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九龍壁

北海九龍壁

中國有三座著名的九龍壁: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市內,為遼代所建;建築最精、構圖最美的一座,建在北京城的古典園林北海中,即北海九龍壁;第三座,在故宮的寧壽門前。北海九龍壁是清代乾隆年間所建,建於公元1756年,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北海九龍壁是研究清代琉璃結構建築的重要史料。

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古典園林,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北海。 波光粼粼的水面,臨水而建的一組精巧建築是五龍亭,五龍亭以北,天王殿西側,有一座馳名中外的九龍壁。北海九龍壁,高6.5米,厚1.2米,長27米,體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海水、流雲、日出和明月圖案,那么九龍壁上到底有多少條龍呢?
仔細觀賞北海九龍壁,才知道除了壁前壁後各有9條醒目的戲珠蟠龍外,壁的正脊、垂脊和其他一些建築構件等地方都有龍的蹤跡。九龍壁頂呈“廡殿式”,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正脊前後各有9條龍,垂脊左右各有一條龍,正脊兩側有兩隻吞脊獸,它的身上前後也各有一條龍,這樣五條脊上就有30條龍。
往下每塊瓦當下面鑲嵌的琉璃磚上,也各有一條龍,壁四周共有筒瓦252塊,隴垂251塊,龍磚82塊,加上躍於雲霧之中的18條蛟龍,就有633條龍了。
再仔細看,在正脊兩側“吞獸脊”下,東、西還各有一塊“燒餅形”的瓦當,上面也各有一條龍。這樣算來,北海九龍壁上總共有635條龍。
北海的九龍壁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56年。高5米,長27米,厚1.2米,由七色琉璃磚瓦砌成,壁兩面各有蟠龍九條,戲珠于波濤雲際之中,色彩明快,造型生動,是數百年來的精美建築,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建築藝術成就。建後的九龍壁雄渾壯觀,雖歷經200多年風雨侵蝕,顏色依然十分鮮艷。《前清舊王孫南北看》一書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北海九龍壁的龍是有靈性的,第九條龍曾經動了起來。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唐魯孫在《前清舊王孫南北看》一書中提到,乾隆二十一年的一天,北海九龍壁前佛光普照,空場上擺放著香案、香爐,香案前有一黃色的蒲團,一高僧端坐在蒲團之上,數百人在虔誠觀看,一派莊嚴肅穆的景象。
原來,西藏密宗高僧正在給九龍壁開光。當滿天祥雲繚繞、晚霞映紅了半邊天際時,奇蹟出現了。有人把手帕丟到第九條龍的頭部,就見此龍通了靈性,龍眼、龍鬚都動了起來,把手帕吸著不放,仿佛要從壁上騰飛到天空。
書中記載的當然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卻反映了中國人希望龍具有靈性,能夠保佑大地風調雨順的良好願望,同時也說明北海的九龍壁做工是何等的精湛。
其實九龍壁的龍並不會動,但是它還真的能給人飛動的感覺。每當正午陽光掠過,光影縱橫、龍騰海上,九條龍就仿佛動起來一樣,栩栩如生。這種現象的產生,還要歸功於琉璃磚。九龍壁運用當時中國獨一無二的七彩琉璃磚,它顏色鮮艷,經久不退,加上光的反射作用,還真能讓觀者覺得龍好像活了起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