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府辦公廳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吉林省能源發展和能源保障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吉政辦發 〔2012〕16號
各市 (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各縣 (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吉林省能源發展和能源保障體系建設 “十二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規劃》全文
吉林省能源發展和能源保障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在保障國民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確保我省“十二五”期間全面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實現能源與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 《吉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十一五”期間吉林省能源發展取得的主要成績
“十一五”是我省能源發展最快的時期,在此期間,我省堅持能源適度超前的發展戰略,著力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各項能源工作邁上新的台階,為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一)能源生產供應能力明顯增強。
2010年,全省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347萬噸標準煤,比2005年增長67.41%,年均增長10.85%。其中:原煤產量4280萬噸,比2005年增長57.64%,年均增長9.53%;原油產量632.53萬噸,比2005年增長14.89%,年均增長2.81%;天然氣產量17.45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長223.15%,年均增長26.44%。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034.67萬千瓦,是 “十五”末的2倍;全口徑發電量658億千瓦時,比2005年增長51.81%,年均增長8.71%。
(二)能源結構不斷最佳化。
“十一五”期間,我省清潔能源所占比重提高。到2010年底,新能源發電裝機 (不含水電)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0.84%提高到11.41%;天然氣利用總量由2005年的5.4億立方米提高到17.45億立方米,是2005年的3.23倍;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20.88萬千瓦,是2005年的27.96倍;水電裝機容量達到427.15萬千瓦,比2005年增長14.79%;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2萬千瓦,是2005年的18.67倍。
(三)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加大。
“十一五”期間,能源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600億元,比“十五”時期增長了5倍。煤礦建設取得較大進展。龍家堡煤礦、八連城煤礦、板石一礦等一批現代化礦井建成投產,新增生產能力720萬噸/年。電力項目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白城電廠、九台電廠和長春三熱、四熱等一批電源項目建成投產,新增裝機容量1018.17萬千瓦,五年翻了一倍;風力發電已被列入國家千萬千瓦風電基地,通榆、洮南、雙遼等地區風電建設已初具規模;生物質發電項目加快推進;靖宇赤松核電項目已列入國家核電發展規劃,吉林豐滿水電站重建、敦化抽水蓄能電站新建項目列入國家能源發展 “十二五”規劃。電網建設取得顯著成就,500千伏骨幹網架基本形成,建成500千伏變電站5座,變電容量875萬千伏安,500千伏輸變電線路1743公里;建成220千伏變電站21座,變電容量615.6萬千伏安,220千伏輸變電線路2236.5公里。千萬噸油氣田建設紮實推進,2010年油氣生產能力突破750萬噸油氣當量;千萬噸煉油工程順利推進,5套主要生產裝置投入運行;長嶺-長春-吉化、八屋-長春等天然氣長輸管線建成投運。
(四)節能減排成效明顯。
2010年,完成了全省全社會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2%的目標。煤礦更新大批老舊雜設備,降低了能耗,整頓關閉了小煤礦235處;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建成5座瓦斯發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1.15萬千瓦,到2010年末累計利用煤層氣1145萬立方米;利用煤矸石生產建築材料,減少了煤矸石直接堆積對環境的污染。電力 “上大壓小”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指標,關停小火電機組160.92萬千瓦;推進了燃煤機組脫硫改造,火電供電煤耗比 “十五”末下降13.54%,積極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和小火電機組發電權替代,提高了發電和用電能效。千萬噸煉油項目結構調整、硫磺回收、熱能梯級利用節能效果顯著,煉油能耗比“十五”末下降8千克標準油/噸。
(五)能源科技裝備水平得到提高。
全省煤礦採煤機械化程度達到72.97%,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27%。60萬千瓦、30萬千瓦超臨界發電機組相繼投入運行。天然氣脫碳、二氧化碳驅油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廣套用取得顯著成效。華銳、歌美颯等國內外知名風機製造企業入駐吉林省,帶動了吉林省風電裝備製造業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吉林昊宇公司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研發製造的第三代AP1000核電主管道項目通過國家鑑定。
此外,能源域外開發合作開始起步,吉煤集團等企業在蒙東地區的煤炭開發、引進煤制天然氣等項目已開展前期工作。
專欄1 “十一五”能源發展成就 | |||||
指 標 | 單位 | 2005年 | 2010年 | 增長率(%) | 年均增長(%) |
一次能源生產總量 | 萬噸標準煤 | 2596.6 | 4347 | 67.41 | 10.85 |
煤炭 | 萬噸 | 2715 | 4280 | 57.64 | 9.53 |
石油 | 萬噸 | 550.6 | 632.53 | 14.89 | 2.81 |
天然氣 | 億立方米 | 5.4 | 17.45 | 223.15 | 26.44 |
非化石能源 | 萬噸標準煤 | 97 | 450.1 | 364.02 | 35.93 |
全口徑發電量 | 億千瓦時 | 433.43 | 658 | 51.81 | 8.71 |
電力裝機規模 | 萬千瓦 | 1016.5 | 2034.67 | 100.16 | 14.88 |
水電 | 萬千瓦 | 372.1 | 427.15 | 14.79 | 2.80 |
火電 | 萬千瓦 | 635.9 | 1375.44 | 116.30 | 16.68 |
風電 | 萬千瓦 | 7.9 | 220.88 | 2695.95 | 94.67 |
