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ì dào
(1).作官的道路。漢·桓寬《鹽鐵論·除狹》:“今吏道壅而不選,富者以財賈官,勇者以死射功。”《漢書·食貨志下》:“有司請令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減罪……吏道雜而多端,則官職秏廢。”
(2).為政之道。《舊唐書·姚崇傳》:“ 崇獨當重任,明於吏道,斷割不滯。” 宋·陸游《曾文清公墓志銘》:“公嘗決疑獄,徐公謝曰:‘始徒謂君儒者,乃精吏道如是邪!’”《水滸傳》第十八回:“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
吏道
lì dào
(1).作官的道路。漢·桓寬《鹽鐵論·除狹》:“今吏道壅而不選,富者以財賈官,勇者以死射功。”《漢書·食貨志下》:“有司請令民得買爵及贖禁錮免減罪……吏道雜而多端,則官職秏廢。”
(2).為政之道。《舊唐書·姚崇傳》:“ 崇獨當重任,明於吏道,斷割不滯。” 宋·陸游《曾文清公墓志銘》:“公嘗決疑獄,徐公謝曰:‘始徒謂君儒者,乃精吏道如是邪!’”《水滸傳》第十八回:“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
吏道 選自《伯牙琴》
]鄧牧 元
與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內九卿、百執事,外刺史、縣令,其次為佐,為史,為胥徒。若是者,貴賤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間相安無事,固不得無吏,而為員不多。唐、虞建官,厥①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擇才且賢者,才且賢者又不屑為。是以上世之士高隱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陰受其賜。
後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懼其亂,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詳,然後大小之吏布於天下。取民愈廣,害民愈深,才且賢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數萬,小者雖為祿養,則亦並緣為食以代其耕,數十農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於其間。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豈可得也?天下非甚愚,豈有厭治思亂,憂安樂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亂與危,何也?夫奪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亂也,由奪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號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奪之而使亂。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為業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竊人貨殖,摟而取之,不亦盜賊之心乎?盜賊害民,隨起隨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無避忌,白晝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豈上天不仁,崇淫長奸,使與虎狼蛇虺均為民害邪!
然則如之何?曰:得才且賢者用之;若猶未也,廢有司,去縣令,聽天下自為治亂安危,不猶愈乎?
[注]?厥jué :其 ;稽:考察 不猶愈乎:不還好一些嗎
【譯文】
與人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之內(即中央政權機構)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州一級的長官)、縣令,其次為佐(州縣長官的輔佐)、史(掌管文書的官吏)、胥徒(胥是承辦書讀的僚屬,徒是官署中的差役)。像這樣的人,級別刊不同,但都屬於官員。
古代君民之間相安無事,所以不緊缺官吏,人員不多。陶唐氏(遠古部落名,其首領為堯)、虞氏(遠古部落,首領為舜)設定官制,這是可以考查的,這是他們距離百姓很近的緣故(貼近百姓的需要)。選擇有才學並且高尚的人,但賢士又不願意做官,上古之世的志士遠避塵世而隱居大山深谷,國君求訪他們,誠懇相待恐怕他們不肯出來做官,所以為官的人常迫不得已(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們的福澤。
後世以危害人民的人治理人民,因為懼怕(百姓)作亂,嚴密的防範不得不周備,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詳盡,然後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來越多,危害百姓越來越深,有才學且高尚的人越發不肯來做官,天下越發不堪了。如今一名官員,大到封邑數萬戶,小的雖無采邑的奉養,卻也依靠(在衙門裡的差事)混口飯吃以代替耕作。數十名農夫的勞動不夠奉養他們,致使不賢之人和遊手好閒之人混入官吏的行列。讓虎狼來放牧豬羊,而希望它們繁衍滋生,怎么能夠得到呢?天下人並非那么愚蠢,哪能厭惡安定而盼望混亂,憂懼安樂而渴望危難啊?(這樣一來)好像壓該可以長治久安了,卻還有混亂與危難,為什麼呢?奪取他們的食物,不得不使之發怒;耗盡他們的氣力,不能不使之怨限。人民的作亂,是由於奪取了他們的食物;人民的危難,是由於耗盡他們的氣力。而號稱治理百姓的人,耗盡人民的氣力而使他們危難,奪取他們的食物而使他們作亂。二帝三王(堯舜夏禹商湯周文王)治理天下的辦法是像這樣的嗎?
上天誕生了這些民眾,所從事的職業不同,皆能夠自食其力。如今治理百姓的人不能夠自食其力,日夜竊取人民的財物,搜刮而得到它們,不也同盜賊之心嗎?盜賊危害百姓,一有盜賊就予以消滅(剛站起來就倒下),(因此盜賊)沒有達到很厲害的地步,是存有害怕顧忌的緣故。官吏沒有害怕和顧忌,日夜肆意橫行,使天下百姓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殺。難道是上天不仁義,鼓勵、助長貪婪奸邪的人,使他們與虎豹蛇虺(一種毒蛇)一起危害百姓嗎?
然而拿它怎么辦呢?說:得到有才學且高尚的人啟用他們;如果(一時)還辦不到,廢除專司,罷去縣令,聽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亂安危,不是還要好一些嗎?
相關詞條
-
吏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治。官~。舊指小公務員:~員。胥~(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概況 字形結構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常用詞組 -
《吏道》
《吏道》是宋朝詩人高斯得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擇吏
擇吏即是選官,今稱人事制度,歷來是朝廷或政府最為重視的工作之一。擇吏制度,是一個國家或政權選拔官吏的實體和程式規章,又可以稱作仕進制度。它與我們今天的人...
擇吏概述 擇吏制度 擇吏方法 擇吏教訓 擇吏文章 -
潼關吏
《潼關吏》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古,為“三吏三別”之一。此詩借潼關吏之口描述潼關天險,表達了詩人對當初桃林一戰潰敗的遺憾,希望守關將士們一定要以...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潼關吏》
《潼關吏》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古,為“三吏三別”之一。此詩借潼關吏之口描述潼關天險,表達了詩人對當初桃林一戰潰敗的遺憾,希望守關將士們一定要以...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石壕吏
《石壕吏》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一。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
三吏
三吏,文學名詞,一般指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所作的《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的統稱。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三別”。
簡介 內容 -
吏讀
又名吏札、吏吐、吏道。朝鮮文創製前借用漢字的音和義標記朝鮮語的一種特殊的文字形式。
吏讀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三吏》
《三吏》古代史書之一。
歷史背景 發展階段 大事列表 重要人物 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