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山(Kilimanjaro)是非洲最高的山脈,是一個火山丘,高5963米,面積756平方公里,吉力馬札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稱,而許多地理學家則喜歡稱它為“非洲之王”。吉力馬札羅山國家公園和森林保護區占據了整個吉力馬札羅山及周圍的山地森林。吉力馬札羅山國家公園由林木線以上的所有山區和穿過山地森林帶的6個森林走廊組成。吉力馬札羅山四周都是山林,那裡生活著眾多的哺乳動物,其中一些還是瀕於滅絕的種類。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山脈主峰:呼魯峰

山脈主峰高度:海拔5895米

山脈面積:756平方公里

平均高度;海拔1200米

半球位置:東南半球

經緯位置:南緯3度,東經37° 21

海陸位置:非洲東非高原

主峰類型:休眠火山

山脈別稱:“非洲屋脊”

英文名稱:Kilimanjaro

山脈頭銜:非洲最高山脈,呼魯峰為非洲最高峰。

首次登頂者:1889年 漢斯·梅耶

雙峰並秀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山(Kilimanjaro)是非洲最高的山脈,是一個火山丘,海拔5895米,面積756平方公里,它位於坦尚尼亞吉力馬札羅東北部,鄰近肯亞,是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分水嶺,坐落於南緯3度(30339.11S372135.69E),距離赤道僅300多公里。吉力馬札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稱,而許多地理學家則喜歡稱它為“非洲之王”。吉力馬札羅山國家公園和森林保護區占據了整個吉力馬札羅山及周圍的山地森林。吉力馬札羅山國家公園由林木線以上的所有山區和穿過山地森林帶的6個森林走廊組成。吉力馬札羅山四周都是山林,那裡生活著眾多的哺乳動物,其中一些還是瀕於滅絕的種類。

坦尚尼亞東北部的大火山體,鄰近肯亞邊界。其中央火山錐稱基博(kibo)峰,海拔5,895公尺(19,341呎),是非洲最高點。吉力馬札羅位於東非大裂谷以南約160公里(100哩),在奈洛比以南約225公里(140哩)。該山的主體沿東西向延伸將近80公里(50哩),由三個主要的死火山——基博、馬溫西(Mawensi)和希拉(Shira)構成。基博時代最新,也最高,還保持著典型的火山錐和火山口的形狀,並且同馬溫西(海拔5,354公尺〔17,564呎〕)在海拔約4,600公尺(15,000呎)處的一段長11公里(7哩)的鞍狀山脊相連,馬溫西是先前的一座高峰的較老的核心。希拉嶺(海拔3,778公尺〔12,395呎〕)僅僅是較早的一個火山口的殘餘。鞍狀山脊以下,吉力馬札羅的主體以典型火山曲線向下面的平原傾斜,平原的高度約海拔900公尺(3,000呎)。

基博雖然看來像個蓋著積雪的穹丘,但其南側卻有個直徑2公里(1,2哩),深約300公尺(980呎)的火山口。此火山口裡有個顯示殘餘火山活動的內火山錐。和基博峰的有規則的錐形大不相同的是,馬溫西峰是經過強烈侵蝕的,山勢崎嶇而且陡峭,並且被東西向狹谷劈開。基博的冰蓋沿冰蓋邊緣殘存下來,形成分散的大冰塊。在基博的西南坡上,冰川終止於4,270公尺(14,000呎)處,在其北側則只下降到其峰頂以下很短距離。馬溫西山上不存在永久冰,也幾乎沒有積雪地。

吉力馬札羅山具有順序相繼的幾個植被帶,其組成(自山麓至山頂)為︰周圍高原的半乾旱的灌木叢、南坡水源充足的農田、茂密的雲林、開闊的沼地、高山荒漠、苔蘚和地衣的共生帶。該山體中生存著各種大小動物。

吉力馬札羅山山坡上的年降水量平均為1,780公釐(70吋)。南坡和東坡上的水流供給潘加尼(Pangani)河、察沃(Tsavo)河和吉佩(Jipe)湖,而北坡上的水流則供給安博塞利(Amboseli)湖和察沃河。帕雷(Pare)山脈從吉力馬札羅峰向東南延伸。

吉力馬札羅山所在的地區是坦尚尼亞的淡咖啡大麥小麥蔗糖的主要產區之一;其他作物有瓊麻、玉米(玉蜀黍)、各種豆類、香蕉、金合歡樹皮、棉花、除蟲菊和馬鈴薯。該地區的居民有查加人(Chaga或Chagga)、帕雷人、卡赫人(Kahe)和姆布古人(Mbugu)。

