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1.巡邏,警戒防守的崗位:~兵。~卡(qiǎㄑㄧㄚˇ)。~所。崗~。放~。
2.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歷代標準不一。
3.一種小笛:~子。
4.用口吹出的高尖音:口~兒。
5.鳥叫。
詳細字義
[shào][ㄕㄠˋ]形聲。字從口,從肖,肖亦聲。“肖”意為“變細變小”。“口”指“聲響”。“口”與“肖”聯合起來表示“聲音由粗變細變尖”。本義:風的呼嘯聲。轉義:用人口模擬風的呼嘯聲。〈形〉
1.(形聲。從口,肖聲。本義:口小不能容的,一說口歪不正的)
2.同本義[ofmouthwry]
哨,不容也。——《說文》
哨,口不容也。——《韻會》引《說文》
某有枉矢哨壺。——禮記·投壺》
3.又如:哨壺(口不正的壺)
4.細狹尖銳[slender]
哨,小也。——《後漢書·馬融傳》注
大匈哨後。——馬融《廣成頌》
5.又如:哨棒(行路防身的長木棍);哨腿(長腿。指高個子)
〈動〉
1.巡邏[patrol]
質明,避哨竹林中。——《指南錄後序》
2.又如:哨口(巡邏瞭望的關卡、崗哨);哨船(在江中巡邏警戒的小兵船);哨騎(巡邏騎的馬)
3.偵察[reconnaitre]
男親哨見,當道並無寨柵,軍皆屯于山上。——《三國演義》
4.又如:哨路(探路);哨見(探見);哨軍(偵察巡邏的士兵)
5.設崗放哨[sentry]。如:哨線(警戒線)
6.撮口或用哨子發出響聲[whistle]
張順略哨一聲,只見江上漁船撐擾來到岸邊。——施耐庵《水滸傳》
7.又如:哨聚(召集,聚集)
8.吹;噴[blow]
陰風颯颯,是神兵口內哨來煙;黑霧漫漫,是鬼祟暗中噴出氣。——《西遊記》
9.叫;鳥叫[chirp]
行者又嚎,沙彌又哨,你須不奪人之好。——元·王實甫《西廂記》
10.逗弄;哄弄[tease]。如:哨哄(逗弄)
1.崗哨,站崗放哨的地方[lookoutpost]。如:哨卡;哨位;哨所;哨崗;哨官(管理一哨的武官);哨樓
2.一隊人馬。古代軍事術語。泛稱戰陣的兩翼或軍隊的一支、一隊[detachment]
宋江傳令李俊等領水兵六百,分為兩哨。——施耐庵《水滸傳》
今天我們這一哨人馬吵吵嚷嚷蜂擁而入,在這裡可是一件不小的事情,據那位服務員說,有兩位老人已經急急地摸回家去通知太太了,要她們趕快來湊熱鬧。——余秋雨《行者無疆》大雪小村
3.古代軍隊編制單位[shao,anancientarmyunit]。明永樂時分步騎軍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合為五軍。清鹹豐後立勇營,其制以百人為哨,三哨為一旗,五哨為一營
而營、哨各官,亦多屬舊人。——梁啓超《譚嗣同傳》
4.哨兵[sentinel]
質明,避哨竹林中,邏者數十騎,幾無所逃死。——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5.圍場;獵場區[runway]。如:哨鹿(打獵時吹哨以引鹿,因多在圍場吹哨,故後亦稱圍場為哨鹿)
6.哨子[whistle]。如:吹哨兒
常用詞組
1.哨棒shàobàng
[stick]行路防身用的棍棒
辭別場長出山的時候,自己也仿佛不是離開紅石崖,倒像…提了哨棒,要大踏步邁向景陽岡。——《獵戶》
2.哨兵shàobīng
[sentinel]站崗、放哨、巡邏、稽查的士兵
3.哨笛shàodí
[zufolo]小笛或豎笛;尤指教鳥鳴叫用的笛
4.哨崗shàogǎng
[sentrybox]崗哨,站崗的地點
5.哨見shàojiàn
[patrol]探見。哨,巡哨
易親自哨見,當道並無寨柵,軍皆屯于山上。——《三國演義》
6.哨馬shàomǎ
[scout]探馬
7.哨片shàopiàn
[beatingreed]樂器中為了使空氣在管口邊緣振動而蓋在管口上的簧片(如單簧管或風琴管中的)
8.哨卡shàoqiǎ
[sentrypost]在邊境或交通要道上設定的哨所,用以執行特定任務
9.哨聲shàoshēng
(1)[whistle]
(2)由口哨或猶如口哨發出的(警告或召喚的)聲音
他所有的追隨者都等著他的哨聲
(3)一種像口哨或汽笛聲般的聲音
翅翼震動的哨聲
10.哨所shàosuǒ
[sentrypost]警戒分隊或哨兵執行任務的固定處所
邊防哨所
11.哨探shàotàn
經過數天哨探,我方得知敵人已準備棄城而逃
(2)[scout]∶舊指從事偵察工作的軍人
12.哨位shàowèi
[sentrypost]哨兵警戒時所在的崗位
13.哨站shàozhàn
[post]由哨兵或巡邏部隊警衛和巡邏的固定地方
14.哨子shàozi
(1)[whistle]∶一種能吹出尖銳聲的器物,用於集合人、操練或體育比賽時發號令吹哨子
(2)[spy]∶偵探
(3)[scandal]∶地痞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