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清宣統二年(1910年)4月7日,陳康生於湖北省廣濟縣(今武穴市)鄭公塔鎮閘口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兄弟姐妹8人,他排行第五。幼年因家境寒苦,與學堂無緣,7歲起就當起了放牛娃。
土地革命
民國十六年(1927年),參加本村赤衛隊。
民國十九年(1930年)7月,鄂東紅8軍第4縱隊到蘄(春)黃(梅)廣(濟)地區活動,他報名加入第4縱隊,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一員。隨後,紅8軍第4、5縱隊與陽新縣沿江游擊隊合編為紅15軍,轉戰至鄂東北,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剿”。
民國二十年(1931年)1月,紅15軍與紅1軍合編為紅4軍。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隨部征戰,參加了雙橋鎮、磨角樓、黃安、蘇家埠等戰役戰鬥和蘇區反“圍剿”作戰,先後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第10師29團排長、第25軍第73師連政治指導員。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入川,參加創建川陝蘇區的鬥爭和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作戰,任紅31軍92師274團2營營教導員、營長。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在嘉陵江戰役中,他在四方面軍副總指揮王樹聲的直接指揮下,率全營勇猛拼殺,一舉奪占被國民黨軍稱之為“插翅也難以飛過”的川陝要隘劍門關,為奪取戰役全勝做出了重要貢獻。同年5月後參加長征,歷任紅9軍25師75團副團長、第27師80團團長,紅31軍第91師276團團長。
抗日戰爭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調任新四軍補充營營長。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月,奉調八路軍第129師,任隨營學校教員、營長兼主任教員。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起,任第386旅17團副團長、團長,第772團團長,太岳軍區第4軍分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太岳區反“掃蕩”。
解放戰爭
抗戰勝利後,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13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3軍副軍長,先後參加了上黨戰役、豫西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廣東戰役、廣西戰役、滇南戰役等。
建國之後
新中國成立後,任第13軍軍長。
1954年,軍事學院畢業。
1956年起,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省軍區司令員,昆明軍區代司令員,參與指揮了中緬勘界警衛作戰。
1968年8月起,任雲南省革委會副主任,後任中共雲南省委書記。
1977年12月,重回部隊任職,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1981年11月,離職休養,享受大軍區正職待遇。
陳康是中共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2年5月23日零時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主要成就
帶頭攻打劍門關
1935年3月,紅31軍攻打天險劍門關,初攻不克。王樹聲一揮手,第一個衝鋒的就是陳康,在他的身後才跟著通信員、警衛員、號手,再後面才是全營官兵,全營都是敢死隊,硬是往前沖,把劍門關拿了下來。為紅1、4方面軍在川西懋功地區的會師,掃除了一大障礙。
七亘村兩次設伏
1937年10月26日和28日,在設伏七亘村戰鬥中,任八路軍386旅772團團長的陳康率團先後兩次設伏,讓戰士插入日軍中,肉搏廝殺,殲滅日軍400餘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及大批軍用物資, 陳康部僅傷亡10餘人。
神頭嶺伏擊日軍
1938年3月,劉伯承元帥為了打擊晉東南的入侵日軍,以一個營的兵力為鉗制部隊襲擊日軍的補給點黎城,以引誘日軍援軍上鉤,同時,陳康團部第三個團的兵力設伏在日軍的打援線上。3月16日,鉗制部隊攻黎城,駐守在潞城的日軍果然被誘去救,進入陳康部伏擊圈神頭嶺,全殲日軍。
豫西拖垮李鐵軍
1947年10月,為了拖住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第5兵團的追擊,配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任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第13旅旅長的陳康奉命率部扮演第4縱隊主力,引誘國民黨第5兵團司令李鐵軍和他的3萬大軍在豫西伏牛山轉圈。陳康拉大距離,挖坑增灶,時而攻城拔寨,時而虛張聲勢,將敵人拖得筋疲力盡之時,再“牽”入解放軍預設於西平縣祝王寨、金剛寺的包圍圈中,一舉殲滅了李鐵軍兵團2萬餘人。李鐵軍的中將參謀長李英才被俘後,感嘆道:“敝軍此次失敗,一半是打垮的,一半也是拖垮的!”
滇南分兵大追殲
1949年底,國民黨第八、二十六軍在進攻昆明未果,有從空中和陸上越境逃跑的跡象。十三軍副軍長陳康親率三個主力團,從南寧出發,晝夜兼程,輕裝突進滇南,14天時間,急行軍1800里,分兵兩路,出其不意,一路攻取蒙自機場,切斷了國民黨的空中退路;一路攻取達元江鐵路橋,切斷了國民黨的陸上退路。同兄弟部隊一起,連續征戰50多個晝夜,全殲了雲南境內的國民黨第八軍、第二十六軍等共27600餘人,活捉了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湯堯、第八軍軍長曹天堯,取得了滇南戰役的決定性勝利,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
亞熱帶山林調研
1952年,陳康任13軍軍長。1956年,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省軍區司令員。在任此職期間,為解決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帶作戰問題,陳康親自帶領機關同志,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實地進行調查研究,探索出了在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帶作戰的路子和訓練方法,受到軍委、總部的肯定,並拍成教導片向全軍推廣。
編寫紅十五軍史
1982年,從領導崗位退下來的陳康老將軍仍不甘清閒,組織整理、撰寫出版了35萬餘字的軍史,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研究提供了詳實而彌足珍貴的資料。
主要作品
發表文章
《攻克劍門關》
《豫西“牽牛”》
《進軍豫西的四兵團》
《憶滇南戰役》
編寫軍史
主持編寫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軍史》
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親屬成員
夫人:郭青 ,山西省沁水縣人,1928年出生,18歲參加淮海戰役,任譯電機要員。
女兒:陳八一(陳燕),1946年8月1日出生。
人物評價
新華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歷次戰役戰鬥中,陳康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英勇頑強,機智靈活,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作戰任務。抗日戰爭時期,他積極回響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在敵後發動民眾、組織民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開闢、鞏固、發展抗日革命根據地和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經常深入邊防、高原部隊調查研究,為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將周希漢:陳康是打仗的料子。
大將陳賡:陳康是個猛虎。
後世紀念
陳康墓位於雲南省昆明市金寶山公墓“八·一”軍魂園,墓 碑有薄一波題字“戰將陳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