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2米;幼枝被疏柔毛,小枝褐色,老枝樹皮淺灰色,脫落後呈灰褐色。冬芽小,頂漸尖,外鱗片2對左右,背面有脊和微柔毛。葉紙質,矩圓形、倒卵狀矩目形至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頂端鈍或稍尖,基部楔形,長1.5~4.5厘米,上面初時密被糙伏毛,後變近無毛或無毛,下面初時密被灰白色絨狀長柔毛,後僅脈上有毛;葉柄長1.5~3毫米,有柔毛。花白色或淡黃色;總花梗生於小枝下部葉腋,長6~15毫米,被疏柔毛;苞片鑽形或條狀披針形,與9萼筒長相仿,外面被柔毛及緣毛;小苞片無;相鄰兩萼筒幾全部連合,長約2毫米,連同萼檐均具柔毛,萼齒短,扁圓形或寬三角形;花冠筒狀漏斗形,長12~18毫米,外面有柔毛,基部一側稍腫大或具淺囊,裂片直立,卵形或圓卵形,長3~5毫米;花葯伸出或稍伸出花冠裂片;花柱伸出,有糙毛。果實圓形,紅色。花期5月,果熟期10月。產地生境
產甘肅南部(武都、文縣)和四川北部(汝川、理縣)。生於山谷或山頂灌叢中、林中或林緣,海拔1600~23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議川。分類研究
H. Handel-Mazzetti (in Oesterr. Bot. Zeitschr. Heft 4, Bd. 83: 234. 1934)曾發表本種的一種變種:var. aequipila(模式標本 Licent 2132,采自山西南部)。據原記載,該變種的幼枝毛被較原種為多,葉兩面散生柔毛而非下面密被長柔毛,苞片卵狀披針形,相鄰兩萼筒長1-1.5毫米,僅稍合生。尚未見到與上述記載相符合的標本。始志於此,留待後考。本種的兩個模式標本:Farges無號(采自四川城口)和Wilson1866(采自四川汶川)是否屬於同一個種是值得懷疑的,這種想法的根據是我們手頭的幾份粵筒外面有毛的、采自四川東北部的標本(如方文培 10390,采自城口;楊光輝 7098, 57918,采自巫山)都屬於毛果袋花忍冬L. saccata var. tangiana (Chien) Hsu et H. J. Wang而非本種。從現有標本來看,本種在四川的分布區只限於北部偏西的理縣和汶川,而不見於東部和東北部。毛果袋花忍冬的萼筒也是有毛的,花葯與花冠裂片等長或略超出,而且葉下面也有柔毛,故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本種,雖然兩者在植物體的毛被、苞片的形狀和長度以及葉的大小(A. Rehder確實也指出 Farge:標本的葉長僅12~18毫米,較Wilson 1866為小,與毛果袋花忍冬相符合)等方面頗不相同。Farge。的標本是否就是毛果袋花忍冬,有待作進一步研究。
本種以其植物體具有明顯的灰白色柔毛和長柔毛,在紫花亞組內顯得比較突出。毛果袋花忍 冬L. saccata var. tangiana (Chien) Hsu et H. J. Wang和杯萼忍冬 L. inconspicua Batal.的萼筒也有毛,但在本種為較長的柔毛,葉較大,下面被長柔毛,萼齒不明顯,而後兩者萼筒和葉下面的毛被較短,萼齒明顯,與本種不難區別。
川續斷目百科
川續斷目為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草本或木本。葉對生,有時輪生。花兩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 4或5基數。 |
忍冬科—忍冬屬植物
忍冬屬植物為直立灌木或矮灌木,很少呈小喬木狀,有時為緾繞藤本,落葉或常綠;小枝髓部白色或黑褐色,枝有時中空,老枝樹皮常作條狀剝落。約200種,產北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北部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在亞洲南達菲律賓群島和馬來西亞南部。我國有98種,廣布於全國各省區,而以西南部種類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