生物質及其他發電 | 萬千瓦 | 0.6 | 11.2 | 1766.67 | 79.56 |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形勢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化石能源資源不足。
已探明煤炭地質儲量僅有26.95億噸,其中生產礦井可采儲量8.71億噸,2010年煤炭自給率僅為45%;已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4.5億噸,控制石油地質儲量3.02億噸,原油自給率為64%;天然氣時段性緊缺問題依然存在。化石能源缺口較大,地質勘探相對滯後。
2.能源結構性矛盾突出。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始終在70%以上,石油、天然氣所占比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較小。電源結構不盡合理,火電裝機容量所占比重較大,且火電機組大部分為供熱機組,在冬季小負荷方式下系統調峰存在一定問題。主幹電網網架尚需加強,系統調峰手段少,調峰能力不足。
3.節能減排壓力較大。
我省2010年單位GDP能耗1.14噸標準煤/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0.84噸標準煤高35.71%。我省重化工業占工業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且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任務仍然繁重。
4.科技裝備自主研發能力不強。
我省能源科技研發基礎和創新能力薄弱,能源科技人才匱乏。風機製造企業多為整機組裝,缺少主機、總成設備研發企業;煤礦、石油設備製造企業規模不大,實力不強。
(二)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期間,隨著國內外能源形勢的發展變化,國際能源資源爭奪加劇,能源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應對氣候變化要求強烈,環境保護壓力增加,為我省推進能源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我省能源發展在全國處於中下游水平,總量小且結構不合理,結構調整迴旋餘地小,與發達省份差距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同時,我省能源處於發展方式的轉折期,結構調整的機遇期,新興能源的成長期,技術創新的關鍵期,能源體制改革的攻堅期,面臨的形勢比較複雜,但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
1.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對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為能源發展提供較大的市場空間。
2.國家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能源產業發展,為我省利用資源優勢,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3.我省油頁岩資源儲量860億噸,占全國油頁岩儲量8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種類齊全,部分能源品種資源量比較豐富。風能資源潛在開發量約2億千瓦,可裝機容量約5400萬千瓦。農作物和林業剩餘物等生物質能資源量每年約為4674萬噸。太陽能年輻射量為5051兆焦/平方米,西部年日照時數為2800~3000小時。
4.隨著 “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納入國家戰略和中央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我省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蘊藏著較大潛力,為我省能源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創造了有利條件。
5.後金融危機時期,能源供需矛盾相對緩和,有利於我省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參與域外能源開發合作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三)能源需求預測。
1.能源需求總量預測。2010年,全省消費一次能源8297萬噸標準煤,比2000年增長135.2%,年均增長8.93%,能源消費彈性係數為0.71。“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同時加快的時期,綜合考慮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速度 (GDP增速將在12%以上)和節能降耗要求,同時考慮國家將對能源消費總量調控的要求,我省一次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取0.71,預測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需求量將達到12597萬噸標準煤。但是,國家正在推進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已經下達我省 “十二五”單位GDP能耗下降16%,推算2015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12283萬噸標準煤,應以此作為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
2.煤炭需求量預測。2010年全省消費煤炭9582.66萬噸,比2000年增長141.96%,年均增長9.24%,原煤消費彈性係數為0.73。考慮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 “十二五”期間發展較快,將替代部分煤炭,2015年原煤消費彈性係數取0.4,預測全省原煤消費量為12040萬噸。
3.石油需求量預測。2010年全省消費石油994萬噸,比2000年增長41.93%,年均增長3.56%,石油消費彈性係數為0.28。考慮到 “十二五”時期石化企業項目建設和家用汽車加快普及,石油消費彈性係數取0.76,預測2015年全省石油能源終端消費量為1506萬噸。
4.天然氣需求量預測。2010年全省消費天然氣17.45億立方米,比2000年增長486%,年均增長19.34%;結合 “氣化吉林”惠民工程的實施與發展,預測2015年全省消費天然氣87億立方米。
5.電力需求量預測。2010年,全社會用電量577億千瓦時,統調最大供電負荷872萬千瓦。預測2015年全社會用電量達到1146億千瓦時,統調供電負荷達到1600萬千瓦。
專欄2 “十二五”能源消費指標 | ||||||
指 標 | 單位 | 2005年 | 2010年 | 2015年 | 增長率(%) | 年均增長(%) |
一次能源消費總量 | 萬噸標準煤 | 5258.5 | 8297 | 12283 | 48 | 8.16 |
煤炭消費量 | 萬噸 | 6458 | 9583 | 12040 | 25.64 | 4.67 |
煤炭消費占比 | % | 76.5 | 74.7 | 62 | -12.7 | |
石油消費量 | 萬噸 | 872.59 | 994 | 1506 | 51.51 | 8.66 |
石油消費占比 | % | 20.9 | 17.3 | 17.52 | 0.22 | |
天然氣消費量 | 億立方米 | 5.4 | 17.45 | 87 | 398.57 | 37.89 |
天然氣消費占比 | % | 1.37 | 2.8 | 9.42 | 6.62 | |
非化石能源消費量 | 萬噸標準煤 | 453.4 | 1204 | 165.55 | 21.57 | |
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 | % | 5.46 | 9.80 | 4.34 | ||
全社會用電量 | 億千瓦時 | 378.23 | 577 | 1146 | 98.61 | 14.71 |
