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港閘區

港閘區位於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南通市城區西北翼,南枕長江,與上海、蘇州隔江相望,北臨廣袤的蘇北平原,是南通市區以工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為輔、城市居住相配套的重要組團,經過近年來的大力發展,港閘區在時空上實現與上海及國際全方位接軌、融合,與外界的溝通聯繫更加便捷,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中心上海都市圈內獨具吸引力的現代工業區。

基本介紹

郵編:226002 代碼:320611 區號:0513
拼音:Gǎng Zhá Qū,Gangzha Qu
港閘區位於江蘇省東部。總面積134平方千米。總人口18.23萬人(2006年底)。全區轄4個街道:唐閘鎮街道、秦灶街道、陳橋街道幸福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港閘經濟開發區。

自然地理

港閘區總面積134.2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5萬畝,糧食作物面積9.49萬畝;擁有9公里長江岸線,天生港港區是南通港的上游重要組成港區。現轄唐閘鎮街道秦灶街道、幸福街道、陳橋街道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港閘經濟開發區(永興街道、天生港鎮街道與其合署),共29個行政村、18個農村社區居委會、14個城市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18.64萬人。
港閘區為長江沖積平原,河流縱橫,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擁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捷的交通條件,現已形成以高等級公路和鐵路為主骨架,水、陸、空三位一體,內聯外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歷史沿革

港閘區的前身是原南通市郊區,1991年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南通縣的陳橋鄉、幸福鄉和秦灶鄉,原城區管轄的唐閘鎮、天生港鎮劃郊區管理,將郊區所轄的任港鄉、鍾秀鄉、八廠鄉、狼

 山鄉劃歸城區管轄,經國務院批准,將郊區更名為港閘區。1993年設立港閘經濟開發區,1996年秦灶鄉撤鄉建鎮,2001年蘆涇鄉併入閘西鄉,港閘區轄四鄉(幸福鄉、陳橋鄉、閘西鄉、閘東鄉)三鎮(唐閘鎮、天生港鎮、秦灶鎮)一個街道辦事處(永興街道辦事處)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港閘經濟開發區)。2005年和2009年港閘區再次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全區現轄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港閘經濟開發區(和永興街道合署辦公),五個街道(天生港鎮街道、唐閘鎮街道、秦灶街道、幸福街道、陳橋街道)。
199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南通市郊區更名為港閘區。 
2000年,港閘區轄3個鎮、6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224448人,其中: 秦灶鎮 25513 唐閘鎮 25759 天生港鎮 7719 閘東鄉 24233 永興鄉 28837 蘆涇鄉 27648 閘西鄉 27665 陳橋鄉 29454 幸福鄉 27620 
2003年行政區劃一覽:轄1個街道、3個鎮、4個鄉。(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唐閘鎮 轄:社區居委會(大南、新工房、新華、西洋橋、閘北、疏航橋、公園、大橋、閘港橋)。
天生港鎮 轄:社區居委會(三八、通燧、澤生、果園、江海)。
秦灶鎮 轄:村委會(秦灶、橋北、橋東、八里廟、西安橋、袁橋、費橋、秦北)。
閘東鄉 轄:村委會(閘東、橫河、花牆、長岸、尖溝頭、高店、新園)。
永興街道 轄:社區居委會(曙光);村委會(永興、節制閘、曙光、東港、蘆涇港、窯墩壩)。
閘西鄉 轄:村委會(五星、福利、國慶、八一、新閘、龍潭、愛國、白龍廟)。
陳橋鄉 轄:村委會(陳橋、陳橋北、樹北、育愛、集成、河口、五里樹、長路、葆華)。
幸福鄉 轄:村委會(幸福、管園、文俊、秦西、施店、祖望、花橋、轉水、蔣壩)。
港閘開發區
2004年底行政區劃一覽: 
秦灶鎮 面積19.63平方千米,人口32122人。 閘東鄉 面積14.89平方千米,人口19069人。
閘西鄉 面積23.99平方千米,人口28060人。 陳橋鄉 面積29.09平方千米,人口27851人。
幸福鄉 面積20.48平方千米,人口23469人。
2005年8月,南通市政府《關於調整港閘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通知》(通政發[2005]46號),根據省政府《關於調整南通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蘇政復[2005]54號):一、同意撤銷天生港鎮和閘西鄉,以原兩鄉鎮所轄區域設立天生港鎮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高墩圩橋西原閘西鄉政府。辦事處管理5個居民委員會和8個村民委員會。二、同意撤銷唐閘鎮和閘東鄉,以原兩鄉鎮所轄區域設立唐閘鎮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唐閘鎮。辦事處管理9個居民委員會和7個村民委員會。三、同意撤銷秦灶鎮,以原轄區域設立秦灶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秦灶鎮。辦事處管理8個村民委員會。區劃調整後,港閘區轄4個街道、2個鄉。
2009年1月,南通市政府《關於調整港閘區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通政請〔2008〕99號),根據省政府《關於調整南通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蘇政復[2009]3號):
一、同意撤銷港閘區幸福鄉,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幸福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幸福居委會,管理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
二、同意撤銷港閘區陳橋鄉,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陳橋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駐河口自然集鎮,管理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

特色文化

通劇

通劇南通地方戲曲劇種。原為僮子戲,它源於上僮子。所謂“僮子”即民間職業巫師,發源於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覡與當地的方言、文化、風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漸形成了有鮮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覡的另一個分支──南通僮子。僮子在鄉間從事迷信活動上僮子的過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說唱神鬼詞句及七字調、古兒書唱本加工後,化妝登台,串演戲文。它以南通方言加鑼鼓伴奏的演唱、粗獷的唱腔和通俗易懂的唱詞,為農民民眾喜聞樂見。僮子的做“勸”(勸世文)演戲,儘管純樸得過於簡陋,粗糙得近乎原始,但它卻千真萬確是典型的民間戲劇,並擁有數十萬計的觀眾,長演長盛,歷久不衰,象南通這樣地處沿海地區,經濟和文化發達的城市,南通僮子依然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原始、古樸的風貌,這簡直令人不可思議。建國後,僮子摒棄其祭神驅鬼的迷信內容,利用其說唱形式,演現代劇,推陳出新,逐步改造成為通劇,在編導、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近年來,南通僮子不僅被列為專門課題重點研究,而且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注重和興趣。