當德國傳教士雷布曼(JohannesRebmann)和克拉普夫(LudwigKrapf)於1848年到達吉力馬札羅時,那裡的地層就為歐洲人所知了,不過關於離赤道很近(在南緯3°)就有峰頂積雪的山脈的訊息,過了很久之後才為人相信。基博峰頂是德國地理學家邁爾(HansMeyer)和奧地利登山家普爾柴勒(LudwigPurtscheller)於1889年首次攀登上去的。馬溫西峰是1912年由德國地理學家克盧特(FritzKlute)最先登頂的。位於吉力馬札羅南麓的莫希(Moshi)市是主要貿易中心和登山基地。

吉力馬札羅山有兩個主峰,一個叫烏呼魯,另一個叫馬文濟,兩峰之間有一個10多公里長的馬鞍形的山脊相連,遠遠望去,吉力馬札羅山是一座孤單聳立的高山,在遼闊的東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聳入雲,氣勢磅礴。當你凝神遠眺這座壯麗深邃的大雪山時,常常能感受到它有股內在的偉力,一種燃燒的、躁動著的原始生命力。吉力馬札羅山烏呼魯赤道峰頂有一個直徑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內四壁是晶瑩無瑕的巨大冰層,底部聳立著巨大的冰柱,冰雪覆蓋,宛如巨大的玉盆。

地理位置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它位於坦尚尼亞吉力馬札羅東北部,鄰近肯亞,坐落於南緯3°,距離赤道僅300多公里。整個山脈東西綿延50公里左右,吉力馬札羅山的名稱來源於當地的斯瓦希利語,意思是“燦爛發光的山”,由七座主要的山峰,其中三座是死火山,馬文濟峰(Mawensi 5,149 米)、西拉峰(Shira 3,962米)和基博峰(Kibo 5,895 米)。基博峰上面的烏呼魯峰(Uhuru)是非洲的最高峰,還不時地釋放出火山氣體。科學家在2003年的一次考察證實火山熔岩距離頂峰的火山口地表只有400米深,但目前尚沒有爆發的跡象。

由於非洲的歷史記錄不清楚,歷史上沒有吉力馬札羅山火山爆發的記錄,但根據當地居民的傳說,最近一次爆發大約在距今150至200年以前。

基博峰山頂終年覆蓋積雪,有一個直徑約為2公里的火山口,火山口內有一個內火山錐(烏呼魯峰),火山口內為常年的積冰,從西側流出一條冰川。

攀登吉力馬札羅山有三條比較容易的道路,一般不需要專業的登山設備,每年都有大約1.5萬人試圖攀登吉力馬札羅山,其中約有40%的人能成功登頂。但從其他路線攀登會比較困難,尤其是從冰川一側攀登,必須是專業登山人員。

由於吉力馬札羅赤道附近的雪山,登山者在路途中可以體會到一年四季的所有氣候條件。南坡水源充足有農田和茂密的森林,北坡為半乾旱灌木;植被向上依次為高沼澤、高山荒漠、苔蘚地衣等。

非洲之冠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山是非洲最高的山。根據氣候的山地垂直分布規律,吉力馬札羅山基本氣候,由山腳向上至山頂,分別是由熱帶雨林氣候至冰原氣候。風景包括赤道至兩極的基本植被。因為位於赤道附近所以植被熱帶雨林開始。氣候分布屬於非地帶性分布。

在海拔1000米以下為熱帶雨林帶,1000~2000米間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2000~3000米間為溫帶森林帶,3000~4000米為高山草甸帶,4000~5200米為高山寒漠帶,5200米以上為積雪冰川帶。

因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近年來,吉力馬札羅山頂的積雪融化,冰川退縮非常嚴重,吉力馬札羅山“雪冠”一度消失。如果情況持續惡化,15年後吉力馬札羅山上的冰蓋將不復存在。援引聯合國的報告說,吉力馬札羅山的冰蓋將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而融化,在15年後完全消失。違法的伐木業、木炭生產業、採石業及森林火災,都加劇了冰蓋的融化。而吉力馬札羅冰川消失將對這個地區的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破壞.據有關研究報告稱,氣候變暖導致吉力馬札羅山的冰川體積過去100年間減少了將近80%,造成附近居民的飲用水供應減少。

