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大玉木偶戲

周至大玉木偶戲

大玉木偶在清宣統年間由木偶藝人唐老八傳至該村黃新民、郭九成、郭成林、郭興娃等。大玉木偶由清宣統年間經漫長的發展由散到集中,由興到衰。現有表演、雕刻藝人,30餘人。大玉木偶至今仍活躍於民眾之間。大玉木偶是農耕社會生活的縮影,對於研究我國農耕社會的發展及地方風土人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大玉木偶的發展和傳承對秦腔的表演、木刻藝術和社會發展中傳統劇目的傳承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各個時期地方戲、革命樣板戲等在表演中起到了民族傳統教育作用,是革命傳統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動教材。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陝西·西安·周至縣

遺產編號:IV-24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遺產級別:省
申報人/申報單位:周至縣文化館

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周至縣大玉村位於周至縣城東南部、古樓觀腳下,就峪河東岸。據村碑記載,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因原村被大水沖毀,重建時挖出一塊較大的玉石,故名大玉村,全村有17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2860人。

..

據現存資料考證,木偶戲也叫傀儡戲,歷史悠久,最早的木偶可能與喪葬有關,1978年山東漢墓出土有漢代可靈活操縱的木偶。

大玉木偶在清宣統年間由木偶藝人唐老八傳至該村黃新民郭九成郭成林郭興娃等。大玉木偶由清宣統年間經漫長的發展由散到集中,由興到衰。現有表演、雕刻藝人,30餘人。大玉木偶至今仍活躍於民眾之間。

大玉木偶是農耕社會生活的縮影,對於研究我國農耕社會的發展及地方風土人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大玉木偶的發展和傳承對秦腔的表演、木刻藝術和社會發展中傳統劇目的傳承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各個時期地方戲、革命樣板戲等在表演中起到了民族傳統教育作用,是革命傳統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動教材。

大玉木偶的主要價值在於木偶起初的選料、雕刻及表演及所需的一切都在大玉村木偶藝人中完成,全面的傳承了木偶的全部技藝,是木偶發展到今天很難保存技藝如此完整的一個傳統項目,具有極高的美術、雕刻、彩繪等工藝研究價值。

內容簡介

大玉木偶由木偶製作和木偶表演二部分組成

一、木偶的製做造型大體分:
1、選料。以直徑6-7寸柳木為主,掏空木料,裝眼、裝嘴。

..

2、三雕七畫階段,由藝人先雕頭部(造型),再畫臉譜以區別人物。
3、雕繪結合階段,造型、雕刻、繪畫並重、講求創造性和技法性。

二、表演(扭竿竿)。

配以文武場面樂器與真人表演相融,樂器主要有,四面鼓(即報鼓)乾鼓,戰鼓、堂鼓、大鑼、小鑼、大鐃(也稱鉸子)小鐃(也稱煽子)板胡、二胡、洋琴、斗翁、大提琴、笛、嗩吶、號等。表演以秦腔為主,主要劇目有《白丁本》、《春秋傳》、《下河東》、《興漢圖》、《四賢冊》、《斬李廣》、《金沙灘》、《剪紅燈》、《烏山寺還願》、《唐王征西》、《乾坤帶》、《百花庵》、《雲蕭劍》、《玉鳳瓚》、《孫臏坐洞》、《孫龐鬥智》、《八陣圖》、《雁塔寺祭靈》、《孝廉卷》、《長板坡》、《七劍書》、《上梅山》、《雙鳳帕》、《墩台檔將》、《黃雀寺》等近30本。

歷史淵源

據現存資料考證,木偶戲也叫傀儡戲,歷史悠久,最早的木偶可能與喪葬有關,1978年山東漢墓出土有漢代可靈活操縱的木偶。

大玉木偶在清宣統年間由木偶藝人唐老八傳至該村黃新民、郭九成、郭成林、郭興娃等。大玉木偶由清宣統年間經漫長的發展由散到集中,由興到衰。現有表演、雕刻藝人,30餘人。大玉木偶至今仍活躍於民眾之間。

基本特徵

一、木偶的製做:

1、選料。以直徑6-7寸柳木為主,掏空木料,裝眼、裝嘴。

..

