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卵葉莢蒾,又名:藤草、高梁花。直立灌木。小枝平滑無毛。單葉對生,葉闊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5~8.5厘米,寬4~6.3厘
![卵葉莢蒾](/img/8/1e3/nBnauM3X3UTNwcDM0ETO3YDO3QTM5ITO0IDNzQTNwAzMxAzLxk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生長於中山區的林邊。分布四川、湖北、雲南等地
參考
川續斷目百科
川續斷目為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草本或木本。葉對生,有時輪生。花兩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 4或5基數。 |
卵葉莢蒾:又名:藤草、高梁花。直立灌木。小枝平滑無毛。單葉對生,葉闊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5~8.5厘米,寬4~6.3厘米,先端漸尖如尾狀,基部圓形,邊緣牙齒狀鋸齒,葉脈上具稀疏的星狀毛。聚傘花序頂生,花序徑4~8厘米,有5~7射出枝;花萼5齒;花冠5瓣;雄蕊5,較花冠為短;子房下位,被星狀柔毛,花柱極短,3裂。核果,紅色。花期5~6月。果期7月。生長於中山區的林邊。分布四川、湖北、雲南等地。
卵葉莢蒾,又名:藤草、高梁花。直立灌木。小枝平滑無毛。單葉對生,葉闊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5~8.5厘米,寬4~6.3厘
川續斷目為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草本或木本。葉對生,有時輪生。花兩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 4或5基數。 |
皺葉莢蒾,常綠灌木。全株均被星狀絨毛。葉革質,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花期4-5月,果期7-9月。原產於陝西、湖北、四川及貴州地區。
生物信息 形態特徵 產地習性 繁殖栽培 植物套用宜昌莢蒾葉,別名野繡球,糯米條子(湖北宜昌、陝西安康),忍冬科莢蒾屬植物。落葉灌木,高達3m。國內分布:陝西南部、山東(嶗山)、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
落葉灌木,高達3米;當年小枝、冬芽、葉兩面、葉柄和花序均被由黃白色或灰白色簇狀毛組成的薄絨毛;小枝稍四角形,淺灰褐色,散生圓形小皮孔。
產地分布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金腺莢蒾,常綠灌木,高1-2米;當年小枝四角狀,無毛,二年生小枝灰褐色。葉厚紙質至薄革質,卵狀菱形至菱形或橢圓狀矩圓形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 物種區分茶莢蒾(學名:Viburnum setigerum)是五福花科莢蒾屬的植物。分布在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雲南、浙江、四川、陝西、安徽、江西、湖北、福建...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繁殖培育 景觀用途根據原形態記載,其葉呈卵形,較小,長不超過4厘米,果實圓形,直徑僅3毫米。我們尚未見到過與以上描述相符的標本。在球核莢蒾中,葉形和果實直徑的變化是比較大...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 生長習性 醫藥價值莢蒾葉懸鉤子(學名:Rubus viburnifolius)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800米至...
植物信息 產地分布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藍黑果莢蒾(學名:Viburnum atrocyaneum)是五福花科莢蒾屬的植物。分布在緬甸、泰國、印度、不丹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
基本信息 產地分布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