統調供電負荷 | 萬千瓦 | 872 | 1600 | 83.49 | 12.91 |
三、“十二五”能源發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 “適度超前,節能優先;調整結構,科學發展;內外並舉,綜合平衡”的方針,以增強一次能源的供應保障能力為重點,以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推進能源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促進傳統能源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能源產業發展,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煤炭、油氣增儲上產和 “氣化吉林”惠民工程,穩定水電,最佳化火電,促進風電、核電等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提升能源科技裝備研發製造能力。實施能源消費總量調控,加強能源綜合利用,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提高能效。構築經濟、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為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調整結構與擴大總量相結合。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推進能源產業最佳化升級。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提高能源供應保障能力。
2.堅持開發利用與節能減排相結合。在科學開發利用能源資源的同時,大力推進能源節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展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減少廢棄物排放。
3.堅持重點突破與統籌兼顧相結合。發展戰略性新興能源產業、能源科技裝備、農村能源,對傳統能源升級改造,力爭實現突破。統籌解決一次能源輸入和二次能源輸出問題。
4.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落實國家能源政策法規,制訂和完善地方能源政策和行業標準,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能源產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產業新格局。
(三)發展目標。
1.能源生產。
到2015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5955萬噸標準煤,比2010年增長36.99%,年均增長6.5%。
(1)煤炭:4500萬噸;
(2)石油:800萬噸;
(3)天然氣:47億立方米;
(4)頁岩油:150萬噸;
(5)全口徑發電量:1322億千瓦時;
(6)電力裝機容量:3840.45萬千瓦;
(7)燃煤裝機:1898.35萬千瓦;
(8)風電裝機:1458萬千瓦;
(9)水電裝機:370萬千瓦;
(10)光伏發電裝機:20萬千瓦;
(11)生物質發電及其他裝機:94.05萬千瓦;
(12)生物液體燃料:85萬噸,其中,燃料乙醇80萬噸,纖維素丁醇5萬噸。
專欄3 “十二五”能源生產指標 | |||||
指 標 | 單位 | 2010年 | 2015年 | 增長率(%) | 年均增長(%) |
一次能源生產總量 | 萬噸標準煤 | 4347 | 5955 | 36.99 | 6.50 |
煤炭 | 萬噸 | 4280 | 4500 | 5.14 | 1.01 |
石油 | 萬噸 | 632.53 | 800 | 26.48 | 4.81 |
天然氣 | 億立方米 | 17.45 | 47 | 169.34 | 21.92 |
頁岩油 | 萬噸標準煤 | 6.7 | 150 | 2138.81 | 86.21 |
全口徑發電量 | 億千瓦時 | 658 | 1322 | 100.91 | 14.97 |
電力裝機容量 | 萬千瓦 | 2034.67 | 3840.45 | 88.75 | 13.58 |
燃煤裝機容量 | 萬千瓦 | 1375.44 | 1898.35 | 38.02 | 6.65 |
風電裝機容量 | 萬千瓦 | 220.88 | 1458 | 560.09 | 45.85 |
水電裝機容量 | 萬千瓦 | 427.15 | 370 | -13.38 | |
光伏發電裝機容量 | 萬千瓦 | 20 | |||
生物質及其他發電裝機容量 | 萬千瓦 | 11.2 | 94.05 | 739.29 | 53.03 |
生物質液體燃料 | 萬噸 | 85 | |||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 | 萬噸 | 234 | |||
生物質氣體燃料 | 億立方米 | 10 | |||
注:2015年水電裝機容量下降是由於豐滿水電站重建且在2016年投產。 |
2.能源結構。
到2015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62%,天然氣占比提高到9.42%,非化石能源 (含水電)占比提高到9.8%。風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提高到37.96%,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占火電裝機比重達到70.2%。
3.節能減排。
2015年,全社會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燃煤火電平均供電煤耗降到310克/千瓦時,綜合線路損耗率降到6%;原煤入洗率達到64%,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80%,煤層氣抽采利用率達到30%;煉油能耗達到65千克標準油/噸。
專欄4 “十二五”節能減排指標 | |||||
項 目 | 2005年 | 2010年 | “十一五”比“十五”增、降 | 2015年 | “十二五”比“十一五”增、降 |
煤礦平均礦井回採率% | 50 | 60 | 10 | ||
煤矸石利用率% | 70 | 80 | 10 | ||
煤層氣抽采利用率% | 3.08 | 30 | 26.92 | ||
礦井水利用率% | 70 | 75 | 5 | ||
原油採收率% | 26 | 25 | -1 | 25 | 持平 |
煉油能耗 (千克標準油/噸) | 77 | 69 | -8 | 65 | -4 |
火電供電標準煤煤耗 (克/千瓦時) | 387 | 334.6 | -52.4 | 310 | -24.6 |
火電平均廠用電率% | 14 | 10 | -4 | 8 | -2 |
線路損耗率% | 7.5 | 6.42 | -1.08 | 6 | -0.42 |
4.改善民生。
建設國家級、省級綠色能源示範縣10個,綠色能源示範鎮50個;逐步消除薪柴的直接燃用;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積400萬平方米,其中城鎮300萬平方米,農村100萬平方米;2015年全省縣及縣以上城市輸氣管道覆蓋率100%,天然氣氣化率達到60%;秸稈能源化利用率20.4%;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爭取降到1.0以下。
四、能源發展布局和主要任務
(一)“1212”能源發展布局。
依據全省能源資源賦存分布狀態和生產力布局,對全省能源開發空間和時序進行分析研究並做出相應安排,力求統籌兼顧,科學布局,有序發展。“十二五”期間,大力推進我省能源 “一帶、二網、十二大工程”建設 (即:“1212”布局),最佳化我省區域能源布局,增強能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1.一帶。
