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二黃原板
反二黃唱腔的鏇律與二黃基本相同,它是將二黃唱腔移低四度而形成的。因調高的降低使音域相應加寬,起伏宕盪曲調性更強,鏇律的行進也有所變化和發展。
反二黃聲腔的板式沒有二黃的板式多,在京劇傳統劇目中,反二黃只有原板、三眼、散板、和附屬板式導板、回龍、哭頭這幾個板式。在京劇現代戲的排演中,又誕生了許多新的反二黃板式。
反二黃演唱伴奏的京胡定1、5弦,從絕對音高講,與二黃相同,(反二黃的1、5弦等於二黃的5、2弦)但調高不同。例:定二黃D調,京胡用A作裡弦的5、用E作外弦的2。用這個調門的二黃琴來演奏反二黃,它的裡弦是A,便成了A調的反二黃。
反二黃聲腔的鏇律起伏較大,曲調性很強,既有級進也有大跳,一般多用於悲劇場面,表現劇中人悲憤、蒼涼、 壓抑、慷慨的情感。
反二黃原板:反二黃原板唱腔的中速節奏、基本結構、上下句的落音和板起板落的基本規律,均與二黃原板相同。由於反二黃唱腔的音域比二黃低,故常有在原有唱腔基礎上提高五度的演唱。反二黃原板不僅僅有從二黃原板派生出的腔,也有在原基礎上發展出的高音域的反二黃新腔。可以看出反二黃唱腔的音域比二黃要寬泛。
《剌蚌》“身背著這青鋒海底潛行”這段旦角反二黃原板唱腔,不快不慢的中速節奏、一板一眼、板起板落的規律、上、下句的落音,都與二黃原板相同。因反二黃唱腔是二黃唱腔下移四度而成,故反二黃唱腔演唱起來較為省力。從演唱常用調作一分析,旦角演唱二黃聲腔如果用D調,反二黃下移四度,音域就比較低了,若用反二黃A調演唱,反二黃是1、5弦,反二黃A調的裡弦定A,這與5、2弦的二黃D調的裡弦音相同,有時會使演唱者感到調門太低,有些壓抑。因此反二黃唱腔的調門可略作調整(升高)。沒有高腔的唱段,如感到調門壓抑可適當提高調門。除了在演唱調門上的調整外,在唱腔設計過和中,也可從唱腔鏇律本身也可作調整,這就是反二黃常有高腔出現的原因(唱腔在較高音域行進)。
二黃原板中,老生與旦角的行腔不同,而過門相同,反二黃原板中,老生與旦角的唱腔和過門均無區別。只不過是音高相差八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