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多轉爐

卡爾多轉爐

卡爾多轉爐:又稱氧氣斜吹轉爐,1956年由瑞典卡林(B.Kalling)試驗成功,可以控制爐內溫度和氣氛,使之既可用於放熱反應的吹煉等。

卡爾多轉爐

正文

又稱氧氣斜吹轉爐,1956年由瑞典卡林(B.Kalling)試驗成功,並在多姆納維特廠(Domnavet)投產,取兩者的第一個音節kal和do命名。轉爐爐體呈傾斜狀,置於托圈內圓滾上;爐身可繞縱軸線迴轉,最大轉速為每分鐘30轉;氧槍經爐口斜插爐內,並能擺動(見圖);曾在瑞典、英國、法國和美國套用,但不久即在煉鋼中停止使用。經過改進後的卡爾多轉爐,增添了可向熔池吹氧、氧-燃料或其他氣體的設施,從而可以控制爐內溫度和氣氛,使之既可用於放熱反應的吹煉,也可用於吸熱反應的熔煉和精煉。此種轉爐在有色金屬冶煉中稱作氧氣頂吹旋轉轉爐(top-blownrotary converter,縮寫為TBRC)。1959年,加拿大國際鎳公司用此爐首次吹煉高冰鎳直接獲得金屬鎳。該公司於1973年在銅崖(Cop-per Cliff)鎳精煉廠建成了容量為50噸的頂吹旋轉轉爐兩座,用以處理硫化鎳精礦、高冰鎳浮選所得的銅鎳合金、硫化鎳殘陽極、煙塵和鎳陽極泥等的混合料,為羰基法生產純鎳製備原料(粗金屬鎳)。頂吹旋轉轉爐還套用於高品位或成分複雜的銅精礦的熔煉和吹煉,鉛精礦、錫精礦的熔煉,銅轉爐渣的貧化,含鉛、鋅高的銅煙塵的處理以及再生銅的冶煉等。中國用頂吹旋轉轉爐熔煉高品位銅精礦,產出粗銅。

卡爾多轉爐卡爾多轉爐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