即 “長吉圖”低碳能源示範帶。以長春市、吉林市、延吉市為依託,大力促進煤炭、火電、煉油等傳統能源企業改造升級,加快推進豐滿大壩重建和敦化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推進農安等國家級綠色能源示範縣建設。鼓勵支持能源企事業單位構建低碳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重點推進長春市風機製造、太陽能電池組件、輸變電設備能源裝備產業園建設和農作物秸桿能源化利用,蛟河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產業園建設,吉林市、延邊州開發利用小水電。
2.二網。
(1)加強現代吉林電網體系建設。著力發展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 “兩橫兩縱”500千伏主幹網架,滿足負荷發展、新能源發電併網及電力跨區域輸送需要。推進智慧型電網技術研究,為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調峰調頻和電源接入能力創造條件。
(2)推進油氣輸送管網建設。積極實施 “氣化吉林”惠民工程,支持和推進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在我省建設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地級市城際管道聯網並與中石油東北主幹網聯通。
3.十二大工程。
“十二五”期間,我省將重點建設千萬千瓦風電工程,靖宇赤松核電工程,百萬千瓦水電工程,以建設背壓機組為主的熱電聯產工程,千萬噸油氣田工程,千萬噸煉油結構調整工程,“氣化吉林”惠民工程,百萬噸頁岩油工程,生物質能利用工程,風機研發製造工程,千萬噸煤炭基地建設工程和百萬輛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工程等能源 “十二大”重點工程。
此外,積極推動從內蒙東部輸入煤炭、煤制天然氣,從俄羅斯輸入石油、天然氣,向東北、華北地區輸出電力等重大能源戰略舉措。
(二)主要任務。
“十二五”期間,按照省委、省政府 “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總體戰略要求,我省能源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1.加大能源資源勘探力度。
全力加大省內煤炭資源勘查力度。重點勘查長白煤田、琿春駱駝河子、廟嶺,敦化黑石—大山等52個勘探項目,“十二五”期末爭取提交煤炭資源儲量5億噸。大力支持中石油吉林油田和中石化東北油氣分公司進行油氣勘探開發和產能建設,以松遼盆地南部、伊通盆地為石油、天然氣重點勘探區域,力爭實現新增探明石油儲量2.3億噸,新增探明天然氣儲量1500億立方米。
2.積極推進煤炭工業穩定發展。
按照 “強化資源勘探、積極有序開發、擴大域外合作、發展洗選加工、清潔有效利用”的發展思路,鞏固千萬噸煤炭基地建設成果,實現穩產高產;推進舒蘭水曲柳、琿春駱駝河子等重點煤礦建設,支持延邊地區加快插魚河煤礦、中信昊園一礦和二礦、琿礦集團板石二礦等新礦井建設,復建琿礦集團城西煤礦,儘快實現延邊地區千萬噸煤炭基地目標;支持龍家堡、松樹、舒蘭二礦、八連城等8處資源豐富的國有煤礦改擴建,穩定全省煤炭生產能力;2015年全省採煤機械化程度達到80%以上,掘進機械化程度達到50%以上;支持吉煤集團新建城西煤礦選煤廠、擴建龍家堡洗煤廠等5處選煤廠建設,增加原煤入洗能力500萬噸;支持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建設,推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提高煤礦產業集中度。大力實施煤礦安全改造升級,積極推進煤礦瓦斯抽采利用和綜合治理,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爭取降到1.0以下。
3.大力推進電力結構調整。
最佳化發展火電,重點推進中小城市背壓機組建設;穩定發展水電,大力發展抽水蓄能電站;穩步發展核電,積極發展風電等新能源;強化現代電網體系建設。
(1)抓好豐滿水電站重建、敦化抽水蓄能電站和臨江水電站建設,加快推進吉林紅石抽水蓄能電站、通化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第二座抽水蓄能電站。
(2)推進長山電廠、琿春電廠擴建等項目,繼續推進 “上大壓小”工作,新建長春東南熱電廠等城市熱電聯產項目,相應關停白山熱電等88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積極推進和龍、德惠等中小城市背壓機組試點建設。
(3)按照國家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爭取開工建設靖宇赤松核電站一期工程,並著手第二座核電站前期工作。
(4)強化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適應負荷發展、新能源發電併網及電力跨區域輸送;著力發展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十二五”末期形成 “兩橫兩縱”的 “井字型”500千伏主幹網架,各地區形成220千伏雙環受端電網;重點建設吉林東、長春南、吉林南、延吉、長嶺、德惠等輸變電工程,加快琿春電廠擴建送出工程及為西部千萬千瓦風電基地電力送出配套的通榆、向陽風電場500千伏送出工程的建設;積極推進各電壓等級電網協調發展,不斷完善各地區電網和重點城市電網;加強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建設。
按照 “統籌規劃、分布實施、安全可靠”的原則,積極推進1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站、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到2015年,初步形成滿足電動汽車需要的充電網絡。
專欄6 “十二五”電力工業建設重點 | ||
類 型 | 擬 建 項 目 | |
電源項目 | 熱電聯產 | 擴建吉林熱電廠、新建長春東南熱電廠、梅河口綜合利用熱電廠等熱電聯產項目 |
背壓機組 | 在和龍、德惠等8-10個縣(市)各建設2台背壓機組供熱 | |
大型火電 | 長山電廠擴建、琿春電廠(三期)擴建 | |
核 電 | 靖宇赤松核電站一期工程 | |
水 電 | 豐滿水電站重建、臨江水電站新建 | |
抽水蓄能 | 敦化抽水蓄能電站並爭取開工建設第二座抽水蓄能電站 | |
電網項目 | 特高壓工程 | ±800千伏直流吉林省境內工程 |
500千伏工程 | 平包東二回線、長春南、吉林東、延吉、琿春電廠三期送出輸變電工程、烏蘭浩特至白城、德惠、吉林南、長嶺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中部500千伏電網完善工程,通榆、向陽500千伏輸變電工程 | |
220千伏工程 | 總計686萬千伏安,2502公里 | |
66千伏及以下 | 總計845萬千伏安,43524公里 |
4.加強石油天然氣供給能力建設。
加強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推進油氣並舉增儲上產和 “氣化吉林”惠民工程。大力推進千萬噸油氣田、千萬噸煉油結構調整和百萬噸頁岩油工程建設,建設一批下游配套工程,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推進原油、成品油輸油管線建設。推進慶鐵線林源-新廟、垂楊-鐵嶺和慶鐵四線吉林省境內段原油輸油管線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吉林-長春-四平及長春機場航煤支線成品油輸油管線建設;加快推進實施 “氣化吉林”惠民工程,推進瀋陽-長春-哈爾濱輸氣管線在吉林省境內管段的建設,四平-遼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吉林-延吉輸氣幹線建設;建設長春高壓外環、前大-松原、後五家子-四平等支線輸氣管網。到2015年,本省生產天然氣47億立方米;由中國石油陝-京-沈-長-哈主幹線分配給吉林40億立方米。此外,內蒙煤制氣爭取2015年形成20-40億立方米供氣能力,作為備用氣源。全省地級市城際天然氣管網與中石油天然氣主幹網聯通,縣及縣以上城市輸氣管道覆蓋率達到100%,天然氣氣化率從2010年的16%提高到60%。
