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進展情況和2011年工作要點》已經國務院審定,現印發你們,請認真執行。
附屬檔案:《2010年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進展情況和2011年工作要點》
一、2010 年工作進展情況
2010 年是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承前啟後的重要
一年。 按照 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 部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堅持以推進全面振興、建設具有獨特優勢和競爭力的增長極為目標,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緊緊抓住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紮實開展各項工作, 振興戰略的實施取得了新成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 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了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的良好態勢。
(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重點產業優勢繼續鞏固。有關部門對東北地區產業結構
調整升級給予重點支持 ,2010 年共安排投資 25 億元,裝備製造、原材料、汽車、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一汽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突破 3100 億元,鞍鋼集團超過 1535億元,哈電集團超過 350 億元,一重集團接近 150 億元。吉化千萬噸煉油、大慶 120 萬噸乙烯改造、通鋼技術升級改造、瀋陽工具機重大型數控工具機生產基地、長春軌道裝備產業園、齊齊哈爾一拖東方紅工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1
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其他特色新興產業集群也初見規模。遼寧省發布新興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吉林省出台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檔案和規劃。
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成效顯著。一重集團攻克百萬千瓦級核電鍛件核心技術難關,長客股份掌握時速 380 公里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設計製造技術,華銳風電 5 兆瓦風電機組下線,正在研製 6-10 兆瓦風電機組,瓦軸集團為重大技術裝備配套的軸承產品中替代進口的占 65%。
自主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遼寧省成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大連、瀋陽開展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營口、遼陽、延吉、齊齊哈爾等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 。建立了鞍山光電、瀋陽特種數控工具機、錦州矽材料及光伏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汽車振動與噪聲和汽車安全控制、軟體架構新技術、全斷面掘進機等 3 個企業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水資源開發利用(北方)、高檔數控、計算機軟體、機器人技術、膜技術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愛滋病疫苗、燃煤污染物減排、真空技術裝備等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一批企業技術中心。黑龍江省制定實施了裝備製造業首台(套)產品扶持政策。吉林省啟動人參基因組計畫,組建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國際金融危機後,遼寧省累計引進海外研發團隊208 個,併購國外科技型企業 50 家。中國科學院在東北建立
2
先進材料、綠色智慧型製造和現代農業等工作組,組織實施的東北振興科技行動計畫 38個項目全部完成。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提升,2010 年東北地區建成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信息、吉林市龍潭區石油化工、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產業、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裝備製造、通遼科爾沁區農產品深加工等 5 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
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哈爾濱市、大連高新區、瀋陽鐵西區、長春淨月低碳生態服務業集聚區列入全國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金融支撐能力增強,設立了裝備製造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開發銀行出台《關於進一步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意見》,進出口銀行 2010 年安排 25 億元用於支持東北地區重點技術裝備出口 ,大連商品交易所新增焦炭交易品種 。旅遊業影響擴大 ,《東北地區旅遊業發展規劃》出台,大森林、大草原、大濕地、大冰雪、大工業、大農業等旅遊資源在全國獨樹一幟,長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遼寧溫泉度假旅遊區、阿爾山—柴河旅遊景區等加快建設。物流業加快發展,東北亞物流合作發展論壇成功舉辦,東北地區物流業一體化、國際化發展步伐加快。文化產業迅猛發展,出版、電影電視、演藝、動漫等行業影響力增強,東北 6 家園區列入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遼寧省卡通片產量 2010 年升至全國第四。
(二)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國家對東北現代農業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印發
3
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於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指導意見 》(國辦發〔2010〕59 號),進一步明確了東北地區發展現代農業的方向。2010 年,有關部門安排近 90 億元用於支持東北地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安排 23 億元用於支持黑龍江、吉林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範省建設,安排 23 億元用於東北地區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和農技服務體系、生豬和奶牛標準化規劃養殖小區(場)建設。
東北農業在全國地位進一步提升。2010 年,東北地區糧食產量達到 2200 億斤,比 2009 年增產 280 億斤,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 1/5 強。黑龍江省成為全國第二個 糧食產量超千億斤省份,多年來商品糧產量穩居全國第一位。糧食品種結構有所最佳化,其中粳稻產量達 592 億斤,約占全國粳稻總產量的一半。2010 年,東北地區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 999萬噸、550.6 萬噸、992.6 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 12.6%、19.9%、27.8%。
