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綱評要

《史綱評要》是明代思想家李贄撰寫,評點史學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屬編年體史評。全書三十六卷,五十八萬餘字。內容分為“史綱”與“史評”兩大部分。

《史綱評要》歷史與其思想內容:

《史綱評要》最早於萬曆四十年癸丑 (1613) 刊印於南京 , 次年 甲寅

《史綱評要》中華書局版《史綱評要》中華書局版
又有茂勤堂翻刻本。由於幾次禁毀 , 這部書存世極少 , 泉州市 文物館藏有萬曆癸丑本。 1974 年中華書局根據泉州存本校補重印。
《評要》對儒家進行批判。李贄批判那些"峨冠博帶 , 講發政施仁" 的儒生成不了事。尤其鄙視那些虛偽的道學家 , 多處加以駁斥和揭露。對變革、法治的人物熱烈讚揚。他繼《藏書》評秦始皇為 "千古英雄 " 之後 , 又評 "始皇出世 , 李斯相之 , 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 ", 說秦始皇"是聖是魔 , 未可輕議"。讚揚蕭何製法的傑出作用,對賈誼、晃錯提出的削藩、重農、抗擊匈奴的主張 , 再三評說"名言切中"、"甚是" 、為"有用之言" 。

《史綱評要》內容:

其內容分為“史綱”與“史評”兩大部分。
“史綱”以編年體的形式簡略地記載了從“唐堯至元計共三千七百二十四年”的中國歷史,按王朝帝系順序排列,每一朝代列一“紀”,再按王朝先後和時間順序記載重大歷史事件。計分“三皇五帝紀”、“紀”、“紀”、“紀”、“紀”、“後秦紀”、“紀”、“東漢紀”、“後漢紀”、“紀”、“紀”、“齊紀附北朝魏”、“紀附北朝東魏”、“紀附北朝周齊”、“紀”、“紀”、“後梁紀附契丹”、“後唐紀”、“後晉紀”、“後漢紀”、“後周紀”、“宋紀附紀”、“南宋紀附紀”、“紀”。材料主要采自封建時代的官修正史,還參考了有關“會要”和“紀事本末”之類的其他史籍。
“評要”以“批”“評”的形式,通過眉批夾批、斷後評和對史文的圈、點、抹等,表達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看法,抒寫作者的讀史心得和感受。據今人初步統計,《史綱評要》全書的“批”和“評”,文字非常簡略,全書眉批635處,夾注859處,段後評1599處,總計3083處,其中九成以上的批語、評語不超過20字。尤其是眉批,以一字或二字作批語、評語的地方共371處,占眉批總數的58%,言語雖然簡略,但都切中要害(參見林曉平《〈史綱評要〉的批與評》,《史學史研究》1998年第4期)。
全書看,夾批的文字最少,眉批的文字次之,段後評的文字最多。夾批多為初讀時的第一層認識,是比較直觀的評價;眉批則有提示、議論的意義;而段後評則多為概括、分析和結論,是更高一層的認識。

《史綱評要》大字本:

2017年12月人民出版社與北京金色歲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史綱評要》毛澤東大字本典藏版。

《史綱評要》大字本《史綱評要》大字本

此次出版使用的材料製作的開本,以及封套的樣式等,全部仿造當年原樣,每部圖書都有“國家版本圖書館藏書章”或“韶山毛澤東圖書館”藏書章、“毛澤東藏書”印章和“毛澤東大字本”藏書票。這批圖書出版發行對於了解和研究毛澤東晚年讀書生活及晚年思想不無幫助,同時也是難得的收藏珍品。

《史綱評要》特點:

全書的評語文字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而且將不少俗語引入評論中,使史學的評論更口語化,也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
主要表現出四大特點:思想的自由性,情感的審美性,形式的散點化和評語的口語化。
總而言之,《史綱評要》的史評無論是在史學思想上,還是在史學審美興趣上,都表現出比較強烈的個性特徵。而且,由於作者主要是從讀史的角度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評價,有的放矢,因而,雖然在形式上顯得支離散雜,卻產生了思想上的充實(參見雷戈《試析〈史綱評要〉中有關評點史學的幾個特徵》,《商丘師專學報(社科版)》1985年第2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