山峰高度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2000年,在坦尚尼亞舉行“2000年世紀登山活動”上政府宣布:吉力馬札羅山的準確高度是5892米。許多坦桑人心裡開始不平衡了:怎么搞的,山又矮了3米!其實山還是那么高,只不過過去測量的有誤差而已。據悉,從1889年開始至今,德國和英國學者幾乎像比賽一樣對這座大山進行過輪番測量,分別得出過6011、5982、5930、5965、5963、5895等五花八門的數字。

歷史象徵

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山是坦尚尼亞人民的母親山,世世代代用她的乳汁撫育了自己的兒女,給了他們無窮無盡的歡樂。然而,19世紀德國殖民者首先侵入了這片美麗多嬌的土地,擾亂了這裡的平靜和安寧。他們把早已被非洲人民命名的“吉力馬札羅”雪山說成是由他們“首先發現的”,並把他們的所謂“功績”銘刻在石頭上。這方記錄著殖民主義罪惡的“功德”碑至今仍豎立在莫希一所老式洋房的大門前,現在已變成坦尚尼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科書。爾後英國殖民者又占領了這塊土地,伊莉莎白女王又在德國皇帝威廉生日時把吉力馬札羅山雪峰作為“壽禮”送出,演出了一幕充滿殖民主義色彩的滑稽劇。其實,誰是赤道雪山的主人,原本是最明白不過的。

坦尚尼亞獨立時,將吉力馬札羅山的主峰改稱為“烏呼魯峰”,意為“自由峰”,象徵著勤勞勇敢的非洲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國家自由的鬥爭中所表現的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1961年12月8日零時,坦尚尼亞舉國上下歡慶獨立,在首都三蘭港的椰林廣場上,一名軍官從當時的國家總統尼雷爾手中接過火炬和國旗,頂著狂風,冒著嚴寒,登上吉力馬札羅山的頂端,點燃熊熊的火炬,插上嶄新的國旗。就在這同一時刻,三蘭港舉行的慶典儀式進入高潮。殖民統治的旗幟在黑暗中飄然下降,代表獨立自由的國旗在歡呼聲中徐徐上升。人們唱呀,跳呀,慶祝自己的新生。

自然資源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儘管吉力馬札羅山峰頂部終年滿布冰雪,但在2000米以上,5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生長著茂密的森林,樹木高大,種類繁多,其中不少是非洲乃至世界上的名貴品種,如一種名叫木布雷的樹,生長期極長,木質堅硬,抗腐力強,是做家具或者蓋房的上等材料。

2000米以下的山腰部分,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在肥沃的火山上灰土壤上,生長著咖啡花生茶葉香蕉等經濟作物。山腳部分,氣候炎熱,即使在樹蔭下,氣溫也常在30℃以上,到處是一片深顏重彩的非洲熱帶風光。山麓四周的莽原上,非洲象斑馬駝鳥長頸鹿犀牛等熱帶野生動物以及稀有的疣猴和藍猴、阿拉伯羚、大角斑羚等在那裡自由自在的生活著,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這裡也生長著茂盛的熱帶作物,除甘蔗、香蕉、可可外,最多的是用來納布制繩的劍麻,鋪天蓋地,一望無涯。

多少年來,吉力馬札羅山因火山運動形成的黑色沃土,滋潤著東非千里原野,哺育著勤勞的人民,產生了燦爛的文化。據考古學家證明,早在公元3世紀,這裡便是內陸與沿海進行商貿活動的中心。吉力馬札羅山地區已經於1968年闢為國家公園,生長著熱、溫、寒三帶野生植物和棲息著熱、溫、寒三帶野生動物。這一奇特的自然景觀,是人類不可多得的珍貴自然遺產,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已於1981年將它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名錄》。

赤道雪峰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早在150多年前,西方人一直否認非洲的赤道旁會有雪山存在。1848年,一位名叫雷布曼的德國傳教士來到東非,偶然發現赤道雪峰的奇景,回國後寫了一篇遊記,發表在一家刊物上,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所見所聞。然而,連雷布曼自己也沒有想到,就是這篇文章給他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麻煩,眾人指責他在無中生有地宣傳異端邪教,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使這位傳教士備受冤枉。1861年,又有一批西方的傳教士、探險者來到非洲,親眼目睹赤道旁邊的這座峰頂積雪的高山,並拍下了照片,西方人開始相信雷布曼所講的事實,從而結束了對他長達13年的指責。儘管後來仍然有人否認非洲赤道旁會有雪峰,但赤道雪峰的存在至少已有數萬年的歷史。
被譽為“赤道雪峰”吉力馬札羅山位於赤道附近的坦尚尼亞東北部。在赤道附近“冒”出這一晶瑩的冰雪世界,世人稱奇。酷熱的日子裡,從很遠處望去,藍色的山基賞心悅目,而白雪皚皚的山頂似乎在空中盤鏇。常伸展到雪線以下飄渺的雲霧,增加了這種幻覺。山麓的氣溫有時高達59℃,而峰頂的氣溫又常在零下34℃,故有“赤道雪峰”之稱。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吉力馬札羅山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沒有人真的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這樣一座覆蓋著白雪的山。