南通侗子會

從前,南通郊鄉每年秋熟登場之後,總要舉行“侗子會”,又叫“圩塘會”,由圩塘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選定在月中望日,邀請侗子演戲,藉助“天燈”,尋求歡愉。
“侗子會”開始,高豎黃龍旗,由主持者點香開壇,請來侗子圍場做雜技表演:“攻火圈”、“鑽火刀”、“劃虎跳”……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圩塘中若有此技藝者,也可獻藝湊趣。下午由主持者率領,舉行一種叫“收災”的活動來慶祝豐收。夜晚以皓月當燈,還掛荷花宮燈助明,由侗子演戲。戲目大多取材民間口頭說唱,或七字唱本,以制惡揚善的勸世劇居多。
據說,清嘉慶年間,通州一侗子憑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和一副響亮的嗓子,抓住患者心理說唱“包公賑糧”,“治癒”了縣官老母的憂鬱症。老母拉著兒子一起聽唱本,兒子如夢初醒,減免了百姓賦稅。從此,侗子身價隨之而高。侗子會也隨之出現,圩塘與葦塘之間還進行會演。建國後,“侗子會”風俗不復存在,侗子也轉為通劇藝人。

花子街

中國民間文藝家嚴金鳳,從1950年起從事民間文學工作,喜愛民間文藝,蒐集山歌、號子、情歌、抗日歌謠、五山山歌、打諢歌等千餘首,蒐集民間故事傳說數百篇,發表200餘篇,發表散文等近百萬字。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年幼的嚴金鳳與姨伯徐順及徐順之子王金龍(均已故)作伴,兩人善長編唱山歌,這一切均被年幼的嚴金鳳收入記錄本,後來成就了長篇敘事民歌《花子街》。
《花子街》是民間口頭文學,主要流傳於港閘區天生港鎮八一村以及周邊一帶。傳承方式主要是口授身傳,至嚴金鳳開始文字記錄。姨伯徐順老家住在管家夾壩(今幸福鄉),從小父母雙亡,討飯為生,年輕時靠唱山歌、說口話(吉利話)、說利市等民藝餬口。後流落到港閘潤成圩(今閘西鄉),被油榨老闆王長春收留,在磨坊養牛,做夥計,徐順與王女相愛招贅王家為婿。解放初期,年幼的嚴金鳳家中不幸遭遇火災,燒得寸草無存,無處棲息,每天只好去和徐順作伴,在他的養牛棚里過夜。睡時姨伯給他說唱《花子街》,說得琅琅上口、有仄有韻,唱得粗獷高亢、娓娓動聽。故事情節、人物命運催人淚下。年幼的嚴金鳳深深地被故事打動了,當時出於好奇,就照著姨伯講的故事記錄下來。1960至1962年南通市文聯發動蒐集民間文學,重點是採集民歌,嚴金鳳作為一名民間文學的愛好者,四外蒐集四句頭的山歌、民謠以及一些篇幅較長,但故事情節卻較簡單的長歌,先後蒐集近千首,交南通市文聯編輯油印成冊,於是造就了初具規模的長歌《花子街》。
《花子街》故事完整,情節曲折,主題鮮明,語言樸實,言簡意賅,形象生動。民眾語彙豐富,生活氣息強烈,鄉土風味濃厚,比喻鏗鏘有聲。是以南通方言為語言的有仄有韻的敘事性民歌.全篇以詩歌形式出現,約二千多行,一萬五千多字。作品中出現的人物雖不多,但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全篇以現實主義為主體貫穿其中,結尾充滿浪漫主義傳奇色彩,富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港閘區還是首次發現,在南通市也不多得。

五里樹

港閘區陳橋街道有個“五里樹”村,其村名別致,常使人揣測其由來,據傳:陳橋鄉五里樹,不是人們常以為的樹大五里,其實,原名叫五里墅。墅,即是別墅,幽靜而美麗的房屋。相傳清朝嘉靖年間,此地有一武秀才,家有萬貫,建的房屋高大美觀,五里路以外就能望見,於是得名五里墅。
光陰荏苒,時過境遷,武秀才家道日趨衰落,昔日的威勢成了過眼雲煙,“青苔上階綠,亂石堆草地”。正好這時,武秀才荒涼的地皮上卻突然長起一棵茁壯的樹,名曰愛鵲果兒樹。此樹越長越高,約有六丈余,越長越茂盛,“葉葉相覆蓋,枝枝相交通”。樹蓋如傘,遮蔭百十個平方米,五里以外,望得真真切切。於是傳名五里樹。夏季,人們勞動之餘,在此歇息乘涼。冬季,人們折些枯枝當柴燒煮飯。夜幕降臨,喜鵲、白頭翁和百靈等各種鳥兒紛紛歸樹,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次日晨曦初露,百鳥全部飛走一空。人們常自豪地說:我們陳橋有座“北憩樹”,人鳥常來這兒駐。不過,這樹因長得高大,夏季常遭雷擊。天長地久,雨雪風霜,此樹走了武秀才的後路,日趨衰落。
解放初,此樹已名存實亡。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高大的四季常青的松樹、柏樹、水杉樹……別說五里之外,就是十里之外也能望見。
在“五里樹”名稱的傳說中也流傳著另一個插曲,說是通州狀元胡長齡為勸阻乾隆皇帝遊歷南通而編造有樹大五里,路途難行,從而流傳此名稱。

陳家橋

陳家橋是原陳橋鄉政府所在地集鎮的鎮名,建立鄉級政府後以陳橋命名,現陳橋鄉政府遷至五里樹村並撤鄉設街道,原集鎮所在地仍稱陳家橋,也有簡稱陳橋。
關於陳家橋名稱的傳說不僅流布陳橋街道,周邊鄉鎮如劉橋、平東、唐閘也有流傳。相傳1862年,清朝同治皇帝登基,陳橋地方有一個武秀才叫陳澤東的,赴金陵(南京)省城參加武舉人科試凱旋,心情十分高興。他坐在高頭大馬上,不時地舞弄著50多斤重的大刀,心想要好好為國效力。當他回到家鄉陳橋時,一條大河(即運鹽河,又叫劉陳河)橫在他的面前,他下馬要和僕人一齊擺渡過河。多年在此撐渡船的艄公,知道陳武舉家有萬貫之財,就想藉機敲敲竹槓,說:“各位客官,我這渡船,是渡人不渡馬,渡馬不渡人的!”陳武舉一聽話中意,就指著自己騎的馬說:“我這寶駒,是賽過渡船的,它不僅自己渡河,也能帶人渡河!”艄公見不買帳,就說:“你無此馬,諒你插翅也難飛過!”陳武舉一聽,拍拍胸脯說:“我無需插翅,三天過後,我等自能過去!而你的渡船將變成水泊梁山的軍師——無用(吳用)!”其實陳武舉平常也想到隔河千里遠,百姓不方便,早就想造橋了!陳武舉叫手下帳房先生,到唐閘購買了木材,請來了匠人,在現在的陳橋小鎮旁造了一座堅固的木橋。大家為感謝陳武舉,就將其命名為“陳家橋”。當地人讚揚他說:“陳澤東,陳澤東,做好事,積德功,造橋三天就成功!”

