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地效應

原產地效應

所謂原產地效應即品牌原產地效應又稱為原產地形象,是指由於進口商品原產地的不同而使消費者對它們產生了不同的評估,從而對進口商品形成的一種進入當地市場的無形壁壘。原產地效應是產品的原產地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進而影響購買傾向。品牌原產地形象與品牌信念和品牌購買意向均呈正相關關係,但品牌原產地形象與品牌信念間的相關係數大於品牌原產地與品牌購買意向間的相關係數。

原產地效應原產地效應

市場全球化背景下的品牌

原產地效應原產地效應的實例
國際市場上行銷的品牌帶有原產地概念,即它來自哪個國家或地區,學術上把品牌所來自的國家或地區稱作“原產地(COO—Country of Origin)”,一般含義是“**製造(Made in)”。品牌原產地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評價,進而影響購買傾向,我們稱這種現象為“原產地效應(C00 Effect)”。Schoole(1965)認為,消費者對某國或地區生產的產品具有總體性認知(Perception),這源於消費者長期形成的對該國生產和行銷的印象或感受”。原產地效應又稱為原產地形象(Country Image)或產品形象(Product Image)。一項研究發現原產地對購買意向的平均影響程度是0.19(Anderson,Jolibert,1995)。

最初,品牌原產地研究集中於某國或某地的生產與製造引起產品質量的差異,進而影響購買傾向。因此,最初將“原產地”概念等同於“製造地 (COM—Country of Manufacturing)”。後來,跨國公司“組裝”盛行,生產製造全球化導致“雜交”產品(Hybrid Product)出現,即產品可能在其母國設計,但不在母國製造,產品配件來自世界多個國家。“雜交”產品使“原產地”概念複雜化,有研究把“原產地”進一步分為“製造地”、“設計地(COD-Country of Designing)”、“組裝地(Country of Assembling)” (Papadopoulous,1993)。

由於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品牌對消費者品質評價和購買選擇的影響力遠大於產品製造地或設計地。因此,有研究主張用“品牌原產地 (COB—Country of Brand)”代替“產品原產地”。“品牌原產地”指品牌最初是在哪個國家生長和培育的,或稱為生產廠商品牌的國籍。一般而言,品牌所屬的公司總帶有母國概念,儘管索尼後來把總部搬到美國,但消費者仍清楚它是日本品牌;IBM品牌在全球行銷,消費者仍認為它是家美國公司。當然,也有例外,如ABB公司,它由瑞典的阿瑟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包維利公司(Brown Bovefi)合併而成,但總部在蘇黎土。又如,聯合利華,它由一家英國公司和荷蘭公司合併而成,總部在布魯塞爾。不過,從統一經濟體角度,把ABB和聯合利華的原產地稱為“歐洲”應沒有歧義。隨著更多類似歐盟經濟體的出現,原產地的國家概念會趨淡化,可代之以經濟體作為品牌原產地。

固有定式

原產地效應產品
早期研究的貢獻在於證明了市場確實存在原產地效應。Schooler(1965)開創性研究證實了中美洲存在對不同原產地品牌的偏愛之後,引發了對原產地效應的大量研究。Reierson研究發現,美國消費者總是給“美國製造”品牌評價最高(Reierson,1966)。Nagashima比較了工業性公司的經理人對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製造的品牌認知,結論是“美國製造”形象遜於“日本製造”,日本人堅信日本產品質量是最好的(Nagashima,1977)。Cattin等人研究美國和法國的採購經理對五個已開發國家的產品評價,結論是法國德國和日本的產品受到的評價較高(Cattin et al.,1982),而對開發中國家產晶評價較低。市場形成了品牌原產地固有定式,即來自已開發國家的品牌優於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品牌。

兩種信息處理模型下的差異

信息處理的兩種模式——ELM(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和HSM(Howard Sheth Model)。

ELM模型又稱為“信息詳析模型”,它認為,消費者參與信息的詳細處理和加工

HSM模型又稱為“信息簡析模型”,它認為,消費者通過簡單認知方式形成產品評價。

在HSM模型下,消費者以最簡單方式作出產品評價,原產地形象可能作為產品品質的替代。在ELM模型下,消費者詳細處理產品線索,品牌原產地只作為其中一個屬性進入消費者信息加工過程,而不能代替品牌品質。在發達市場,消費者產品信息豐富,ELM更容易發揮作用;相反,在發展中市場HSM更容易發揮作用,因為市場上產品資訊有限。因此,發展中市場的原產地效應通常比已開發國家更顯著。

影響因素

原產地效應原產地效應因素
原產地效應的影響因素很多,既包括產品本身的價格,類型,跨國性和品牌效應強弱等產品屬性因素,還包括原產地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零售店鋪的業態與零售商聲譽以及政治體制,文化類型等因素。而且在不同的目標市場上,影響原產地效應的因素之間的主次地位也經常發生變化,也即原產地形象對不同市場上的消費者會產生不同的效應。關於原產地效應的形成機理方面,代表性的研究觀點有光環構念和總結性構念兩種解釋。光環構念認為,當消費者對一個國家的產品知之甚少時,原產地形象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態度。總結性的構念則認為,消費者對某個國家的或地區的產品或品牌很熟悉時,他們會從產品製造地和在某一品牌名稱下銷售的產品屬性的感覺中抽象出該國或地區的形象,進而影響消費者對品牌或特定產品的態度。當消費者對產品不熟悉時,原產地效應的形成表現為光環構念模型;當消費者對產品的熟悉程度一般時,光環構念模型與總結性構念模型都可以解釋原產地形象效應。

相關詞條

原產地形象 經濟理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