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享有“非洲屋脊”美譽。由於它地處赤道附近,其頂部終年積雪,它以“赤道雪峰”而聞名世界,也被譽為“赤道上的奇蹟”。然而,科學家預言,15年後它將名不符實,因為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吉力馬札羅山山頂的冰雪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消融殆盡。

科學家認為遲到雪峰會消失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洛尼·湯姆遜教授通過對南美、非洲和中國等地的熱帶亞熱帶冰原的研究發現,在過去短短20年時間裡,吉力馬札羅山的冰雪已經消融了33%。如果從更早的1912年算起的話,吉力馬札羅山已失去了82%的冰雪。他指出,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再過15年,吉力馬札羅山的最高峰————“自由峰”上的冰雪將會消融殆盡。湯姆遜認為,引起消融的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全球氣候變暖,實際上還有很多其它複雜因素。

1999年11月,坦尚尼亞和德國的專家曾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對吉力馬札羅山的高度進行了精確測量,結果發現它只有5891·77米,比原先測定的5895米“萎縮”了3米多。這可以成為湯姆遜教授“冰雪消融”理論的一個有力佐證。

然而,坦尚尼亞政府對湯姆遜的看法頗不以為然。坦尚尼亞自然資源與旅遊部長上周在國民議會就旅遊業的相關問題回答議員提問時說,湯姆遜的理論只是一種假設,不足為憑。她說,雖然氣候變暖確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但是氣候變化是反覆無常的,吉力馬札羅山頂的冰雪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減少,但在另一段時間內卻可能增多。因此,人們大可不必為此擔憂。

相關傳說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山高高的山頂白雪皚皚,山腰雲霧繚繞,充滿著神奇莫測的氣氛,尤其是黃昏的時候,山頂的雲霧偶爾散去,銀白晶瑩的峰頂在金色的夕陽餘輝照耀之下,露出妖艷的容顏,顯得五彩繽紛,絢麗燦爛。多少世紀以來,許多當地人認為吉力馬札羅山是“上帝的寶座”,對它敬若神明,流傳著許多精彩而美麗的民間傳說故事。吉力馬札羅山在坦尚尼亞人心中無比神聖,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腳下舉行傳統的祭祀活動,拜山神,求平安。

吉力馬札羅山是坦尚尼亞人心中的驕傲,他們把自己看作草原之帆下的子民。據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神降臨到這座高聳入雲的高山,以便在高山之巔俯視和賜福他的子民們。盤踞在山中的妖魔鬼怪為了趕走天神,在山腹內部點起了一把大火,滾燙的熔岩隨著熊熊烈火噴涌而出。妖魔的舉動激怒了天神,他呼來了雷鳴閃電瓢潑大雨把大火撲滅,又召來了飛雪冰雹把冒著煙的山口填滿,這就是今天看到的這座赤道雪山,地球上一個獨特的風景點。這個古老而美麗的故事世代在坦尚尼亞人民中間傳誦,使大山變得神聖而威嚴無比。

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古時候,一個男孩在草原上放牧,傍晚趕著羊群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出現一個惡魔,這位機智勇敢的男孩為了避免惡魔的傷害,立即俯下身子,抓起一把黃土向惡魔散去,這把黃土忽然間變成一座土山,將惡魔壓在下面。由於惡魔在山下不停地掙扎,土山不停地晃動著,而每晃動一下,便長高一寸,久而久之,便成為了今天的吉力馬札羅山。