王氏保赤丸

王氏保赤丸現由南通精華製藥有限公司(原為南通製藥廠)獨家生產經營,該公司位於港閘經濟開發區興泰路9號。王氏保赤丸在南通及周邊地區乃至全國範圍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傳統名品中藥。在東南亞也具有較大影響。
南通精華製藥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南通牌王氏保赤丸,系根據清代道光年間通城灣子頭慶和春藥鋪著名中醫王臚卿先生集祖傳九世秘方精製的傳統名品中成藥。面世以來,以其確切療效深受病家讚譽。1957年,王臚卿之嫡孫北京中醫學院著名教授王綿之先生將該產品秘方獻於國家,並親傳製法由他家鄉的南通製藥廠獨家生產。作為具有一百餘年歷史的傳統名牌中成藥,也是南通製藥廠的起家產品、重點產品和發家產品,從1957年建廠至今從未間斷生產,對南通製藥廠從小到大不斷發展,特別是對南通興辦工業作出過重要貢獻。王氏保赤丸從家庭作坊式手工生產過渡到工業化大生產,產銷量迅速擴大,產品暢銷全國甚至海外,深受廣大用戶歡迎和讚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曾先後榮獲省優、部優稱號。1983年獲國家質量銀質獎殊榮。1992年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和省名牌產品。同時,該產品在各種活動和評比中披金掛銀、屢屢獲獎,體現出雄厚的民眾基礎、茁壯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以及醇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王氏保赤丸以中醫中藥理論精髓為指導,配伍嚴謹。根據小兒脾胃脆嫩、易虛易實特點,遣藥組方,主治脾胃虛弱,胃呆食減等胃腸道疾病,又兼清熱瀉火、化痰平喘、瀉積導滯之功,驅邪不傷正,扶正兼固本。不僅適用小兒、老年人及孕婦,若見成人腸胃不清、痰食阻滯、大便不暢時皆可服用,在抑菌、消炎、解熱、鎮痛、化痰和排出毒素等方面具有多種效用,能有效調理腸胃功能,幫助消化,助長發育,以達養顏保赤,強身健體之目的。更為難得的是,該藥自面世以來,據記載從未有過不良反應和副作用。

紅木雕刻

南通港閘區紅木雕刻,歷史久遠,自明代起形成造型簡練、線條挺括、做工精良、獨具一格的風範。加工紅木雕刻製品,木料先要經過乾燥工藝處理,並採用傳統的鉚榫結構,以控制產品的收縮、變形豁裂。主要產品除床、櫥、台、沙發等成套家具外,更多的是用於高級臥室、餐廳、書房、客廳等室內裝飾的紅木製品。有盒、盤、座、幾、屏等紅木小件;有用淺刻、浮雕、鏤雕技法製作而成的筒、籠、罩以及人物、走獸、花卉等紅木工藝品;還有筷、印盒、書尊、書籤、線板、茶托等紅木旅遊紀念品,大小製品有近千個品種。雕刻設計、造型設計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體現了江海平原上細膩精巧的風格。

南通板鷂風箏哨口雕刻

據張《南通民間藝術瑰寶》一書中記載,風箏起源於2500年前,1000年前形成哨口板鷂,大約至清代初年定居於江淮東部,文革後,保留於閘東、劉橋、李港、閘西、四安、平潮等鄉鎮。哨口是是以木質材料雕刻的哨面和葫蘆為主要材料的哨筒組合,在空中迎風發出不同音調的音響,用於南通板鷂上作發音器。其製作工藝要求很高,選好材料自然晾乾,按哨筒大小,雕刻哨面,同時決定哨面上風口寬窄長短等要素,哨面雕成後,用膠水或生漆將其與哨筒連線。然後再用砂紙打光,罩漆。
港閘區傳承人張文智從國中階段自學刻紙,據本人介紹,在部隊服役時用刻紙的方法刻了數套毛主席像,又給空軍12飛行學院第一訓練團用梨樹雕刻了一尊65cm高的毛主席站像,形象一點不失真。70年代初利用回鄉探親的機會學習哨口雕刻,得到了閘東鄉幾位老藝人的指點,後赴四安、劉橋、李港等風箏之鄉汲取南通各地、各流派的哨口雕刻技藝。為了提升哨口的音色、音質,90年代中期自學竹笛吹奏,了解中國竹笛材料、運用和製作工藝,研究竹笛的發音原理與板鷂哨口的發音關係,使哨口雕刻、製作技藝有了大幅提高,其製作的哨口在國內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張文智介紹,北京、哈爾濱等地的風箏愛好者認為他的哨口在空中發音,不僅傳送遠,而且音色好,如簫似笛。

陸家鑼鼓

《陸家鑼鼓》發源於南通市港閘區天生港鎮街道福利村,現流傳於南通市郊,如秦灶、幸福、陳橋、閘東等地。據傳承人陸嘉玉介紹,約在清朝光緒年間,從蘇州移居到南通靴頭圩的陸勝富,喜愛敲鑼鼓,他還保持和蘇州閶門外的老戶族的來往。在光緒三年間,陸勝富的下一代,陸長松、陸長貴、陸長發三兄弟手頭略有積余,便買了鼓、鑼、小堂鑼、鈸、小鈸五件樂器。只敲單一的“七記頭”、“走馬鑼鼓”、“七五三二一”等曲譜。陸長松之二兒子陸錫澤,更酷愛敲鑼鼓,在農閒時敲鑼鼓盡興娛樂,還向其它圩塘的人學了新譜兒,如“蛇脫殼”、“串枝蓮”、“漢板”等,敲的本領提高也小有名氣。至陸鏡江、陸鏡山、鄭鏡文、朱鏡成、陸鏡福等堂兄弟十多人,器具也增加了,形成了兩代人齊敲,長者陸錫澤、陸錫廉、陸錫宣、陸錫余、陸錫盤、陸錫恩與下一代興致很濃很濃地同敲,比賽敲。還有圩塘里的張萬和、施桂池、楊鏡泉多姓氏參與,成為靴頭圩名揚十里八鄉娛樂極具特色的項目。
陸家鑼鼓是民間打擊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特點是水鄉味、平原情。基本內容體現江海風味,如“魚泊水”、“蛇脫殼”、“八哥洗澡”、“黃海嘯”,還有歌頌勞動的“闖五關”、“壘堡塔”體現情感世界的讚美女性的“一枝花”、“五穀豐登”等。陸家鑼鼓可敲打音度高強粗獷的譜子,也可敲打精細悅耳動聽有情的譜子,具有打擊樂中多聲部的特點,表達故事和人物心理變化的敘事性鑼鼓。陸家鑼鼓在市區享有較高的聲譽,並深受民眾歡迎。主要對外進行技藝交流及社會服務,並服務於各類慶典活動、促銷助威、慶功表彰、娛樂休閒等。

