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墓

田桐墓

田桐墓位於武漢市武昌洪山南坡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內,是武漢市著名的辛亥革命遺址之一。該墓始建於1931年。墓碑上刻“田榨琴先生之墓”。墓前原有墓表及墓道,已毀。墓冢基本保存完好。田桐墓是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田桐墓田桐墓
田桐墓位於武漢市武昌洪山南坡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內,是武漢市著名的辛亥革命遺址之一,該墓始建於1931年。墓坐北朝南,有花崗石鑲砌的圓形穹隆頂墓冢,高2.8米,直徑約3米。冢周圍有高1.2米的紅砂石砌築圍牆,墓冢前立花崗石碑,上刻“田梓琴先生之墓”。墓前原有墓表及墓道,已毀。墓冢基本保存完好。田桐墓是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

田桐簡介

田桐田桐先生
田桐(1879~1930),字榨琴、梓琴,別署恨海、玄玄居士,晚號江介散人。湖北蘄春人。曾考取秀才,後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讀書。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冬因鼓吹革命,被學校開除,無奈之下離國赴日本求學。翌年與白逾桓宋教仁等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1905年參與同盟會創建工作,後來成為發起人和同盟會員之一。他自己感到同盟會機關報《民報》文理較深,另創較通俗的《復報》相配合。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黃岡起義失敗以後,去新加坡主持《中興日報》,曾與當地保皇派報紙筆戰數年,又曾去泗水任《泗濱報》主筆。清宣統元年(1909年)潛入北京,創辦《國風日報》、《國光新聞》。武昌起義,曾參加漢陽保衛戰。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他續辦《國光新聞》,後來因反袁(袁世凱)險遭暗害。1912年8月25日,同盟會等5團體正式改組為國民黨,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出席並與閻錫山張繼李烈鈞胡瑛王傳炯溫宗堯陳錦濤陳陶遺莫永貞褚輔成松毓楊增新于右任馬君武沈秉堃譚延闓張培爵、徐謙、王善荃、姚錫光、趙炳麟、柏文蔚、孫毓筠、景耀月、虞汝鈞、張琴、曾昭文蔣翊武、陳明遠一起被推舉為參議。
在討袁、護法等問題上,堅持革命立場,但反對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政策,曾與章太炎、居正等聯名發表“護黨救國公函”,公開與孫中山對抗。蔣介石於民國16年(1927年)發動四一二政變後,他對蔣肆意排除異己,加緊軍事獨裁表示不滿。民國18年(1929年)在上海主辦《太平雜誌》,從事著述活動,連載政論性著作《太平策》及史料性筆記《革命閒話》,未及完稿即病逝於上海。有《玄玄遺著》刊行。
1931年,湖北省政府奉行政院令興建田桐墓。1932年9月16日,田桐靈櫬經江華輪運抵漢口。9月17日至19日,湖北省舉行公祭,全省降半旗致哀,一時間“白馬素車,填街盈巷”。9月20日,田桐靈櫬移到武昌洪山墓地,舉辦了“鄂省第一次禮節極為隆重”的公葬典禮。現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附屬幼稚園內有田桐墓遺址,前有石碑一座,屬武漢市市級保護文物。

歷史記載

田桐簡介田桐墓簡介
田桐是同盟會的發起人和早期會員之一。1911年武昌首義時,田桐隨黃興等趕到武漢,任戰時總司令部秘書長,積極投入陽夏保衛戰。漢陽失守,黃興自責,準備戰死。田桐勸說黃興:“全國大部分省己宣告獨立,先生身系國家大事,切不可為-個漢陽犧牲個人生命”。在撤回武昌的船上,黃興看到北岸火光沖天,悲憤欲絕,縱身投江,被田桐拚死抱住。後來田桐與黃興共赴南京。12月孫中山從海外歸來到達上海時,田桐受黃興委託前往迎接。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田桐任內務部參事兼臨時參議院參議員,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