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陀頭像

印度佛陀頭像

此雕像為公元5世紀的作品,現藏馬土臘博物館。佛陀頭像出土於馬土臘地區的旃達。

【名稱】印度佛陀頭像
【類別】雕塑石刻
【年代】公元5世紀
【原屬】印度
【簡介】
印度的佛像雕刻開始於貴霜時代犍陀羅和馬土臘(一譯秣菟羅)。到了笈多時代,雕刻的繁盛地區則是馬土臘與薩拉那特了。馬土臘距今新德里東南約160公里,位於恆河支流葉木納河西岸,自古是商業、宗教和雕刻藝術交匯的中心。從藝術上看,它介於犍陀羅與薩拉那特之間,起到了使犍陀羅的希臘式佛像印度化的作用。也即說,那裡更強固地保持著印度本土的傳統。
從公元2世紀下半葉起,馬土臘的佛像雕刻一方面借鑑犍陀羅雕刻的某些希臘化技法,一方面將它化為初期馬土臘式,即加強民族化的演變過程:臉型由方圓變為橢圓;眼睛由睜著變為半閉;眉毛則越變越細;眼帘越垂越低;剃光的頭髮,不管原來頭頂上有無肉髻,都改成覆蓋著頭頂肉髻的右旋的螺發(此為三十二相之一);頸部由兩道摺痕變為三道摺痕(也系三十二相之一);把原來袒露右肩的袈裟,變成通肩式的薄衣,上刻密集的平行U字形或V字形衣紋……。如此經歷二三百年,終於從量變發展到質變,完成了犍陀羅雕刻的印度化。這就是馬土臘式佛陀雕像的總特徵。這尊佛陀頭像,就是此種演變的實例。
這尊佛陀頭像出土於馬土臘地區的旃達。那裡盛產希格里特紅砂石,上面帶有桔黃色斑點,色調斑斕,質地透明,尤其用它雕成裸體雕像,極富肉感。此像即由這種紅砂石雕成。為5世紀時印度古典式佛像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它具有橢圓形的臉龐,低垂的眼帘,細而長的倒八字向上挑起的雙眉,筆直的鼻樑,舒長的鼻翼,下寬上薄的豐滿的嘴唇,浮現一絲恬美微笑的嘴角,長長的耳垂,矩形的耳環與之相連貫以及豐潤圓滿的下巴。三道頸部摺痕十分明顯。頭頂覆蓋在肉髻上的密集的右旋螺發,一圈圈排列得十分整齊。原來的眉間白毫是用紅顏料畫上一個小圓圈,現已消失。這可能是不願破壞佛陀前額那平滑光潔的表面。 這尊佛像已完成了印度藝術的本土化。它以一副舒坦端秀的面相,給人以溫雅、澄思之美感。在這尊佛陀頭像的背後,有碩大而精美的圓光,顯得富麗堂皇。上有精雕細刻的浮雕圖案,在圓心處現出一朵盛開的蓮花,沿著蓮花的外圍是一圈花紋,一圈唐草紋,一圈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