季德勝蛇藥

季德勝蛇藥從清代康熙年間流傳至今,在南通及周邊地區久負盛名,全國範圍也是知名的傳統名品中藥。在東南亞也具有較大影響。季德勝蛇藥系一代著名蛇醫季德勝先生在繼承季家六代祖傳秘方,醫治蛇毒技藝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幾十年的捕蛇療傷解毒的實踐經驗,研製而成的著名蛇藥。
名聞遐邇,傳奇色彩極濃的一代蛇醫季德勝先生祖籍江蘇宿遷,一生與蛇緊密關聯。解放前,季德勝作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蛇化子”,闖蕩江湖數十年,解放前夕定居南通。
1954年,市政府為挖掘民間醫藥,遍尋名品古方。當時的市衛生局領導及著名中醫朱良春(後任中醫院院長)親赴天生港一所破舊土地廟裡誠邀季德勝出山。經歷新舊社會兩重天,飽嘗人間辛酸和新社會政府關愛的季德勝,毅然決定把凝結著季氏家族六代人心血凝成的蛇藥秘方獻給人民政府,先在中醫院小批量試產,後由市政府指定南通製藥廠獨家生產。
季德勝蛇藥片不僅在醫治毒蛇、毒蟲叮咬方面具有神奇獨特的療效,在抗病毒、鎮痛及有關醫療保健範圍的功效也已日益顯見。季氏蛇藥由於廣搜博採,集中了許多卓效的單方草藥組合,療效遠遠超過了其它種類的蛇藥,因這些蛇藥不少都是單味草藥,而季德勝蛇藥則集中了十多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定痛、息風制痙、止血強心的動植物藥材冶為一爐,從而起到“協同加強”的作用。所以它的治療功效超常的廣泛和明顯。

風土人情

立夏那天,南通時興孩子胸前掛蛋。相傳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散瘟布疫,孩童胸前掛蛋者最甚。女媧聞訊,與瘟神辯理,瘟神無奈承認,立夏之日,凡孩童前掛蛋者一律不得傷害。傳說雖無從稽考,但這天孩子母親總要選擇個頭大的鵝蛋、綠殼的鴨蛋、紅通通的雞蛋,煮熟掛於孩子胸前,同時還留下兩句謠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立夏之日多食禽蛋,“美食家”們還特地做上一碗甜菜蛋湯。
立夏中午還用籮筐掛秤“稱人”,給孩童稱體重,有時稍稍在籮筐里放塊石頭,增加些重量。稱時,秤砣只可向外掛,“不作興”往裡移,報數字逢九就報“十”,圖個吉利。
若立夏之日,天氣晴朗,會游泳的孩童還得下河洗澡,這一年游水腿肚不會抽筋。這天,家庭主婦還曝曬被褥、衣服等物。

行政區劃

江蘇省南通港閘共分有陳橋街道,幸福街道,唐轄鎮街道,秦灶街道,天生港鎮街道以及港閘經濟開發區六個區域。
陳橋街道位於南通市區北大門,是南通知名的“鈑金之鄉”、“造船之鄉”、“建築之鄉”,素有“民營經濟搖籃”的美譽。全鄉總面積29.1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總人口2萬8千餘人。
幸福街道位於南通市主城區北郊,東至秦劉河,與通州市興仁鎮相連,西至通揚運河,與百年老鎮唐閘鎮接壤,北鄰通州劉橋鎮、港閘區陳橋街道。境內通劉公路縱貫南北,通啟高速橫穿東西,新長鐵路和通寧大道斜越而過,南通火車客運站座落在該街道秦西村。它既是一個革命老區,湧現出宋祖望、單鶴濤等一大批革命英烈,又是一個人文底蘊十分豐厚的地方,孕育出末代舉人薛穆清先生等一批文人墨客。幸福街道原隸屬通州市劉橋區,1991年區劃調整,和秦灶鎮、陳橋鄉一起劃入港閘區。該街道現轄9個行政村,21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萬畝,總人口2.5萬人。
唐閘鎮街道是在2005年8月8日,港閘區委、區政府為了強化城市綜合功能,根據《南通市政府關於調整港閘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通知》精神,撤銷原閘東鄉、唐閘鎮建制,以其原管轄區域設立的新街道。該街道東起秦灶河,與秦灶街道相鄰,南臨通呂運河,與南通市崇川區鍾秀街道隔河相望,西與天生港鎮街道和港閘開發區接壤,北與陳橋街道、幸福街道相鄰。轄區總面積17.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萬餘人,轄7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委會。秦灶街道地處南通市北郊,通呂運河北岸,港閘區的東部,素有南通“北大門”之稱。該街道南與崇川區鍾秀街道接壤,東和北與通州市興仁鎮毗鄰,西與港閘區唐閘街道、幸福街道隔河相依。通呂運河、南通外環北路、長岸路、怡園路、永興大道橫穿東西,英雄豎河、江通公路、南通市中軸線工農北路延伸段、通京大道、國強路、石橋路縱穿南北,水陸交通便捷。
秦灶街道原屬南通縣管轄,1981年為秦灶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秦灶鄉,1991年南通市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劃歸南通市港閘區管轄。1995年撤鄉設鎮,2004年撤鎮改設街道。全街道總面積1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252畝,總人口22069人,農業人口18663人。
天生港鎮街道地處南通市區西大門,南臨長江,北依通揚運河,西靠九圩港,東傍港閘經濟開發區,二0四國道穿境而過,集交通要道與黃金水道於一身,是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天生港鎮片區所在地,街道總面積25.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4萬畝,總人口近5萬人,農業人口1.84萬人,轄8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
江蘇省南通港閘經濟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區的西北翼,是199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也是全省沿江重點開發的十五大園區之一,規劃面積9.9平方公里。開發區管委會與永興街道辦事處合署,下轄6個行政村、兩個居委會。

經濟概況

港閘區突出加快發展主題,積極實施“工業立區、城建興區、開放活區、富民強區”四大戰略,經濟發展呈現持續高位運行的強勁態勢。多年來,港閘區財政收入以每年40%以上的增幅增長,工