(三)社會建設和重點民生工程全面推進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2010 年中央財政共補助東北四省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441 億元。經國務院批准,有關部門印發《關於解決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障等
遺留問題的意見 》,將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積極推進,截至 2010 年底,東北四省區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
4
保人數達 649 萬,領取養老金人數達 176 萬。2010 年中央財政共補助東北四省區 132 億元,幫助 214 萬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企業最低工資標準、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低保、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補助水平不斷提高。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2010 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省分別實現新增就業 115 萬人、54 萬人和 69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 3.7%、3.9%和 4.0%。
重點民生問題進一步解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推進。2010 年,中央共下達東北四省區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 155 億元,全年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140 萬套,完成 8.2 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加強農村飲水安全,解決了 494 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 紮實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 建設,對 1588 萬平方米校舍實施加固改造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三 省 全 年 共 有 1 8 0 多 萬 人 參 加 職 業 培 訓。提 升 高 等 學 校 的辦學和科研水平,加強特色優勢學科建設,不斷增強對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智力保證和人才支持力度。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十一五”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順利完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藝創作繁榮活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面展開。
(四)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工作邁出新步伐。
5
政策支持體系逐步完善。加大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支持,2010 年度中央財政對資源枯竭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達到 75 億元,資源型城市吸納就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 中央投資 專項適用範圍 擴大到 全國資源型城市。完成首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成效評估,國務院同意將首批 12 個資源枯竭城市中的 11 個財力性轉移支付支持政策延長 5 年。
長效機制正在建立。開展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條例的立法前期工作,研究制定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方案,積極推動出台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
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指導得到加強。有關部門指導 44 座資源枯竭城市編制完成了轉型規劃。 繼續協調推動省級人民政府出台配套政策措施,陝西、湖北、重慶 、廣西等地出台了支持本省(區、市)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配套檔案。
(五)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明顯加強。
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 單位 GDP 能耗顯著降低 ,按期完成“十一五”考核目標。落後產能加快退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廣泛推廣,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全面施行,2010年完成新建節能建築超過 2 億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穩步推進。
林區保護與轉型工作進一步加強 。《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2010-2020 年)》經國務院批覆實施,
6
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正在積極落實。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重點生態工程紮實推進。
重點流域治理收到成效。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222個項目全部完成,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 201個項目已完成 161 個,松花江、遼河幹流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力度加大。國土資源部、財政部安排資金 35 億元, 組織實施了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和地質遺蹟重點保護工程,礦山地質環境明顯改善。
(六)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
鐵路方面。2010 年東北地區鐵路建設投資完成 668 億元,鐵路運營里程達到 19500 公里。哈爾濱—大連客運專線全線鋪軌,長春—吉林城際、前陽—莊河等鐵路建成通車,哈爾濱—齊齊哈爾客運專線、錫林浩特—烏蘭浩特等項目加快建設,瀋陽—丹東客運專線、大連—丹東快速鐵路、吉林—琿春鐵路、松原—陶賴昭鐵路、集寧—通遼鐵路擴能、哈爾濱—綏芬河鐵路擴能改造等項目開工建設,北京—瀋陽、哈爾濱—牡丹江、哈爾濱—佳木斯、赤峰和通遼到京瀋客運專線連線線等鐵路前期工作有序展開。
公路方面。2010年東北地區共建成國家高速公路 5640公里,99.3%的鄉鎮和 95.7%的建制村通了瀝青(水泥)路,全面完成農村公路“十一五”建設目標。
機場方面。 截至 2010 年底, 東北地區總計建成投運機7
場 25 個,瀋陽、大連、 哈爾濱、 長春、丹東 機場擴建, 錦州機場遷建取得積極進展,撫遠、加格達奇等機場新建前期工作紮實開展。
港口方面。2010 年,包括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在內的遼寧省 76 個港口項目全部開工,遼寧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過 4.4 億噸。
能源方面。 2010 年東北地區共投產火電項目 裝機 1045萬千瓦。遼寧紅沿河核電一期 和阜新年產 40 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進展順利。風電發展迅猛,東北地區風電裝機突破 1000 萬千瓦。呼倫貝爾 —遼寧 500 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竣工投運。
