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同柳吳興何山集送劉餘杭》【年代】南朝梁
【作者】吳均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同柳吳興何山集送劉餘杭王孫重離別,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參差澗里薇。
輕雲紉遠岫,細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患,窗上野螢飛。
君隨綠波遠,我逐清風歸。
作品鑑賞
柳吳興即柳惲,因任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時人以所轄之地呼之。何山,吳興山名。餘杭官員劉某將離吳興赴任,詩人與柳惲聚於何山以送之。作品前二句敘事,在敘事中推出題旨,表明惜別之意。首句的“王孫”猶言公子,此處泛指參加宴會的人。“重離別”既是將行者之感,亦是送行者之情。並且“重離別”三字已暗點題中“送”字。次句從主人落筆,因重遠別,故置酒餞行,點出題中“集”字。“峰之畿”點題中“何山”。“畿”,疆也,限也,此處指何山山麓。隨後,詩人描繪了“峰之畿”的景色。“逶迤”為伸展綿延之貌,寫草由近而遠,青翠無邊;“參差”寫薇高矮不齊之狀。寫薇亦是寫草,草亦含薇。前者橫向延伸,後者向高處生長,姿態各異。這些草與薇由山麓伸向澗中、川上,直與遊子離去之路相接,似乎草亦含情。“逶迤”二句由山寫到草而及於川;“輕雲”二句則由山向上寫到雲。雲與遠處峰巒連綴在一起。“沐”是潤濕之意,因是“細雨”,故稱“沐”。且“細雨”又與“輕雲”相合。“檐端”二句寫山間廬舍之景。這廬舍即置酒聚會之處。天色將晚,水禽息,野螢飛,寫出環境清幽美好,令人流連忘返。“水禽”與前面“川上”相呼應;“野螢”也與“峰之畿”相印合。唯獨在此環境中才有這禽與螢。且禽息而戀巢,螢飛猶繞窗,都表現出一種依戀之態。《古詩十九首》中有“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之句,寫出馬和鳥對家鄉乃至與家鄉有關物的依戀。此詩中的禽與螢既點綴出環境的清幽,同時也表達出重土慎遷之意。這幾句寫草、雲、雨、禽、螢,其實也是寫人。這裡的一切都與人同其情愫,都隱約與人的重離別的心態相應。末二句直接寫劉餘杭上路及作者的感受。“隨綠波”指乘舟離去。一個“遠”字,明寫劉餘杭舟行,暗寫詩人久立岸邊,目送征帆。“逐清風”則寫出主人因劉餘杭離去而產生的孤寂之感,這又與首句的“重離別”相呼應。全詩主旨在惜別,卻不直接寫離愁,而是在敘事、寫景中浸透了“重離別”之意,使得作品的意境委婉深致、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