 業經濟主體指標增幅在南通市名列前茅。農業結構更加最佳化。初步形成了以無公害蔬菜、乳製品生產、花卉苗木、特種養殖為特色的城郊型農業產業化格局,上半年實現農業增加值0.8億元,同比增長5.1%。工業基礎更加雄厚。
2004年,港閘區工業產值躍上了百億新平台,實現工業產值110億元。全區初步形成了紡織、機械、電子、輕工、化工、食品、船舶、建材等八大主導產業。上半年實現工業產值97.78億元,同比增長33.9%;實現工業增加值20.74億元,同比增長17.6%。其中310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75.72億元,億元以上企業實現產值39.51億元。
商貿服務業前景看好。憑藉主要交通節點的道口優勢,逐步形成了以高檔家居、新型建材、汽貿汽配銷售為主的專業市場帶和特色市場群。上半年實現服務業行銷收入34.2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93億元,同比增長17%。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上半年,新辦三資企業31家,協定註冊外資20890萬美元,完成註冊外資到賬5095萬美元;完成自營出口38744.6萬美元,實現勞務契約額351.99萬美元,營業額1731.99萬美元。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47億元,同比增長16.3%;實現財政收入7.25億元,占年初計畫的47.0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66億元,同比增長19.9%,其中完成工業投入14.21億元,同比增長30.5%。

經濟發展

港閘區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秉承清末狀元張謇先生奠定的工業基礎,如今的港閘是南通市以發展工業為主,居住和服務業相配套的重要城市組團,至2009年末,全區共擁有工業企業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2家,實現銷售收入363億元,實現利稅27.3億元;億元以上企業58家,10億元以上企業6家。依託得天獨厚的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的區位優勢,港閘區已具備了較為雄厚的經濟基礎和產業配套能力,並逐步形成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區域產業:

1、紡織服裝產業。

紡織工業是港閘的民生產業,2009年完成產值81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21.2%。區內擁有以大生集團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紡織服裝企業,具有加工出口能力強、品種多、勞動生產率高、產業配套能力較強等諸多特點。大生集團“大吉牌”高密高支純棉坯布、“純棉精梳紗線”雙雙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實現了我區中國名牌產品零的突破。

2、電子信息產業。

南通是中國九大電子工業生產基地之一,港閘區集結了台灣中環、新加坡萬德電子、日本三菱重工等國際跨國公司的分支企業,已形成了以永興多媒體、萬德電子等為龍頭的光電產業集聚優勢,擁有相關企業近30家,涉及電子元件、電子器材、電子材料、通信、整機等5大類100多個品種。2009年完成產值20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5.3%。

3、生物醫藥產業。

我區具有發展生物醫藥的良好基礎和自然條件,擁有一批傳統中藥資源和中成藥產品以及精華製藥、賽奧生化等一批知名企業,是市政府“十一五”期間重點打造的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之一。2009年完成產值31.7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8.3%。

4、電力能源產業。

我區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區內的華能和天生港發電廠,可以為企業提供雙迴路供電。2009年完成產值48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2.6%。

5、裝備製造及船舶修造配套產業。

港閘區擁有全市最大的通用設備製造企業南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0家裝備製造及船舶修造配套企業,2009年完成產值153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41.9%。港閘區充裕的江河岸線資源和通暢便捷的水陸交通網路,為船舶修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現有吉寶(南通)船廠、港閘造船廠、亞華船廠、通順船舶、通德船舶、潤邦重機等158家造修船及配套企業,積極發展船舶動力、電力設備、甲板機械、艙室機械、自動化與通信導航設備、泵閥和鐵舾組件等船舶配套產業,加快推進修、造船產業的集聚發展。

6、其他產業。

包括輕工、建材等其他行業,2009年實現產值44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1.5%。 近年來,通過強化載體建設,園區承載力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度不斷提升,全區逐漸形成了“三區三園”的產業發展格局。

三區

南通港閘經濟開發區、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南通北翼新城核心區。 一是南通港閘經濟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區西北翼,是1993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也是全省沿江重點開發的十五大園區之一,區域面積約40平方公里,享有省級開發區和江蘇省推進沿江開發的稅收、土地、產業等諸項優惠政策,是我區對外開放的主陣地和重大項目的集聚地,逐步形成了以永興多媒體為龍頭的光電子產業製造基地,以南通中集為標誌的標準貨櫃、特種貨櫃、罐式貨櫃製造研發基地;以華能南通電廠、天生港電廠為主體的電力能源基地;以新加坡吉寶造船、亞華造船為代表的沿江船舶修造基地;以陶氏化學、精華製藥、賽奧生物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以大生集團、英實紡織等為骨幹的現代紡織服裝加工基地等六大產業基地。
二是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集中區沿九圩港和通揚運河而建,規劃面積15.2平方公里,分天生港和陳橋兩個片區。作為國家、省、市重點扶持的特色園區,享受國家和地方諸多優惠政策,重點發展船用鋼結構、船用熱交換器、船用柴油機、船用工具機、船用鍋爐、船用儀表及控制系統、船用齒輪箱、集控操縱台、精密調速器、艙室機械、石油平台製造等項目。自2006年成立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以來,集中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知名度日臻提升,逐步躋身於全國十大船舶配套園區。目前,亞華船舶、港閘造船、鑫晟船舶、康利船舶、南飛重工、中洲實業、中航船舶、日華船舶、麒麟港機、山華重工、航宇鋼結構、通順船舶、中冶船舶、潤邦重機、鋼絲繩等一大批船舶生產及配套企業落戶在區內,集中、集聚、集約發展態勢初步形成,已成為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三是北翼新城核心區。南通北翼新城核心區位於南通市區北部,港閘區中心位置。北依南通火車站,南臨通呂運河,東至工農北路,西至通寧大道,規劃面積十平方公里。北翼新城核心區是南通市重點打造的“以休閒遊憩為特色的都市新商圈”,總體功能定位是:區域交通樞紐,南通市第二商業中心,港閘區的商務集聚區、生態居住區和新興產業區。城市形態上,將依託豐富的河流水系資源,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水綠新城”。產業支撐上,將著眼未來城市發展方向,重點發展高端商業、高品質商務、高品位休閒、高檔住宅等“四高”型產業。