2、三雕七畫階段,由藝人先雕頭部(造型),再畫臉譜以區別人物。
3、雕繪結合階段,造型、雕刻、繪畫並重、講求創造性和技法性。

二、演唱(扭竿竿)。

配以文武場面樂器與真人表演相融。

三、大玉木偶的發展和傳承對秦腔的表演、木刻藝術和社會發展中傳統劇目的傳承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全面的傳承了木偶的全部技藝,具有極高的美術、雕刻、彩繪等工藝研究價值。

主要價值

大玉木偶是農耕社會生活的縮影,對於研究我國農耕社會的發展及地方風土人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大玉木偶的發展和傳承對秦腔的表演、木刻藝術和社會發展中傳統劇目的傳承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各個時期地方戲,革命樣板戲等在表演中起到了民族傳統教育作用,是革命傳統教育不可多得的生動教材。

大玉木偶的主要價值在於木偶起初的選料、雕刻及表演及所需的一切都在大玉村木偶藝人中完成,全面的傳承了木偶的全部技藝,是木偶發展到今天很難保存技藝如此完整的一個傳統項目,具有極高的美術、雕刻、彩繪等工藝研究價值。

相關物品

木偶製作工具

木偶製作工具木偶製作工具

樂器主要有,四面鼓(即報鼓)乾鼓,戰鼓、堂鼓、大鑼、小鑼、大鐃(也稱鉸子)小鐃(也稱煽子)板胡、二胡,洋琴、斗翁、大提琴、笛、嗩吶、號等。
雕刻工具有:斧子、刨子、鐵尺、鑿子、扁鏟、砂紙、木鋸等,刻刀(大中小)、木桿、錐子。
繪畫土具有:顏料(黑色、黃色、紅色各種料顏料)狼毫筆。
道具服飾有:生、旦、淨、醜,各種角色的假髮、服飾、頭飾。

瀕危狀況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主導功能改變了農耕時期人們的傳統觀念,賺錢多少成了人們普遍追求的目標,無償表演被有償表演所取代。

..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現代文化多元化的衝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電視、廣播、網際網路等,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隨時接觸到各種藝術娛樂信息,而古老的木偶也就很少有人問津。
人亡藝絕是困擾大玉木偶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存世藝人越來越少,而年青人忙於脫貧致富,對於老一輩視為寶的大玉木偶由於不掙錢,無人理會,人亡藝絕的形勢十分嚴峻。

傳承譜系

周至縣大玉木偶代表性傳承人有:
杜占剛,男,1955年2月27日出生,漢族,國中文化,生角,導演,傳承箱主。鄭志高(雕刻)、雒民寶。
鄭志高,男,1945年2月8日出生,漢族,大玉村八組人,主要木偶雕刻。
雒民寶,男,1960年2月2日出生,漢族,大玉村一組人。生角主唱。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2006年7月,周至文化體育局召開了“挖掘保護周至縣民間藝術工作會議”,並下發檔案,把《周至大玉木偶》作為周至縣民間藝術重點保護項目之一。
2、2007年6月,由周至縣政府主管文化工作的縣長主持召開了“周至縣民間藝術保護工作會議”,並下發檔案,把《周至大玉木偶》、《周至山歌》、《周至剪紙》、《周至皮影》等作為周至縣民間藝術重點保護項目。
3、周至縣邀請了有關專家對《周至大玉木偶》進行了論證。
4、周至縣文化館業務組對《周至大玉木偶》進行了普查、整理、錄像。

資金投入情況:
2004年至2008年,縣政府每年撥付5000——8000元用於搶救保護《周至大玉木偶》。
2005年大玉木偶老藝人杜占剛先生,看到木偶已處瀕危狀態,先後投資6萬元余元用於搶救保護《周至大玉木偶》。更換了部分道具。

保護內容:

為了保護大玉木偶,周至縣制定了以下保護計畫,由周至縣文化館具體負責實施。
一、進一步全面深入細緻的開展對大玉木偶的歷史沿革、藝人傳承情況普查工作。
二、將普查所有資料分類、整理、存檔。
三、進一步深入開展大玉木偶的理論研究工作對曲詞加以整理。
四、以文化館為龍頭積極作好周至大玉木偶的保護宣傳工作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申報工作。做好年輕木偶藝人的培養學習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