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集注序

唐詩集注序是由明代陳繼儒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唐詩集注序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陳繼儒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第世界人但能以三光見(8),而唐君者又能以不見見者也。其書無所不瀏覽,其箋注無所不採擇,不握管而筆端有眼,千手眼皆備矣。今人六根具足(9),授以此詩,不解句讀,或以上注下,或以下註上,首尾顛倒,莫知指歸。間有因文解義(10),略雜音聲者,非熒火借光(11),則眼中著木槵子相似(12),試與唐君說詩,吾知其明睛果安在也。古之異人,廢心而用形;今之異人,廢形而用心。好學如唐君,覺上帝之五官無權(13),而倉頡之六書可廢(14),異哉,有目者得此詩而讀之,將無愧死也夫!

作品注釋

(1)懵如:茫然無知的樣子。
(2)稗官言:指野史小說。
(3)通人:指常識淵博的人。
(4)修齡楊公:即楊鶴,字修齡,武陵人,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進士、曾官巡鹽。崇禎(1628—1644)初年累官兵部右侍郎。
(5)高棅:明代福建長樂人,字彥恢,號漫士。永樂(1403—1424)初年以布衣召入翰林,工書畫,尤其擅長寫詩,編有《唐詩品匯》。其後李夢陽、保景明等“前後七子”詩模擬盛唐,就是從該書發展而來。
(6)李於鱗:明代文學家李攀龍,字於鱗,號滄溟,山東歷城人。嘉靖年間(1522—1566)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與王世貞同為“後七子”領袖,認為文自西漢、詩自盛唐以下都無足觀,倡導摹擬復古。
(7)夔、季札:夔,相傳為舜時樂官。季札,春秋吳國公子,曾出使魯、齊、鄭、衛、晉諸國,當時以多聞著稱。《左傳》記載他訪問魯國時觀周樂,表現出很高的欣賞水平。
(8)三光:指日、月、星。
(9)六根:佛教稱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
(10)因文解義:即望文生義,穿鑿附會。
(11)熒火借光:指光亮微弱,視物不清。
(12)木槵子:即菩提子,可作念珠。
(13)上帝五官:本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官。此處指人體的各種感官。
(14)倉頡六書:倉頡是傳說中的漢字創造者。六書,指六種造字法則,《漢書·藝文志》概括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此處泛指文字。

作者簡介

陳繼儒(1558—1639),松江華亭人,字仲醇,號眉公,明代諸生。隱居崑山,後來在東山築室,閉門著述。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書法學蘇軾米芾,也能繪畫,名重一時。曾收集傳聞軼事編成書籍,遠近爭相購寫。卒年八十二歲,有《眉公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