三園

即秦灶機電一體化產業園、幸福科技產業園、唐閘都市產業園。 秦灶機電一體化產業園。該園區地處南通市城區中軸線上,北接寧啟、沿海高速公路,是以發展精密機械、電子等為重點的產業集聚區。利用南通市機械工業布局調整的新機遇,突出改造提升基礎機械、零部件等傳統機械製造業,重點發展數控加工中心等高新技術的機電一體化裝備產品和成套設備。重點引進數控工具機、農業機械、電氣機械、工程機械以及新型元器件、現代通信、電子材料等重點產品,目前,以南通科技為龍頭的一批機電項目已落戶該園。
幸福科技產業園。總規劃面積521.4公頃,東臨通寧大道、北至城北大道、西接長泰路、南近永興大道。向北500米到寧通、沿海高速入口處,沿通寧大道向南10分鐘至主城區,沿永興大道向東2分鐘到南通火車站,沿機場路向東20分鐘可到南通機場。目前,幸福科技產業園已與上海市北高新集團達成打包開發的合作意向,確定了在此區域內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及2.5產業,在未來五年可望形成100億元的經濟總量。
唐閘都市產業園。占地2.8平方公里,東臨通寧大道,南接永和路,西依河東路,北靠永興大道,位於南通市北城區重要節點,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發展服務外包產業、軟體信息產業為主導,著力打造城市型、高附加值產業集聚區。

財政收入

2007年全區實現財政收入258889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03481萬元。全年結算總財力70361萬元,當年支出 69055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支出45737萬元;基金預算支出23318萬元。年終滾存結餘14560萬元,其中:一般預算結餘10762萬元;基金預算結餘3798萬元。
2007年末全區財政供給人數4332人,其中:在職人員2649人;離休人員50人;退休人員1633人。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財政收入逐年遞增。2003年全區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036萬元(屬地口徑),2004年為41113萬元,2005年為59720萬元,2006年76443萬元,2007年103481萬元。在財政收入和可用財力不斷增加的同時,全區先後推行了一系列財政改革措施,1998年在全區實行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1999年推行政府採購,2000年成立會計管理與結算中心,2001年實行農村稅費改革,2001年對全區教師工資實行區財政統發,2003年在區本級行政事業單位中實行部門預算,2006年對部分預算單位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並推廣使用公務卡,2007年國庫集中支付全面推開。

城市建設

2007年該區緊緊圍繞“打造北翼新城,建設南通強區”的目標,按照完善功能、改善形象、塑造特色、增創亮點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以功能和景觀塑造為核心的港閘新城建設。

進一步完善“五橫九縱”路網框架,提升城市配套功
能。加快我區主次幹道及配套設施建設。順利實施城北大道、馬躺路橋南接線等市級道路以及石橋路北延、火車站前二號路秦灶段等區級道路建設。全面完成11項污水截流工程,基本完成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前期工作。投入6000多萬元,順利完成南通鐵路“一線三中心”建設過程中的征地拆遷、取土坑落實和施工保障任務。
項目前期拆遷有序開展。完成市級拆遷項目28項,完成區級拆遷項目26項,拆遷工作的順利推進,為市級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和地塊開發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居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全年新開工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面積4.4萬平方米,年底累計新竣工18.7萬平方米,可安置1665戶。全年已竣工低價位商品房面積41.7萬平方米,其中唐閘公園一村危房改造7.98萬平方米,可安置3538戶。50畝保障性商品房目前已經全部開工建設,預計2008年底竣工並可安置約570戶。
全區新建城市綠色通道6公里,新增城市綠地面積30公頃。為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我區人居生態環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克服用地瓶頸,加大了土地的收儲和出讓力度,地塊收儲成效明顯。全年收儲經營性用地8塊,面積1103.86畝。2007年已出讓經營性地塊14塊,總面積1532.56畝,回籠資金24.36億元。通過加快地塊收儲、出讓和開發,全區初步形成了以華都商業廣場、美麗華、高迪晶城等為代表的城市建設新亮點。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2009年是我區有史以來新上項目最多、投資總量最大、重點亮點工程最多的一年。2009年城建項目共77項,新建項目共44項,為歷年來最多的一年,區本級完成投資19.73億元,市級投入資金占整個市區的50%。南通市市區第一座立交橋——204國道立交橋主體建成;南通第一家農民綜合性公園——五里樹公園全面建成;市級城建項目、重要主幹道——城北大道、長江北路年底可實現通車;集文化、旅遊於一體的重點項目——城市綠谷全面啟動;重點園林綠化工程——北翼新城綠化帶全面建成。
園林綠化項目取得新起色。完成了五里樹公園、204國道、城北大道、通寧大道兩側綠化、北翼新城綠化帶和16條區級道路配套綠化建設項目。全年綠化造林4825畝,其中成片造林3400畝,綠色通道45公里,全面完成市、區下達的目標任務,使我區城市面貌進一步美化、淨化、亮化。
地塊開發取得新成績。共出讓地塊13幅,總出讓金額19.66億元,回籠資金5.71億元。其中經營性地塊4幅,出讓面積510畝,出讓金額約17.2億元;安置房地塊9幅,總面積約811畝,出讓金額約2.46億元,可建安置房約97萬平方米。年內收儲經菅性用地8幅,合計約1800畝。
安置房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針對我區遺留拆遷戶多、安置任務重的現狀,區委、區政府提出“大幹500天,安置8000戶”的目標要求,實施嚴格的考核措施,採取超常規的工作方式,安置房各項建設在今年取得突破性進展。2009年在手21幅拆遷安置房地塊總計200萬平方米,16296套。6幅地塊年內能夠完成交房工作,總計54.09萬平方米,4476套。今年新開工安置房占地面積8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3萬平方米,總計11252套。
拆遷工作快速有序推進。今年,我區拆遷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掃尾工作取得突破,同時結合城建項目和安置房建設,大力組織拆遷推進,總體呈現出速度快、質量高、秩序好的顯著特點。全區民居拆遷開拆44個項目,完成2109戶,完成率為99.34%,拆遷面積33.74萬㎡。非居簽約97家,交房率達100%。歷年來掃尾民居累計108戶,非居累計99戶,分別完成99戶和89戶,完成率均達到90%。拆遷工作的有力推進對城市建設和項目落地房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社會事業