水利方面。嫩江尼爾基水利樞紐、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建成運營,引嫩入白、老龍口、哈達山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黑龍江三江平原青龍山灌區、遼寧青山水庫開工建設。482 座列入規劃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完工,累計安排資金 58 億元。啟動新一輪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安排了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加大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節水灌溉示範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等建設力度。
(七)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 。
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財政部等部門研究提出了分類解決中央和中央下放地方關閉破產企業移交辦社會職能問題的政策意見。在東北開展試點基礎上,印發了《國
8
務院 辦公廳 關於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18 號)。
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又有新進展。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瓦軸集團、大連金州重機集團等通過改制實現股權多元化,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鞍山鋼鐵集團與攀枝花鋼鐵集團整合重組為新鞍鋼集團,本鋼集團和北台鋼鐵集團實現重組,首鋼集團控股通化鋼鐵集團,中航集團與哈軸組建合資企業。
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進展順利。瀋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編制完成,長興島等被列為遼寧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其他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東北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醫藥衛生和文化體制改革順利推進,瀋陽市被列為全國征地制度改革試點。
區域經濟一體化邁出實質步伐。首屆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召開,四省區行政首長協商機制正式建立,確定一批重大合作事項,在能源交通、生態環保、文化旅遊等領域簽署了一批合作協定。
(八)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2010
年東北三省進出口總額達到 1230 億美元,同比增長 35.3%。對外資的吸引力顯著增強,2010 年東北三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 277 億美元,其中遼寧省達 207 億美元,升至全
9
國第二位,大連利用外資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名。大連英特爾項目建成投產,瀋陽寶馬新廠、米其林輪胎等重大外資項目開工建設。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範圍擴大到東北四省區。
重點開放區域布局更加均衡。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黑龍江和內蒙古沿邊開放在全國對外開放全局中的地位顯著提升,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封關試運行。長興島、錦州、四平、賓西等 8 家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與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設新型農業合作食品區 項目在吉林市啟動。
與東北亞周邊國家合作取得積極進展。與日、韓經貿技術合作不斷 加強。《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 年)》進一步貫徹實施。中俄地區合作機制初步建立,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方案正在抓緊研究,中俄原油管道正式輸油,同江鐵路大橋等一批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黑瞎子島保護與開放開發有序推進。新鴨綠江大橋啟動建設。
(九)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開始統籌推進。
按照國務院統籌推進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作的要求,有關部門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摸清我國各區域老工業基地發展現狀、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啟動了編制《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1-2020 年)》相關工作。
10
總的來看,2010 年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為“十一五”振興工作畫上了圓滿句號。“十一五”期間,東北三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8.1%,進出口總額增長16.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2.9%,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國和東部地區平均水平,東北地區正在崛起成為全國重要經濟成長極。 中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經濟也保持較快增長,成為各地區加快發展的引擎 。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結構方面,國有經濟比重依然偏高,增長過度依靠投資拉動,服務業發展滯後。體制機制方面,市場化程度低,企業改革有待深化。社會民生方面,居民和職工收入偏低,社會建設相對滯後,一些民生問題依然突出。資源環境方面,生態環境欠賬較多,能源資源保障能力下降,環境約束強化。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現有政策著力點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對其他地區特別是中西部一些困難程度較大的老工業基地城市關注不夠;東北地區內部發展不均衡狀況仍然突出。為此,必須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面臨的新形勢 、新特點,著力解決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不斷把振興戰略的實施引向深入。
二、2011 年工作要點
11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工作 要認真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繼續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3 號),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更加注重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注重改革開放和機制創新,更加注重生態建設,更加注重協調發展,推動老工業基地實現新的跨越。
(一)加強規劃指導和政策研究 ,在新起點上謀劃振興工作。
1.編制實施《東北地區 “十二五”振興規劃》,在更高起點上研究“十二五”期間東北地區振興的戰略目標、指導方針、發展重點和重大舉措等。