穩步推進油頁岩開發和綜合利用。支持吉林成大弘晟能源公司、汪清龍騰能源公司油頁岩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建設農安、前郭、扶餘油頁岩綜合利用項目;積極推進頁岩油深加工,著重解決灰渣有效利用問題。
專欄7 “十二五”石油天然氣工業建設重點 | |
類 型 | 擬建項目 |
油氣勘探開發項目 | 中石油吉林油田千萬噸油氣田建設項目;中石化東北油氣分公司200萬噸油氣田建設項目。 |
“氣化吉林” 惠民工程 | 地級市城際天然氣長輸主幹線(959公里)及支幹線(306公里)建設;縣及縣以上城市天然氣城區輸氣管線建設;5個天然氣接收門站、27座天然氣分輸站、9座CNG加氣母站和4座CNG/LNG合建站;天然氣調峰儲氣庫;天然氣分散式能源、調峰電站;吉化公司合成氨/合成氣裝置油改氣項目等。 |
煉油結構調整項目 | 吉林石化公司1500萬噸/年煉油結構調整技術改造項目。 |
石油輸送和應急 儲備建設項目 | 中石油東部原油輸送主幹線吉林省境內段工程項目;成品油管道吉林-長春-四平主線及長春機場航煤支線、成品油庫建設項目;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工程項目。 |
油頁岩建設項目 | 樺甸、汪清、農安、扶餘、前郭等油頁岩開發綜合利用項目。 |
5.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重點建設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和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工程;穩步推進太陽能、地熱能開發利用;鼓勵發展風電、光電、儲能技術攻關和項目建設。積極有序開發風電,重點推進西部通榆、長嶺等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大力加強配套電網建設,擴大風電消納和外送能力,到2015年,全省風電規劃裝機達到1458萬千瓦。加強生物質能的綜合開發利用,重點打造蛟河、農安等生物質能循環經濟產業園,推進農林生物質發電、固化、氣化、液化項目建設,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94.05萬千瓦;生物質氣體、液體、固體顆粒燃料分別達到10億立方米、85萬噸和234萬噸。在西部地區適度建設地面光伏併網電站,重點建設與既有建築結合的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促進太陽能熱利用的實施推廣。繼續開發白山、延邊等小水電基地的水電資源。積極開發地熱資源,支持 “暖房子”工程建設,逐步擴大地源熱泵供熱製冷面積。重點打造農安、公主嶺等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積極開展分散式農村小型可再生能源設施示範建設。
專欄8 “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重點 | |
類 型 | 擬建項目 |
風 電 | 通榆、洮南、長嶺、大安、四平等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安白風電景觀帶項目,山門、那木斯、蓮花山、騰字鄉、三井子等風電場建設項目 |
小水電 | 樺甸、磐石市輝發河、臨江市鴨綠江水系支流、靖宇縣頭道松花江等、撫松縣頭道松花江等、集安鴨綠江、渾江等、敦化市牡丹江等、安圖縣二道松花江、長白縣錦江流域 |
生物質能 | 長春、四平、松原、白城等秸稈、林業生物質顆粒燃料項目、秸稈氣化供熱或供燃氣項目、沼氣工程及發電項目,長春、吉林、四平、白城、延邊等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松原、白城等農林生物質液體燃料項目,8個地級市、延吉市垃圾能源化處理項目 |
太陽能 | 洮南、雙遼、大安等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 |
地熱能 | 地源熱泵供熱項目 |
6.著力推進能源裝備製造產業發展。
推進科技進步,培育示範工程,打造裝備基地。重點推進風機研發製造工程。加快能源科技裝備研發製造平台建設,支持我省能源骨幹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設立國家級、省級能源研發中心,加快新興能源裝備產業發展。配合全省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重點推進兵裝集團長春高新區風、光、電三位一體新能源產業園、國電聯合動力長春基地、吉林昊宇等能源裝備製造基地建設;重點開發生產非晶矽薄膜電池製造技術成套設備;依託吉林昊宇公司,形成核電高壓管件供應生產鏈;加快推進長春、遼源兩市電動車高性能單體動力電池、電池材料的研發及其產業化套用,努力打造以鋰離子動力電池為核心部件的高技術產業群。加快提升傳統能源裝備發展,鞏固現有特種變壓器優勢,發展大容量、高電壓電力變壓器和高低壓開關設備;推動吉林石油裝備產品再製造工程;依託遼源煤礦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加快開發生產技術先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煤炭採掘、洗選加工等設備。
7.積極推進域外能源開發合作。
積極參與蒙東地區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內蒙古東部地區與我省相鄰,煤炭資源豐富,是我省實施域外煤炭開發合作重要地區之一。支持省內煤炭和天然氣企業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合作開發煤炭、煤制天然氣,推進包爾呼順等大型煤礦、煤制天然氣工程開展前期工作;爭取形成蒙東千萬噸煤炭基地、煤制天然氣基地和蒙吉能源運輸通道。不斷加強能源國際合作,支持省內能源企業參與中蒙邊界 “兩山”鐵路能源配套工程建設。爭取在我省臨近東北亞地區的蒙古國邊界地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建設煤炭生產基地。積極引進國內陝京線和俄羅斯石油、天然氣。
8.積極推進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
強化國家級、省級能源研發 (實驗)中心和省級能源科技孵化器建設;積極支持先進輸變電技術、風電併網、消納及預測關鍵技術、智慧型電網和儲能技術、電代煤採暖和工業熱負荷電代煤技術研發;潔淨煤利用、煤層氣抽采利用研發;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油規模化套用與埋存關鍵技術研發;核電配套技術研發;農林生物質發電、固化、氣化、液化研發,太陽能發電和太陽能電池組件技術研發;推進風能、生物質能和太陽能等新能源企業標準建設。
9.大力推進農村能源建設。
積極推進農安、公主嶺等綠色能源示範縣和綠色能源示範鎮建設。積極開發利用農村生物質能源,充分利用農村秸稈等生物質能資源,大力加強農村沼氣池建設,進一步擴大農村沼氣套用規模,逐步消除秸稈等薪柴直接燃用。積極推進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建設,2015年集熱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大力改善農村用能質量;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力度,提高農村電網用電可靠性。
五、節能減排
(一)節約利用能源資源。
火電平均供電煤耗下降到310克/千瓦時,比2010年降低7.35%;支持煤礦復采,穩步提高煤礦礦井回採率、油田油氣採收率,運用三次採油技術,增加老油田可采儲量;進一步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和煉化一體化程度,採用熱聯合技術,節約熱能和電能;煉油能耗達到65千克標準油/噸,比2010年下降4千克,推進油頁岩乾餾尾氣、半焦和灰渣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
(二)提高綜合能效。