科教文體

科技:全區現有民營科技型企業30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8家;國家重點新產品6個,省高新技術產品65個;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家;院士工作站2家;省級科技型企業孵化器1家;先後8人獲得“科技興市功臣”稱號,3人被列為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2007-2009年,全區共申報專利3230件,專利授權1514件,先後共有51家企業獲得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稱號。全區現有農業科技示範園區2家,科技示範戶150戶,各類科普宣傳欄、科普畫廊120多處,總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近年來,全區加大科技創新步伐和力度,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區”、“全國科普示範城區”、“江蘇省智慧財產權試點區”。
教育:全區區屬中國小校共有20所,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包括5所中學和14所國小,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老師1158人,在校學生12345人,另有幼稚園20所,其中國小附設幼稚園(班)7所,街道(鄉)集體辦幼稚園6所,民辦幼稚園7所,在園兒童5063人;成人中心校5所。全區所有街道(鄉)均達省教育現代化先進街道(鄉)。轄區內另有南通中專,南通商貿高等職業學校,市二中,1所民辦學校紫琅學院。我區加大教育布局調整力度,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獲省“雙高”普九先進區、省規範教育收費示範區、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區等榮譽稱號,目前正在創建省區域教育現代化,全區教育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文化:全區現有唐閘(區屬)、天生港(鎮屬)兩個文化館,1個嫁接在區委學校的公共圖書館;6個街道(鄉)文化站;12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47個行政村文化活動室。有民眾文化學會,音樂、美術、書法協會各1個。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共有231家,其中印刷企業40家,打字複印點50家,書刊零售出租點64家,遊戲、遊藝經營單位32家,音像製品經營單位61家,流動電影放影隊3家。
體育:全區現有信鴿協會、風箏協會、體育舞蹈協會、老年體育協會、少兒武術協會、桌球協會、少兒國際舞培訓俱樂部等7個社會團體;有省培養足球後備人才重點學校1所,區少兒女子足球隊3支;有市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4個;有市陸海空模型運動特色學校對所;服務民眾健身的體育健身工程1個,體育健身路徑17個,健身點街道(鄉)覆蓋率100%,社區覆蓋率74%。轄區還有個人投資的紫光風箏藝術館和寶如風箏俱樂部。

人口計生

全區人口計畫生育工作持續穩定發展,人口自然增長率連續十三年呈負增長,計畫生育率年均達99.5%以上,綜合避孕措施落實率達95%以上,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到位率達85%以上。近年來,全區計畫生育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口計生委的精心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創建人口協調發展先進區為動力,堅持宣傳引導,新型生育文化建設有了新推進;注重反哺惠民,計生利益導向機制有了新突破;強化依法行政,專項治理行動順利完成;注重生育關懷,“親情牽手”零距離服務行動有了新進展;突出人文理念,計生優質服務工作有了新成效;突破重點難點,基層基礎工作紮實推進。區人口計生委先後獲得省人口計生系統作風建設、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省人口計生工作先進集體;省“十五”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示範區等稱號。

醫療衛生

全區共有醫院7家,街道、鄉衛生所6家,社區衛生服務站35家(由於拆遷原因,現有29家),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各1家。農民健康工程全面啟動,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成功實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參合率達99.72%(07年年底),門診補償受益面達100%。實施了殘疾人康復工程,建立健全了殘聯三級服務網路。

交通概況

公路

港閘區公路運輸便利,由穿區而過的204國道向西可連線寧通、京滬高速公路、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完工後抵達上海市中心只需一個小時。

空運

距上海虹橋機場90公里,距南通興東機場10公里。南通興東機場已開通北京、廣州、廈門、深圳、大連等國內航線,並可開展國際貨運包機業務。

水運

南通港是中國十大海港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內河運輸第二大港口,是上海港口左翼組合港。目前南通港已與全世界70個國家和地區的199個港口通航。港區共有萬噸以上泊位29個,其中液體化工、燃料、液化氣、固體化工等專用泊位17個。目前南通港最大可停靠5萬噸級貨輪,可通行15萬噸級貨輪。港閘區沿江岸線已建有3000-7000噸級泊位11座,並將建成一座5-8萬噸的泊位。此外,港閘區內河運輸也非常便捷,運輸網路以通揚運河通呂運河、通如運河和通啟運河為骨架組成,可通行300—500噸的貨輪。該系統與京杭大運河相連後融入全國內河運輸網路。

鐵路

新長鐵路南通站就坐落於港閘區內。目前南通火車站的貨運能力為403萬噸/年,終期可形成1500萬噸/年,近期(五年內)火車通行能力為36台次/天,遠期為76台次/天。

港閘特產

文蛤

文蛤號稱天下第一鮮,又名花蛤,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真瓣鰓目、簾蛤科、文蛤屬。其

貝殼略呈三角形,腹緣呈圓形,殼質堅厚,兩殼大小相等,喜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內灣及河口附近的細沙質海灘。勾針衣

勾針衣是南通的傳統手工產品之一,有“東方珍品”之譽,南通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勾針衣,源於古時沿海婦女的漁網勾結。後來勾結技藝發展到勾結童襪、發罩、菸袋套一類簡易日用品。

大小黃魚

黃魚,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魚類,是“鰣、甲(長江鱘)、鯧、黃”四大名貴魚類之一。大、小黃魚頭部都有一對晶瑩潔白的耳石,是黃魚屬中血緣接近的兩種魚,但在外形、肉質、習性、產地等方面都有區別。
南通脆餅
南通脆餅選用上等精白麵粉為主料,經二十八道工序,用手工製成。脆餅用微火烘烤,表面黃而不焦;脆餅的工藝考究,每隻餅有十八層次,君若不信,用開水泡餅,則層次清晰可見。南通脆餅有兩種吃法:乾吃和用開水泡了吃。乾吃則鬆脆香酥,因面上沾有芝麻,所以越嚼越香;用開水泡了吃,則鮮甜適口,特別適合老年人的胃口。當地民眾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南通脆餅十八層,層層分明能照人,上風吃來下風聞,香甜酥脆愛煞人。”這大概是對這個傳統食品最簡煉概括的寫照和褒獎吧!