2.統籌推進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作 ,組織編制《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1-2020 年)》,結合新形勢,針對新情況,研究制定符合實際、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
3.組織編制《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推動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功能提升、民生進一步改善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二)完善現代產業體系 ,提升老工業基地核心競爭力 。
4.繼續實施好東北 地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專項, 進12
一步推動裝備製造、原材料、汽車、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升級。
5.發揮老工業基地產業、科教、人才和資源優勢, 加快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和新產品。
6.加快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旅遊業。編制出台《東北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 》。推動建立大連軟體和服務外包產業試驗區。支持大連商品交易所建設亞洲重要期貨交易中心 。落實《東北地區旅遊業發展規劃 》,推進跨省區旅遊合作,形成一批在國際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旅遊線路和品牌。
7.推動中科院等科研機構 與地方合作 ,打造一批科技創新和轉化平台。加強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特別是食品檢測機構建設。
(三)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現代農業 。
8.認真落實 《關於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指導意見 》,推動地方出台具體實施方案 。研究開展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現代農業發展綜合試點,探索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的新模式。發揮黑龍江農墾大型農場在建設現代農業方面的引領示範作用,鼓勵為地方發展農業提供專業化服務,擴大“場縣共建”領域和覆蓋面。大力推廣普及農業標準化。以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為重點,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質量。
13
9.繼續支持東北地區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鼓勵東北水土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發展粳稻生產。研究制定扶持東北地區大豆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四)加快資源枯竭城市轉型 ,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10.以阜新轉型 10 周年和《國務院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38 號)印發實施5 年為契機,召開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會議,部署“十二五”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
11.完成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成效評估,開展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界定工作。
12.繼續加大對資源型城市的政策支持,提高資源枯竭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效益,組織實施好資源型城市吸納就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專項。
13.組織開展資源型城市資源狀況調查,推進資源危機礦山找礦工作,加強老礦山周邊和深部接替資源的調查與勘查。統籌做好資源型城市轉型與生態環境保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地質遺蹟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等工作。
14.建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開展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 ,研究制定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條例,推動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儘快出台。
15.加強對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的協調指導。做好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規劃審查。推動省級政府加大對資源枯
14
竭城市的支持力度。加強資源型城市轉型國際交流。
(五)加強生態保護與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
16.認真落實《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2010-2020 年)》及相關政策措施。研究推動長白山林區生態保護和經濟轉型。
17.著力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重點工程。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實施好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大力推進三北和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 、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與恢復等生態工程。加強防沙治沙及荒漠化綜合治理。
18.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認真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推廣套用節能低碳技術,積極發展循環經濟。繼續做好松花江、遼河等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指導松花江流域 開展主要污染物 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加強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進垃圾分類收集和無害化處理。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實施遼寧中部城市群“十二五”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規劃。進一步規範危險廢物管理。
(六)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支撐保障條件 。
19.組織編制《東北地區綜合交通運輸規劃 》,完善交通運輸網路體系。
20.推進哈爾濱—大連、哈爾濱—齊齊哈爾、瀋陽—丹東、吉林—琿春、盤錦—營口等客運專線和錫林浩特—烏蘭
15
浩特鐵路、東北東部鐵路、集寧—通遼擴能、哈爾濱—綏芬河擴能等在建項目建設;推進北京—瀋陽客運專線和長春—白城、錦州—阜新—高台山、瀋陽—吉林等既有線路擴能改造項目前期工作。
21.建成投運阿爾山機場,加快大連、瀋陽等機場擴建工程建設,開工建設通化等機場,開展加格達奇等機場項目前期工作。
22.加強松花江等內河水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支持黑龍江、吉林利用境外港口開展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試點,推進跨境運輸常態化運營。