推進火電 “上大壓小”,淘汰技術落後、耗能高的小火電機組,建設高效、清潔熱電聯產機組。加強對燃煤機組脫硫設施運行情況的線上監測。加強省內主幹電網結構建設,加強城網和農網改造,合理布局220千伏電網及配電網,2015年綜合線路損耗率降到6%,比2010年下降6.54%。加快90號低標號油品的退市工作。
(三)加強需求側管理。
加強煤炭需求側管理。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控制高耗能產業發展,降低煤炭消費強度。做好電力需求側專項補貼項目的跟蹤管理,搞好節電技術改造,加強電力需求側研究和管理,提高用電能效水平。加強天然氣用氣管理,優先保證民用燃氣和公共服務設施用氣需要,確保重要工業用戶用氣和燃氣汽車用氣。
(四)減少污染物排放。
推進煤炭洗選加工和綜合利用。2015年礦井水利用率達到75%,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80%,抽采瓦斯1.55億立方米,利用瓦斯總量4650萬立方米,煤層氣抽采利用率達到30%。加強燃煤發電企業脫硫、脫氮和除塵技術改造,減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開展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研究,積極支持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驅油規模化套用與埋存關鍵技術研究。加快能源企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動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建設。
六、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一)吉林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
到2015年,吉林省能源消費和排放總量控制目標為:
一次能源消費總量 12283萬噸
煤炭消費量 12040萬噸
石油消費量 1506萬噸
天然氣消費量 87億立方米
全社會用電量 1146億千瓦時
單位GDP能耗 0.96噸標準煤/萬元,比2010年下降16%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17%
火電供電標準煤耗 310克/千瓦時
電網綜合線損率 6%
煤電二氧化硫排放係數 2.6克/千瓦時
煤電氮氧化物排放係數 1.2克/千瓦時
專欄10 吉林省“十二五”能源發展主要目標 | ||||||
類別 | 指 標 | 單 位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長 | 屬性 |
能源消費總量及結構 | 一次能源消費總量 | 億噸標準煤 | 0.8297 | 1.2283 | 8.16% | 預期性 |
煤炭消費量 | 億噸 | 0.9583 | 1.204 | 4.67% | 預期性 | |
煤炭消費比重 | % | 74.7 | 62 | [-12.7] | 預期性 | |
石油消費量 | 億噸 | 0.0994 | 0.1506 | 8.66% | 預期性 | |
石油消費比重 | % | 17.3 | 17.52 | [0.22] | 預期性 | |
天然氣消費量 | 億立方米 | 17.45 | 87 | 37.89% | 預期性 | |
天然氣消費比重 | % | 2.8 | 9.42 | [6.62] | 預期性 | |
非化石能源消費量 | 億噸標準煤 | 0.0453 | 0.1203 | 21.57% | 預期性 | |
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 | % | 5.46 | 9.8 | [4.34] | 約束性 | |
全社會用電量 | 萬億千瓦時 | 0.0577 | 0.1146 | 14.71% | 預期性 | |
電力發展 | 電力裝機容量 | 億千瓦 | 0.2034 | 0.384 | 13.55% | 預期性 |
其中:水電 | 億千瓦 | 0.0427 | 0.037 | -13.38% | 預期性 | |
煤電 | 億千瓦 | 0.1375 | 0.1898 | 6.65% | 預期性 | |
節能環保 | 單位GDP能耗 | 噸標準煤/萬元 | 1.14 | 0.96 | [-16%] | 約束性 |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17%] | 約束性 | ||||
火電供電標準煤耗 | 克/千瓦時 | 334.6 | 310 | -1.42% | 預期性 | |
電網綜合線損率 | % | 6.42 | 6 | [-0.42] | 預期性 | |
煤電二氧化硫 排放係數 | 克/千瓦時 | 2.7 | 2.6 | -0.752% | 約束性 | |
煤電氮氧化物 排放係數 | 克/千瓦時 | 2.6 | 1.2 | -14.8% | 約束性 | |
民生改善 | 居民人均生活用電量 | 千瓦時 | 362 | 590 | 10.2% | 預期性 |
綠色能源示範縣 | 個 | 0 | 10 | 預期性 | ||
縣級城市燃氣普及率 | % | 20 | 100 | 37.97% | 預期性 | |
農網改造覆蓋面 | % | 70 | 100 | 42.86 | 預期性 | |
註:[ ]內為五年累計數。 |
(二)存在的困難和主要思路。
1.存在的困難。吉林省屬於老工業基地,總體經濟欠發達,工業能耗比重較大。2010年,吉林省三次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能占能源消費的比重分別為1.6%、71.7%、14%、12.7%。其中,一次產業能源消耗量及占能源消耗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二次產業的增加值增長雖然帶來了能耗的快速增長,但二次產業能耗的比重並沒有上升;三次產業能耗增長緩慢;城鄉居民生活能耗總量和比重均呈較快增長。從二產業內部結構看,重工業能耗所占比重較高, “十一五”我省重工業能耗占工業能耗比重達7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建材、電力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耗占全部工業能耗的68.84%。
隨著吉林省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吉林省能源消費總量將隨之不斷增長,這是不可改變的客觀規律,吉林省作為欠發達省份與南方發達省份相比,很難給予應有的能源消費總量指標。吉林省能源消費特點與我國能源消費特點基本一致,即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比重較大,這種能源稟賦導致我省的能源結構調整難度很大。因此,降低單位能耗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將大大提升。
2.主要思路。
(1)在新能源以及清潔能源的利用上應加大力度,保證化石能源比例的逐年降低,從源頭上扭轉目前的用能形勢;
(2)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上應大力扶持新興產業的發展,並積極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以環保產業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契機,帶動經濟成長;
(3)通過抑制高耗能行業的的規模化擴張有效地緩解用能壓力。
(三)主要任務和措施。
1.加強行政干預,側重過程管理。
(1)認真貫徹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等法律法規。加大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宣傳力度,動員全社會參與控制能源消費總量。
(2)健全和加強能源消費管理體系。重點監督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建材、電力等六大行業,控制高耗能行業發展,對不符合節能標準的企業一律關停。制定預警預控方案,跟蹤監測各地區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重點用能企業單位產品能耗下降率、高耗能行業產值增長等情況。適時對部分企業實行停產限產。
