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菜,山頭麥---方言學名叫羊棲菜
盤菜是一種水裡長的野菜,按常理說它是上不了大台面的。可是我們就是喜歡這‘土’味,洗乾淨它也得花段時間,可以涼拌也可以加點鹹菜 下鍋炒,味道都不錯。
糯米飯
用木桶,炊熟後,盛一小碗,先澆上香菇肉末湯,再放上碎油條 香味撲鼻 先喝口豆腐腦。嫩嫩的,滑滑的甜甜的還帶點薄荷. 一早的好心情由此開始了 。
甌柑
在溫州重午該日,特別之處是要剝甌柑吃的。民間傳言,重午甌柑勝羚羊,在重午吃甌柑,清熱解毒。
甌柑是溫州的特產,它的味蕾很獨特,先苦後甜。有溫州詩人贊道:先苦後甜堪品味,箇中三昧似人生。苦盡甘來下的溫州人也是獨特的,先民就已經創造出燦爛的甌越文化。甌居海中,其人善賈。歷史上的溫州人,渾身上下到處充滿商業細胞,殫精竭慮地包裝和推銷甌柑。
縣前湯糰
原名鄭德大湯糰,始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相傳至今,久盛不衰。溫州人視吃湯糰為吉祥,歷來有湯糰待
客的風俗習慣。市區青年訂婚要向親友贈送湯糰券,以示結緣誌喜。華僑歸國更視吃湯糰為故鄉情。縣前湯糰選用上等糯米製作,煮而不破,口感細膩,獨負盛名。每碗8隻,恰到好處。有10多個品種,麻心湯糰香甜可口。擂沙湯糰味醇爽口,鮮肉湯糰入口咬開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鮮美無比,這3個品種最受人喜愛。1998年12月,國內貿易部在杭州舉辦全國首屆"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縣前湯圓店的麻心湯圓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魚丸
以新鮮鮸魚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素,鹽漬片刻,加白澱粉,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時將原湯舀
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素、胡椒粉和蔥花。溫州大街小巷都有許多魚丸店攤。1998年12月,溫州酒家的魚丸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麻心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小吃"。
白蛇燒餅
古名胡餅。清光緒末年,市區府頭門鐘樓石側,有張氏寡婦,開燒餅店,在胡餅的基礎上,推出蔥油重酥燒餅,呈金黃色,入口即化,酥脆可口,遠近聞名,張氏常穿白色衣衫,市民以《白蛇傳》中白娘娘喻之,久而久之,將其燒餅
延稱為白蛇燒餅,流傳至今。
長人餛飩
1930年前後,樂清人陳立標在市區鐵井欄口經營餛飩,注重質量,餛飩皮薄,用鹼得當,餡心新鮮,蓋料講究,有紫菜、蛋絲、肉鬆、酒浸蝦米等。所煮餛飩,湯清見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他個子很高,人稱長人餛飩。
燈盞糕
燈盞糕是浙江溫州的特色名點,一種油炸食品,歷史悠久。據說在元末明初劉伯溫義軍攻溫州城的和城內義軍聯絡暗號,為“等斬”糕(意為縛好內蒙古人),溫州俗話“等斬”和“燈盞”是同音。另據傳清光緒末年,溫州人陳大
溫州特色小吃姆、陳碎姆兩兄弟,在東門陡門頭設攤炸燈盞糕。內餡是豬腿肉和黃嶼蘿蔔絲,外皮用新黃豆和米粉漿拌和,採用鮮豬油炸制。因外形酷似古代扁圓形的菜油燈盞,故得名“燈盞糕”。
燈盞糕外皮鬆脆,圓邊酥軟,內餡爽口,獨具風味。外皮原料為大米與黃豆浸泡後磨成的米漿,肉餡以蘿蔔刨成的細絲為主料加上豬腿肉和雞蛋,用新鮮的豬油炸制。製作時先將大米、黃豆浸泡二個小時,然後磨成米漿,調入細鹽、味素、蔥花、攪拌調勻。用湯匙舀一匙米漿到特製的圓勺內,沉入已沸的油鍋中。油炸時,漫溢成圓狀的米漿在沸油中迅速發酵,充氣成圓球形,漸離圓勺浮出油麵,到通身金黃時即熟。二: 燈盞糕的種類:
燈盞糕分為三種,一種是溫州的燈盞糕,江州的燈盞糕和陡門頭燈盞糕
矮人松糕
矮人松糕:松糕,即白糖肥肉鬆糕。製作此點心的老師傅個子很矮,故稱“矮人松糕”。早在1943年抗戰後
期,他在五馬街口設攤,邊炊邊賣很是出名。此點心選用當年純糯米,拌以豬臀肌肥肉丁(肉先加鹽醃漬20天)、上等桂花和白糖。此點心特點是鬆軟綿糯,甜中有鹹,清香可口,老少皆宜,所以,不愧是溫州的名小吃啊!!!
松糕,即白糖肥肉鬆糕。據說,這“矮人松糕”發明自抗日戰爭後期,那時有個溫州人叫谷進芳,在城區五馬街口設攤製作松糕,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出名。因為谷進芳個頭矮小,就稱他做的糕為“矮人松糕”。此點心特點是鬆軟綿糯,甜中有鹹,清香可口,老少皆宜
李大同雙炊糕
瑞安糕點名師李瑞慶創製於清代光緒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紅糖拌勻過篩,撒上桂
花,成型切塊,經兩番炊制而成。其特點是:細、軟、韌、香、甜、老少鹹宜,是溫州市名牌菜食。
楠溪素麵
楠溪素麵煮出來看似和普通的麵條無甚區別,但它做的過程可是不一般。素麵做好之後,必須在太陽下暴曬幾天。這個時候,白色的素麵掛滿了村前院後。纖絲翻飛,素麵飄飄的場面很是賞心悅目,堪稱楠溪一景。
產品歷史:溫州人對素麵並不陌生。溫州各地均有生產,不過論其品質之優,首推永嘉楠溪素麵。楠溪素麵,其成品常被交疊成“8”字形,因此又稱“8”字面。製作素麵是楠溪兩岸村民歷代傳統的家庭副業,迄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在南宋末年,永嘉民族英雄陳虞之在歷時三載芙蓉南崖紮寨抗元時,就曾用“白紙代素麵晾在竹竿上”而計退圍攻的元軍,成為古今美談。這說明那時候,楠溪素麵就已經非常普及了。楠溪素麵,細如銀絲,潔白柔韌。素麵燒法簡便,男女老少皆會,先配好湯料,等水燒開後再下面,煮沸即熟。然而不可久煮,不然的話會燒成糊狀而索然無味了。素麵熟時晶瑩柔滑,口感極好。但是必須注意的是,素麵本身已經攙雜了鹽而呈鹹性,故在煮食時無需再放鹽,這與粉乾的燒法不同。楠溪沿江居民歷來將素麵視為食中上品,常將素麵招待客人。在永嘉農村,過去人們走親訪友時常以素麵相贈。在婦女坐月子時,做外婆的免不了要提上一長筒籃交疊成“8”字形的素麵,俗稱為“長壽麵”,以討吉利。而媒人在說媒成功之後,常會美滋滋地去新娘家喝“素麵湯”。
馬蹄松
最早產於清雍正年間樂清白象地方,以形如蹄得名,它以麵粉和紅糖作皮,餡入糖心和鹹肉丁紅瓜絲,熟芝麻粉和桂花。邊斜,五刀開口,用手下壓露出糖心,貼在於200攝氏度高溫火炭爐桶內壁,用明火燜烘,具有皮脆心軟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