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荊川墓

唐荊川墓

唐荊川墓在常州市區南門唐家村,現位於荊川公園內。墓占地9畝,朝西入口處有"一寫橋",過橋為神道,長80米,寬4米,兩側成對排列石羊、石馬、石虎、石翁仲,神道石坊上刻有"提督軍務兼巡撫鳳陽等處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唐公神道",墓碑為清李慶來所書。墓地西南百米處原有"陳渡草堂",為荊川讀書處,占地五畝,建有"懶雲閣"、"五言樓"、"春池館"、"壓溪榭"等。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號荊川,明嘉靖八年會試第一,著名散文家、詩人,抗倭民族英雄,曾任翰林院編修、都御史等職。荊川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唐荊川墓唐荊川墓
唐荊川墓位於常州市區南門唐家村,現位於荊川公園內,荊川墓原占地12畝,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曾集資修葺。抗日戰爭時,常州淪陷,日寇因唐為抗倭名將,讀書處樓屋及墓碑、樹林等悉遭焚毀。“文化大革命”中,墓地又遭破壞。1990年,基本修復,占地9畝,東西長120米,南北寬45米,朝西入口處有“一瀉橋”,過橋為神道坊,坊額正面陰刻楷書“先賢荊川先生墓道”(周佛海書),石坊左右10米處各設一根望柱,墓道長80米,兩側對列石羊、石獸、石馬、石翁仲。後為墓塋區,墓三面以花崗石矮牆圍護,,上豎墓碑。墓碑高1.98米、寬1米,碑文陰刻楷書“明贈兵部侍郎謚襄文荊川唐先生之墓”,為清嘉慶元年(1796年)李慶來所書。1982年3月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陵墓建制

唐荊川墓唐荊川墓
唐荊川墓為我國明代品官墓的代表之一,明代品官墓形制仍沿襲前代同類墓形舊址,墓區地面部分通常由墓冢、墓碑和石像生這三大基本元素組成,一般不設享堂之類的祭祀建築。其等級往往由墓冢封土大小、墓碑尺度及碑首、碑趺式樣的不同及石像生數量的多少有無等決定,少數受皇帝賞賜葬而建設的品官墓,則可建造享堂、碑亭之類的建築物。
明代品官墓地面部分的布置一般按石碑、石望柱、石像生與墓冢的順序列。在明代中期與後期的品官墓墓布局中,往往設有石牌坊(樓),而按明制,未見有墓區設石牌坊(樓)的規定,即使皇帝恩賜,也只添設享堂、碑亭,全國來看以江蘇南部地區分布較為眾多。江蘇省常州市明代兵部侍郎唐荊川墓(嘉靖年間)為現存實例中設石牌坊(樓)的明代品官墓之一,具有較典型的代表性。

人物介紹

唐荊川先生雕塑唐荊川先生雕塑
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另字義修,號荊川,謚襄文。明朝南直隸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官右僉都御史卒。唐宋派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順之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
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會試第一(會元),殿試位列二甲第一名(傳臚),賜進士出身,選庶吉士。大禮議以來,權臣張璁厭惡翰林,庶吉士都外放為官,僅唐順之得以留在翰林院。但唐順之堅決推辭,於是調任兵部主事,稱病歸里。後改官吏部
嘉靖十二年(1533),詔選朝官為翰林,順之改任編修,校對歷朝實錄。工作接近完成,順之又復以疾告退,張璁將其奏疏擱置。有人告訴張璁,順之想要遠離,張璁大怒,擬旨將順之以吏部主事罷歸,永不敘用。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侵擾東南沿海,肆意燒殺淫掠,江浙閩等地受害尤烈,,方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又遇父喪,免守制,召為員外郎,升郎中,督師浙江,破倭寇於崇明島。後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市)病卒。崇禎年間追謚“襄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