(3)實行嚴格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立項時,實行嚴格的節能評估和審查,對未經節能審查或審查未能通過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核准。通過對全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節能評估和審查,可以從總量上控制全省的能源消費總量。
(4)積極探索出合理可行的能源消費總量責任分解機制,按市 (州)和重點行業分解落實。逐步建立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目標責任制,納入各市 (州)的日常考核。
(5)全面推進契約能源管理。開展能源行業契約能源管理示範工程。支持專業節能服務公司同能源企業等用能單位合作,加快節能專項工程實施,全面促進節能降耗工作。
2.調整產業結構,最佳化產業布局。
2010年,吉林省三產結構為12.2∶51.5∶36.3;三次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比重分別為1.6∶71.7∶14∶12.7。二次產業中以傳統的重工業為主,單位GDP能耗較大。因此,一方面要推動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設備製造和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調整傳統的二次產業結構;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文化、旅遊產業為載體,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使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長快於GDP增長,改變吉林省經濟成長過於依賴第二產業,從而促進經濟成長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轉變。保證到2015年單位GDP能耗下降到0.96噸標準煤/萬元。
3?加快節能技術研究和推廣。
(1)鼓勵節能提效科技創新。加快能源科技研發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建設,全力推進節約能源、提高能效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研究與開發,大力支持節能提效示範工程建設。
(2)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重點加強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建材、電力等六大高耗能行業的節能管理,強化措施落實,進一步推動節能提效。加快建設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制度,切實加強行業分類指導,推進效能達標;落實國家要求,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積極推進工業節能技術進步;探索推進節能新機制,加強工業節能管理法規制度建設。
(3)推行綠色建築和綠色交通。在大中城市積極推行建築太陽能熱利用與光伏發電,重點建設醫院、學校、旅館、飯店、游泳池、公共浴室等熱水需求量大的公共建築太陽能熱水系統。在農村和小城鎮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房、太陽灶。加快開展地熱能資源普查、勘探和規劃,積極探索松遼沉降帶地熱能的綜合開發利用。在白山、延邊、四平和長春等地熱資源富集地區,充分利用地熱資源發展熱電、療養保健、溫室種植等,重點在伊通建設地熱供熱示範區。在交通流量較大的城市修建軌道交通,加大城市公交系統改造力度,開闢公交專用車道,建設方便、快捷、舒適的出行環境,減緩私家車發展速度,實現綠色出行。
(4)積極探索環境能源交易。推進二氧化碳、CDM、CERS、VER、二氧化硫、COD、NOX、NH3-N等能源利用權益交易。
4?調整最佳化能源結構。
(1)推進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改變傳統能源發展方式。
煤炭行業:通過發展安全高效煤礦,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併重組,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有序開展煤制天然氣、煤制液體燃料和煤基多聯產研發示範,穩步推進產業化發展,逐步實現煤炭清潔利用。 “十二五”期間新建洗煤廠1處,入洗能力120萬噸,擴建、改造洗煤廠4處,增加入洗能力380萬噸,“十二五”期末原煤入洗率64%,洗煤產量1778萬噸。石油、天然氣行業:加大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推進石油天然氣增儲增產,尤其是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同時推進煤層氣、頁岩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電力行業:積極發展清潔高效、大容量燃煤機組,優先發展大中城市熱電聯產機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電站和煤矸石等綜合利用電站,加快推進 “上大壓小”工作,積極推進各類工業園區及和龍、德惠等中小城市背壓機組建設試點。
(2)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重點建設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和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工程;穩步推進太陽能、地熱能開發利用;鼓勵發展風電、光電、儲能技術攻關和項目建設。積極有序開發風電,重點推進西部通榆、長嶺等5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加強生物質能的綜合開發利用;在西部地區適度建設大型地面光伏併網電站,重點建設與既有建築結合的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繼續開發白山、延邊等8個小水電基地的水電資源;積極開發地熱資源,支持 “暖房子”工程建設,逐步擴大地源熱泵供熱製冷面積。到2015年,全省風電規劃裝機達到1458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94.05萬千瓦,生物質氣體、液體、固體顆粒燃料分別達到10億立方米、85萬噸和234萬噸;新增水電裝機42.5萬千瓦。
到2015年底,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下降到62%,天然氣占比提高到9.42%,非化石能源 (含水電)占比提高到9.8%。風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提高到37.96%,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所占火電裝機比重達到70.2%。
5?加快供能方式變革。
(1)支持分散式能源發展。“十二五”期間,重點做好秸稈固化顆粒燃料示範項目的推廣工作,逐步減少廣大農村地區的秸稈直燃量。做好偏遠地區可再生能源建設,繼續利用小型風電、離網式太陽能發電等分散式電源技術,解決分散住戶的用電問題。規劃建設小型風電10萬千瓦,年節約標準煤7萬噸;離網式太陽能發電裝機2萬千瓦,年節約標準煤1.4萬噸。
(2)繼續做好熱電聯產建設。加快推進 “上大壓小”工作,新建長春東南熱電廠、擴建吉林熱電廠等大型城市熱電聯產項目,相應關停白山熱電等88萬千瓦小火電機組。積極推進和龍、德惠等8—10箇中小城市背壓機組試點工作,逐步替代並取消全省中小城市的小鍋爐和區域鍋爐房,降低供熱煤耗。
