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君山[1]月夜泛舟記作品年代:清代作者:吳敏樹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2],未有若周君山[3]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為勝期[4],嘗以著之詩歌。今丁卯七月望夜[5],始得一為之。初發棹,自龍口向香爐[6]。月升樹端,舟入金碧[7],偕者二僧一客,及費甥坡孫也。南崖下漁火數十星,相接續而西,次第過之[8],小船撈蝦者也。開上人指危崖一樹曰:“此古樟,無慮十數圍[9],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10],見樹影獨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視之,殊途不甚高大,余初識之。客黎君曰:“蘇子瞻赤壁之游[11],七月既望[12],今差一夕耳。”余顧語坡孫:“汝觀月,不在鬥牛間乎[13]?”因舉誦蘇賦十數句[14]。又西出香爐峽中少北。初發時,風東南來,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見灣碕[15],思可小泊,然且行過觀音泉口響山前也。
相與論地道通吳中[16]。或說有神人金堂數百間,當在此下耶?夜來月下,山水寂然。湘靈洞庭君[17],恍惚如可問者。又北入後湖,旋而東。水面對出燈火光,岳州城也[18]。雲起船側,水上滃滃然[19]。平視之,已作橫長狀,稍上,乃不見。坡孫言:“一日晚自沙觜見後湖雲出水,白團團若車輪巨瓮狀者,十餘積,即此處也。”然則此下近山根,當有雲孔穴耶?山後無居人,有棚於坳者數家,洲人避水來者也。數客舟泊之,皆無人聲。轉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則老廟門矣[20]。志稱山周七里有奇[21],以余舟行緩,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雞苦瓜拌之。月高中天[22],風起浪作,劇飲當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葷戒[23],裁少飲,啖梨數片[24]。復入廟,具茶來。夜分登岸[25],別超及黎,餘四人尋山以歸。明日記。
作品注釋
[1]君山:也叫湘山或洞庭山,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西南洞庭湖中,登上岳陽樓望去,全山歷歷在目。相傳舜的妃子湘君到過這裡,因此叫做君山。[2]游之上者:遊歷中最好的。
[3]周君山:圍繞君山。
[4]勝期:佳勝的期會。
[5]丁卯:清穆宗同治六年,即1867年。
[6]龍口:水名。香爐:山名。
[7]金碧:形容月水相映,金光閃閃的湖面。
[8]次第:一個接著一個,表示迅速和眾多。
[9]無慮:原意為不用計算,就可估計到,這裡是大概的意思。
[10]郡城:即岳陽城,岳陽古為巴陵郡。
[11]蘇子瞻:即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赤壁之游:蘇軾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他曾游赤壁,並作有《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
[12]七月既望:即陰曆七月十六日。
[13]鬥牛:天上的兩個星座,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14]蘇賦:即蘇軾的《前赤壁賦》,賦中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等語。
[15]碕(qí其):彎曲的岸。
[16]論地道通吳中:相傳洞庭湖有地道與太湖相通,故太湖也叫洞庭湖,湖中有兩座山名叫洞庭山。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地區。
[17]湘靈:湘水之神。傳說舜的妃子溺死在湘水,就做了湘水神。洞庭君:唐代李朝威的一篇神話小說《柳毅傳》載:洞庭君是洞庭湖的龍王,柳毅曾游龍宮,並與洞庭君的女兒結婚,後來成了仙。
[18]岳州城:即今岳陽市。
[19]滃滃(wěng翁三聲)然:水很盛的樣子。
[20]老廟門:湘妃廟的門。君山上古有湘妃廟,又叫做湘靈廟。
[21]志:當指岳陽縣誌。有奇:有多。
[22]中天:天之中。
[23]守葷戒:遵守不吃葷的戒約。
[24]啖(dàn但):吃。
[25]夜分:半夜。
作品譯文
秋天月夜泛舟湖上是最好的遊覽;而在這樣的遊覽中,尤以在洞庭湖中環繞君山泛舟夜遊為最好。不知道古代的人曾經有沒有過這個經歷?我這一生把泛舟洞庭湖環遊君山當作美好的願望,我曾經在詩歌中寫下了這個願望。現在是丁卯年(同治六年即1867年)農曆十五日夜,我才獲得一次這樣的機會環遊君山。開船啟程,從龍口出發前往香爐峰。月兒從樹頂上升起,船在月水相映的湖面如同金碧山水的圖畫裡行進。同游的人是“開上人”“達上人”兩個僧人和我的客人黎君,以及我的姓費的外甥和我的孫子吳坡。南邊高崖下有十幾處閃爍的漁船燈火向著西方前後相接,一個接一個地從我們身旁經過,(仔細地看)原來是漁民搖著小船在捕撈蝦子。開上人指著高崖上一棵樹對我們說:“這棵古老的樟樹無疑有十幾個人兩臂合抱那么粗,樹根被一塊大石頭圍住,那石頭一丈多見方。從岳陽城遠遠望著君山見到的一個樹影突現的事物就是這棵樟樹。”但是現在在月光中從船中仰望它,覺得它並不是特別的高大。我是初次知道這個情形。客人黎君說“蘇軾泛舟游赤壁是在七月十六日,與我們今天泛舟游洞庭湖(七月十五日)只差一天的時間啊。”我回過頭對子孫吳坡說:“你看這月不也是在斗星和牛星之間嗎?”於是我們一起朗誦了蘇軾《赤壁賦》里的十幾個句子。
後來再從香爐峽中出來,稍微偏北行進。剛開船時,風從東南方向吹來,到這時風從背後斜吹。水面越加平靜不起波浪,看到了水灣堤岸,想到這裡可以暫時停泊。但是,船並未停泊,還是那么航行,經過觀音泉口,來到響山(又叫鳴山)之前一起談起這個地道可以通往吳中(江蘇太湖)的事,有人說:“有神仙居住的黃金殿堂,應當在這個下面啊。”夜色降臨,月光映照,山和水都靜寂無聲,那情形仿佛可以訪問傳說中湘靈和洞庭君。後來又從北進入後湖,不久又轉向東面行進,水面映照出岸上的岳州城的燈火之光。雲霧從船邊出現、升騰,水上瀰漫著迷濛的雲氣。平視這些雲氣,變成了橫長的形狀,雲氣逐漸上騰,消散不見了。我的孫子吳坡說:“有一天晚上,從沙嘴這個地方可以看見後湖的雲氣從水面升起,白色的霧團有的像車輪,有的像巨大的水瓮,大約有十多塊,就是這個地方。”然而這樣,那么這裡往下接近山中洞穴,不是應當貯雲的山洞嗎?山後沒有人居住,在山間低洼平整的地方搭建的草棚,是島上的人來這裡躲避水患的。有幾隻客船停泊在這裡,沒有喧鬧的人聲。
再轉而向南行駛,出了沙嘴,穿過柳樹林,便可看見老廟門。《(岳州地方)志》記載“君山周長七里有餘”,根據我們乘坐的船緩緩地行進(來測度),似乎不止(七里長)。船隻停好後,就讓人拿出酒菜,用童子雞攪和著苦瓜,這時候,月兒高掛在空中,風起浪興,對著明月和風浪痛飲,大家喝酒都超過了自己的酒量。超上人遵守不吃葷的戒律,才稍微喝了一點點,吃了幾片梨子,返回到廟裡,拿來了準備的茗茶。半夜時分,離船上岸,辭別了超上人及黎君,我們四人順著上路回家了。第二天記下了月夜遊君山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