是固體餡兒不一樣,芝麻湯圓是化了的豬油夾雜著芝麻和不會化的砂糖,不留神會被燙得呲牙咧嘴的。
還有一種白糖餡兒更簡單,就是往板油丁里揣白砂糖,那就是有名的“水晶湯圓”。有一個獨門訣竅,就是在餡兒里加一點薑汁和鹽,吃起來不那么油膩,還有一股獨特的香味和口感。
南方的湯圓餡兒幾乎都離不開豬油,這是因為豬油冷凝之後能夠定形,才能把湯圓包得又好又漂亮,況且豬油餡兒香味濃,人人愛吃。近些年,為了健康的原因,提倡用植物油做餡兒,顯見地不受歡迎。正宗的淮揚湯圓還是用豬油
雞肉湯圓
原料:糯米粉500克,熱水適量。雞肉100克,熟花生粉、熟芝麻、雞湯、鹽、味素等適量
操作:煮。把雞肉剁成沫加入食鹽、味素調勻成餡。糯米粉用熱水和勻揉成光滑的麵團,揉條、下劑,包入餡心,用開水煮熟後撈入碗內,加入雞湯、熟花生粉、芝麻粉即成。
貼士:麵團加水要適當,煮湯圓的水要寬
脂油湯圓
原料:糯米1500克,白糖500克,板油150克,青梅、桃仁各50克,芝麻、桂花各25克
操作:1.糯採用水浸泡4小時,撈出換水,磨成吊漿。
2.板油、白糖按脂油餡製法,做好後與炒熟的芝麻粉、剁碎的青梅、柱花等配料,拌合成餡。
3.用水將三分之一的吊漿煮熟,放入冷水,浸泡後,用三分之二的生吊漿與熟吊漿和成粉圓,將粉團搓成長條,按量揪劑。再把劑子捏鹹小酒杯形,包餡收口,捏成湯圓。
4.待水煮沸時,將湯圓下鍋,湯圓浮上後即可撈出
肉湯圓
原料:適量的糯米、大米、瘦肉末、醬油、胡椒、料酒、薑末、冬菜末、蔥花
操作:1.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浸1一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製成麵粉。
2.在鍋中倒入油少許,油七成熟時下肉末炒熟,加入醬油、胡椒、料酒、薑末,入味後起鍋裝盤。
3.熟肉末晾涼後,加入適量的生肉末、冬菜末、蔥花,拌勻後放冰櫃里冷凍,切成小塊為餡心。
4.將麵粉加入適量冰水的揉和,取一小塊捏扁,包入餡心揉圓。
5.將湯元下鍋煮,火不宜過旺,見湯圓浮上水面即撈出。
6.在碗中放入適量的醬油、胡椒、味素、化豬油、蔥花等,沖入適量高湯,將撈出的湯圓放入即可食用
紫米四喜湯圓
原料:紫糯米粉300克。
肥瘦火腿、芝麻、花生仁、蓮蓉各100克。
白糖300克,熟豬油60克
操作:(1)火腿蒸熟,切成碎丁。芝麻、花生仁分別焙香,分別褂成碎未。
(2)將火腿丁及豬油(20克)、白糖(100克)充分拌勻,製成10個餡心。將花生未與豬油(20克)、白糖(100克)拌勻,作成10個餡心。芝麻未與豬油(20克)、白糖(100克)拌勻,製成10個餡心。蓮蓉分成10份。
(3)紫米粉加水充分拌勻,揉好成團,下劑40個,逐個搓圓按扁。分別將4種餡心逐個包入紫米麵團中,封口,搓圓。用4口鍋把4種陷心的湯圓分別煮熟,用10個小碗,每一種餡心的湯圓各放1個入碗上桌豬板油丁拌上糖、松子仁、瓜子仁。將糖、桂花、芝麻拌勻。鮮肉茸中加鹽、冬筍丁、味素拌勻。赤豆煮熟,擦成細沙,拌入糖、熟豬油。糯米粉、粳米粉加沸水揉成米粉團,揉勻、搓條、摘劑,分別包入豆沙餡、芝麻餡、豬板油丁餡、肉餡,成四喜圓子,下鍋煮熟,裝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