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竹刻[民族工藝]

嘉定竹刻[民族工藝]

嘉定竹刻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以刀代筆,以書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點和傳統技藝。嘉定竹刻藝人以刀代筆,將書、畫、詩、文、印諸種藝術融為一體,賦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獲得了書卷之氣和金石品味,風雅絕俗,成為歷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 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源流

嘉定竹刻創始於明朝隆慶、萬曆年間(公元1567-1619年),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當時江南竹刻工藝的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兩大派:一是“金陵派”,二是“嘉定派”,以“嘉定派”更為繁榮。清代時,嘉定縣城已成為竹刻工藝的中心。嘉定派的創始人朱松鄰原是一位善於詩文書畫的人,他在製作中能以筆法運刀法,勇於創新,為他人所不及。他的兒子朱小松、孫子朱三松都繼承此業。朱小松刻制“古仙佛”,世人評價很高。朱三松把父祖輩的傳統技藝又推進一步,所刻制的人物、山水、草蟲、禽鳥,刀法精湛,無不精妙絕倫,具有新鮮靈動之感。後來,嘉定竹刻名家輩出,如明代的秦一爵、沈大生、侯崤曾, 清代的封穎谷、時大經、張學海,等等。嘉定竹刻極盛一時。

清康熙、雍正年間,嘉定竹刻名家輩出,技法更趨新穎。他們與晚明刻竹名家一樣,大都精於書畫,並遵循應物造型,隨類賦色的藝術法則,大多數作品達到極物之體、盡物之神、得物之趣的境地。清乾隆年間,嘉定竹刻流派紛呈。或以工細見長,或以秀媚清雅為主,或以生動傳神著稱,風格各異,各有所長,見之於史籍的著名刻竹家,不下五十餘人。其中,首推周顥。其行草跌宕奇偉,山水竹石盡得宋人名家神髓;鏤刻山水樹石叢竹,不假稿本,自成丘壑,皴法濃淡坳突,生動渾成,意境深邃,時為絕品。他是嘉定竹刻二百餘年承上啟下獨闢蹊徑的大師。

明正德、嘉靖年間,以雕鏤為業的朱鶴以刀代筆,以竹當紙,融雕鏤玉石之技和書畫之法於刻竹,始創以深刻為特點的嘉定竹刻。其子朱纓,書畫全能,刻竹師承家法,有出藍之譽。所刻古仙佛像,可與吳道子的畫媲美。朱鶴之孫朱稚征(號三松),善畫遠山淡石,叢竹枯木,尤長畫驢,刻竹更勝於父祖一籌。嘉定竹刻傳至三松一代“器物愈備,技法愈精,聲名愈盛,而學之者愈眾”。秦一爵和沈漢川、沈禹川昆仲,以及漢川之子沈兼,刻竹因師從稚征而名聞遐邇。

清道光之後,嘉定竹刻漸趨衰落,名家稀少,唯以時家後裔最為著名。時以成、時大經父子,刻陰陽文山水,遵前人規矩,清勁灑脫。時大經尤長於刻花果、酒杯之類。所制插屏、聯對、珠盒、翎筒、圖章、盛盤、奩具,工巧精雅獨具一格。所創貼黃(將竹黃翻貼在竹器之外)為前人所未及。

民國以後,嘉定竹刻漸趨滯銷,產品以貼黃為主,高雅之作寥若晨星。八一三事變後,刻竹店相繼歇業。唯時文秀齋約維持至1947年。

新中國成立初,全縣僅有潘行庸、葉田生等幾位老竹人繼續從事刻竹,賴以維持生計。1955年嘉定城區手工藝竹刻生產小組組成,是年底,有張迎堯等八位知識青年,入組從師學藝。張迎堯的《上冬學》筆筒1956年在江蘇省青年美術作品展覽會展出。1981年,嘉定縣工藝品公司建立由王威等組成的竹刻小組,著手培訓竹刻藝人。1985年7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鬍厥文致信嘉定縣人民政府,信中說:“嘉定竹刻歷史悠久,有獨到之處,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亟宜予以扶持和發展。”此後嘉定竹刻有了長足發展。

1999年春,嘉定州橋法華塔下,新開了一家名曰“新篁館”的竹刻店,由竹刻藝人張偉忠開設,生意興旺,使嘉定竹刻重放異彩。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品種特點

品種及技法:嘉定竹刻藝人以刀代筆,將書、畫、詩、文、印諸種藝術融為一體,賦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獲得了書卷之氣和金石品味,風雅絕俗,成為歷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嘉定竹刻的形制多適合文人口味,其品種有以竹筒和竹片製成的筆筒、香筒(薰)、臂擱、插屏、抱對等,也有以竹根刻成的人物、山水、草木、走獸等。其技法包括淺刻、深刻、薄地陽文、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刻等十餘種,具有明顯的地域風格和鮮明的原創性,審美價值遠遠超過實用價值。

“以刀代筆,以書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點和傳統技藝。據《嘉定縣誌》記述: “竹刻為藝術上精品,吾邑最負盛名,其為它處所不能媲美者,則為刀法。普通所用,以刻 字者為單尖,辟厚約分許,而削其一面,其口平,以角尖入竹,名曰行刀。而復以圓刀還 之,則為圓柱形。削其一端為斜面狀,而圓其鋒,故所入處,其底不深而平,此其為用, 能恰到好處,而字型之結構及轉折之姿態,均能與書者相吻合,無牽強之弊。閩湘各地, 亦有竹刻者,然較之吾鄉終不能及,既無此刀法也。”由此可見,嘉定竹刻的刀法獨樹一 幟,與各地不同。

傳承意義

嘉定竹刻是我國工藝品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竹,質地堅韌,身乾挺拔,色體優雅,與玉一樣,自古以來,文人們一直稱它有高尚的德性。早在公元前一千餘年,竹就成為古代詩人吟頌的題材,《詩經》中就有“瞻彼其奧,綠竹猗猗”的名句。據記載,從明朝中葉起,竹刻藝術在嘉定、金陵逐漸形成兩個中心,並分為兩大派。嘉定的朱鶴和金陵的濮仲謙被公認為兩大流派的創始人。可見上海嘉定的竹刻歷史悠久,長期在祖國民間雕刻藝術中閃爍著光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