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位置
坦尚尼亞東北部的省。東北界肯亞。面積13,250平方公里。人口110.9萬(1988)。首府莫希。北部為吉力馬札羅山,南部為帕雷山脈。氣候因地形而異,河谷暖熱,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山地涼爽多雨,年降水量在迎風坡達1,600—1,800毫米。潘加尼河自西北流向東南,構成西部與阿魯沙區的邊界,富水力,建有水電站。全國重要咖啡、甘蔗產區,還產香蕉、小麥、劍麻等。畜牧業與林業也重要。工業有電力、咖啡加工、製糖等部門。吉力馬札羅火山
地理特徵
“吉力馬札羅”在非洲斯瓦希里語中,意即“光明之山”。吉力馬札羅山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是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分水嶺,坐落在東非大裂谷以東約160千米,靠近肯亞邊境,為東西方向延伸約80千米的火山群,由3座主要火山組成,吉力馬札羅山有兩個主峰,一個叫基博,另一個叫馬文濟,坦尚尼亞獨立後,基博峰已改名為“烏呼魯峰”了。兩峰之間有一個10多公里長的馬鞍形的山脊相連。其年輕的主峰烏呼魯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的山峰,面積756平方公里,坐落於南緯3度,距離赤道僅300多公里。
吉力馬札羅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稱,而許多地理學家則喜歡稱它為“非洲之王”。吉力馬札羅山的植被,因高度及坡向不同而發生明顯的垂直變化。山麓地帶降水較少,分布著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斑馬、長頸說悠閒漫步。南部為迎風波、在海拔1000米左右,為熱帶雨林帶。隨著高度上升,氣溫逐漸降低,1000~2000米,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2000~3000米為溫帶森林帶;3000米以上逐漸過渡為高山草地帶、荒漠帶和積雪冰。背風的北坡,氣候乾燥,熱帶雨林幾乎不復存在;海拔2700米以上為草地,草地在不同的地形部位分別上升到4200~5100米,再往上則為高山荒漠或高山冰。目前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麓南坡,多已開墾為耕地,種植香蕉、咖啡、穀物和蔬菜。為保護熱帶動、植物資源和發展旅遊業,現已闢為吉力馬札羅國家公園,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形成
它的的形成與大裂谷帶活動有關。距今1000多萬年前,這裡的地殼發生斷裂,沿斷裂線有強烈的火山活動,吉力馬札羅山便是由大量熔岩堆覆而成。約5000米以上的山峰覆蓋著永久冰川,最厚達80米,形成南緯擴赤道附近的“雪峰奇觀”!由於全球氣候變化或火山活動增強等因素影響,吉力馬札羅高山冰川正在不斷退縮。據研究,按目前後退速度,可能在一兩百年內全部消融。描述
吉力馬札羅山是一座孤單聳立的高山,在遼闊的東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聳入雲,氣勢磅礴。吉力馬札羅山基博峰頂有一個直徑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內四壁是晶瑩無瑕的巨大冰層,底部聳立著巨大的冰柱,冰雪覆蓋,宛如巨大的玉盆。遠在200千米以外就可以看到它高懸於藍色天幕上的雪冠,在赤道的驕陽下閃閃發光。它的輪廓非常鮮明:緩緩上升的斜坡引向一長長的、扁平的山頂,那是一個真正的巨型火山口——一個盆狀的火山峰頂。酷熱的日子裡,從很遠處望去,藍色的山基賞心悅目,而白雪皚皚的山頂似乎在空中盤鏇。常伸展到雪線以下飄渺的雲霧,增加了這種幻覺。山麓的氣溫有時高達59℃,而峰頂的氣溫又常在零下34℃,故有“赤道雪峰”之稱。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吉力馬札羅山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沒有人真的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這樣一座覆蓋著白雪的山。吉力馬札羅山在坦尚尼亞人心中無比神聖,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腳下舉行傳統的祭祀活動,拜山神,求平安。可是許多人在沒有看到這種赤道奇景之前,都不相信它的存在 。古希臘人托勒密在2 000多年前繪製的地圖上標上了這座火山,可是它曾一度被不明真相的歐洲人抹去了,鬧了個笑話。它因海明威的小說和格里高里·帕克演出的電影而著名。其實乞利馬扎羅19世紀末還在肯亞版圖內,後來因為德國威廉國王過生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將它作為壽禮送給了德國(肯亞當時是英國殖民地),併入當時德國的殖民地坦尚尼亞。
坦尚尼亞行政區劃
▪阿魯沙 ▪三蘭港 ▪多多馬▪伊林加▪卡蓋拉 ▪基戈馬 ▪吉力馬札羅 ▪林迪
▪曼亞拉 ▪馬拉 ▪姆貝亞 ▪莫羅戈羅
▪姆特瓦拉 ▪姆萬紮 ▪北奔巴 ▪濱海
▪魯夸 ▪魯伍馬 ▪欣延加 ▪辛吉達
▪南奔巴 ▪塔波拉 ▪坦噶 ▪南桑給巴爾
▪北桑給巴爾 ▪西桑給巴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