(3)構建堅強智慧型電網。積極開展智慧型電網技術研究和重點工程建設,全面提升電網的資源配置能力、安全穩定水平和經濟運行效率,為提高電網電力調度、調峰調頻和分散式電源接入能力創造條件。
“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長春南、德惠、吉林東、吉林南、長嶺等500千伏變電站;新建松原-德惠、包家-吉林南、吉林南-東豐、松原-長嶺、長嶺-長春南500千伏同塔雙回線路;考慮採用SVC、statcom等無功補償裝置,建設通榆-梨樹風電送出系統;考慮採用輕型直流等輸電技術或SVC、STATCOM等無功補償裝置的交流輸電方式,建設向陽-長嶺風電送出系統。
(4)重點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加快推進長春、遼源電動車高性能單體動力電池、電池材料的研發及其產業化套用,努力打造以鋰離子動力電池為核心部件的高技術產業群。依託一汽集團,加快開發電動汽車項目,按照 “統籌規劃、分布實施、安全可靠”的原則,建設1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站、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到2015年,初步形成滿足電動汽車需要的充電網路,為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保障。預計運行電動汽車5萬輛,減少石油消耗12.5萬噸,折合標準煤17.9萬噸。通過以上措施,年可節約標準煤148萬噸。
七、環境影響評價
本規劃從環境協調性和規劃實施不良環境影響兩方面進行分析,提出能源開發生產環保措施。
(一)提高規劃環境協調性。
規劃環境協調思路。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大力提高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加快實施 “氣化吉林”惠民工程,推進火電 “上大壓小”工作,推進中小城市背壓機組建設,積極開發生物質能源,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風電,積極推進水電、核電、生物質、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建設,構建多元化能源保障格局。
實現目標。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本著節約用地的原則,不占用基本農田、草原。最大限度提高廢水的重複利用率,工業水源首選考慮利用城市中水和煤礦開採礦井水。合理利用廢水、廢氣和廢渣,加強垃圾處理,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為實現2020年污染物減排目標奠定基礎。
(二)規劃實施不良環境影響分析。
“十二五”我省能源開發規劃建設中,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建設項目主要為大中城市規劃熱電聯產燃煤機組。其中環境空氣污染因子主要為煙氣中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各類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因子為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懸浮固體物 (SS)及生物分解需氧量 (BOD5),各類機械設備 (設施)、空氣動力和水流等噪聲;燃煤產生灰渣和脫硫系統產生石膏,油頁岩乾餾產生灰渣等固體廢棄物。
我省能源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為:一是土地的占用和擾動,使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地功能發生變化;二是污染物廢棄物排放對環境污染。
(三)能源開發生產環保措施。
1.加強能源開發生產環保管理。
加強煤礦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強油氣管網建設運營的環境保護,嚴格實施燃煤電廠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完善核電安全保障體系,加強水電開發環保工作,降低風電運行噪聲和電磁輻射等區域環境影響,科學發展生物質能等其他新能源。
2.加強建設階段環境保護。
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等有關規定,強化各項能源開發項目的環境管理制度,做到合理規劃和布局,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 “三同時”制度。項目建設要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發展規劃,符合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要求,認真制定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生態保護和恢復措施,並保證落到實處。
3.加強生產階段環境保護。
建立健全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機構,不斷完善日常環境管理。對於污染類項目環保設施運行情況實時進行監控,確保環保設施安全穩定運行,滿足污染物達標排放、總量控制要求和完成節能減排約束性控制指標。對於煤礦和油母頁岩開採,實施全過程環境管理,嚴格執行各生產環節環境保護措施及生態保護和恢復措施,強化煤矸石和油頁岩灰渣綜合利用。
八、保障措施
(一)強化能源行業管理。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能源政策法規和能源行業規章、標準,加快煤、電、油、氣、新能源等省級能源行業管理辦法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推動能源企業標準化建設。研究制定油頁岩開採技術規範等能源產業政策,抓緊編制 《吉林省油頁岩開發整體規劃》。建立和完善能源信息統計體系,加強能源經濟運行分析和能源市場需求預測預警,規範能源信息報告和發布制度,為政府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推進能源體制機制改革。
支持建設大型能源企業集團,建立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推進煤炭企業兼併整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支持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研究發、供、用電市場交易機制。
(三)拓寬能源行業投融資渠道。
積極探索建立能源產業投資基金,提高直接融資能力。引導創業資本進入能源領域,支持企業發行債券和上市融資,吸引更多社會資金;以 “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為契機,大膽先行先試,鼓勵海外投資和民營資本進入我省能源領域。
(四)加快推進西部能源儲運通道建設。
探索能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積極引導能源商業儲備。爭取在吉林市建設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進一步加強與內蒙古自治區有關部門合作,積極爭取鐵路等部門支持霍林河-白城、長春-白城複線、霍林河-長嶺-長春鐵路貨運專線等蒙煤入吉鐵路項目建設,構建蒙東地區煤炭進入我省的便利運輸通道。
(五)大力促進能源相關產業躍升。
通過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特別是通過實施 “長吉圖”開發開放帶動戰略,在節能前提下,拉動用電增長,鼓勵採用電採暖、地源熱泵等能源替代供暖供熱系統,促進技術水平先進的高載能產業向能源富集地區發展。同時,要以市場機制為引導,推進能源各行業之間,能源與相關產業之間的重組與融合,為我省相關產業發展和躍升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