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詞目:和平
基本解釋
1、 [Pax]∶以不存在大的戰爭和國際事務的普遍穩定為其特徵的國際歷史時期。
2、[peace]∶政府之間互相友好;沒有戰爭的狀態。
保衛和平
和平 hépíng
1. [peaceful]
2. 非暴力的;不通過戰爭方式的。
採取和平戰略。
3. 指沒有敵對、爭端或騷亂的。
和平的環境。
4. [peaceable]∶沒有戰爭的
和平的方法
5. [mild]∶心平氣和,和洽安寧;溫和的;不猛烈的
藥性和平。
引證解釋
1. 政局安定,沒有戰亂
《易·鹹》:“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史記·秦始皇本紀》:“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
《漢書·王商傳》:“今政治和平,世無兵革。”
老舍《四世同堂》二七:“中國人是喜歡和平的。”
2. 溫和;和順
《荀子·君道》:“血氣和平,志意廣大。”
唐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其為人溫良誠信……和平而有立。”
宋曾鞏《洪渥傳》:“為人和平,與人游,初不甚歡,久而有味。”
沙汀 《還鄉記》七:“﹝馮大生﹞外表和平老實,一惹毛了,氣性可並不小。”
3. 和諧;和睦
漢焦贛《易林·蒙之小畜》:“陰陽順敘,以成和平。”
《魏書·高宗紀》:“上下和平,民無怨謗。”
清吳偉業《贈文園公》詩:“君臣朋友盡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
4. 謂樂聲平和,和順
《國語·周語下》:“夫有和平之聲,則有蕃殖之財。”
唐韓愈《荊潭唱和詩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
《老殘遊記》第十回:“凡箜篌所奏,無和平之音。”
5. 平靜安定
郁達夫《迷羊》:“我的稍稍恢復了一點和平的心裡,這時候又起起波浪來了。”
巴金《春》八:“海臣正和平地酣睡著。”
其它相關
和平主義
和平主義又稱非戰主義(Pacifism),是反對戰爭或暴力的一切形式,追求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對抗,信仰和支持和平主義的人稱為和平主義者(Pacifist)。
激進的和平主義者通常反對一切形式和種類的戰爭,他們往往不區別戰爭的性質,即使是保衛自己國家的戰爭。他們不分戰爭的社會根源,認為通過和平談判和協商就能解決雙方的暴力。
鴿子是和平主義者的象徵,鴿派是指在政治中,以溫和的手段和持避免戰爭想法,來處理國內政治和國際關係的政治人物中的一派,他們屬於溫和的和平主義者。
而墨家的兼愛、非攻思想則是和平主義在古代中國的體現。
和平發展
中國和平崛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21世紀早期開始提出的外交政策。這個政策的主點是中國的經濟和軍事發展是對世界有利,而且中國不希望跟其它國家有衝突。
這個辭彙最初由中共中央黨校的副校長鄭必堅在2003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後來有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東協會議以及訪美期間反覆重申。這已經成為第一個由胡錦濤和溫家寶領導的第四代領導人的外交政策。
這個政策是針對中國威脅論而做出的回應,因為一些人認為中國的發展必傷害美國國家安全。這個政策的實行包括跟別的國家發展貿易,支持多國家組織,比如說聯合國,或用中國的國家影響力解決國外的問題,比如說朝鮮核危機。
和平指數
全球和平指數(Global Peace Index,亦稱 和平指數)是一套用作測量指定國家或地區的和平程度的指標,該指數由名為英國經濟學人信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專家小組所維持和公布,而該專家小組的成員主要來自和平學系、智庫、以及澳洲悉尼大學和平及衝突學中心(the Centre for Peace and Conflict Studies)所組成。指數引用聯合國以及國際組織的資料,包括國家軍費、國家因組織性衝突死亡人數、聯合國派遣人員的數目等數據,對全球121個國家及地區的和平程度及生活穩定程度作出評分以及排名。首個排名於2007年5月30日公布。2010年排名紐西蘭連續兩年蟬聯第一。
和平三防
核、化、生武器對人員具有巨大的殺傷破壞作用。但只要防護得當,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對人員的殺傷的。因此,了解和平三防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人員對核武器的防護
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它是利用原子核反應瞬間釋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殺傷破壞作用的武器。一般泛指核子彈、氫彈和中子彈。核武器對人員的殺傷破壞作用,是由核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種殺傷因素造成的。人員受到一種殺傷因素的傷害叫單一傷,受兩種以上殺傷因素的傷害叫複合傷。當敵人使用核武器時,人員可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