相關報導 魅力港閘:笑迎八方賓朋

浩浩長江,在這裡入海,積沙成陸,孕育出一片富饒平原。匯納百川,縱橫十一省,風采卓然,恰如引吭高歌的巨龍。如果說上海是龍的“右眼”,南通就是“左眼”。右眼璀璨奪目,照亮了世界;左眼同樣神采奕奕,商機無可限量……南通港閘區,位於巨龍的左眼黃金部位,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已成為中外客商眼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
南通是長三角最適宜人居的城市,濱江臨海、山水交融、風景優美,2006年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港閘區民風淳樸、社會安定,連年被評為“省綜合治理先進區”。港閘區具有親商、安商、扶商的優良傳統,熱情的港閘人將始終奉行“為投資者服務,讓投資者盈利”的服務理念,為投資者營造一流的生活投資環境。
在2007’南通市港閘區(深圳)產業推介會隆重舉行之際,港閘區熱忱歡迎中外客商前往投資創業,共謀發展,實現雙贏。

投資新機遇:區位優勢與資源稟賦

港閘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南通市的主城區之一,與上海隔江相望。近年來,港閘人充分發揮“靠江靠港靠上海”的區位和主城區的功能優勢,致力打造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生態優美的南通市區北翼新城。2006年,港閘區以134平方公里的土地創造出了GDP超100億元、財政收入超20億元、工業產值超300億元的驕人業績,處於全省領先水平。美國陶氏化學、日本三菱重機、日本可樂麗株式會社、新加坡吉寶造船、新加坡萬德國際等世界知名企業集團紛紛在港閘投資布點;上海寶鋼集團、香港中集、台灣中環集團先後在港閘投資建立了生產基地。進入新世紀,港閘區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由於大江架橋、大河開發、大站通車、大路通達,港閘的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由此得到歷史性的躍升。
——暢通便捷的樞紐之區。南通市位於中國東部黃金海岸和黃金水道的T型交匯處,東瀕黃海,與日本和韓國隔海相望;南臨長江,與上海一江之隔,屬世界第六大經濟圈上海經濟圈副中心。6月18日,隨著蘇通大橋合龍,滬崇啟三條連線上海的過江大通道陸續建成通車,南通將以四大過江通道優勢全方位接軌上海,並將與上海、蘇州同城共建,真正成為長三角核心圈中的“金三角”。港閘區作為南通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了南通城市諸多功能要素。這裡有“一江三河”的水運便利,更有“一站三口”的陸路交通優勢,這裡同樣具備空運的綜合條件,距離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約120公里,距上海虹橋機場約90公里。港閘區依託江海河聯運、水陸空互通,正逐步成為中國東部沿海承接南北、溝通東西的樞紐之區。
——得天獨厚的要素資源。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權威報告,在長三角城市競爭力比較中,南通資源優勢度指數得分第一。港閘區作為南通市區規劃定位中的產業重區,在港口、淡水、岸線、電力、人力等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港閘區擁有10多公里的長江岸線和20多公里的運河岸線,淡水資源豐富,港口、電力資源得天獨厚。沿江建有10多座綜合性公用碼頭,可供停靠萬噸級的貨輪;港閘區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現有華能、天生港兩家大型電廠,總裝機容量近300萬千瓦。近年來長三角用電高峰期,該區企業從未拉閘限電。港閘區還是有名的“建築之鄉”、“鈑焊之鄉”,擁有一大批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產業工人。

拓展新空間:製造業集聚和服務業繁榮

港閘區目前正處於工業化轉型期和城市化提升期,隨著港閘區作為長三角樞紐區地位的確立,以及區內資源潛力的充分釋放,未來港閘產業發展將呈現兩大顯著特點:先進制造業的集聚和現代服務業的繁榮。
依託得天獨厚的區位以及資源優勢,港閘區已具備了較為雄厚的經濟基礎和產業配套能力,並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區域特色和最適宜投資與發展的產業:
依託江河優勢的臨港產業。“十一五”期間,港閘區重點發展以船舶配套業為重點的臨港產業。為搶抓世界船舶等重大裝備製造業加速向長三角轉移的機遇,該區在沿九圩港運河規劃建設17.6平方公里的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並與中船集團、中國船舶工業協會、德國國際信息技術合作公司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集團及中介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現已集聚了以吉寶造船、亞華造船等30多家中外船舶修造企業,鈑金加工、舾裝設備製造等多項船舶配套核心技術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依託傳統產業優勢的輕紡工業。輕紡工業是港閘的民生產業,區內擁有以大生集團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紡織服裝企業,具有加工品種多、市場份額大、勞動生產率高、產業鏈配套全等諸多特點。為推進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該區在港閘開發區內規劃了1000多畝土地開發建設大生工業園,現已有一批企業陸續進園。本次招商的輕紡工業涉及紡織纖維、化學合成纖維、特種功能性纖維及高檔面料項目。
依託人力資源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港閘區聚集了一大批機械、電子產業的龍頭企業及核心技術,形成了以南通中集、縱橫國際為重點的機械裝備製造業板塊和以永興多媒體、萬德電子等為龍頭的光電產業集群。目前,該區投資重點包括機械電子產業,尤其是積體電路、新型元器件、光通信產品、精密機械等項目。同時生物醫藥產業也迅猛發展。港閘區具有發展生物醫藥的良好基礎和自然條件,擁有一批傳統中藥資源和中成藥產品以及精華製藥、賽奧生化等一批知名企業,港閘區歡迎廣大客商投資發展中成藥新品、研製生物技術藥品,或開發海洋生物製藥和保健藥品,積極發展醫藥新劑型,實施傳統名優中藥品種二次開發等。
富有潛力的現代服務業。火車站的開通與擴容必將帶動周邊地區商貿業的繁榮。當前,港閘正集中精力加快火車站周邊開發,並邀請國內知名機構開展了規劃研究,將站前區規劃為現代物流區、中心商務區、高檔商貿區、生態住宅區、配套休閒區五大板塊。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將站前區打造成與長三角北翼樞紐中心區位相適應的現代商貿區和電子商務中心。

發展新平台:配套設施日益完善

近年來,該區積極搶抓工業化、國際化和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有利契機,投入巨資加快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按照“因地制宜、功能互補,集中發展、集約開發”的思路加快園區開發建設,逐步形成了以省級開發區為龍頭、特色園區相配套的“兩區三園”發展平台,總規劃面積達60平方公里。“兩區”,一個是成立於1993年的江蘇省南通港閘經濟開發區,這是全區對外開放的主陣地和重大項目的集聚地;另一個


是近年來規劃建設的特色工業集中區——南通船舶配套工業集中區,也是全國十大船舶工業集中區之一。“三園”指的是依託區位優勢而重點開發的都市產業園、依託人力資源優勢全力建設的電子信息產業園,以及依託產業優勢精心打造的機電一體化產業園。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全部實現“七通一平”。
為營造親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投資環境,港閘為納稅人誠信服務,對投資者“不說不”;他們設立擔保中心,用行動為區內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港閘造船廠、南通大地電器有限公司……紛紛受益。工商、稅務提供“一站式”的高效服務,為企業節約寶貴的時間。港閘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了世界頂級創業中心——英國牛津高科技創業中心來港閘創辦牛津(南通)創業中心。該中心是集孵化、成長和產業化於一體的科學園。港閘區政府正在全力爭創江蘇省最佳辦事環境,打造投資者放心經營的投資區,把這裡變成江蘇省服務效率最高,商務成本最低,創業環境最優,社會文明度最高的一座“北翼新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