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歷史
和田紅葡萄維吾爾語稱“克孜玉助姆”,為便於和吐魯番等地所產的紅葡萄有所區別,大都稱之為和田紅葡萄,在新疆的栽植歷史應有千餘年。斯坦因的《西域考古記》中記載,在尼雅廢址上,發現有排列整齊的葡萄架。尼雅消亡距今已16個世紀以上,至於所栽種的是不是今天的和田紅葡萄雖難以確證,但和田紅葡萄的栽種年代應在此前後。
在和田的維吾爾民間,有一個極為普遍的說法:紅葡萄是陽性的,男人吃了好,而綠葡萄是陰性的,適合女人吃。
果實經濟性狀
果穗大,平均重680~900g,雙歧肩圓錐形,極緊密。果粒大,圓形,重3.7~4g,紫紅色,果粉中等;果皮厚,肉軟汁;汁黃白色,含可溶性固形物18%~19%,含酸量0.6%左右,味酸甜。
在和田地區,果實於9月中旬成熟需要140~150天,為晚熟品種。除鮮食,曬制有核葡萄乾外,還用以釀酒。和田紅葡萄適應性強,耐瘠薄,耐鹽鹼,較抗寒,高產穩產。果皮厚,耐貯運。釀製的乾白葡萄酒淺黃色的澄清透亮,香氣完整,酒體濃厚,回味久長,酒質在新疆葡萄品種中是最好的。
營養價值
和田紅葡萄,個大,產品色澤純正,風味獨特,不含任何添加劑和色素,並含有豐富的天然果糖,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鐵鉀鈣磷鎂等營養成份,具科學家鑑定,是一種多用途純天然健康食品。和田紅葡萄含10多種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具有味甘性溫、滋補養人等特點,味道清甜爽口,可舒筋活血、開脾健胃、助消化、提神。
葡萄食療對於心性、腎性及營養不良性等水腫及胃炎、腸炎、痢疾、慢性病毒性肝炎、疹、痘瘡有效。能補諸虛不足,延長壽命。葡萄乾為營養食品,有滋養、健胃、益氣功能,適合於虛弱體質者食用,能開胃增進食慾,並有補虛、止嘔、鎮痛功效,是一種理想的保健飲料。
生態環境
和田氣候乾燥,秋季氣溫高,常刮乾熱風。蔭房沒在房頂或山坡上;
高3米;寬4米,長6-8米,用‘土坯砌成,四壁布滿為通風孔道,室內有排排木架,把成熟的葡萄一串串掛在上面‘。
在乾熱風的吹拂下,30-45天即成為色澤碧綠,狀如珍珠,肉軟清甜,營養豐富的葡萄乾。
和田葡萄樹王
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杭桂鄉吾斯塘烏其村有一棵種於1850年的老葡萄樹,已有半個多個世紀的冬天不需埋土。這棵堪稱葡萄樹王的老葡萄占據空間一畝多,主幹有水桶般粗,爬在架上的藤也比碗口粗,樹皮斑駁脫落,露出黑褐色的樹幹,主幹枝以下已找不到一絲綠意,主幹枝以上枝中萌生出數不清的新枝,葉圓卵形,三裂至中部附近,邊緣有粗齒。
圓錐花序與葉對生,花雜性異株,漿果橢圓狀球形,表皮有白霜。葡萄汁多皮薄,晶瑩甘甜,亦能製成葡萄乾和釀葡萄酒。
這棵葡萄樹王與800歲的核桃樹王、500歲的無花果樹王齊名,被當地人譽為“和田三棵樹”。
葡萄及葡萄酒
葡萄是中亞西亞通過絲綢之路向東方輸出的最著名的水果之一,也是世界上栽培最多、產量最大的水果。據國外考古發掘,葡萄酒大約出現於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起源自小亞細亞至中東一帶。
葡萄日久成漿,在自然界的一定條件下容易變成酒。史前人們已懂得將它作為飲料。在古埃及和巴比倫,均可找出有關葡萄酒象形文字的資料。中國在兩千年前已能釀造葡萄酒。
公元前600年,古敘利亞海濱的腓尼基人,曾將葡萄釀成的酒運至古希臘。希臘是歐洲首先製造葡萄酒的國家,由於地中海沿岸各國氣候條件適宜栽種葡萄,因此葡萄後來成為西歐重要的農產品之一。
公元500~1400年期間,歐洲成為世界葡萄酒的釀造中心,葡萄酒則成為歐洲人用餐時的普遍飲料,樂師為之歌頌,詩人為之讚美,演變至今,葡萄酒、麵包和肉類這三種食品,在葡萄酒消費國家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主要食物。
漢時“蒲萄”二字的發音,源於希臘文“botrytis”。近年在新疆鄯善考古發現的蘇貝希墓葬中,有戰國時期的葡萄籽,這是葡萄西來的一個信號。
古代新疆與中亞地區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製緊密相關。中亞地區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經栽培葡萄。在今土庫曼斯坦境內發現的公元前4世紀的居民點遺址中,有葡萄籽核。《史記·大宛列傳》中,有漢時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烏孫、扜罙、于闐等地種植葡萄,出產葡萄酒,“以蒲桃多酒,富人藏萬石,久者數年不敗”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