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乳香樹

卡氏乳香樹

卡氏乳香樹,橄欖科,矮小灌木,高4~5米,罕達6米。

基本信息

概述

中文名:

橄欖科卡氏乳香樹

英文名: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

科名:

橄欖科 Burseraceae

形態特徵

橄欖科,矮小灌木,高4~5米,罕達6米。樹幹粗壯,樹皮光滑,淡棕黃色,紙狀,粗枝的樹皮鱗片狀,逐漸剝落。葉互生,密集或於上部疏生,單數羽狀複葉,長15~25厘米,葉柄被白毛;小葉7~10對,對生,無柄,基部者最小,向上
漸大,小葉片長卵形,長達3.5厘米,頂端者長達7.5厘米,寬度1.5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近心形或截形,邊緣有不規則的圓齒裂,或近全緣,兩面均被白毛,或上面無毛。花小,排列成稀疏的總狀花序;苞片卵形:花萼杯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花瓣5片,淡黃色,卵形,長約為萼片的2倍,先端急尖;雄蕊10,著生於花盤外側,花絲短;子房上位,3~4室,每室具2垂生胚珠,柱頭頭狀,略3裂。桉果倒形,長約1厘米,有三棱,鈍頭,果皮肉質,肥厚,每室具種子1枚。

地理分布

分布紅海沿岸至利比亞、蘇丹、土耳其等地。主產於紅海沿岸的索馬里和衣索比亞。在我國歷史上也有地方出產。明正德《潁州志·台館》“乳香台在州西一百八十里。舊產乳香,故名。”潁州,即今安徽阜陽,乳香台在明弘治十年(1497)之前屬潁州,設有乳香台巡檢司。為什麼主產於西亞的乳香會在中國中部也有出產,後來又為什麼沒有了,的確值得探討。

藥用價值

芳療中常使用的乳香主要是指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Boswellia carterii Birdw)。中藥中的乳香也是指這種乳香。《芳香療法實證學》中指出:索馬里卡式乳香樹的主要成分是乙酸正辛酯,有橘子的芳香,使人放鬆,抗痙攣,親膚性高,而特殊的成分組合能帶給人沉靜,戰勝困難,強調精神方面。

採集

【採集】春、夏均可採收,以春季為盛產期。採收時,乾樹幹的皮部由下向上順序切傷,並開一狹溝,使樹脂從傷口滲出,流入溝中,數天后凝成乾硬的固體,即可採取。落於地面者常粘附砂土雜質,品質較次。本品性粘,宜密閉,防塵;遇熱則軟化變色,故宜貯藏於陰涼處。

炮製

【炮製】乳香:揀去砂子雜質。制乳香:取揀淨的乳香,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見熔化點,略呈黃色,取出放涼;或炒至表面溶化時,噴灑米醋,繼續炒至外層明亮光透,取出放涼。(每乳香100斤,用米醋6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