23.積極推進東北風電上網和外送通道建設。最佳化東北電網主網架。開工建設大慶—錦西原油管道,積極推進東北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加快阜新煤制天然氣項目建設。建成大連 LNG 接收站項目。
24.加強重大水利設施建設,加大對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庫的治理力度,加強灌區建設和改造,積極發展節水灌溉。支持遼西北、吉林中部和蒙東地區引水工程,統籌推進東北地區水資源綜合利用。推動防汛抗旱基礎設施建設。
(七)切實解決重點民生問題,加快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
25.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 195 萬套(戶)。積極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繼續推進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限價商品住房建設,繼續做好煤礦、林區、墾區棚戶區改
16
造工作,推進城市和國有工礦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加快東北地區農村危房改造。
26.進一步解決東北高寒地區冬季集中供熱問題。支持東北地區具備條件的縣級以上城市新上一批熱電聯產項目 。加快東北地區城市集中供熱管網改造,解決好城市低保戶冬季取暖問題,繼續推進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
27.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困難群體的就業工作。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以及職業介紹、政策諮詢等就業服務工作。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著力做好睏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工作。繼續加強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工作。
28.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組織落實好促進東北地區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指導意見,加大對東北地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支持力度 。調整最佳化高等學校學科專業、層次類型和布局結構。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努力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
29.做好選派到東北地區掛職幹部的管理和服務工作。鼓勵更多的 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 及外國專家到東北地區服務,支持東北地區引進高層次海外專家,廣泛開展對俄、日、韓的人才培訓項目,推進區域人才開發一體化進程。
30.弘揚老工業基地開拓、創業、奉獻文化,為加快振17
興提供精神動力。繼續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重點公共服務惠民工程。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發展出版印刷、影視製作、動漫遊戲、文化會展、演藝等特色優勢文化產業。
(八)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 。
31.認真組織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18 號),加快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廠辦大集體改革。
32.研究制定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相關政策,積極爭取在東北地區開展重點國有林區改革試點。完善並儘快發布關於東北 地區國有林區國有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
33.按照瀋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要求,紮實開展試點工作。
34.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抓好基本藥物制度建設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九)以東北亞區域合作為載體 ,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35.組織編制《東北地區沿邊開放與東北亞區域合作規劃》,統籌規劃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布局。
36.深化與日本、韓國的經濟合作,密切經濟聯繫和人員往來,積極承接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加大科技合作力度,積極從日韓俄引進相關技術人才。
37.全面落實《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18
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 (2009-2018 年)》。完善中俄地區合作協調推進機制,辦好中俄地區合作國際交流會,加快設立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編制實施《黑瞎子島保護與開放開發規劃》。
38.務實推進中朝、中蒙互利合作。推動中朝貿易、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進一步提升中蒙邊境口岸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和通行能力建設。
39.研究支持大連長興島開發開放,建設東北對外開放的新高地。支持在東北地區符合條件的地方按程式申請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40.推動落實東北沿邊地區享受西部開發政策。建設好滿洲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研究推動綏芬河、琿春開發開放的政策。
41.繼續推動東北地區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支持東北地區銀行和企業開展資本項目下跨境人民幣業務,擴大黑龍江和吉林兩省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範圍。
42.辦好第五屆夏季達沃斯年會,以及第七屆東北亞博覽會、第二十二屆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第十屆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等綜合性展會。
(十)深化東北四省區合作 ,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
43.完善由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秘書長協調會議和日常工作聯繫制度組成的四省區行政首長合作機制。召開 2011年度四省區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切實推動解決跨省區合作中
19
的重點難點問題。44.大力推進區域旅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一體化
規劃布局。促進產業集聚和融合發展,加強重點產業銜接協作,實現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共同發展。
45.進一步發揮內蒙古東部地區在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中的作用,深化與東北三省的實質性合作。研究東北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啟動東北東部經濟帶發展規劃編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