還有一種說法是,很早很早以前,一位天神從這裡路過,見這裡溪流潺潺,草木蔥鬱,鮮花盛開,滿心歡喜,便坐在一塊石頭上靜靜欣賞這片人間仙境。天神離去後,這塊石頭變成了一座金銀覆蓋的寶山。當地百姓知道後,奔走相告,感謝天神的恩賜。人們紛紛登上山頂,每個人自覺地抬起一塊金子或者一塊銀子帶回家。從此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訊息傳到了酋長那裡,他急忙帶著一隻大布袋跑上山頂拾金撿銀,裝了滿滿一布袋。這位貪心的酋長哪裡知道,一個人一次拾金或者撿銀不得超過5塊,否則金銀就會變冰塊。當他背起布袋,滿心歡喜地走到山腰時,忽然雷聲大作,狂風乍起,天寒地凍,身後響起“噼噼”的聲音。他回頭一看,山頂上的所有金銀頓時變成了一片白茫茫的冰川世界。頓時,這位酋長頭昏眼花,七孔流血,暴死在山腰間。

《吉力馬札羅山的雪》 海明威

吉力馬札羅山因為海明威在其小說《吉力馬札羅山的雪》中提及而增加了知名度。

“吉力馬札羅是一座海拔一萬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廟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的屍體。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作過解釋。”——《吉力馬札羅山的雪》海明威

旅遊設施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山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坦尚尼亞政府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旅遊事業,從中得到了豐厚的經濟實惠。這裡建有非洲風格的星級旅館,可以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食宿滿意。吉力馬札羅國際機場,設施齊備,通訊先進,可以降落波音747客機,有14條國際航線通往世界各地,五大洲的遊客可以乘班機直接抵達吉力馬札羅山山麓。

吉力馬札羅也是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雲集的地方,常有各種膚色的登山愛好者在這裡一顯身手。吉力馬札羅山有兩條登山線路,一條是“旅遊登山”線路,遊客在導遊和挑夫的協助之下,分成3天時間登上山頂,體驗“一覽眾山小”的滋味;另一條是“登山運動員”線路,沿途懸崖悄壁,十分艱險。當然,無論從哪一條線路登上山頂,對異國他鄉之人來說,都是終生難忘的幸事。

攀登記錄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三蘭港2005年6月11日訊息,一位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工作者日前在坦尚尼亞北部創下攀登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峰用時的新紀錄。

來自美國華盛頓的希安·伯奇用5小時28分58秒登上了海拔5895米的吉力馬札羅峰,打破了由義大利人布魯諾·布魯諾德保持了四年的8小時34分52秒的前紀錄。

兩個人的紀錄均是在曼古拉登山路徑上創立的。

該路徑的起點已經接近海拔2000米。

登山路線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吉力馬札羅峰有3條經典的登山路徑,供專業和業餘的登山者使用,並有專業的登山嚮導和背夫協助登山,最長的一條是馬蘭古路線。但對於適應海拔,這條路線是非常好的,而且難度不大。一般登這條路線所用時間為:

第一天:馬蘭谷門(1980米)——曼達拉營地(2700米),12公里,用時5小時,熱帶雨林帶;

第二天:曼達拉營地(2700米)——好倫博營地(3720米),15公里,用時7小時,溫帶針葉林溫帶草原帶

第三天:漢倫博營地(3720米)——基博營地(4700米),15公里,用時9小時,高山荒漠帶

第四天:基博營地(4700米)——烏呼魯峰(5895米),6公里,用時7小時,冰川帶;烏呼魯峰——好倫博營地,21公里,8小時;

第五天:好倫博營地——馬蘭谷門,27公里,8小時。

旅遊攻略

(圖)吉力馬札羅山吉力馬札羅山

簽證:坦尚尼亞的簽證需要事先辦理,但很容易獲得,尤其是去吉力馬札羅。二天即得。從坦尚尼亞去肯亞只需要在邊境辦理過境簽,當場即得。

衣食住行:非洲赤道上的幾個國家溫度常年都比較高,但夜晚比較涼爽。如果去爬山的話,服裝準備要跨越2級溫度。既要準備速干係列的短(長)袖衫,可拆卸成短褲的速乾褲、叢林帽、雨衣等赤道裝備,還要準備排汗的保暖內衣褲、防風抓絨衣褲、衝鋒衣褲、羽絨服、厚襪子(至少2雙)、薄手套和羽絨手套等。防水登山鞋和涼鞋都需要。睡袋1200克的充絨量就夠了,因為4700米的突擊營地可住木屋。太陽鏡、防曬霜和防曬唇膏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盤點世界十大瀕危自然景觀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全球變暖催生了一個“副產品”——“世界末日游”,人們趕在珍貴的自然景觀消失之前,希望能夠看上最後一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